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沈安重生后,永安国上下都感受到了这位新皇的雷厉风行与坚定决心。
朝廷中,沈安坐在龙椅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群臣。
“诸位爱卿,如今朕既已决心重振永安国,便容不得半分懈怠与不忠。朕要让这永安国在朕的治理下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若有谁敢阳奉阴违,休怪朕无情!”沈安的声音冰冷而坚定,在朝堂之上回荡。
群臣皆低头,不敢直视圣颜。
此时,有大臣出列上奏:“陛下,近日国内多地遭遇水患,百姓苦不堪言,还望陛下定夺救灾之策。”
沈安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朕深知百姓之苦,立即从国库调拨钱粮,选派能干的官员前往灾区。务必确保百姓有饭吃、有屋住。同时,组织人力疏通河道,预防灾情进一步恶化。”
“陛下圣明。”大臣们齐声应道。
处理完水患之事,沈安又收到密报,称金陵国太子派来的使者已在途中,表面是为和亲而来,实则暗藏玄机。
“哼,这顾俞,当真以为朕还会被他蒙蔽?”沈安心中冷哼,随后召来摄政王晏鹤商议对策。
“晏鹤,你对此事有何看法?”沈安看着晏鹤,眼中带着期许。
晏鹤拱手道:“陛下,金陵国此举明显不怀好意。那顾俞野心勃勃,和亲不过是个幌子,其真实目的定是想借机窥探我国虚实,进而图谋不轨。我们需早做防备,不妨在迎接使者之时,暗中布置兵力,以防有变。”
沈安微微颔首,说道:“晏鹤,你的想法与朕不谋而合。但此事需做得隐秘,不可打草惊蛇。”
晏鹤回应道:“陛下放心,臣已安排妥当,定会确保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苗疆那边也传来消息,苗疆首领正在秘密炼制情蛊,意图对沈安不利。
“这苗疆首领,竟如此大胆。”沈安怒拍龙椅,“他以为区区情蛊就能让朕屈服?简直是痴人说梦!”
晏鹤宽慰道:“陛下莫怒,臣已派人密切监视苗疆动向。一旦他们有所行动,我们定能及时应对。臣定会护陛下周全。”
沈安目光冷冽:“若他们敢来,朕定让他们有来无回。朕倒要看看,这苗疆首领有多大的胆子!”而在朝廷内部,也并非风平浪静。有消息称,几位前朝老臣暗中勾结,似有叛变之心。
“竟敢在朕的眼皮底下搞小动作。”沈安怒不可遏,“给朕严查此事,一个细节都不许放过!”
负责调查此事的官员李大人恭敬回道:“陛下,臣等定当竭尽全力,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只是这几位老臣在朝中根基深厚,关系错综复杂,调查起来恐怕阻力重重。”
沈安目光坚定,厉声道:“李大人,朕不管有多大的阻力,只要他们有不轨之心,就必须受到惩处。你只管放手去查,朕会在背后支持你。”
李大人连忙点头:“是,陛下,臣定不辱使命。”
李大人回去后,立刻着手调查此事。他先是秘密传唤了几位与老臣关系密切的官员,旁敲侧击地询问情况。
“王大人,最近朝中有些风言风语,不知你可曾听闻?”李大人盯着王大人的眼睛问道。
王大人神色紧张,支支吾吾地说:“下官……下官未曾听闻。”
李大人冷哼一声:“王大人,你最好说实话。如今陛下对此事极为重视,若你知情不报,后果你可承担得起?”
王大人额头冒汗,犹豫再三,终于吐露了一些实情:“李大人,下官确实知道一些,但那几位老臣势力庞大,下官也是敢怒不敢言啊。”
经过一番艰难的调查和审讯,李大人逐渐掌握了一些关键证据。
他进宫向沈安汇报:“陛下,臣已经查到一些重要线索。这几位老臣与外部势力有所勾结,企图在关键时刻发动政变,夺取皇位。”
沈安怒拍桌子:“好大的胆子!他们真以为朕是好欺负的?”
李大人接着说道:“陛下,据臣所知,他们已经秘密筹备了兵马,还在暗中拉拢了一些将领。”
沈安眼神冰冷:“传朕旨意,立即将涉事的将领控制起来,一个都不许逃脱。”
在抓捕行动中,一些将领试图反抗,但最终都被制服。
几位老臣得知事情败露,惊慌失措,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这可如何是好?没想到陛下动作如此之快。”一位老臣焦急地说道。
另一位老臣咬牙切齿:“事到如今,只能拼死一搏了。”
然而,他们的计划还未实施,就被沈安的军队团团包围。
“你们这些乱臣贼子,以为能逃脱朕的制裁吗?”沈安亲临现场,怒视着这些老臣。
老臣们纷纷跪地求饶:“陛下饶命啊,我们一时糊涂。”
沈安不为所动:“哼,你们犯下如此大罪,还想求饶?来人,将他们全部斩首示众,以正朝纲!”
随着老臣们被处决,朝廷上下一片肃然,再也无人敢轻易挑战沈安的权威。
“朕要让所有人知道,背叛永安国的下场。任何妄图破坏国家安定的人,朕都绝不姑息!”沈安的话语在朝堂上回荡,众臣皆胆战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