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玉帝传奇 > 第175章 第一百七十五集

玉帝传奇 第175章 第一百七十五集

作者:玉皇大帝后羿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8-18 03:42:57 来源:文学城

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去世之后,唐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大唐国号,而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莲儿与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一样是个权力欲十分强的女人。

她把持了朝政,其兄弟礼部尚书韦温、韦睿与面首兵部尚书宗楚客掌握了重兵。

皇后韦莲儿为了权力,与朝臣串通要立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为皇太女。

遭到了梁县侯姚崇与监察御史,凤阁舍人宋璟的反对。

梁县侯姚崇列数了安乐公主李裹儿的受贿之行,安乐公主李裹儿在武德殿上哭闹了起来。

唐中宗李显大怒,命退朝。

太平公主李令月得知了此事,在家中大怒。

并预言唐中宗李显可能会遭到了皇后韦莲儿母女的毒手,果毅都尉陈玄礼也有此担心。

相王李旦的家中众皇子对立皇太女之事也议论纷纷,并想要推举相王李旦为太子。

可是遭到了相王李旦的严词拒绝。

梁县侯姚崇和监察御史,凤阁舍人宋璟在家议事的时候说只有临淄王李隆基可以克制皇后韦莲儿。

临淄王李隆基在潞州被皇后韦莲儿的手下张刺史看住了,只得每日声色犬马“混”日子。

张刺史为了讨好临淄王李隆基,献上了义女赵丽娘。

临淄王李隆基对色艺双全的赵丽娘十分心动。

但是普润和尚从长安向潞州报信,临淄王李隆基只好急急的离开了。

唐中宗李显在昭容上官婉儿那里,对立皇嗣一事忧心忡忡。

昭容上官婉儿进言要安朝廷就要立相王李旦为皇太弟。

唐中宗李显默许了。

自信立即传到了皇后韦莲儿那里。

皇后韦莲儿即刻召见了其兄弟,命他们准备逼宫。

潞州,临淄王李隆基救下了要被处死的王毛仲。

六月六日,姥姥节皇后韦莲儿用同中书门下三品宗楚客给的毒药制成了酥饼。

让安乐公主李裹儿给唐中宗李显送去,并让唐中宗李显吃下去。

安乐公主李裹儿在送饼的途中遇到了昭容上官婉儿,昭容上官婉儿看到了安乐公主李裹儿的神色不对,知道了要出事,便立即带着酥饼也去找唐中宗李显了。

昭容上官婉儿到的时候看到了安乐公主李裹儿正在唐中宗李显的面前撒娇,让唐中宗李显吃下了毒饼。

昭容上官婉儿使尽了手段也不能让唐中宗李显脱险,唐中宗李显还是吃下了毒饼。

当夜,唐中宗李显就七窍流血而死了。

皇后韦莲儿对外密不发丧,并让其兄弟派兵包围了京城,让同中书门下三品宗楚客带兵入宫镇住了皇宫。

但是唐中宗李显已死之事早就由昭容上官婉儿秘密的告诉给了太平公主李令月。

皇后韦莲儿与昭容上官婉儿正在商议假立遗诏的事,太平公主李令月却带着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亲赐的尚方宝剑闯宫哭灵来了。

皇后韦莲儿毕竟不是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的对手,皇后韦莲儿拿太平公主李令月完全没有办法。

只好待其走后,命人将太平公主李令月与相王府围了起来。

官宫闱丞高力士将此消息告诉了普润和尚,普润和尚立即赶到了潞州向临淄王李隆基报告。

在重兵盘压之下皇后韦莲儿给唐中宗李显发丧了。

皇后韦莲儿假传遗诏,立四子温王李重茂为皇帝,是为唐殇帝,太后韦莲儿监国。

并将同中书门下三品宗楚客、韦氏兄弟任为了重职。

潞州,临淄王李隆基组织了赶死队向长安进发。

唐殇帝李重茂即位的时候,两派的朝臣差点火拼了。

官宫闱丞高力士通知了万骑营长葛福顺,临淄王李隆基已经到了城下。

万骑营长葛福顺命人开了城门,放临淄王李隆基入城。

果毅都尉陈玄礼将临淄王李隆基入城的消息告诉了太平公主李令月,太平公主李令月大喜并让儿子燕国公薛崇简将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亲赐的宝剑带给了临淄王李隆基。

