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鸳鸯扣 > 第14章 十三折

鸳鸯扣 第14章 十三折

作者:大妮_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8-16 00:55:19 来源:文学城

皇帝召内阁诸臣,言及玉熙宫狭窄不适。

严嵩事先从张珪那里得了些消息,便道:“三大殿刚刚修完,木材余料不足,万寿宫一时半刻,恐怕不能重修。臣日夜忧心龙居之所,令严世蕃审视各宫楼宇,陛下或许可以暂时移居南宫,南宫房屋较多,体系也较完备。”

南宫是英宗被俘还京后,遭景皇帝幽禁之处,后代君主多对此地有所忌讳。若不是张珪巧言,说“陛下最近有与民休息之意”,又说得了徐存那里的确凿消息,严嵩断不会出这样的昏主意。

皇帝似笑非笑地转头望向徐存:“徐存,你怎么看?”

徐存叩首道:“陛下是君父。臣子散朝各自归家尚能高枕明堂,却令君父居于偏僻南宫,臣于心不忍。臣经苦思,私以为,虽三大殿刚成,但据臣估算,以其所剩余料,足以重建万寿宫,年前即可完工,令陛下过个好年。”

严嵩原本是抢在徐存前头将话说出来,讨皇帝喜欢,怎料徐存所言竟与他相反。

此时他犹不敢立刻调转话风,只试探着说道:“重建所需费用,和所用人力,近来恐怕……”

皇帝不语,只继续看着徐存。

徐存道:“臣近日调看工部卷宗,发现修大高玄殿所调用银两与征用的民夫,似乎偏多,若将大高玄殿工程略放慢些,拨出人来修万寿宫,应当无碍。至于银两,也暂时借调大高玄殿用银,等年底新的税银收上来,再补上亏空便是。”

皇帝含笑颔首,轻轻将玉磬一敲,音色琤琤,可知龙心大悦。

二人待要告退,听得皇帝说道:“严嵩,回去告诉严世蕃,掌工部,还需再用心些!”

修大高玄殿用的民夫数与钱数,都是虚报。吃的空饷,严家抽成近一半。现在忽然说要调人调钱去修万寿宫,严家少不得要将吞下去的钱吐出来。

不但要吐,大口地吐,还要悄悄地吐。

不但吐钱,还要设法再暗中征用民夫来补缺。

严嵩回去告诉了严世蕃,严党上下自是恨徐存和张珪恨得咬牙切齿。

徐存也就罢了,虽平日看着顺从,但严嵩一直防着他,始终留有一手。

张珪近来与严府走得近,颇挨清流的骂。严家父子以为张珪是铁了心要归附,谁知这小子竟是站了徐存那队,使出如此阴招。

张珪原本是多么左右逢源的人,这下先是得罪了徐阁老手下那些不明就里的大臣,又狠狠得罪了严党,只好整天往裕王府跑,要么就是直奔高宅,总之是与高襄抱团。

虽然严嵩被皇帝不阴不阳地斥责了,却不肯就此服输,其麾下大臣们往日盼着皇帝兴建工程,他们好趁机捞些油水,如今都扮作忠臣,纷纷上书劝阻皇帝不宜大兴土木,又猛踩徐存“佞上”,欲坏陛下名声。徐存手下的大臣也不是吃醋的,纷纷递折子回击,骂严氏父子渎职,不敬君上。

内阁首辅和次辅在万寿宫一事上出现裂痕,不只大臣要站队,高襄也正游说裕王公开站在徐存这边。

然而这次载坖却未对高襄言听计从,反而十分踌躇:“父皇向来不喜结党,尤其不喜皇子涉身党争……虽则徐阁老先前说父皇属意于我,可近来我总是受父皇训斥责骂,王府属官也多有被贬谪的,是否暂且按兵不动为妙?只怕风头太盛,招来父皇厌弃,也连累师傅们被严党更加针对。”

高襄道:“王爷若公开支持徐阁老,景王必定支持严阁老。徐阁老下一步还有动作,能令陛下对严阁老一党彻底厌弃,那么景王自然一损俱损。等景王彻底失了圣心,贬出京城,到时候殿下便可不再终日如履薄冰。依臣所见,徐阁老之计多半能成,此时放手一搏,以后便可无忧。”

载坖道:“先生说得十分在理,只是……唉,实话不必瞒先生,我如此瞻前顾后,并非贪图皇位,实则怕丢了皇位,便丢了另一个人。为了那个人,我实在是怕……与其急于求成,不如静以制动,且忍耐几年,免得全盘落空,一无所有。”

极淡的,高襄有一丝丝恨,恨那位未曾谋面的常安公主。他自己也不知为何。

真要重修宫殿,逼严家父子吐出钱来,他们定要再去加倍搜刮民脂民膏。这大明的江山,已经不能再等了。徐存的计策,需尽快推进。

“请殿下相信臣……”高襄道:“殿下勿怯。就算到最后殿下什么都没有,殿下至少,还有臣。”高襄自知自己在裕王心中的分量,恐怕远不及公主,但总归,这句话说出来,总比不说要强。

裕王依赖高襄惯了,终究还是听了他的劝。

而景王果然如徐存所料,站在了严氏父子一边。

两派水火不容,互相倾轧,裕王始终担心闹得太大被皇帝降罪责怪,却不知徐存的安排,不止在朝堂。

皇帝让新宠的道士蓝道行扶乩,问九天神仙,为何近几年天灾**不断。

只见沙盘上写道:“奸臣当道,贤臣不用。”

皇帝定定地看着这八个字,沉吟许久,拾起玉槌将玉磬一敲:“蓝真人!敬问神仙,奸臣何人?贤者何人?”

