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在海岛当后妈养娃对照组[七零] > 第13章 013 情哥哥

在海岛当后妈养娃对照组[七零] 第13章 013 情哥哥

作者:番茄菜菜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2-05-27 20:17:20 来源:文学城

“大言不渐!”

冯政委小声纠正,“是大言不惭。”

就说让你好好学习你不学,现在好了,在人前卖弄丢人都丢到太平洋了。

杨团长瞪了老搭档一眼,那意思分明是——你不说她能听得出来?

冯政委都懒得跟他计较。

当人都跟他似的没文化还不好好学习上进看见书就睡觉?

这位女同志虽然年轻,但刚来到农场就能把这其中利益关系厘清,一点都不笨好吗?

人家怎么可能听不出来?

林颜看着眉来眼去的两人,一度觉得自己有点多余。

冯政委也意识到现在不是吐槽老搭档的时候,正要开口,忽的有人冲进办公室,“林颜你糊弄谁呢,你以为你是什么人,还‘给当地老百姓创造工作岗位’,你多大的能耐啊,一张嘴皮子倒是挺会叨叨,将来啥事都干不成你拿什么跟团长还有政委交代?”

粟海军没想到这么快就看到林颜,更没想到自己想着到领导点前露个脸,来这边递交一下统计名册就听到林颜在里面大放厥词。

“团长,她就是个乡下丫头,光说不做就剩下一张嘴,您可千万别信她呀。”

杨团长瞪了一眼,信不信的他难道不长脑子不知道?用得着其他人来提醒?

冯政委倒是个好脾气,眼看着老搭档要发火连忙开口,“你是来交知青名册的吧?辛苦了。”

粟海军看着面带春风的人,连忙点头把名单交过去,“没有没有这是我应该做的,政委您对我们那么关照,我们大家伙心里头都感激的很,觉得您跟亲人似的,想多聆听您的教诲。”

“怎么那么多屁话?回头想听的话老冯你天天去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做吐他们。”杨团长最讨厌这虚头巴脑的一套,刚被戳穿自己没文化的事情正烦着呢,又遇上粟海军往枪口上撞。

这糙话吓得粟海军浑身一颤,也不敢说什么,狠狠瞪了林颜一眼悻悻离开。

搞得林颜以为这人深得川剧变脸精髓。

“你刚才说什么?帮助创造工作岗位?”

杨团长觉得这小同志年龄不大口气倒不小。

工作岗位是那么容易创造的吗?

要知道农场的用人需求并没有那么高,当初甚至还精简了不少的人员,一度造成了个别悲剧。

要真能创造工作岗位,当初那些为了摆脱家庭而从军,却又因为强制复员转业不得不回到家乡的女战士何必……

“行了你们留下吧。”杨团长就是气不过上面组织乱安排。一点都不考虑农场这边的情况。

这一男一女俩年轻人,男的还高烧不退,把人赶走要赶到哪里去?这不是要这俩娃的命嘛。

看了眼倒在那里昏迷不醒的人,杨团长虎着一张脸,“咱们这干活才有吃的,你最好老老实实的别瞎折腾,祈祷他早点恢复健康。”

不然只怕撑不几天就要哭爹喊娘的回去了,都不用自己当这恶人。

林颜瞧着杨团长几乎耐心丧尽,她倒是气定神闲,“咱们西泉农场是琼岛上最大的橡胶种植园,但橡胶生长周期,从种植到可以割取胶液需要至少六年时间,想要获得高品质的乳胶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农场进行单一化种植,只依靠橡胶来完成生产经营,那很长一段时间就需要国家财政补贴。”

一语中的!

杨团长看向林颜的眼神都变了几分,“你这小丫头懂得倒还挺多。”

他是去年农场改制后才来到的这边,也就比林颜早了不到一年,来到后和老冯仔细研究了西泉农场的发展历程,两人唏嘘不已。

要是能够早点多样化种植,或许就可以解决和当地群众之间的矛盾。

可惜最开始负责农场经营的只听从中央安排,没有想过变通的法子,后面再去补救却为时已晚。

“不过我们农场已经在进行多样化种植。”

橡胶种植是主业,多种经营、综合发展是方针。

林颜并不意外,“可是多样化种植依旧没有解决和当地老百姓的冲突矛盾,杨团长您不觉得这个方针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吗?”

