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遗念 > 第5章 错觉

遗念 第5章 错觉

作者:暗色岩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4-03-29 13:59:55 来源:文学城

出现异常死亡的套房,如果不是H先生的二〇三号房而是五〇一号房,房东应该会告知蒋先生,但根据我读到的杂志上的故事,没有任何只字片语提到类似的事。蒋先生有一位宝贝女儿,于情于理,不会搬进污点物业。那么,现在的住户——刘先生家又是如何呢?

这不是可以直接询问当事者的问题。

因此,H先生转而询问其他对象,他选择请教替他寻找住处的不动产业者,自己住的套房——或是公寓,是否曾经有住户自杀?负责H先生的业务员回答:“没有”。

“您现在居住的地方没发生过自杀案件,也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案件或死亡事故。我们必须事先告知承租者相关讯息。按照规定,我本来不能回答您关于101号楼其他套房的问题,不过从它建造完至今,不论哪间套房都没有,请您放心。”

对方看起来不像说谎,但也未必真是如此。

为了慎重起见,H先生前往图书馆调查以前的报纸,不过没找到类似的报导。最快的方法是直接询问房东,可是X坡社区目前所有的住宅都交由一个房屋中介公司代管,因此对方的身份并非传统定义下的“房东”。而且,真正的房东住得很远,房间的经营和管理全委托管理公司,所以无法期待从对方那边获知住户的讯息。

这么一来,只能问X坡社区的其他居民了,对H先生而言,和陌生人主动攀谈比一直在闹鬼的房子里住下去还要困难,况且,城市内的邻居就仅仅是住在旁边的人而已。

单身的H先生过去没有和附近的居民来往,即使搭话,也不一定会愿意谈及这么敏感的话题。他踌躇着不知道还能问谁时,他突然想到自己有时会和五〇一号房的刘家太太碰面。

天气好时,刘太太偶尔会让小孩在101号楼前面的空地玩耍,H先生因调查前任租户的缘故和刘先生一家都见过面,所以他们碰到时,有一搭没一搭聊一点天。

X坡社区设有住户的专用停车场,而停车场前方有一条道路,和面向公寓入口的走廊连成一体,成了还算宽广的空间,那里是附近一群中年妈妈的集会场所。她们常坐在树丛边缘,看顾着在面前玩耍的孩子。

H先生是上班族,在家加班也都在晚上,很少在小孩玩耍的时间出入,不过他一周会碰到刘太太一两次。

H先生是这一带为数不多的年轻男性面孔,总和刘太太在一起说话的中年妈妈团很开朗,有时会放任小孩在一旁玩耍,一群人则和H先生聊起天;

有天,刘太太主动问他,“你找到之前的住户了吗?”

“没有,”H先生回答,毕竟很难追查特定对象的行踪。

他这么一说,另一个年轻妈妈就问,“你们在说谁?”

那是叫“圆圆妈”的年轻妈妈,她住在屋龄很大的老式四层楼,和X坡社区101楼隔着马路遥望。家里住着丈夫、公婆和刚满四岁的女儿“圆圆”。

“姓蒋的那户人?”

“啊,他们住不到一年就搬走了。”圆圆妈看向刘太太,“所以我才说那个房间住不久。”

H先生很惊讶。原来传闻说五〇一号房住不久,而圆圆妈还知道这件事。

“姓蒋的那一户,先前的住户也住不到半年,我记得更久以前也换了三、四任住户。”

虽然圆圆妈这么说,但刘太太笑着:“不过,我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耶。”

原来,刘太太也多少知道一些五〇一号房的事情,之前H先生一般是和家中的男主人说话,所以没有了解到这一点。

从刘太太一家搬到这儿,而且和附近的妈妈们熟络起来后,她就听说了自己所住房间的传闻,听说是“住不久的房间”,刘太太还一直期待家里会出现什么东西,甚至一度半开玩笑地想,只要出现什么,她就立刻跟房屋中介杀价来降低租金;遗憾的是,什么都没发生。

但圆圆妈又说:“不光是五〇一号房,101楼还有其他住不久的房间。”