果毅都尉陈玄礼护送了燕国公薛崇简。

临淄王李隆基在相王府与众兄弟商议了举事之事。

众皇子表示愿意助一臂之力。

官宫闱丞高力士又与临淄王李隆基的连襟长孙昕联络,让其到相王府。

相王府中各位具到,临淄王李隆基精密的部署了。

举事一触即发。

举事之前,临淄王李隆基去见了妻子临淄王妃王菱,二人依依的话别。

临淄王妃王菱虽然有不舍,但是决心效法文德皇后长孙无忧,与丈夫同生共死。

临淄王李隆基入城之事被太后韦莲儿知道了,太后韦莲儿立即命人把掌管宫门钥匙的长孙昕罢免了。

就在此时,临淄王李隆基按计来到了后门,击掌为号。

可是长孙昕被太后韦莲儿的党羽缠住了不能来开门了。

便有壮士翻墙进入了,死战韦氏党羽。

长孙昕借机开了宫门,放临淄王李隆基入宫了。

临淄王李隆基的部众势如破竹,一举光复了京城。

并诛杀太后韦莲儿母女于宗庙之前,并不断的捕杀韦氏党羽。

期间由于太平公主李令月翻脸不认人,临淄王李隆基误杀了昭容上官婉儿。

大势稳定了之后,大家共同推举了相王李旦为皇帝。

相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恭贺喜宴之上,平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李令月在对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的态度之上产生了隔阂。

而长孙昕则在一边说着自己的事迹。

平王妃王菱看出了长孙昕有点居功自傲,就建议妹妹多提醒这个妹夫。

京城日夜捕杀韦氏的党羽,御史大夫窦怀贞的心神不安,因为自己的妻子是太后韦莲儿的奶妈。

御史大夫窦怀贞在太平公主李令月的府外杀妻表示要投靠太平公主李令月。

虽然为燕国公薛崇简不齿,但是其母太平公主李令月却不以为然,认为此人可以用。

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崇和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宋璟提起了立太子之事,唐睿宗李旦与二相商量,二相都认为平王李隆基可以为太子。

但是唐睿宗李旦却让两人去问问太平公主李令月。

平王李隆基举事完了就把赵丽娘忘在潞州了,还是平王妃王菱把赵丽娘接到了长安。

而且赵丽娘已经有喜了,一家大喜。

太后韦莲儿的一些余党为了得到庇护都投靠了太平公主李令月。

太子詹事崔湜对太平公主李令月说起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崇、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宋璟二相与果毅都尉陈玄礼同举李隆基为太子之事。

太平公主李令月表面上没有反应,但是待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崇来到了府中,太平公主李令月力荐长子宁王李宪为太子,与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崇不欢而散。

燕国公薛崇简对母亲太平公主李令月不赞同平王李隆基为太子十分不满,用饭的时候与母亲太平公主李令月的言语不和。

而平王李隆基也为太平公主李令月对立太子一事的态度十分心烦。

想要回到了潞州,求个安静。

朝散大夫、内给事高力士来找宁王李宪,并试探宁王李宪,说其要做太子了,给宁王李宪贺喜来了。

宁王李宪听言,大惊。

立即入宫上表请辞。

群臣入宫,请唐睿宗李旦立平王李隆基为太子。

唐睿宗李旦左右为难,可是太平公主李令月在西明寺做法事。

唐睿宗李旦只好立平王李隆基为太子。

侍中窦怀贞把唐睿宗李旦已经立平王李隆基为皇太子之事告诉了正在做法事的太平公主李令月。

太平公主李令月十分愤怒,法事也不做完就走了。

平王李隆基立为了太子之后,太平公主李令月对太子李隆基又“热络”了起来。

并说起了太子李隆基小时候抓阄的事情来,然后又把贴身侍女元秋儿送于了太子李隆基,给他调赤箭粉喝。

太子府中,太子妃王菱正在教导东宫侍妾赵丽娘茶道。

元秋儿给太子李隆基送来了赤箭粉。

和太子李隆基谈起了家常,并谈到了昭容上官婉儿。

太子李隆基很喜欢元秋儿的才情,想要宠幸于她。

可是又想起了她是太平公主李令月派来的,又让她下去了。

太平公主李令月在府中大肆派发斜封官,并收取钱财。

又派人用礼物拉拢了右屯卫将军、幽州镇守军防击使葛福顺。

同中书门下三品崔湜领太平公主李令月之命来到了右屯卫将军、幽州镇守军防击使葛福顺的府中,说太平公主李令月要保举其为左右御林军的大将军。

并说太子李隆基对右屯卫将军、幽州镇守军防击使葛福顺有成见,并说太子李隆基保举的人是果毅都尉陈玄礼。

这厢,太平公主李令月亲自接见了果毅都尉陈玄礼,又说太子李隆基想要保举右屯卫将军、幽州镇守军防击使葛福顺为左右御林军的大将军,并让果毅都尉陈玄礼要对太子李隆基有所戒备。

