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月明时见卿 > 第4章 临京

月明时见卿 第4章 临京

作者:木秋池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3-02 22:31:55 来源:文学城

孟如韫死后在世间蹉跎了十年,终于等到破除执念,清净归去。她感到自己的灵魂变得越来越轻,意识也越来越模糊,正从这世间干干净净地离开。

忽然一阵猛烈的颠簸,她感觉到身体重重一坠,像撞在什么东西上,意识也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又一阵颠簸后,孟如韫睁开了眼。

入眼是枣木黄的车厢壁,她正蜷卧在一驾逼仄的马车里,马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驶得飞快,颠得车厢里的杂物四处乱滚,刚刚她正是撞在了放书的木箱子上疼醒过来的。

车厢外传来青鸽清亮的骂声:“你个破烂小道士到底会不会驭车啊!我家姑娘可还病着呢,你这么颠谁受得了啊!”

答话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半大孩子,“你又要天黑前进临京城,又要走得舒坦,你有本事加钱去请我师父啊,或者姐姐你这么有力气,先行去前面把路铲平不就行喽!”

“嘿你个——”

“青鸽……”

车厢里探出一只细白的手臂,挑开了帘子。孟如韫双眼通红地望着正横眉冷目吵架的青鸽,颤抖的声音里满是不可置信。

“哎呀,姑娘你醒了!这才刚睡着,肯定是颠醒的。”青鸽忙钻进车厢里,车厢很窄,她大半个身子刚缩进来,突然被孟如韫一把抱住。

孟如韫紧紧抱着她,浑身颤抖,过了一会儿,眼泪大颗大颗地砸在青鸽手背上。

青鸽吓懵了,“怎么了姑娘?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怎么哭了?”

驭车的小道童听见了车里的动静,下意识地放缓了车速。

孟如韫不说话,只是抱着青鸽一个劲地落泪,许久才松开她,接过她递来的帕子擦了擦眼睛。

“到底怎么了?怎么哭得如此伤心,可是身体难受?”青鸽焦急地问。

孟如韫轻轻摇了摇头,声音沙哑,“没事,就是刚刚做了个梦,吓着了。”

“什么梦能吓成这样?”

孟如韫扯了扯嘴角,“说出来怕吓着你,不说了。”

她挑开车侧的车帘往外看,她们刚从山路上下来,驶上了一条开阔平坦的道路。孟如韫认得这条路,是从鹿山上鹿云观到临京城的必经之路。路边开着一丛丛淡紫色的小野花,散如繁星,此花名紫牵,花期在春季。

一些久远到模糊的记忆渐渐苏醒,孟如韫把头探出车厢,远远望了一眼身后隐入云霄的鹿云观。

十六岁那年,她在道观中为母亲守灵已满三年,收拾行李去临京城投靠舅父,彼时正是三月中旬,紫牵花开了一路。如她所料不错,她应该是因着某种尚不清楚的机缘,重新回到了年少时期,回到了她自道观离开后赶往临京城的路上。

孟如韫望着远天变幻无穷的流云,心中感慨万千。

天地造化,真是妙不可言。

孟如韫正出神,忽觉胸口一阵闷窒,捂着嘴咳了两声。

久违的胸闷感又回来了。

鹿云观的冬天很冷,山风又干又烈,母亲却要常常冒着山雪去湖边替人濯洗衣物。母亲不让她出门,可她偏要偷偷跟着,一趟两趟跑下来,小小的孟如韫就觉得胸闷气短,肺里疼得厉害,观里懂点医术的女道士来看过一眼,说是自幼身体里带着病根,又寒气入肺,以后要仔细保养,否则难享长寿。

可她与母亲尚难温饱,哪有办法让她金贵着养病。

本该烟消云散的陈年旧事又在脑海中变得鲜活,算起来,也不过才隔了七八年。

“咱们还有多久到临京城?”孟如韫问。

青鸽抬高声调朝外吆喝:“小道士,你聋啦?”

半大的小道士狠狠一甩马鞭,气哼哼道:“说了申时末,申时末!再催明天也到不了!”

青鸽气得在他身后拿拳头比划他。孟如韫笑了笑,把头靠在车壁上休息了一会儿,对青鸽说道:“等进了临京城,咱们不着急去江家,先找个客栈住下。”

“好,”青鸽应下,“姑娘有事要办?”

孟如韫点点头,“我这身病养起来费钱,咱们与舅舅家十几年没来往,他与舅母未必愿意花钱给我治病。我想先在外面攒点钱再去投奔江家。”

上一辈子孟如韫没想这么多,从道观出来后就直奔江家,舅母不喜她频频出门,怕别人误认她为江家表姐,坏了她表姐娴静的名声。所以孟如韫至死都被圈在高门冷院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哪有闲钱养病。

听见孟如韫终于肯对自己的身体上心,青鸽十分欣慰,赞同道:“好,那咱先在外面住着,春闱放榜结果已出,也不知他考上了没有,明天让小道士去程府给程公子送信!”

