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遗念 > 第2章 一八年春

遗念 第2章 一八年春

作者:暗色岩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4-03-29 13:59:55 来源:文学城

我因个人兴趣喜欢阅读恐怖小说,但完全没有“灵异体质”。我没见过幽灵也没有经历过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虽然了解过塔罗牌,占星,扑克牌占卜这类神秘事物,我更多将它们看为一种心灵游戏。

或许在不久的未来,能够从科学的角度说明它们的合理性。

我不是完全反对一切灵异,但在全面相信前,总试着寻找合理的解释。

我觉得我提出的说法真是一点也不浪漫,对H先生有点不好意思,不过他也无所谓。

“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是被同龄人当作异类,对这类事敏感的男性,很少见吧。”

过了一阵子,他用不在意的口气回信。

“什么,原来是这样吗?”他开朗地写,“照片是我的朋友洗出来的,他确实是一个冒失的家伙,这下不用搬家就解决了。”

不过怪声依然存在。虽然他逐渐习惯,但有时还是会好奇“那是什么声音?”而陷入些许不安。

声音听起来大部分情况下,是难以描述的碰撞声。这才给人反复不断,又格外令人在意的印象,是不是电风扇导致的呢?

老旧的风扇因为风力有强弱之分,有时振动的频率,和室内的某些物体产生了共鸣。

H先生遇到杂音的季节,刚好是夏季,家家户户里都有电风扇,这才造成了困扰。我顺便写了这些闲聊回信给H先生。

“可是就算电风扇不动,还是有声音。” H先生回信,“不过我还是做了实验。”

他透过开关房间的电风扇来确认“声音”会不会出现,以及开关房间的电源,他毕竟依靠吸引人眼球的新媒体文章维生,描写验证过程的文字非常有趣。

之后,只要H先生想起来,他就会寄信告诉我调查“声音”的细节。比如,朝着隔间外放媒体音乐,声音会不会出现;关起隔间拉门会不会听见;切断电力的话又会怎么样?等等。

不知为何,H先生和我彼此都没有提出过在实时对话的社交软件上聊天这件事,也许我们都还在怀念一零年代的笔友形式社交吧。

H先生并非一直惦记声音的事情。

“还好第1次让我吓了一大跳的叹息声音,过了一段时间后没有再出现过。”

我们的电子邮件来往基本上是关于恐怖和推理小说。一七年后,我已经离开Y市前往沿海的大城市念书。只是H先生偶尔会突然想起“声音”的事情,才发邮件给我。

但事情也会出现变化。

一八年春,H先生寄了一封标题是“有新东西了?”的邮件给我。

那天,H先生照例在家工作,新媒体的发展如火如荼,和他达成合作关系的甲方更多,加班也就越更晚。

深夜时分,背后再度传来声音。他想着,“老一套了。”也没特别回头继续工作,放任时轻时重的声音持续下去。

他在和我交流之后,完全把那杂音当做由老旧墙体传导而来的噪音。

他也留意镜中的隔间内部是否倒映出来了什么,但隔间内除了朦胧的月光,什么都看不见。

那声音“哒哒”一声,暂停一会儿,接着“唰”一声,然后停下,非常随意地干扰着H先生的神经。

H先生听了一阵之后,突然注意镜中。

同时,声音停下来,然而就在声音停下前,他看见某样东西出现在隔间的地板上,之后瞬间消失。

“看起来像一团紫红色的布......可能是衣服的一部分。”

隔间很暗,只有月光照亮入口处那带的地板。

乍看像布的一团东西贴在地板上摩擦,从明亮的地方一直延伸至黑暗之处。是偏紫红色的,H先生肯定,他的色觉相当敏锐。

一直在背后发出声音的,就是那团像衣服一角的东西吗?如果真是衣服,当然会有穿着衣服的人。

然而,目前为止都不像是有人穿着衣服。H先生在之前都没听见衣服织物之间的摩擦。声音听起来杂乱无章,而他的脑中所描绘的景象是——

黑暗之中,垂落下来的衣物一角的另一侧,有什么人发出了这些声音。

说不定是我看错了。H先生始终非常冷静,但心头很不舒服。他说,自己从此听到声音也绝不回头,很讨厌又不小心看到什么怪东西。他平日也都关上隔间的门。封闭隔间后,他也觉得打破封印将物品搬到其中变成一件很讨厌的事。