同中书门下三品崔湜找来了乔南乡县承,太平公主李令月让其为自己的别院圈地。

为了太子伴读的事,太平公主李令月又与太子党争论了起来。

太平公主李令月举荐侍中窦怀贞为伴读,引起了哗然。

太子李隆基坚持要中书侍郎张说为伴读,太平公主李令月只好让步了,但是侍中窦怀贞也被恢复了原职。

侍中窦怀贞虽然杀了妻子,但是太平公主李令月为其做媒,让侍中窦怀贞娶了一个十七八的大姑娘。

喜宴上,侍中窦怀贞领着众人高呼“太平公主李令月千岁”。

中书侍郎张说上任为了太子伴读,太子李隆基请教中书侍郎张说现今的时局。

中书侍郎张说直言,可虑者只有太平公主李令月。

而这些话被元秋儿听了去,报告给了太平公主李令月。

太平公主李令月示意别院要建成一座宫外宫。

又要户部拿钱出来给自己做太平宝塔。

户部尚书卢怀慎参皇族建府地庙宇,花空了国库。

太平公主李令月表示要限制,但是太子李隆基认为此计只能治表,要治本必须要削减封户。

太平公主李令月十分不满。

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宋璟真言参,长安最大的“蛀虫”就是太平公主李令月。

太平公主李令月在武德殿上大表自己的出身与功绩。

并与前朝的安乐公主李裹儿相提并论。

武德殿上,两派针锋相对。

唐睿宗李旦慌了神,只好退让了。

不减太平公主李令月的封户与功法。

太平公主李令月看到了唐睿宗李旦妥协了,就问罪于户部尚书卢怀慎。

罢免了户部尚书卢怀慎的职位,升同中书门下三品崔湜为户部尚书。

自此以后,有事上报先要给太平公主李令月看过了,再给唐睿宗李旦过目。

而且太平公主李令月还欺下瞒上,任右屯卫将军、幽州镇守军防击使葛福顺为左右御林军的大将军。

并与皇子们聚会的时候,离间他们的关系。

太平公主李令月的党羽胡作非为,中书省收到了无数的奏报。

太子李隆基表示现在不是与太平公主李令月摊牌的时候,要把这些奏报压下来。

可是心中却十分烦恼。

多亏了太子妃王菱开解了。

太子李隆基与皇子们共奏了一曲,使得太平公主李令月的离间计划成了泡影。

流民抢粮、幽州告急,可是却不能报告给了唐睿宗李旦。

大家商议支开了太平公主李令月,在宁王府中报告。

太子李隆基并言明要把太平公主李令月逐出了长安。

又被元秋儿听见了。

朝散大夫、内给事高力士假言宁王李宪从马上摔了下来,把唐睿宗李旦从太平公主李令月的身边带到了宁王府。

中书令姚崇、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宋璟二相如实的上报内忧外患,并恳切的陈词要唐睿宗李旦把太平公主李令月逐出了长安。

元秋儿正要把太子李隆基想要让唐睿宗李旦逐太平公主李令月的事告诉了太平公主李令月。

太子李隆基带着一家人来看太平公主李令月,拖住了太平公主李令月。

这边唐睿宗李旦应众臣之请只好下旨逐太平公主李令月出京。

太平公主李令月领到了逐自己出京的圣旨,虽然大怒但是也只好依旨而行。

太平公主李令月出京之前,嘱咐了党羽要收敛,等她回来了再说。

太平公主李令月一走,中书令姚崇、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宋璟二相立即着手禁绝斜封官。

太平公主李令月虽然走了但是不断的写信给唐睿宗李旦诉苦,使唐睿宗李旦十分伤心。

唐睿宗李旦又想要把她给召回来。

同中书门下三品窦怀贞又常常的来看唐睿宗李旦,又言太平公主李令月已经身染重病了。

唐睿宗李旦念及了亲情,又将太平公主李令月召了回来。

经此一事,唐睿宗李旦对太子李隆基的成见极深,已经不想见太子李隆基了。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说上言,要保住了太子李隆基,只有把责任推到了中书令姚崇、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宋璟二人的身上。

可是太子李隆基不忍。

中书令姚崇、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宋璟二人亲自请太子李隆基把罪责推到了自己的身上,太子李隆基只好如此。

太平公主李令月对太子李隆基的丢车保帅这一招,不冷不热。

而唐睿宗李旦却十分满意。

二人被贬出了京城,太平公主李令月的党羽一率高升了。

申州刺史姚崇、楚州刺史宋璟二人在渡头互相送别。

太子李隆基派护卫侍从王毛仲送上了靴子,以示意“有去有回”。

太平公主李令月为了安扶元秋儿,收其为义女,让她好好的做暗探。

太平公主李令月一伙伪造了诏书,被燕国公薛崇简发现了,燕国公薛崇简把诏书偷到了手送于了果毅都尉陈玄礼。

此时天上出现了慧星,双方的人马立即出动了。

果毅都尉陈玄礼说动了燕国公薛崇简,使燕国公薛崇简站到了太子李隆基一边。

太平公主李令月带着慧范和尚、太子李隆基带着普润和尚,双方各持一词,太子李隆基又拿出了太平公主李令月的伪诏,闹得唐睿宗李旦的精神崩溃了。

二人只好先行退下了。

事后,朝散大夫、内给事高力士顺着唐睿宗李旦的意思,劝着唐睿宗李旦把帝位禅让出来给太子李隆基。

唐睿宗李旦被说动了,决定让位了。

叫来了太子李隆基,说了禅位之意。

但是太子李隆基佯装推辞,但是唐睿宗李旦心意已决。

太子李隆基即位称帝,是为唐玄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