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咏叹调 > 第73章 凤仪

咏叹调 第73章 凤仪

作者:王潇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01 19:20:41 来源:文学城

萧济登基的第四年春,改年号为定兴,封明定为丞相,掌尚书台,统领百官,直接对皇帝负责。明定领旨谢恩,正式进入朝堂议政。

众臣一开始觉得明定太过年轻,但逐渐发现此人心深似海,极有手腕,不由得暗中叹服。

一日下朝后,萧济单独留下明定,说是有要事商议。朝臣们三三两两地散去,途中不免议论一二。

“瞧见没?又单独留下了!我们这位陛下对谁都冷着一张脸,唯独对那位和颜悦色。”一位六品言官拉着同僚琢磨,“这位明大人,究竟是个什么人物?”

“刘兄,你刚到京城不久,这里面的事情你就不懂了!”另一位朱姓言官说,“丞相二十岁那年就随陛下一同前往西狄,联合含丹,大战西狄,与陛下的情分不可谓不深!更何况,他在陛下登基时可是出了大力的。当时陛下身在戍戎潜邸,京城大小事情全靠丞相周旋。若不是信任无间,怎么可能丞相三年孝期一过,陛下就立刻将人从江南接回来呢!”

刘姓言官小声道:“这岂不是……功高震主?”

朱姓言官神情莫测:“这……不好说啊!按照常理,这些有从龙之功的旧臣确实不应荣宠过盛。君心难测,功劳越是大,就越是危险啊!”

“哎哎哎!两位老兄慎言!”又一位爱八卦的李姓官员加入进来,“丞相回京之前,陛下可是老早就重修了尚书台。修了尚书台,但丞相之位一直空悬,这叫什么?这就是虚位以待啊!”

“是啊!明大人刚一回京,陛下就封了他做丞相,还特意赐下小东门的宅院……”刘朱二人逐渐回过味来。

吕青原正好从旁边走过,被这几位拉住请教。

“如今丞相之位已定,布政署之权必会分流,不知大司吏是何看法?”

吕青原笑道:“布政署本就在尚书台之下,我自是全力协助丞相。”

“这……大司吏心甘情愿?”那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怎么安慰吕青原。

吕青原笑道:“三位大人多虑了!丞相深得陛下信任,年少英才,我等岂敢不追随其左右?”这话说得真心诚意,那三位听完愣了半晌,看着吕青原的背影逐渐消失。

“吕大人可是朝中肱骨,竟也这么说……”

“不瞒两位大人,之前李某也曾觉得丞相恩宠太过,或许是陛下有意为之。只是后来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刘朱二人虚心道:“愿闻其详!”

李姓官员神秘地说:“二位大人可知道,尚书台正门的匾额楹联是陛下御笔亲提?”

刘朱二人惊讶道:“竟有此事?!”

“不光如此,”李姓官员神秘道,“二位大人可曾注意那匾额楹联上写的是什么?”

不待两人回答,李姓官员继续说:“他日龙归海,今朝凤来仪。横批四字——日月长安!”

“何解?”

李姓官员:“龙归海,说的自然是陛下自戍戎回京,登基为帝。丞相掌尚书台,那这‘凤来仪’说的自然就是丞相!至于横批,‘日月’连起来是什么?那是一个‘明’字啊!”

刘朱二人震惊当场。李姓官员颇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快乐,压低语调说:“这样看来,我们这位陛下不仅不觉得丞相功高震主,反而时时刻刻提醒他人丞相的功劳!这么正大光明的恩宠,还真是百年难得一见啊!”

“李兄如此说,倒是让我想起一桩事。”刘姓言官灵光一现,“前不久我曾去尚书台送过文书。那尚书台造得极美,与其说是中枢机构,倒更像一处风景。”

朱姓官员点头道:“尚书台可是大司农徐大人亲自画图修葺的。大司农是什么人?水坝官道哪一个地方少得了他?但陛下竟然让他来修园子!听说那尚书台临镜湖而建,花木繁多,为了夏日防虫,亭台楼阁外皆用的香木……”

刘朱李三位越说越心惊,一路盘算着出宫去了。有旁人听见了,心中亦是纳罕。

“过来!”萧济心情很好的样子,对明定招了招手,转身步入宣政殿后殿。

明定不知道他要做什么,跟着进去后,就看到书案上整整齐齐摞着一尺高的奏折,萧济大刺刺地坐着。

这位天子不是第一次做这事了,明定面无表情地说:“我要回府。”

萧济耍无赖:“别啊!留下陪我一会。那么早回府做什么?府里有什么好的?府里有我吗?”萧济说话的时候眼巴巴地看着明定,显得无辜又可怜。

明定受不了这个眼神,妥协道:“那臣有什么能为陛下效劳的?”