杨团长脸上笑容有些挂不住。

“咱们军队向来提倡军民鱼水一家亲,但现在农场和当地群众的矛盾冲突不断,这固然是历史遗留问题,可如果不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继续把这个问题遗留下去……”

那你杨东虎就是历史的罪人!

自动补充了后半句话的杨团长神色肃然,没有说话。

倒是这会儿一直沉默的冯政委开口问道:“那小林你有什么想法,说说看。”

“刚才政委您说了,当初为了完成胶园垦荒种植任务,咱们农场做了侵占农民耕地的事情……”

杨团长打断,“这事我得说一下,抢占水肥这事我认,但是侵占耕地这事不能这么说,当时都是垦荒,不能他们说那是他的地就是他的地吧?真要是他的田地,也没见他多给国家交税呀。”

这事就是当地群众一张嘴,想着要农场给补偿。

冯政委瞥了一眼老搭档,看向林颜,“你的意思是退还这部分耕地?”

“不退啊,为什么要退。”林颜笑了起来,“我们老家那边都是公社生产队,不知道咱们这边怎么样。”

“一样,农场周围有很多生产队。”

“那咱们就把这些生产队团结起来,给他们规划生产经营方针,帮他们发家致富。”

当地群众要的是什么?

无非是一个稳定的收成,能像国营农场里的人一样旱涝保收。

千百年来,依靠着土地的农民所追求的不就这么点吗?

满足他们的需求,谁还会闲得蛋疼盯着旁人家的那一亩三分地。

杨团长冷哼一声,“你说的倒轻松,怎么规划?他们能听你的?”

农场现在兵团制,自然听他这个团长的统一调度安排。

可人家群众凭啥听农场这边的?

毕竟两边积怨已久,怎么可能听你说三两句就化干戈为玉帛?

做梦呢。

小年轻到底是小年轻,虽说有几分见识不假,但那都是空中楼台,压根不靠谱。

“我也真是病死乱投医,竟然相信你的话。”

冯政委默默提醒,“死了得找法医。算了……”

一时半会儿也纠正不过来,冯政委干脆放弃。可老杨你能不能有点自知之明,别在人年轻同志面前这么显摆不成还丢人?

“小林你继续说。”做思想工作的政委总比其他人多几分耐心,冯政委觉得既然这小同志敢这么大言不惭,想必真有点什么主意。

高手在民间嘛,集结群众的智慧来搞发展促生产那可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再者说,听人说说而已,说不定还能给他们些启发呢。

“杨团长说的是,可就像您一开始要把我们赶走,最后还不是让我们留下了。这是一个道理。”

“哪能一样吗?那是我心善!”

冯政委懒得再说老搭档什么,但他明白这位小同志的意思——

老杨这暴脾气换作其他人早就被吓跑了,也就是林颜不怕他有底气,所以才能博得这么一个机会,最终被允许留在农场。

所以说只要有底气,不怕这些群众的工作做不通。

但问题在于他们的底气何在?

没等冯政委开口,林颜继续说道:“我刚来到咱们这不清楚,我想问一下政委,咱们农场占地面积多大,植胶面积有多少,有多少橡胶树,现在能割胶的有多少,目前处于旺产期的胶树有多少,每天能割胶多少。”

问题犹如潮水一般涌来,浪头直接把杨团长给打傻了。

难道这小同志还真懂?

他正想着,林颜又有新的问题抛了出来,“农场现在是多样化种植,不知道种植的又是什么其他作物,这些多样化种植的经济效益如何,另外我想知道咱们农场现在有多少相关的工厂企业,有没有开办学校,学校开办了几处。还有就是,这些学校有没有兼顾到周围生产队的老乡子女的读书入学?”

这下子别说杨团长,连冯政委都被这问题给问傻了。

“暂时还没能顾及到。”

林颜一点都不意外,现在农场改了兵团制,但将它当一个国企来看就行。

建国后三十多年,国企一直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工人最光荣这句话在这个年代并不掺水分。

要不原主爸妈咋就想着嫁闺女给家里弄俩工作岗位呢?