H先生心中一惊,可又很快安心下来,圆圆妈说的“住不久的房间”,似乎是指他隔壁的二〇二号房。

圆圆妈不是101楼的住户,所以无法十分笃定,但那间套房在她的印象中常有人搬进搬出。另一位,年纪大一点的雨涵妈妈,也同意这点,她和五岁及一岁的孩子住在101楼的四〇三号房。

雨涵家在101楼住了三年以上,这段期间,少说有五户人家住过二〇二号房,最短甚至仅有三个月。

“他们搬来时不会打招呼,一般是去超市买菜碰见,我根本记不起来。”

H先生想起——二〇二号房在今年春天才换了一名新房客。他记得当初搬进来到隔壁打招呼时,对方说,“我们刚搬进来。”这是他唯一一次见到隔壁住户。是一对双薪夫妻,两人经常不在家。H先生的工作时间已经很不固定,对方也是如此,他有时会在意外的时间点见到隔壁还亮着灯。

“之前的住户何时搬进去呢?”H先生问。雨涵妈妈回答:“记得是在九月底、十月初左右的时候,大概住了半年。”

“是吗?”

H先生很惊讶,原来对方在自己搬进来时也是这里的住户;不过,对方在搬家热潮期的三月份离开,他因此没留意到这件事。

“其他住户也差不多都这样,”雨涵妈妈说,“住半年左右的住户其实是住最久的。”

H先生也问,“那二〇三号房的状况是怎么样?”雨涵妈妈回答得不太肯定。根据他的说法,H先生入住前的住户是一名独居的老男人,半年左右就搬走;更之前是一对年轻夫妻,他们在边见家搬来前就住在这里,最少也住了将近三年。

“我遇上的状况恰巧是,前面的人没住多久就搬走,更前面的人则住了好几年,所以没有那间套房的住户变动得很快的印象。”

加上这栋公寓不是用来贩售,而是租赁。当然有人因为个人原因早早搬家。说起来,人们都是考量到迟早因为工作等因素搬家,才选择租房子。

“搬出去的人没说什么吗?”

H先生一问,三人都露出困惑的神情。

那些人各自有搬出去的理由,但无法确认理由是不是真的。不过的确没听说过他们搬出去前,是不是发生了什么。这里不会发生过任何案件或是意外,遑论是自杀。圆圆妈在八年前嫁过来,她从未听说公寓内、甚至这一带发生自杀、案件或是意外。

住户的居住期很短,其实也不怎么奇怪;然而真正让H先生讶异的是,X坡社区发生这种状况的套房似乎只有101号楼的五〇一号房和二〇四号房。而且,如今住在五〇一号房的刘太太一家没碰过任何怪事,她搬来两年多,住得很自在;在四〇三号房住了三年以上的雨涵妈妈也是如此。

“应该只是刚好都是这些人碰上吧。”雨涵妈妈说完一笑,“毕竟就是会有这种事。”

X坡社区旁边存在一块青年公寓,经常有人搬进搬出。还有一座租赁住宅,都是自购的房子。其中有一间是屋主用来出租的,房客都住不久,同样留不住人。

“这不是玩笑话,但该不会这带本来就这样吧?”圆圆妈也搭腔,“这里本来就留不住人,大家都住不久。”

她不是怪力乱神的意思,而是这一带的住户本来就变换得非常频繁。因为结婚或生小孩而租房,这里是不错的地点;如果要买下房子住一辈子又不够好。

圆圆妈嫁到丈夫老家,所以只能一直住在这里;刘太太和雨涵妈妈都想着,总有一天,等房价跌下之后,要在别的地方买房子。

这里原本就是流动率高的区域。

这时,H先生依然无法说出自己在房间听到怪声,或是蒋先生在地摊读物上投稿的怪事。

“他们都说这些套房住不久,我对此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想像,不过要说本来就是居民流动率高的土地,的确也是如此……”

H先生以前住的公寓,住户也变动得很频繁。那是一栋几乎不和邻居交流的单身公寓,哪间套房换房客,他也搞不清楚;不过,他记得有一间套房恰好都是居住时间很短的房客。

“我之前的公寓租约也只有一年……”

包括H先生自己,本来就没人要在这里住上很长一段时间。

“如果过去没人自杀,就没出现幽灵的理由了。这样一来,我听到的到底是什么?”