“来来来!”萧济兴高采烈地拉着明定的袖子,“阿定你在我身边坐着歇息就好!”

明定摁住萧济的肩膀,居高临下地说:“陛下是想让臣红袖添香?”

萧济讨好地笑笑:“红袖添香有什么意思!若得丞相青衣研墨,那才有意趣!”

明定失笑。萧济看折子时十分专注,明定坐在一旁安静的研墨,端的是岁月静好,仪态无双。

刘有才奉茶进来,不敢打扰。有时候越是小心越会出错,他退下的时候双脚绊了一步,弄出一声轻响。

萧济“啧”了一声,冲明定半真半假地抱怨:“阿定,你看!你要是不在这里陪我,就只能刘有才帮我磨墨了!他连茶都奉不好,怎么能磨墨呢?”

以严谨细致著称的第一内监刘有才笑出一张哭脸。

“怎么?”明定似笑非笑地看着萧济,“听陛下的意思,以后研墨这种事情都要臣来做?”

“哪能呢!”萧济立刻抽出明定手中的墨条,替他揉揉手指,“你靠着我休息就行!这种事情我自己做!”

明定笑道:“可我更想回家休息。”

萧济眨巴着眼睛看着明定,拖长了语调喊:“阿定!”

这声叫得是一波三折,看了陛下三年冷脸的刘有才听得冷汗狂流,心道:“我滴个乖乖!陛下怕不是疯了!”

不仅刘有才受不了,明定也受不了。自从他醒过来,萧济就黏人得紧,下朝了恨不得立刻跟他回府,若是宫里实在有事拖住,那萧济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把自己留下陪他。

撒娇装可怜,当朝天子用的是得心应手。有时候甚至会装病,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明定抽空反思了一下自己,觉得可能是自己把萧济吓很了,三年前在戍戎时征战频繁,两人亦算聚少离多,也没见萧济黏人黏成这样。

“好不好?嗯?”萧济小心翼翼地碰了碰明定的脸。

对着这样一张脸,谁能说得出不好?!明定牙根都软成一片,自觉自己不是圣人,连声应道:“好好好!”

萧济高兴了,明定叹道:“陛下的撒娇功力堪比二姑娘!”

萧济不屑道:“那猫怎么能跟朕比?”

刘有才继续流冷汗。二姑娘之前是陛下捧在手心的爱宠,在宫内肆无忌惮横行霸道,打遍其他生物,无人敢还手。宫人们都讨论说,这哪里是“二姑娘”,分明就是“二公主”!现在,竟然,变成了“那猫”!

萧济看到一本折子,原本带着笑意的脸色忽然一变,拧眉看完,将折子“啪”地一声拍在案上。

“楚国密报,说楚王又在暗中征兵,打造兵器。”萧济说,“之前的账还没来得及跟他们算,楚国竟敢先动手?”

七年前的刺杀,三年前的明家惨案,虽是王承主使,但背后都少不了藩王的推波助澜。尤其是楚王此子萧洵,老谋深算,极有城府。

“这笔帐,陛下想怎么算?”明定问。

“三藩不平,国无宁日!”萧济掷地有声地说,“汉代有七王之乱,西晋更是八王之乱,藩王制早已被证明不可取。我誓废藩王,以使政令通达四海,天下归心!”

“陛下所愿,亦是臣之所求。”

定兴元年秋,萧济下旨修《天下志》。大周各地政治、经济、物产、历史、地理都需要包含在内,极难编纂。萧济任命孔轻为主修,同时为更为翔实地记载各地风土,下旨从各藩国抽调一名宗亲入朝编撰,为时五年。

诏书一下,各地哗然。藩王纷纷拍案怒吼,痛骂此举名为修书,实则就是入朝为质。但骂归骂,还没人敢公然抗旨不尊,毕竟就目前来看,还没有一**队能与陛下所掌北庭王军和大司马的虎狼之师争锋。于是乎,这入京修书的倒霉差事究竟派给谁,便成了藩王们最为头疼的事情。

这边藩王们鸡飞狗跳,京城萧济这里倒是一片祥和。明定的身体仔细养了小半年,丁斯时请脉之后说二爷身体恢复得不错,不必整体圈在府内,适当出去走走也有好处。

萧济动了心思,正值秋高气爽,他琢磨着组织一场秋猎,正好可以看看风景,活动活动筋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