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死后,宫中看似恢复了平静,但沈安深知,潜在的威胁仍未完全消除。
不久,边疆又传来战事吃紧的消息,敌国大军压境,永安国陷入了危机。
朝堂之上,大臣们争论不休,有的主张求和,有的则力主出兵抗击。
“陛下,敌国兵力强盛,我们不如求和,以保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求和?那岂不是要向敌国低头,丧权辱国!”另一位大臣愤怒地反驳。
沈安坐在龙椅上,面色凝重,看向摄政王问道:“摄政王,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摄政王沉思片刻,说道:“陛下,求和虽能换来一时安宁,但敌国狼子野心,恐日后还会进犯。臣以为,应当出兵抵御,以保我永安国之尊严。只是这战事必然艰难,还需做好充分准备。”
沈安点了点头,说道:“朕意已决,出兵迎敌。但此次战事凶险,谁可为帅?”
这时,一位老将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老臣愿为帅,率领大军抗击敌寇。”
沈安说道:“老将军勇气可嘉,但您年事已高,朕担心您的身体。”
老将军朗声道:“陛下,老臣虽年事已高,但报国之心不减,定不辱使命。只要陛下信任老臣,老臣愿肝脑涂地!”
最终,沈安任命老将军为帅,率军出征。
战场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敌军如潮水般涌来,永安**队拼死抵抗。
“兄弟们,为了永安国,杀啊!”老将军挥舞着长剑,奋勇杀敌。
然而,敌军的装备精良,战术巧妙,永安**队节节败退。
“将军,我们顶不住了!”一名将领满身鲜血,狼狈地跑来。
老将军怒喝道:“不许后退!死也要守住防线!”
战场上,伤者无数,哀号声此起彼伏。
“陛下,前线战况危急,我军损失惨重。”信使匆匆来报。
沈安心急如焚,再次与摄政王商议对策。
“摄政王,如今这局面,该如何是好?”沈安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
摄政王安慰道:“陛下莫慌,此时当速调援兵,补充粮草军需,鼓舞士气。”
沈安果断下令:“速速调集援兵和粮草,支援前线。”
在这艰难时刻,沈安决定亲自前往军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
军营中,沈安看着受伤的士兵,眼眶泛红。
“将士们,保家卫国,就在此时!朕与你们同在!”沈安高声说道。
士兵们深受感动,齐声高呼:“愿为陛下效命!”
在沈安的激励下,将士们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摄政王也亲自上阵,与士兵们并肩作战。
沈安看着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摄政王,心中的情感愈发复杂。
“一定要平安归来。”沈安在心中默默祈祷。
经过一场场激烈的战斗,永安**队终于击退了敌军,边境重归安宁。
沈安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心中感慨万千。
摄政王走到她身边,身上带着几处伤口,轻声说道:“陛下,历经此劫,永安国必将迎来更长久的和平。”
沈安心疼地看着摄政王的伤口,说道:“你受伤了,快让军医瞧瞧。”
摄政王微微一笑:“陛下,这点伤不碍事,只要能守护永安国,守护陛下,一切都值得。”
沈安微微动容,两人的目光交汇,情感在这一刻愈发深厚。
之后的日子里,沈安和摄政王在处理国事的过程中,感情日益深厚。
一次,在御花园中,摄政王为沈安摘下一朵鲜花,轻轻插在她的发间。
“陛下,您比这花更美。”摄政王轻声说道。
沈安羞涩地低下了头:“你这嘴,越来越会说了。”
然而,他们的感情并非一帆风顺。朝中的一些大臣开始察觉到两人之间的异样,纷纷进言,认为此事有违礼法。
“陛下,您与摄政王关系过密,恐遭人非议,有损皇家威严。”一位老臣跪地谏言。
沈安愤怒地说道:“大胆!朕的事,还轮不到你们多嘴。”
但这些反对的声音还是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摄政王看着沈安为此烦恼,心中十分不忍:“陛下,都是臣不好,给陛下带来了麻烦。”
沈安握住摄政王的手:“朕的事情,朕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大不了封你为皇夫!朕偏要和那些老顽固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