驭车的小道士又狠狠一甩鞭子,抗议道:

“又使唤我!拢共给二十文钱,连棺材本都要抠回去,谁家小娘子像你们这样!”

听青鸽提起程鹤年,孟如韫垂下眼,“我回临京的事,先别告诉程鹤年。”

区区进士,程鹤年自然是能考上的。孟如韫记得上一辈子程鹤年考中了二甲第七名,在临京出了不小的风头。

“啊?不告诉?”青鸽恍然大悟,“我知道了,你肯定是想好好准备一下,给他个惊喜,对不对?”

孟如韫没说是,也没说不是,默不作声地笑了笑。

“这主意不错,姑娘你花容月貌,好好打扮打扮,然后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准能把程公子吓一跳。他一看,哎呀我的小道姑竟然这么好看!肯定恨不得马上把你娶回家娇养着,夏天给你置冰盆冬天给你置火盆,保准连一丝丝儿的柳絮都飘不到你面前!”青鸽说着说着自己先憧憬起来,“说不定到时候,我也能沾姑娘的光,指挥一院子的丫鬟!”

孟如韫也情不自禁跟着她笑,“程鹤年有那么好吗?”

“我看程公子待你不错。”

“可是程家世代书香门第,家教极严,他的婚事自己做不了主。程大学士不见得愿意让自己的嫡子娶个破落户回家,何况我这一身病,娶回去也怪晦气的。”孟如韫不紧不慢地说道。

“啊?”青鸽垮下了脸,叹了口气道:“姑娘你这么好,倒也不是非他不嫁,只是临京城这么大,咱们两个啥也不懂的弱女子,到哪里能赚钱糊口啊?”

孟如韫笑吟吟道:“谁说我什么也不懂?”

马车驶入了临京城,一条笔直的大道自城门向北延伸,道路两旁种满了环抱粗的梧桐,傍晚的风一起,叶响如万军哗然,盖过了底下川流不息的行人与车马声。

刚入城时路边多是车马行和脚夫们爱去的茶酒铺子,再往城内行两三里,客栈和酒楼就多了起来,还有很多穿街走巷的挑夫,挑着手绢帕子等小玩意儿到处吆喝。也有支铺子卖各种糕点蜜饯的,包子铺的蒸笼一开,水白的蒸汽差点把青鸽给香晕过去。

街上人来人往,步行的牵马的人流如织。小道童怕惊了马,不敢往人更多的地方去,孟如韫和青鸽就在客栈巷子处下车。孟如韫买了几个包子,塞给小道童两个让他回去路上吃,又多给了他十文钱,“天黑山路难行,要小心,莫贪玩,别让你师父担心。”

“哎呀知道了。”小道童欢喜地接过赏钱,驾车往出城的方向去了。

孟如韫和青鸽挑了家清净的客栈落脚,她沐浴后换了身衣服,见青鸽正扒在窗口往外看,唏嘘道:“我长这么大第一次来临京,好热闹啊,灯火通明的,这得浪费多少钱啊?”

孟如韫站在窗边解释道:“临京城夜不闭市,有两条街昼夜通明,一条是同乐街,另一条是晋云街。前者是临京城最热闹的商事街,夜里有弦歌声乐,歌舞升平,取‘与民同乐’之意,后者是达官贵人们住的永安坊到皇宫的必经之路,仁帝在位时,宵衣旰食,常夜间召大臣入宫问政,久而久之,这条街上的灯笼就彻夜长明。晋云,取‘青云晋升’之意。”

她给自己倒了杯茶,披着湿漉漉的头发走到窗边,深深吸了口气。上一世她死后被困在临京城内十一年,对这座城里的一砖一瓦早已稔熟于心,可当她重新以**凡胎踏入这座京城,呼吸着这里的空气,聆听着窗外的喧嚷时,又是另一种感觉。

“哇……姑娘你懂的好多啊!”青鸽一转头,看见孟如韫红了眼眶,惊道:“怎么了怎么了?怎么又哭了?”

