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与海菲兹的101封信[美娱] > 第6章 No.7 SLD Feb 1988

与海菲兹的101封信[美娱] 第6章 No.7 SLD Feb 1988

作者:桥凝宁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2-03-11 22:33:50 来源:文学城

希拉拿到信时仍在练琴。

临近演出,每天三小时的练习时间显得不再那么充裕,但当希拉看到寄件人姓名的时候还是放下了弓。她仍用下巴与肩夹着琴,腾出双手将信封拆开,把信纸抽出夹在谱架上。

做完这一切,希拉又拿起琴弓,用比平常更慢速度拉起她原本正在练习的曲子,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信纸上的内容。

“这一定是在开玩笑。”希拉甚至怀疑与她通信的“亚沙·海菲兹”是看见她后才故意这么说,毕竟那晚她花了大半的时间坐在钢琴后,“看来他当时确实在那儿。”

希拉忽然觉得这位活泼的“海菲兹”在上次的派对里过于害羞、谨慎,她确信自己已经在信件中流露出的足够多的真诚,能让对方意识到自己在期待彼此间的第一次会面。

又或许他们确实在不同的宴会厅错过了彼此?

希拉有些不愿意相信这位阴差阳错间“识于微末”的朋友,会被些无谓的虚名吓退。

如果他也是位在鲜花与掌声中成长的神童,他就会知道,这些缥缈的荣誉,决不能代替他们作为“人”的价值。

希拉怀疑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她默认这位来自圣彼得堡的少年和他的落款“海菲兹”一样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琴技,已经在卡内基音乐厅的首秀中一鸣惊人、技惊四座。

音乐声一顿,希拉稍稍抬起琴弓,暂停了音乐的流淌。她左手手指轻轻扫过琴弦,安静地按了一遍刚才的乐句,却几次都不太满意。

如此回想,好像东部的音乐厅数月前也并没有传来天才横空出世的消息。

希拉叹了一口气,按下心中隐约的失望,继续读信。

看到信的末尾,正在摸索新指法的希拉一愣,停下了左手的动作——自己的纽约首秀就在第二天。

这……简直让人不敢相信,她记起自己的老师曾经和她说过几乎一模一样的话。

“希拉,我希望你能记住——永远都不要在演出的前一晚改变你的指法。”老师严肃的面孔让这句忠告的震慑力大大增加,“既然我已经提醒过你,我就不会再把这当成你演出失误的借口。”

此时是老师去世后她的第一场演奏会,希拉却发现自己已经把这句忠告忘得一干二净了……

万幸“亚沙·海菲兹”的来信打断了她在悬崖边缘试探的脚步。尽管希拉从未有在演出前夜变换指法的经历,后果如何尚不可知,但她却清楚地明白,自己的纽约首秀经不起任何风险。

看来无论如何,她欠这位朋友一声感谢。如果运气好,或许能在演出当天当面告诉他。

*

第二天傍晚,希拉拿着琴在后台踱步,低头思索些大约只属于艺术家们的秘密。

来往的工作人员正为她的登台做最后准备。

希拉今天身着浅色的礼服长裙,对比之下使她深色眉眼更为突出。她笑起来有着饱满的苹果肌,唇部如丰盈的果肉般鲜嫩,即便面部轮廓仍因为年轻而显得柔和幼稚,却不难看出琴坛曾经神童正在蜕变为如“波姬”一样美丽的少女。

沉浸在自己思绪中的希拉忽然颤动了一下卷曲的睫毛,回到现实世界里林肯艺术中心华丽古典与现代恢弘并存的后台。

她上台前的最后一件事是走到今夜把手后台的保卫人员处,低声向他交代,“如果一会儿有一个自称是我笔友的人过来找我,请放他进来。”

安保不确定地重复了一遍今晚这位“大明星”的用词,“笔友?”

“是的,笔友。我通过信件和他交流。”希拉得确保这位保卫人员真正理解这个词的含义,而不是将那位“亚沙·海菲兹”给关在门外。

今晚的主题是柴可夫斯基。当希拉想到自己的笔友可能正坐在台下时,她竟发觉自己的手心有些汗渍。

柴可夫斯基乐曲并不是她最擅长的风格。万一他是位优秀的鉴赏家,恐怕难免能说出几句挑剔的评价。

不过希拉的任何担心都是多余的,演出空前成功。

她甚至受到了曾经在洛杉矶都没有过的礼遇——几乎全场的观众在演奏会的最后都起立向她鼓掌,他们感谢小提琴家希拉·洛-杜卡为他们带来了这样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