所以,他在之后的邮件中写,“最近连杂物也不存放进去了。”

H先生将隔间当作房子里面不存在的一部分,客厅当储藏室来使用,又将床移到不靠近隔间的一面墙旁。而且只要关上隔间拉门就听不见声音,他便如此生活。

“我也没有几个朋友,客厅堆放杂物也很方便。”

我读着H先生的报告时,心里总有疙瘩,好像在什么地方看过,垂落下来的衣物,物品发出了不明来源的声音。

这是经常听闻的经历,但我好像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过,到底在哪里呢?我试着翻阅各种怪谈实录的网站,虽然有类似的故事,不过每一则都和我记忆中读到的不太一样。

到底是在哪里看到的?——我始终挂念这件事。

当H先生开始将隔间当做不存在的空间来生活时,我在Y市的家人也考虑搬家一事。

距离真正搬家还要一、两年,但我爸妈决定一起先好好整理身边的东西。尤其是我们家三人都有非常大量的书籍和文件,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若不慢慢整理,根本不知道新居要准备多大空间摆放这些东西。

一随意整理起行李,我就被迫面对一大堆纸箱。纸箱中装着大量的地摊怪谈读物,它们的故事都像H先生所经历的那样。我不打算丢弃它们,也准备带到新居,不过就这样装在纸箱里也毫无用武之地,更没见天日的一天,因此应当好好整理一番。

我动手分类起这些杂志,有些只有口袋大小,有些更像是过去流行的四开纸大小的刊物。我翻开它们的封面,一一摊开目录,接着为了判断内容和我喜欢的故事,在每一本读物上都做了记号。

我在青少年时期阅读了各式各样的“怪谈故事”,这些包装拙劣,价格便宜的地摊书,内容包罗万象。

有自己或周遭亲朋好友碰到的真实体验;也有从朋友的朋友听来、根本是都市传说的故事;或者类似于“四角游戏”发源自日本的舶来品,学校的传说报告;也有从电视或广播听来的故事——其中还有自己进行降灵的故事、欧美国家的阴谋论等,这些恐怖小说很难辨别真伪。

当我依照记号将杂志中的故事加以分类时,偶然发现一件事。近年我购买的杂志中,有一本名为“胆小鬼”的半月期刊中,在目录里的故事,标题中提到目前H先生住址相同的地方。我赶紧翻看,故事的讲述者没有写明居民楼的具体楼号,只透露了自己的房间号码501。

H先生则住在203房,但这二人都同属于同一个街道的同一小区内。

故事讲述者姓蒋,杂志上称呼他为蒋先生。

蒋先生将近四十岁、拥有一个孩子。他在投稿的半年前搬到现在的公寓,然而,两岁女儿的举止却变得有些奇怪。他常盯着什么也没有的地面。蒋先生问他在看什么,讲话还有口齿不清的女儿会回答“狗。”

综合孩子的话——其实也只能说是话语的片段——他似乎看见一只狗趴在地板上,来回不停地动。蒋先生说,他有时会听见“唰”的一声扫过地板,这可能是那东西发出来的。

这就是我之所以觉得会似曾相识的原因吗?

H先生和蒋先生该不会遇到了相同的东西?

若是如此,为什么房间号码会不一样?

蒋先生故事中提到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在二〇一五年,杂志是六月年中特刊,那么事件只能是发生在那一年的上半年。我在二〇一八年六月,终于决定发邮件给H先生。

“你住的小区有几栋楼?各个楼五〇一号房间的住户,都麻烦打听一下,是不是有一位姓蒋的人家?”

“询问管理员和附近的人之后,他们都没有印象呢。”

他后来很快回信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