话说回来,农场这是国营性质,除了执行统销统购的政策方针对国家负责外,那就是对农场的职工负责。

周边生产队的农民群众并不是他们考虑照顾的对象。

林颜没再说什么,但冯政委也意识到问题所在,前面的农场负责人只想着种胶苗割胶生产给国家交差,却忘了不管何时何地都要团结群众,发动群众这一条。

不从周围生产队招聘农民来农场工作也就罢了,好歹也给人一点小恩小惠来缓和矛盾。

但纵观农场这些年的发展历程,并没有。

“所以你口口声声说要创造工作岗位,就是搞个学校让周围老乡的孩子能读书认字?”杨团长冷笑一声,“这算哪门子的工作岗位?”

“帮助当地孩童读书认字甚至帮助当地老乡认字扫盲只是第一步,这是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意,冯政委也说了,之前农场都以组织安排的是知青为借口拒绝从周围群众队伍中招聘,实际上这不就是说你们农民没文化嘛。我们现在把教育抓起来,让这些老乡和他们的孩子能认字学习……”

“是要通过这件事告诉他们,咱们农场和周围的生产队从来不是势如水火的对立,也能做到军民鱼水一家亲。”

冯政委看着林颜,“而且办教育能够让拉近和当地老乡的关系,另外就是腾出时间来,留足了时间来发展从而安排工作岗位。”

办公室内静寂了数秒钟,忽的啪一声巨响,杨团长拍着大腿,“这法子好,正好那些知青来到后还不知道怎么安排呢,先让他们去跟老乡打交道。”

冯政委补充道:“既然是办教育那自然得有学校房舍,可以让新来的知青们兵分两路,一部分去老乡那里做工作,让他们送孩子来读书,当然他们自己要来读书学习也行。另一部分去盖房子,加强新知青对本地的认同。”

到底是政委,在做思想工作方面有着绝对的天赋,举一反三简直是家常便饭。

“政委考虑的周全。”

冯政委看着说话的年轻姑娘,他不信林颜没想到这些,年纪轻轻的就懂得点到为止,这可超出同龄人一大截。

“你这小妹儿想法还挺多。”杨团长改了称呼,对林颜的态度简直称得上和颜悦色,他喊人进来,指着长条座椅上的隋琛,“把他送到农场的医务室,让医生好好检查给他治治。”

至于这年轻女同志嘛,杨团长原本想要把人留下来先让林颜继续说,但又觉得这样不近人情。

“你先跟着过去,等回头再说也不迟。”

当兵的嘛,谁还不会几招兵法?

这就是以退为进。

林颜又不傻,瞧杨团长那神色就知道什么意思,“我又不是医生过去估计也没什么用,不如先跟政委在这里了解下咱们农场的情况。说不定对我们日后的发展都有好处。”

杨团长听到这话竖起大拇指,“行呀小妹儿有想法有觉悟,真不赖。”

他有些得意的看向冯政委,嘚瑟的犹如一条摇着尾巴求夸赞的大狼狗。

冯政委简直没眼看,咱能不能有点团长该有的样子?

这才是团长家该有的样子。

宽敞明亮的庭院,屋子里有擦拭一新的家具,电视机、冰箱都有,还都盖着蕾丝套罩,看着精致极了。

林爱芬心中无限感慨,她当初跟着隋琛一家去那海岛上,被分到了农场。

那时候农场当家做主的是个团长,也姓杨,那个杨团长比她爹还大老粗,嗓门大的跟打雷似的,一嗓子吼出去能把小孩子吓得都忘了哭。

他家里头也破破烂烂的,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他婆娘比他嗓门还大,听说是寡妇再嫁。

也不知道杨团长看上那婆娘什么了。当然有眼无珠是一方面,更烦人的是杨团长特别看不上隋琛一家,这也怪隋琛他爹妈,出身不好也就罢了一把年纪还娇滴滴的,刚到了那边就水土不服整天窜稀。

一点活都干不了,害得她忙得要死也就罢了,还得人前人后赔笑脸。

还有那个妹妹宝珠,简直是个赔钱货,当初嫁给那个师长的儿子多好,这样还能让他们一家能够过上好日子,偏生隋家一群老顽固死活不答应,害得自己也跟着吃苦。

好在现在不用了。

虽说她跟赵程前现在还不算多恩爱夫妻,但该有的体面也有。

这不来到军区这边,赵程前的直接领导杨团长的爱人柳大姐请自己来她家坐坐。

家里家电齐全,屋里头收拾的十分干净,保姆给倒了茶之后就离开这边,留给她们说话的空间。

“我们家老杨之前还让我留意着给小赵再找个,我说哪用得着我忙活,小赵自己不会找吗?可不是被我说准了,回家一趟就把你带来了。”

