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一叶落淮南 > 第11章 第十一章

一叶落淮南 第11章 第十一章

作者:嵩安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8-01 06:32:34 来源:文学城

周朝庚武二十年的三月底。

北平六百里加急,接连发回数封奏报,全线大捷。

一时之间举国欢庆。

朝堂上,陛下看着奏表,眉开眼笑,连道了三声“好!”

又赏了薛国公府金银、绸缎若干。

可同时,又下旨罚了建威将军薛霖身边的副将冯邵,因其滥杀无辜、欺凌弱女,视国法如无物,着直接削去官职,待返回金陵后直接交由刑部关押。

薛霖上书,自请御下不严之罪,陛下未罚,但除了金银也未有过多恩赏。

一时之间,朝野上下又是人心惶惶。

*

今日下了值,薛蔚含着笑拜别了所有前来道贺的人,直到上了车,才收起了笑,沉下了脸,在脑中盘算着今日发生的一切。

父亲身边的那个副将,冯邵,他认得。

当今陛下以武立国,手底下的嫡系便是以曹国公和薛国公为首的南北两支。

冯邵则是淮西一党的武将,属于南派。

而淮西正是老相国李辅成的派系,今日早朝,陛下这下敲山震虎,针对的到底是谁?是父亲,还是老相国?

薛蔚不敢多想,只盼着父亲可以早日班师回朝,这样所有的事情才会更加清晰明朗。

他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掀开窗幔,朝外看了看,想着歇歇神。

却没想到竟瞧见了夏之川。

他左手牵着一匹老马右手牵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女娃娃,正停在一个卖糖人的摊子前。

夏之川似有所感,微微回了回头,就瞧见一辆素狮头绣带青幔的马车。[1]

正巧与那马车里的人瞧对了眼。

夏之川微微颔首,薛蔚也是微微点头。

马车驶过,二人也没有更多的交流。

薛蔚合上了窗幔,回身倚在马车车壁上,闭上了眼,一时之间感慨万千。

忽而回想起了他的少年时。

幼年,他未曾听说过夏之川的名字。

只因他是薛家的后人,薛家自前朝起便是世家大族中的一员,几百年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不过常年偏安一隅,不为世人所知。

一朝觉醒,拥立新帝,有了从龙之功。

本就底蕴深厚,这一下子更是门庭若市。

是以,他从小出入的府邸不是国公府,便是哪个尚书大人的家宅。

夏家微末门户,他从前听都未听过。

可直到他的文章横空出世,国子监的老师们都纷纷夸赞。

他才知道了他的名字。

夏之川。

这三个字,至今横亘在他心里,碾不碎,抹不平。

国子监作为周朝最高的学府。

里面的学生大体共分三类,即官生、民生、军生。[2]

军生是由军卫选送到太学的学生,一般都是武将的后代,譬如曹国公府的世子曹爽便是如此。

而官生则分三类,即一品至七品官的子弟,这类俗称“荫监”,还有土官子弟和外国留学生。

譬如张家那不成器的二世祖张昭,入国子监就是荫监而来。

民生则比较复杂,也是国子监中人数占比最多的,细分下来有足足五类,岁贡生、恩贡生、选贡生、援例生和先前科举会试中落选的举人。

听说夏家那个嫡次子便是走的援例生的路子。[3]

除却以上那三大类,入国子监还有一条路子,就是勋戚习读,这类包含驸马、公侯伯的子弟。

薛蔚身为薛国公府的世子,当属这类。

而从国子监毕业的监生,有两个选择。

要么直接任官,要么可以参加同年的会试。

其实国子监里的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直接做官,鲜少有人去参加科举,可那一年薛蔚却毅然决然的投身于科场。