小宦官将沙盘再呈上来,见写着:“奸臣如严嵩,贤者如徐存。”

皇帝目光闪过一丝玩味。他虽信道,却怕有人借神仙之口骗他。于是又将玉磬重重一敲:“敬问神仙!既然如此,为何奸人不遭天谴?”

沙盘传回来,六个比先前大许多的字,笔笔见底,可见神仙之怒:“留待皇帝处分!”

皇帝见了,又喜又怒又疑。

喜的是,既然上天要自己亲自来决断,那便说明自己果然是天命所归;怒的是,竟留着这对触犯天怒的父子二三十年,自己定是被这对奸臣父子欺瞒蒙蔽了;疑的是,他终归吃不准这蓝道行到底是一心修道,还是有涉入党争,若是后者,沙盘上所书,可就未必真是神仙的意思。

皇帝暗自转过了百般心思,面上却不露一点痕迹,招一招手,吩咐太监,将今日蓝真人扶乩所得,悄悄散布消息出去,透给严、徐二人知道,再将二人盯紧了,看他们有何动作。

接下来几日,徐存召见了几个门生,但暂时未有其它动静。倒是严嵩,先是令同党向蓝道行送礼,送礼不成,又令门生弹劾他假传神谕,犯了欺君之罪。皇帝故意准奏,将蓝道行下狱,果不其然,严嵩还疏通狱卒,对蓝真人严刑拷打。

然而蓝道行被打断了骨头,也不承认有人指使他,只一口咬定是天神旨意。

皇帝彻底信了。

过几日早朝,徐存门生邹应龙递了折子,罗列人证物证十八项罪状,弹劾工部侍郎严世蕃仗父亲权势,贪赃枉法,欺君罔上,罪大恶极。

之所以弹劾严世蕃而不直接弹劾严嵩,一则因为严嵩伴君几十年,难以动摇,二则严嵩已老,精神不济,严世蕃才是严党真正的智囊。打蛇,要打七寸。徐老狐狸忍辱负重、韬光养晦二十多年,等的就是今天,打的就是七寸。

隐忍不发,等待时机,只为一击必中。

皇帝雷霆震怒,连下几道谕旨,缉拿严世蕃入狱,严嵩则削官致仕。

修万寿宫的事,则转给徐存主持。

邹应龙的折子中,许多罪状,连皇帝手下的锦衣卫和东厂事先都未侦知。一想到自己天纵英明,竟被严氏父子蒙蔽几十年,皇帝怒不可遏,退朝进了后宫,还不消气。

裕王散了朝,略站了站,也不出宫回府,反倒与一个皇帝身边的暖殿太监说了几句话,之后又往西苑方向去。景王眼看着裕王这般行动,担心裕王趁势在父皇面前说他什么,连忙跟上,笑道:“父皇在气头上,三哥去触这个霉头?”

裕王道:“为人子者,要为君父解忧才是。正因父皇在气头上,才应该去劝劝。”事情是徐存高襄他们安排的,话则是寿媖教他的。

景王心中冷笑:“说得好听。你平日里躲都躲不及,今日上赶着去,定是要说我什么了。我且跟着你,看你如何说。”

便笑道:“既如此,弟弟同三哥一同去。”

裕王面色露出犹豫来,却说不出拒绝的话,只得点点头,在前面走着。

玉熙宫里,照旧是尚寿妃陪着。裕王和景王两人跪在宫外回话。

两个儿子有良心来劝父亲,皇帝心中领情,但不免又怀疑,二人是否有些别的算计。

“二龙不相见”,他一年到头,和儿子们见不了几面,再亲的骨肉,也到底生疏。就算有心要正经说话,也没太多话好说。说着说着,不免又发起火来训斥他们。

其实也不是有心训斥,只是若不拿这种口吻,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年少丧父,又从藩王被一群老臣弄进宫来做皇帝,日日费心机与老他数倍的大臣们斗,斗惯了,他实在不知道“慈父”到底该是什么样子。

再者,若说儿子们对他只有一片纯孝之心而不存其它,他是不信的。他不是不想信,他是不敢。况且他聪明,知道不可信。

皇帝心里想着这些,心思从朝政上偏开,怒火稍稍平息。

裕王和景王在殿外跪着,迟迟听不见父皇说话,拿捏不准父皇心情,反而惶恐。

这时不知怎的,那只“霜眉”猫儿从尚寿妃怀里“腾”地跳出老远,跳到大殿右明间的中央,殿门前的空地上。寿妃忙下了御榻来捉。

猫儿见她就躲,寿妃跑了几个来回都捉不住她,跑得娇/喘细细,香汗微微。

皇帝笑了,招着手儿叫她:“回来罢,让小奴婢们捉去。”

寿妃笑着答了声“是”,却站着没动。

皇帝笑道:“虽然铺着地衣,光着脚也要着凉的,快回来朕给你捂捂。”

寿妃闻言,像只燕子似地飞扑回皇帝身边偎着,却像受了什么委屈似地,轻声道:“陛下……景王盯着妾的脚看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