林爱芬低头表示羞涩,“让嫂子您操心了。”

“嗨,这不应该的嘛。手底下这么多兵,老杨最看好的就是小赵,说他年纪轻轻沉得住气,只要把大后方的问题解决了,往后前程不可限量。”

是前途不可限量,她记得前世林颜嫁给赵程前没几个月,赵程前就立了功,被提拔成团长。

团长和营长的待遇可不同。

瞧瞧这位杨团长家有独门独户的院儿,她就得跟着赵程前挤在大开间里过日子。

再等等,就快了。

回头自己也能住进这大宅院里,家里有保姆伺候当阔太太享受。

“按照规定,咱们这些随军的军属也得安排工作,小林你有没有什么中意的跟我说说,我回头好给你找找看。”

啥?军属还得工作?

林爱芬猛地抬起头,迎上柳大姐那诧异的眼神。

柳大姐:“怎么了?咋这么一副见了鬼的样子?”

林爱芬连连赔笑,“不是,我就是没想到我竟然还能安排工作。”

她嫁给赵程前是为了享福!怎么就还要工作?

要是去工作那不就是意味着她累死累活忙了一天,回家后还要再照顾那三个祖宗?

生产队的驴都不带这么使唤的!

对,孩子。

林爱芬忽的想起来,自己有挡箭牌的。

“柳大姐您可真是体贴人,这么为我考虑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可是您也知道老赵的前妻晓梅姐留下三个孩子,晓丹还是个娃娃整天吃喝拉撒的离不开人,我要是去上班的话,这孩子可咋办呀?我自己辛苦点倒是没事,可要是忽略了孩子我这心里头怪过意不去的,跟我这个后妈故意为难人似的。”

说着,眼圈都红了几分。

柳大姐闻言叹了口气,“也是,那这事先不着急,反正在这边待得时间长着呢,等晓丹长大些你再去上班也不迟。”

林爱芬连连应下,“最迟半年,到时候能把孩子送托儿所我就去上班。”

就两个月,等回头赵程前立了功当了团长,自己就是团长夫人,跟你平起平坐,也能跟你似的天天喝个茶跟人谈个心就能拿工资。

上班?傻子才去!

柳大姐又是留着人说了会子话,这才让林爱芬离开。

晚上的时候跟她家男人说起了这事,“我也不是冤枉人,可那眼神写得明明白白,不想上班。你说咱们军区那么多军属,有哪个跟她似的?不说别的,就说那小程家的,还没坐满月子呢就去学校教孩子们念书了,说不能中断孩子们的学习。还有老岳家的,这摔断了腿拄着拐杖都要去医院给人看病,人家家里没孩子是吧?她倒好,在我这里还冒充起好人来了。”

杨团长听到这话呵呵一笑,“你才认识人几天,长了火眼金睛咋的,这都能看得出来?”

“咋的,要不咱俩打个赌?我敢保证回头小赵得跟她闹。要是我输了,你明年的烟钱我包了。”

虽说这个赌注十分诱人,但想到这是自己手下小两口的私生活,自己打赌好像不太好。

杨团长给他媳妇揉肩膀,“行了行了,别生气了,我回头跟小赵说声就是了,咱们手也别伸那么长,该尽的责任尽了,管那么多做什么?”

柳大姐叹气,“我也不想,就看到那三孩子觉得怪可怜的,没了亲娘的孩子也就没了亲爹。”

杨团长听到这话也叹了口气,第二天在食堂吃午饭时随口说了一句,当然他也没直说林爱芬不成,提醒的很是委婉,“军属都不容易,白天得上班,下班后还得回家照顾孩子,你家又有三个娃,你也多体谅体谅小林同志。”

赵程前心里头咯噔一声,他们家三个娃不假,但林爱芬可没上班,和别的军属不一样。

团长不会无缘无故说这话,忽然提起那肯定有缘由。

猛然间,赵程前想起了杨团长的爱人柳大姐负责军属安置工作,所以林爱芬跟柳大姐说了什么?竟是让团长过来传话?