“没什么,有些想娘亲了,”孟如韫轻轻偏过头,微微叹息道,“这些都是母亲告诉我的。”

孟如韫自记事起就在道观中长大,但母亲常与她说起临京的热闹和繁华。贵人的府邸交错毗邻,茶楼酒肆鳞次栉比,哪家茶楼的茶点好吃,哪家酒楼的歌舞热闹,她都记得很清楚。母亲临死前的那年腊月,还以不能回临京为憾,孟如韫用帮观里道士们抄书的钱托人买了母亲常提及的糕点回来,她看见母亲的眼泪滴在油纸包上,莹莹闪着光。

临京这座国都,承载了母亲前半生的安逸锦绣,和短暂的后半生的哀思。

除了母亲之外,晋云街也让孟如韫想起了陆明时。

仁帝之后,晋云街虽仍彻夜长明,寻常却再无皇帝夜召、臣子夤入的雅事了。直到上一世长公主登基后,令陆明时掌天下兵马与临京城十万禁军,外防戎狄内镇诸臣,并允他在宫中纵马,入宫无须通禀。

自那以后,晋云街的长灯就是为陆明时而亮,他隔三差五就要夜驰宫城,黑袍银甲,袖口常常沾血带霜。远至塞北的军情,近在京城的暗涌,没日没夜地熬着他的心血,而他在此重压之下,还要挤出时间和心力,替她续写《大周通纪》。

孟如韫靠在窗前,听着远处街市里传来朦胧的吆喝声,深深叹了一口气。

第二天孟如韫起得很早,青鸽刚要出门去买些早饭,却见孟如韫穿了身男人的宽袖棉直裰,戴着巾帽从房间里走出来。她接过青鸽手里的早饭,对她说道:“你也去换身衣服,咱们出门转转。”

她们上街的时候,许多茶楼酒肆还没开张,花楼的姑娘们懒洋洋地倚在栏杆上打哈欠,露完脸后就转身回去补觉去了。此时街上卖早茶的居多,也有挑着担子卖新鲜果蔬的,晃晃悠悠从她们面前穿过。

孟如韫是有目的地走,青鸽却是不挑剔地逛,见了什么新奇什么,连关在笼子里的小鸡仔都想逗上一逗。

她们穿过同乐街,拐进了浥尘坊。孟如韫说这里西临国子监,东临官邸如云的永安坊,所以多茶楼酒肆和舞馆乐阁,是文人雅士云集交游的地方。

“咱们来这儿做什么,喝茶?听曲儿?”青鸽望着鳞次栉比的楼台高亭,看着那一块块闪闪发光的牌匾,怯怯地咽了口唾沫,“这儿……很贵吧?”

孟如韫随身带了把扇子,装模作样地一甩,“贵就对了,咱们是来赚钱的。”

“赚钱……”青鸽脸色一变,“等等,姑娘,使不得啊!要是被夫人知道你来这种地方,她她她在天之灵……”

孟如韫抬手在她脑袋上敲了一下,“想岔了,你还是闭嘴吧。”

她一撩袍摆,走进一家名叫宝津楼的酒楼。

酒楼刚刚开门,时候尚早,店里还没有客人,只有几个动作麻利的小厮在擦拭桌椅,右手边的檀木珠帘后有一年轻女子正在拨算盘,看见孟如韫后放下手里的活计,提裙袅袅地走了过来,上下打量她几眼,笑问道:“客官为何而来?”

“怎不问我要酒还是要茶?”孟如韫问。

紫裙女子一笑,“都不像。”

她打量孟如韫的时候,孟如韫也在观察她,虽然年纪装扮都变了,但孟如韫还是认了出来。上一世她经常替长公主去陆府传密旨,是长公主身边的亲随,好像是叫紫苏来着。

这家“宝津楼”背后的东家是长公主,也是孟如韫在陆明时身边时偶然知道的。今日登门一看,果然与寻常酒楼不同。

酒楼门口竖着告牌,因着刚开张,所以两三个小厮正合力往外搬。那牌上用小楷写着:对弈、投壶、筹算、词赋,胜一者入大堂,胜二者得雅间,胜三者为之歌舞,全胜者酒千杯、茶万盏、歌舞不绝,分文不取。

紧接着又搬出一块落地木告牌,上曰:一掷千金者请。

所以想进这宝津楼,要么有才华,要么有钱。这位紫苏姑娘坐镇堂中,想必牌子上这四艺,就是要与她决胜负了。

紫苏见孟如韫盯着门口的牌子,微微一笑道:“客官可要一试?”

“好啊,”孟如韫把折扇一阖,“那就试词赋吧。”

剩下三样她也会玩,且都玩的不错,可她今日不是来出风头的,若是风头出太过,难免要让人怀疑她的居心。

紫苏引她绕去左手边的溪山图屏风后,这间半敞的雅间里陈设四张小几,分别摆着棋盘、箭壶、算盘和笔墨纸砚。孟如韫在最后一张小几前坐定,抬手取了墨来研。

“不知这词赋,是什么比法?”孟如韫问。

紫苏从博古架上取出一本词作集,“你我各说一数字,取中数为页数,本书中对应那一页所载词作为词牌与主题之限定,如此,可算公平?”