纽约客们不仅接受了她的演绎,甚至喜欢这种表现方式。

他们喜欢她在澎湃的乐句底下暗藏的丰富,如海浪般一层叠在一层之上,喜欢她比另一些提琴手更慢的速度,让他们能在这个高速运转的城市中得到一丝喘息的机会。

或许,他们还喜欢希拉对待古典乐的真诚,在热衷于制造“古典大明星”的当下,守着宝库却拒绝经纪公司为她打造钥匙,而是循规蹈矩地走着一代代古典乐手们成长的道路。

希拉掌声中抬手向观众们介绍了乐团,又连鞠了数次躬才找到下台的机会。

乐团中一起退场的年轻人迫不及待地与希拉击掌,庆祝这场演出的成功。

“在华尔道夫的庆功宴上见。”

他们和希拉说过再见以后就各自离开,只有乐团的一提留下来和她寒暄了几句。

一提是个看上去温文尔雅的亚裔男性,很难看出年纪来,“你还是和以前一样优秀。”

“谢谢你,文森特。”希拉由衷莞尔,“我还要等一个朋友,或许你会更愿意和他们一起走?”

她指了指已经陆续准备离开艺术中心的乐团成员。

一提听出了希拉的言下之意,朝她挥挥手,识趣地离开了,“一会儿见。”

希拉笑着和这位演奏家告别后,立即询问起后台的工作人员,想要知道是否有人已经来找过她了。

“你还需要耐心等等,”安保听完耳机内的传讯后这样和希拉说,“观众还没全部离场呢。”

但无论希拉有多么耐心,她的等待注定是一场空。

时钟的指针从半点指向整点。

演出大厅已经关上了灯,刚才还人声鼎沸的剧院现在一片漆黑,哪怕有一个人在里面走动,脚步声的回响在恻幕都清晰可闻。

希拉抹黑走回舞台,单手撩起大幕,站在暗中回忆。

第十二排靠近中央那个位置刚才坐着谁?

那是她送给笔友“亚沙·海菲兹”的门票。

此刻希拉却发现自己对此全无印象。

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她一概不能确定。

“洛-杜卡女士?”今晚值班的经理在侧幕将希拉唤回神,“我们去查了一下票根,没有找到12排10座。”

“找不到十二排十座?”希拉喃喃道,后台的灯光打在她的侧脸上,勾勒出她完美如雕塑的轮廓。

“是的,恐怕你的朋友今晚没能来这里。”经理用略显遗憾的口吻答道。

希拉有几分恍惚,同时又在自己的印象中为这位笔友的形象上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事实上,这让希拉对他更为好奇了。

希拉松手让大幕自然地散下,向值班经理道了声谢谢,“我想我该走了。”

十分钟后,她出现在华尔道夫酒店楼下。

乐队里几个耐不住性子下楼抽烟的眼尖小伙立刻认出了她,他们一拥而上将今夜的大明星领进觥筹交错、衣香鬓影的上流社会社交场所——古典乐团的庆功宴无一例外皆是如此。

唱片公司代理人、古典乐评论家、媒体记者和那些纽约“贵族”们一样刚从艺术中心离场,翘首以盼希拉·洛-杜卡的到来。

乐团的一提在众人的注目下拿着两杯香槟走来,替希拉挡下了逐利者们豺狼般的眼神。

他将其中一杯香槟递给希拉,并为她今晚大获成功的演出祝酒。

这位亚裔小提琴家意识到希拉身侧空无一人,不禁皱着眉头发问,“没有等到你的朋友吗?”

“你等的那个人总是不会出现。”希拉耸了耸肩,无奈地对乐队一提说道,“你知道的,爸爸。”

「亲爱的亚沙,」

午夜,希拉在华尔道夫的套房里提笔。

「你无法想象我今天有多么失望,因为我满心期待能在纽约与你碰面。不过,你似乎被别的事绊住了脚。」

「演出相当成功,我想关于它的报道毫无疑问会出现在明天的报纸上。」

「不过,我不是热爱读评论的那一类人。」

「因为那些对小提琴一知半解的人而产生自我怀疑,在我看来是件再愚蠢不过的事。」

「说起来你可能会觉得惊讶,我竟然这么快就用到了你在上封信中提及的忠告。」

「毫不夸张地说,它兴许拯救了一整场演奏会。」

「唯独可惜不能当面表达这样的感谢。」

「你真诚的,希拉」

「Feb. 27, 1988」

第六封信是希拉向亚沙寄去的演出门票,此处不多做赘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No.7 SLD Feb 1988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