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在古代基建的日子 > 第31章 第 31 章

在古代基建的日子 第31章 第 31 章

作者:寂寞的秋刀鱼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1-02-02 14:16:01 来源:文学城

时光荏苒,春去冬来,距离褚琉白来到蕲州府已有三年了。

城外,诺大的道路被分割成了四列,一左一右皆设置有人行道和马车通道。

数目众多的人群排成两排,分别分布在道路的最左侧和最右侧,右进左出,十分的井然有序。

中间两条道是马车通道,在道与道之间还用了木质挡板隔开。

“娘亲,这就是蕲州府衙吗?这里可真漂亮啊!”

小姑娘眼睛睁得圆圆的,粉嫩的小脸上都是惊叹。

“以后我们就要住在这里了!丫丫开心吗?”

牵着她的妇人心里也是欢喜雀跃的,看着这样漂亮的地方,又想到在城中等着她们母女的丈夫、儿子,她内心无比的满足。

小丫头扎着两个花苞头,她看着眼前巍峨的城墙,又看看脚下平坦的像是青砖铺出来的水泥地面,她不住的点头粉嫩的小脸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嗯!我好开心!”

母女俩的谈话被前头一个大嫂子听见了,当即她便转过头来:“妹子带着闺女是第一次来蕲州府吧!”

妇人心下一惊,又看看前方站在城门口守卫的兵士,想来也不会有人在这档口对她不利,于是含笑点了点头,只眼睛中含着警惕。

那大嫂子一见妇人如此,粗糙的大手一拍大腿道:

“大妹子你别怕,我可不是坏人,我家男人和儿子就在城中的匠坊做事呢,我也在纺织厂做事,这不乡下家里老人摔了一跤,我就请假回去照顾了几天,现在才回来呢!”

匠坊是褚琉白创立的用于各类工匠研究各类工具,进行发明创造的地方。

妇人心思一动,她丈夫也是在匠坊做事,于是便接过了话头。

说着说着,两人就熟稔起来了。

那大嫂子便给她介绍起了城中的情况。

“自从三年前谢大人来到了我们蕲春县,我们的日子就越来越好了,这城里现在有四个工坊,一个是匠坊,我们现在用的曲辕犁、水车之类的农具就是匠坊出来的,一个是叫什么研究院,可别听这名字怪怪的,但是里面出来的东西可是这个。”大嫂子对着妇人竖起了个大拇指。

“我们现在走的路上面这层抹的叫做水泥,这水泥就是那研究院出来的。”

“还有一个农业部,农业部就是改良种子的地方,棉花和南瓜都是出自农业部的。”

妇人点了点头,又好奇道:“那还有一个工坊是做什么的?”

说道这里,大嫂子顿了顿,清了清嗓子,脸上露出了一个骄傲的表情:“还有一个自然就是我们纺织厂了。”

……

褚琉白翻了翻自己的小本子,经过三年的发展,她在小本本上写的计划有一半已经顺利开展了。

基础设施方面,水泥道路不说整个蕲州,至少蕲春县是已经全面覆盖了,现在修路的工人们也按照计划往蕲水和广济这两个县进行着。

至于其他…

农业有农业部、各类工具有匠坊、工业又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轻工业有纺织厂顶着,而重工业也有钢铁方面的研究也正在进行着。

看着这些进行着的发展,褚琉白卷翘的睫毛颤了颤,很好,是时候发展教育和医疗了。

其实教育和医疗这三年来褚琉白也并不是说没有完全关注,早在一年半以前,褚琉白就靠着她名下的各个工坊赚的盆满钵满,然后她便在城南外围买下了足有五千亩的空地,空地往城南外围延伸至山脚,而外围的山她也买了几座较为矮小的。

买下地后,褚琉白就朝着建筑队下了大订单,建造她理想中的书院,为此她还花了二百基建点数在商城买下了综合性教学区的图纸。

然后把图纸交给建筑队,让他们结合图纸和现在的建筑风格给她出个方案,方案早就出来了,但是因为人手短缺、建筑群庞大的缘故,所以那书院到现在都还未曾建好。

除了书院的计划,褚琉白这些年还有意的让人收留街上的那些孤儿、老人之类的无依无靠的人家,建立了一个善堂,让那些人住进了善堂,还请了人去教那些小孩子读书认字。

当然褚琉白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养着他们,她名下的商铺、商队会定期来挑选一些机灵的孩子,培训一段时间就可以上手做事了,老人也会发布一些轻省的比如编制竹筐之类的活计。

这几年随着褚琉白的建设,蕲州的名声也越发的响亮。

但是繁荣也只是蕲州等某些地方罢了,更多的则是随着战乱,越来越多的百姓流离失所。

在听闻蕲州的富裕之后,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赶往蕲州,其中以青壮为主,但是老人和小孩也不少,也因此善堂里面也挤满了人。

但是只要书院一旦建好,那到时候就可以把里面的适龄孩子往书院里放,吃住都可以在学院里面完成,到时候善堂也就可以空出一大部分了,褚琉白想着。

至于医疗,除了赵媛以外,纪大夫那里这几年也收了不少的记名弟子,然后凭借着纪大夫的名气,也有不少医术不错的大夫投奔到了蕲州府衙。

褚琉白见状也没小气,直接把匠坊边上的院落买了下来,给了纪大夫他们住。

褚琉白打算着到书院建好之后就把这群人挪到学院里面去,书院里面也设置了宿舍楼。

她想到这些,就拿笔在自己的小本子上面写写画画起来。

正当这时,褚琉白听到了“笃笃笃”的三声敲门声。

褚琉白头也不抬喊道:“进来!”