孟如韫点点头,“自然公平。”

选定的词牌为“踏莎行”,主题是春雨,限定在一炷香内。那香燃得很快,孟如韫却在不慌不忙地研墨,看得青鸽都替她着急。半柱香后,她终于开始蘸墨落笔,腕动笔游,字迹流畅,最后一截香灰落下时,孟如韫最后一笔刚刚收完。

紫苏将她写的词作与孟如韫互换,她先是略略一扫,颇有些诧异地望了孟如韫一眼,继而又逐字逐句细品,最后一句竟情不自禁颂读出声:“天蚕食桑,不织闲愁,织就万家辛苦。”

紫苏放下诗作,朝孟如韫微微一屈膝,“姑娘胸怀宽广,非呻吟之词所能比,是我唐突了。”

见她早就看穿了自己的装扮,孟如韫也起身还了个女儿礼,这才道明来意:"听说宝津楼歌舞为临京一绝,不知缺不缺填词先生,小女子冒昧前来自荐。"

"姑娘想卖词赚钱?"紫苏有些惊讶地挑了挑眉。

临京城里有几家有模有样的酒楼,自家蓄着的歌舞伶人比教坊司还技艺高超,引得文人雅士争相追捧。士大夫们在此宴饮作词,经酒楼中乐师演奏后流传市井,是件十分风雅的轶事。

然此机缘并不常有,朝中清流一派爱重名誉,寻常不流连市井,宴饮游乐多在自家府邸。世家纨绔又多草包,只会附庸风雅,填出的词简直能酸倒牙。宝津楼虽养着几位久试不第的举子做填词先生,却也都是些泛泛之辈。

这位自称"青衿"的姑娘,年纪虽轻,词作却颇有疏朗纵横之意气,沉潜端凝之笔力。

紫苏思索一番,决定做主应下她:"不知姑娘报价多少?"

"管吃管住,短词一两银子,长词二两银子。"孟如韫道。

倒也值这个价钱。紫苏点头应下,喊来一个身着青色短褙的中年妇人,"七姑,带她们到后面迎风院,找个南向的房间安置一下。"

孟如韫和青鸽跟着七姑去后院看房间去了,紫苏将孟如韫留下的词作对折收好,转身回右侧雅间将昨晚的账算完。将近中午的时候,底下人悄悄通报说霍公子来了,紫苏忙搁下手里的活儿去二楼。

霍弋腿脚不便,不常来宝津楼,但每次过来,底下的人都如临大敌。账房忙活好几天才厘清的账本,他只略略翻几眼就能寻出错处,还有宝津楼里费尽心思收集到的朝堂消息,也常常难入他那双火眼金睛,"别学朝中那帮闻风而奏的饭桶,既然是听说,为什么不查清楚再来汇报?"

想起霍弋的冷漠斥责,紫苏有些紧张,站在门口深呼吸了一口气,才轻轻叩门,得允后推门而入。

霍弋正在听楼内的暗线汇报消息,一边听一边翻账本,待暗线汇报完离开后,才看向紫苏道:"再有几个月,殿下就要回京了,公主府劳你提前安排好。太子那边你别管了,我另外派人盯着。"

"是。"

霍弋很快翻完了账本,没挑出什么错来,紫苏暗暗松了口气。谁知他又道:"宝津楼近两个月收入很可观,看来都是一掷千金而来,竟没有人能在四艺上胜你一筹吗?"

宝津楼四艺,指的就是门外告牌上写的对弈、投壶、筹算、辞赋。每一项都能反映出人的不同特质,如擅长对弈的人往往精于谋略,擅长投壶的人骑射也不会差,能筹会算的是聪明人,工于词赋的是科举进士的潜力股。

宝津楼以四艺为入门票引,不仅是为了哗众取宠,也是为了发现和招揽有才能的人为长公主效力。这是霍弋当年开设宝津楼的初衷。

紫苏觑着他的脸色试探着问道:"会不会是咱们的标准太高了,要不我以后放放水?"

霍弋道:"求才取士,宁缺毋滥。若是连你也比不过,对殿下也没什么用处。"

紫苏心里暗道,我好歹也是跟在殿下身边长大的,什么叫'连我也比不过'?

"不过今天早晨倒是来了一位工于词作的小娘子,自称青衿。"紫苏将孟如韫的事告诉霍弋,拿出她作的《踏莎行》给霍弋看,霍弋看完后挑了挑眉,似是有些惊讶。

"如此才华,可惜是位女子,否则他日科举,能高中三甲也未可知。"霍弋道。

紫苏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便作主将她留下了,明日派人探探她的底细,别是太子安排进来的人。"

霍弋"嗯"了一声,将那张词作还给了紫苏,“你做主便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临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