只因一个夏之川。

薛蔚虽然身份贵重,可从未敢自持身份荒废学业,反而因为身体孱弱不能习武的原因,更加刻苦读书。

天分加上他笔耕不辍的努力。

他自小便被人夸赞聪慧,虽不能习武,却也从未给薛国公府丢过人。

他心气高傲,志存高远,到哪里都如众星捧月般。

可直到夏之川的出现。

这个人没有显赫的门楣,没有入国子监读过一日的书,可却在乡试上大放异彩。

成为了金陵城,不,是大周朝开国以来最年轻的解元。

他的文章被传入国子监,就连他素日敬重的老师们都赞不绝口。

那个时候,他的心里仿佛落下了一颗种子。

后来的几个月里,几乎他去到哪里都能听到他的名字。

茶馆、酒楼甚至回到府中,就连父亲都称赞他是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

终于,他心里的种子破土而出,开出了枝桠。

他决定要参加第二年的会试。

身边的人,有的对他敬佩,有的对他摇头叹息。

敬佩的人自然是佩服他的勇气和决心。

对他唱衰的,自然是看不惯他的样子,觉得本可以躺着过日子,非要折腾这么一出,到底是给谁看呢?

可不管怎么样,他终归是和他参加了同一年的春闱(会试)。

如大家所料,夏之川拿到了当年的会元。

三元及第就在眼前。

薛蔚看着被众人簇拥着的夏之川,心里开出的枝桠黄了一叶。

可他没有放弃,后来他又同他一同参加了殿试。

他记得当时市井上有人出了个赌盘,押当年的状元郎会不会是夏之川,十人之中就有七人押他,余两人观望,一人冒险。

可结果不遂人愿,夏之川只得了个探花郎。

众人一阵唏嘘,似是觉得他不该得此名次。

而那年,薛蔚得了个二甲传胪,大家却是眉开眼笑,炮竹连天。

就连一直沉稳的父亲也喜的多喝了两杯。

可是薛蔚不解,同样的年龄,他有着比他更好的一切,却只得了个二甲传胪,身边的人却无不欢呼雀跃。

而那夏之川,师从何人不详,却成了大周朝开国以来最年轻的探花郎,可众人对他无不惋惜哀叹。

这正常么?

薛蔚在心底问过自己无数遍,这正常么?

这不正常。

不正常的原因是什么?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因果,薛蔚苦苦思考了几日,终于在一个深夜,望着黯淡无星的天空,想到了问题的答案。

道理很简单,因为大家对他不曾有过真实的期待。

大家对他不曾有过期待,也就无所谓好与坏。

无论他得的是二甲传胪还是三甲进士,大家照样会为他贺。

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薛国公府么?

薛蔚骄傲的一生,让他不愿承认。

彼此,他心中的那朵枝桠又枯萎了一叶。

是不是无论他如何努力,大家看到的都只会是他薛国公府世子的身份。

那夜,他带着这样的疑问睡去。

而这个问题,时至今日,才微微有所解。

“世子,到了。”车外传来车夫的声音,唤回了薛蔚的思绪。

薛蔚回过神来,听到了车夫唤的这声“世子”,微微勾起了唇,垂眸隐去了目光里的苦涩。

这便是答案。

即便他是五品的翰林院学士,可无论在家里还是家外,没人会唤他一句“薛学士”,大家都只会喊他“薛世子”。

薛国公府的背景和世子的称谓,是他这一生都无法摆脱的印记。

既然如此。

薛蔚掀开了车帘,俯身下车。

在踏入薛国公府的那一刻,他对自己说。

那就只能拼尽全力,守护好薛国公府的门楣和世子的身份。

*

这边,夏大爷抱着夏淮叶骑马,夏淮叶手里握着糖葫芦。

二人一路上优哉游哉的回到了家。

回到了家,夏大爷先下了马,再把夏淮叶小心翼翼的抱了下来。

而后拴好了老马,牵着她的手一同回到了屋里。

沈氏开心的迎了出来,目光先从夏大爷身上略过,待落到夏淮叶身上时,却顿住了。

刚要开口,夏大爷就摇了摇头。

沈氏这才闭了嘴,但却愁眉深锁。

晚饭的时候,沈氏几度欲张口开问,却都被夏大爷压下。

晚饭沈氏吃的没甚滋味,夏大爷看着妻子如此摇头失笑,等夏淮叶走远,赶着上去哄了两句。

“我没什么,就是担心元元,她是不是今日被欺负了?”