一般人应该会认为是H先生多心了,要不就是其实是幻听或幻觉。不过,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毕竟H先生和蒋先生并非听见根本不存在的声音,他们确实都听到了某种声音,不是吗?

这不是什么异常的状况,那道声音仅仅是附近就能够听见的日常嘈杂,因此两人才会听见相同的内容。不过其他住户就没特别留意,换句话说,H先生和蒋先生不约而同在偶然间听见杂音,然后出现了类似的联想。

H先生会目睹“像衣物一角的东西”也是同样状况。

H先生的客厅很明亮,背后的隔间很昏暗,隔间的背面刚好是红色的老式墙纸,加上隔间拉门是打开的,光线在隔间的地板上映出四角形的带状图案,而他猛然一回头,就把那道光当成衣服,至于为何产生涤纶的幻觉,可能是地板的表面反射出那样质感的光泽。

H先生在片刻陷入“像衣物一角的东西”的错觉,但立刻意识到那其实是地板,幻像就瞬间消失了。

我认为那是所谓的“虚妄”。

这个词我从大学选修课的梵语老师那里第一次学来。

“虚妄”常用于佛教,但其实源自印度宗教哲学,追溯到吠陀和奥义书,所谓虚妄观念涉及的主要是关于事物不实在的认识,它的概念相对于“真实”,代表异于真实、受到迷惑引发的现象;“虚妄见”是误把不是真的当成真的;“虚妄体相”则是被烦恼或先入为主的成见蒙蔽,把本来不存在的事物误以为真的状态——也就是说,将“虚”当成“实”、“妄”当成“真”。

归根结底,当事者已经抱持先入为主的成见,才对事物产生了不真实的认知。

H先生本来就是阅读了我原创的鬼故事才写信给我。如同蒋先生喜欢怪谈实录,常看恐怖电影,还会专门给地摊文学投稿恐怖故事,他们二人,或许都想过接下来的新家可能存在“什么”;他们可能不仅想像,多少还做了心理准备。例如,H先生在进入新家时还会寻找符咒,正是这种心态的佐证。

——害怕,却也有所期待。

如果不是怀抱这种心态,他们应该不会读恐怖小说。

正因如此,他们不熟悉的声音,就算再稀松平常不过,两人还是会敏感地听见,并往怪谈路线解释,成为“看不见的某物发出的声音”。

该不会有什么吧?起了念头,就容易将没什么大不了的现象往怪谈诠释。

我们的五感本来就容易产生错觉,而下“听起来像是……的声音”、“像是……的东西”判断的是大脑;而大脑,非常容易犯下严重的错误。

“原来如此,”H先生苦笑,“说的也是。”

“怪谈”或许就是从这类错觉中产生。

可以在当下感到“恐怖”这种情绪,大概只有拥有阴阳眼这种才华的人才办得到,要是从各方面追求合理的说明,恐怕穷极一生也不会碰上目睹幽灵的机会——老实说,有人见我如此积极地对各种现象寻找合理的说明,便说,“若总这样想,你是绝对看不到幽灵的。”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就算我真的看见幽灵,一定也会找出各种歪理来证明自己根本没看见。

“可以这样冷静思考也不错啊。”H先生安慰我。

“是吗?”我回答。

虽然H先生说,“我看错了。”但无论如何都抹不去‘有人生活在隔间里面’的想像,最后还是关上隔间的门。

他明白是错觉在作祟,恐惧也无法消失,这样不如一开始就承认“害怕”比较好,反正结果也不会有改变;不过可能只有“有阴阳眼”的人可以老实承认“害怕”,毕竟看到就是看到,反而可以坦白自己的感受。

我这么一说,H先生便笑着说,“或许真的就是这样。”

我也跟着笑了——然后暂时忘了这件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