来人是夏柳,她脸色焦急:“姑娘,出大事了,大公子让您去议事厅商议!”

因为柳姚能力出众,所以前儿不久被褚琉白派出去管事了。

夏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谢祁臻派到褚琉白身边的,夏柳有功夫底子又是女孩子保护褚琉白也比较方便。

且夏柳比褚琉白大五岁,素来沉稳,很少有见她如此焦急的时候。

褚琉白见夏柳神色焦急,她将手上的笔一扔,拿着本子便大步流星的往前院走去。

去前院的路上,褚琉白边走边问:“知道发生何事吗?”

夏柳隐约知道那么一点,便将自己知晓的部分说了,褚琉白一边听一边点头,脸色也随着消息入耳而逐渐严肃起来。

议事厅离着褚琉白的书房不算很远,走过两道门和一条九曲回廊便到了。

一进入议事厅,褚琉白便见到里面坐满了人,为首的是谢祁臻,其余则是谢祁臻招揽的幕僚。

见到褚琉白的到来,幕僚们除个别几个脸色古怪,其他人倒像是习以为常了一般,甚至好几个还朝着褚琉白恭敬的打了招呼。

见到褚琉白到来后,为首的谢祁臻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既然人都来齐了,那我就说下情况。”

听完谢祁臻的讲述,褚琉白对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原是前几日前线军营传来急报,四大藩王联合与朝廷干了一架,但是因为势均力敌所以两方都没有得到好处。

但是好景不长,两方打完架之后,剑南王、燕清王与陇右王、河西王就不知因何决裂了,他们决裂就给了朝廷可乘之机,朝廷狠狠地从河西王那里咬了一块肉下来。

趁此机会,淮南王也抢占了陇右的一部分领地。

淮南道的领地扩大,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奈何陇右王被逼上了绝境,因着战事失利,加上领土的失去,他境内民不聊生,人们流离失所,到处都是小股的起义军。

他因为兵力折损,无力解决,便想要祸水东引。

蕲州与陇右离着近,加上这几年蕲州发展的太好,让很多人都眼红不已,陇右王也不例外。

于是陇右那边便出现了一些声音,什么蕲州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那里的人民安居乐业、无病无灾,不会受到战乱的侵害……

因为有心人的鼓动,加上陇右的人民也确实饱受战乱侵害,所以很多人在毫无选择的情况下就只能选择了相信。

也因此,现在有差不多五万左右逃难的难民在朝着蕲州涌来,按照情报所说,第一批大概在半月后就会到达。

说完这些情况,谢祁臻脸色肃穆的看着底下他这些年招揽的幕僚,缓声道:“各位可有何良策能够解蕲州之危。”

底下当即有人说道:“不如到时将他们拦在城外,不打开城门?”

谢祁臻淡淡地扫了那人一眼,就连褚琉白的眼神都分外古怪,这人真是大哥哥的幕僚,任何一个有脑子的人都不会想到这个馊主意吧!

逃难的人来到了蕲州,要是蕲州就这样将他们拦在城外,不进行任何救济,那么暴动是肯定会发生的,毕竟他们可是报着活下来的希望来到蕲州的,要是他们就这样将人家活着的期望给斩断了,换了她她也得疯。

可要是就这样打开城门欢迎他们,那么蕲州城内也可能会发生一场大混乱。

逃难过来的人路上都会遇到各种问题,他们身上可能携带病菌,甚至是传染性的,而且自古以来难民中都不乏身强体壮专欺弱小之人,那些人进入城里也可能导致城中居民财产损失,更有凶恶者可能会伤害人命。

更何况难民涌往蕲州明摆着是陇右王的阳谋,那么人群中就少不了他的人,难民们逃难过来本就身心疲惫,再在那些人的起哄或者挑拨下,万一来一场起义那就糟糕了。

那人见到谢祁臻的眼神,又看看周围同僚的目光,顿时有些讪讪的,便也坐了回去不说话了。

接下来,褚琉白便听到了千奇百怪的说法,有些可行,比如将难民拦截在城外,但是每日定时发放粥食。

又比如有人说把逃难过来的人聚集到一起专门设置一个安置点,安置他们……说法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是这个时代对难民最常规的一种做法,很多都是史书上用过的办法。

在此期间,褚琉白没有插话,她在想,如果是她的话,这件事情要怎么处理才能够得到最好最优的结果。

见底下的人纷争不休,好半天都没讨论出个结果来,谢祁臻揉了揉额头,因着这事他已经好几天都没睡好觉了。

他扬了扬手,示意他们停下来转头对着褚琉白道:“白白,你有什么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