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灵异 > 雍王卫 > 第二二六章 火焰山

雍王卫 第二二六章 火焰山

作者:诩铭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0-07-04 18:00:49 来源:转码展示1

由此可见,“雍然馆”总体是遵循“与人为善,和平共处”的处世原则。zuowenbolan

在运输人员及物资时,是将人员及物资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能避免冲突就尽量避免。

要是局面已然形成对峙,在避无可避时,就凭借车辆的防护优势及机动性,冲破阻碍,迅速与敌脱离,并不愿意与人对抗以结怨的。

这也是为何两年来,凡是“雍然馆”的运输车队,从不会被人打主意,遭人打劫的原因。

雍铭熟谙韬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上佳的退敌之策,长久的御敌之法。

所以自执掌“雍然馆”后,雍铭重点加强自身防卫的举措是很英明的。

凭借自身的实力,而不是靠着打打杀杀的强力,自己具备打击的能力却不打,避免流血冲突的同时,也让那些靠着沿途商道而生不义之财的江湖绿林,能够自己知难而退,堪称是性价比最高的“打防策略”。

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如此的,也有不怕事大的绿林“山头”眼红“雍然馆”每日高企的运输量,打了歪念头,设伏打劫“雍然馆”的货运车辆。

这样胆大招惹“雍然馆”的后果,自然是损兵折将了。

饶是如此,已经让这些横行无忌的匪帮深感触了霉头,而叫苦不迭。

但事实是,哪有招惹了“雍然馆”还能全身而退的人呢?

在事发后的一个月内,这个胆敢惹是生非的狂妄“山头”就被整个铲平了。

“山头”中除死的外无一漏网,自上而下,计有七十六人,皆被五花大绑的放到了当地的县府或是警署,他们算是折腾到头了。

此消息一经传出,在北方八省的绿林中就像是炸了锅一样,自此之后,“雍然馆”的货运车辆在各省间是通行无阻,无人敢去打他们的主意。

逐渐的在江湖中,“雍然馆”有了一个名号,那就是“火焰山”。

江湖中人纷传,若是没有当年孙悟空借铁扇公主“芭蕉扇”的本事,就不要过这个“火焰山”,最好的办法是见“山”后就绕道走。

这个响亮的名号自从传开后,声势就从“雍然馆”业务覆盖的南北十五省传播开来,逐渐扩展到了相邻的其它省份。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很多的人通过关系请托“雍然馆”代为运输货物,以保证自己往来贸易的安全。

但“雍然馆”只承接自己所在省份的运输代理业务,其余地区的运单即便是开出了天价,也是不会承揽的。

借用“雍然馆”当家人雍铭的话说,就是“自古生意为求利,也管世事与无常。从来都喜花上锦,我独爱这月江山。”

“雍然馆”所为都是量力而行,绝不做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即便那是意味着放弃了巨额的利益,但力不从心之下挣得的财富,又能维持多久,或是保的多久呢?

与其弄得顾此失彼,不如安心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是同样很好吗?

当然,这不是因为“雍然馆”缺少扩张的实力,或是缺少足够的人才,而是雍铭刻意的不想去做大“雍然馆”,只要保持住现有的格局和规模就好了。

雍铭只是希望“雍然馆”能像自己祖辈当年创建它时的初衷一样,只是“以商聚财”,成为养护雍氏族人的一个营生,而不是自己全族要做的头等大事。

让雍氏一族成为完全的经商之家,并不是历代雍氏当家人的想法,当然传到雍铭这一代时,也是如此想的。

可是雍氏宗族里有些人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们觉得经过五百年的累世积淀,“雍然馆”从最初的一家一省的小店,发展到了两百家十五省的规模,为何要嘠然而止的停下扩张的步伐呢?

难道放着能轻松赚到的钱不去赚,倒轻易的将利润让与他人吗?

这个原本潜在的主旨和副业谁为上的矛盾,在雍铭的父亲病势沉重的三年内,逐渐以主张守成与主张扩张的形式浮出了水面,只是限于族长的权威而没有形成真正的一股力量。

后来雍铭接任雍氏一族的族长,这些有着与沿袭多年的想法不同的人又蠢蠢欲动,试图说服雍铭改弦易辙的施行“大扩张,大发展”的运营思路,将“雍然馆”扩大经营。

此种论调自然是遭到了雍铭的明确反对,同时也促使雍铭安排雍诗菁组织实施“雍然馆”的人员轮训计划,以便选拔一批得力之人充实到管理岗位上,同时理清人员的思想,统一全员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树立雍铭的权威,以便更好的施行相应的政策。

经过两年的调整与整顿,“雍然馆”的体系内已经没有了主张扩张经营的声音,凡与总馆理念不合的人,都分批的进行了清理。

凡雍氏族人支持扩张的,就调回宗族,另行安排事务,不再外派离鲁。

外聘之人,坚持己见的,聘书到期的不再续签;转变观念的,可继续留任原职。

用了差不多年余的时间,算是平息了自雍铭上任以来的一次大的有关经营方向的决策争论,化解了“雍然馆”内部的一次危机。

现在桐庐出现的“流泉卫”的内乱局面,雍铭自了解了基本情况之后,就是高度重视的。

“流泉卫”的异常,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是在半年前雍铭决定召回“雍氏四大卫”,并发出具体的指令后出现,怎能不让雍铭感到警惕呢?

而且“雍氏四大卫”中,驻守西安的“青牛卫”,驻守襄樊的“白鹤卫”,驻守北平的“寒烟卫”,其所处的环境不见得会优于驻守在桐庐的“流泉卫”,可为何偏偏是“流泉卫”出了问题呢?

当年“雍氏四大卫”外派出鲁驻守四方时,是有着明确的战略目的的。

“流泉卫”扼守安丘的南大门,居商路要冲,近海临河,进可攻,退可守,是抵御外侵的屏障,同时也兼具为总卫收集最新讯息的任务。

“青牛卫”扼守安丘的西北大门,深耕秦川汉中,陇右之地,据守西北高地,承担着一旦总卫式微,将为总卫建立迁徙避祸的第二基地的重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