赵程前只觉得汗流浃背,好一会儿这才说道:“我回家后多帮她分担。”

晚上回到家中,赵程前看着正在忙活的人忽的站在门口没再进去,如果没有当初的事情,那现在正在那忙活的应该是林颜才对。

纤细的腰肢,明艳动人的脸蛋,以及那纯澈娇憨的眼眸。

那本该是他的老婆,现在却跟着人吃苦受罪。

都是因为这个女人!

“爸爸,我有特殊军情要跟你汇报。”赵家老二一副小大人模样让赵程前愣了下,等儿子趴在耳边嘀嘀咕咕一番后,他脸上的神色变了又变。

“爷俩在说什么悄悄话呢?”林爱芬端着碗筷出来,她总觉得赵程前看她的眼神不太对,是谁说她坏话了?

“没事。”赵程前按兵不动,既然木已成舟无可救药,那他也耐心点,先给林爱芬点甜头让她对自己死心塌地,回头再收拾她。

反正林颜那边也得需要点时间,自己徐徐图之便是。

想着,赵程前脸上挤出笑容,“辛苦了,我来帮你。”

林爱芬这几日被冷遇,忽的看到男人心疼自己,眼眶一酸嗔了男人一眼,“你知道就好,算你有良心。”

赵程前胳膊上都浮起鸡皮疙瘩,错过身去端菜躲开了林爱芬的“撞击”。

林爱芬还以为他当着孩子的面不好意思,笑着低头布置碗筷——

不就是拉拢男人的心吗?她可是知道未来的人,还能比不上林颜?

现在的林颜,怕是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吧?

被两口子先后惦记的林颜狠狠打了个阿嚏,“谁在说……”一转头看到病床上的人正在睁眼,林颜惊讶道:“隋知青你醒了呀?”

试了试隋琛的额温,林颜松了口气,甩了甩体温计给他测量体温,“没那么烫了,你要不喝点水?”

隋琛没反应。

林颜心里头一慌,总不能烧成傻子了吧?小说里最爱这么写。

“隋知青,还记得你是谁,知道我是谁吗?”

农场医务室的小小病房内,隋琛看着坐在床边的人,她刚才正在那里研究地图,上面写着“西泉农场”四个大字。

此时此刻年轻的姑娘脸上带着几分紧张,她这是是在担心自己吗?

隋琛不知道为什么就想起了那句话,“我是你哥哥,我怎么不知道我是你哥哥?”

他明明只有宝珠这一个妹妹。

怎么好端端的夫妻就成了兄妹呢?

没烧傻呀。

林颜松了口气,想到这人竟然对自己跟楚天舒的对话有印象,她忽的起了几分戏弄心,欺近隋琛几分,呼吸都吐在他的俊脸上,“我说错了吗?难道隋知青你不是我的情哥哥?”

忘了说啦,明天v啦

v后我争取保持好习惯,继续日万啦ヽ(°▽°)ノ

我想了下把前文的西联农场统一改成西泉农场啦

另外这本文的接档文《在年代文里当厂长》类扶贫那本,也是女主仕途文,求个收藏啦

文案:

升职第二天就牺牲的高南雁穿到七十年代初,成为光荣的烈士遗孀。

公婆劝她去改嫁,“抚恤金你拿走,当你的嫁妆,咱老林家不能委屈你。”

爹妈劝她回娘家,“你总不能守一辈子活寡,当初是家里对不住你,好在程明现在等着你呢。”

前男友向她许诺,“之前是我错了,不该放弃你,我不嫌弃你嫁过人,往后咱俩好好过日子。”

武装部那边表示:“高南雁同志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我们尽可能的满足你。”

高南雁提出如下要求:

1.往后我给林家当女儿。

2.改不改嫁全在我,谁说了都不算。

3.我想去工厂上班,组织上能不能给安排下?

前两条好说,至于第三条……

武装部安排她去食品厂工作,还能隔三差五给老林家弄点荤腥。

却不想高南雁到了食品厂,搞出的副食品竟成了畅销货,还得了国际金奖!

车间工人高南雁成了高总工。

娘家人着急了,自家闺女胳膊肘向外拐,不给老高家带点好处像什么话?

爹娘找到高南雁,“你总不能单一辈子吧?你想要啥样的爹娘给你找。”

对象还没找到,组织调令来了——

高总工被提拔到外地当大厂长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013 情哥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