沈氏靠着夏大爷的怀里,眼里覆满忧愁。

“别担心,元元这不好好的回来了么?孩子没说就代表没事。”

“可她才四岁,能懂什么?”沈氏担忧。

夏大爷叹了口气,似是回想起了什么,良久,轻轻拍了拍沈氏说:“四岁,不小了。”

听夏大爷这么说,沈氏突然想起丈夫的身世,眸色暗了暗,眼中布满怜惜,怕他想起那些过往的不快,抬手轻轻抚摸了下夏大爷的胸口,以示安抚。

夏大爷懂得沈氏的意图,眼神兀自柔和了许多,另一只手轻轻抓住沈氏覆于他胸口的手。

轻叹道,“都过去了。”

夏大爷安抚好沈氏,又去找夏淮叶。

他站在屋子门口,远远的看着在院子里嬉闹的女儿,眸色深沉。

他自幼三岁丧母,次年父亲便再娶,娶的正是夏家如今的老夫人崔氏。

崔氏甫一进门,还有些贤良淑德的模样。

可自她当年隆冬怀了孩子后,性子就日益阴鸷怪诞。父亲在时,尚可同自己将几句话,但等父亲离府,便是看都不肯看看他一眼。

府里的下人都是人精,哪里有油水,哪里权势大,才会屈从着、顺服着。

眼瞧着他是个没了娘的孩子,又不得父亲重视,还碍着继母的眼,所以没几个肯把他当正经主子瞧。

甚至于有些胆子大的,还敢背地里克扣他的月银和饭食。

幼年时若非亲娘的陪嫁丫鬟张妈护着,自己怕是也活不到现在。

可即便如此,看人眼色和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种事,他自四岁起就做的很熟练了。

三岁丧母,十三岁丧父,二十岁被赶出家门。

他这一生若非得了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怕是会一辈子如浮萍般飘零游荡,无落脚棚,无魂归处。

二十二岁好不容易得一女,总想把世间最好的一切都给她。

可是每每看着世事变化,又不得不狠下心来。

他只得一个探花郎的虚名,并没有高官厚禄在身。他可为她抵挡寒风,可若是暴雨寒霜袭来,他真的不知道能在这险恶的人世护她到几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4]

与其整日灼灼不安的担心她的未来,不如教授她足以自保的方法。

让她去私塾,是学习,是明智,让她自己能选择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

让她去夏家,是锻炼,是磨砺,知道世间险恶明白何为处世之道。

可即便如此。

即便知道自己做的都是对的。

他,也会怕。

怕她受欺负,怕她哭,怕她难过。

这些,做父母的,哪能不怕啊!

夏大爷看着外面淡薄的黑夜,呼了口气,终是抬起了脚,往夏淮叶跟前走去。

[1]素狮头绣带青幔的马车:参照明例,四品、五品的官员只能乘素狮头绣带青幔的马车。

[2]国子监的生源分类,参考明朝。

(或许本人总结的也不是那么的准确,还是那句,不要在作者的小说里学习历史,感恩戴德!)

[3]援例生:简单来说就是捐钱进国子监。

[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淮南子》

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做事目的,捕鱼是做事的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真正学会捕鱼的方法。

*传胪:二甲第一名

*关于为什么要把国子监的分类说的这么详细:

(1)为了告诉大家目前出场人物的父辈们都是怎么入的国子监。

(2)为后面做铺垫,后面还会用到这个,到时候就不重复了。

(3)也可能是因为这么多年理科生的习惯,什么事情都喜欢讲清楚(也可能是本人陋习,和文理无关,如有觉得冒犯之处,还望海涵)

*之所以大篇幅讲主角父辈故事的原因:

这是第一卷,主角还是孩子,所以朝堂线只能靠着父辈们撑起来。

怎么说,其实父辈们的cp也可以磕起来啊,嘻嘻(*∩_∩*)

夏之川×沈氏(中年cp组)

王夫子×王氏(老年cp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第十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