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 > 一九八一年 > 第七十九章劳动布头

一九八一年 第七十九章劳动布头

作者:实在闲得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0-06-20 00:29:03 来源:转码展示1

张芳芬家兄妹三人,不知是什么原因,舅舅和妈妈都是农村户口,只有小姨是定量户口,听妈妈说了一次,有些含糊。gsgjipo

大概是,刚刚解放那会儿,妈妈家也是个小业主,但不在三水县城,而是在下面的一个镇子上做些小生意。

后来乡下分田地,外公就同意小女儿拿了定量户口留在镇子上上学,儿子和大女儿回原籍分田亩种地,也就变成了农村户口。

当时不知道只要是定量户口,国家就会安排工作,以为有田就不愁温饱,谁知分到手的田亩没几天又全部归了集体,吃亏吃到姥姥家了。

说实话,黄道舟是个很称职的丈夫,他疼老婆,爱子女,吃苦耐劳,同事给半个烧饼、一颗糖他都会省下来,带给儿女吃。

姨夫是个破落资本家的儿子,穷得叮当响还不会疼人,也不耐烦教育子女,活得没心没肺。

但是他也和黄道舟一样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可惜这年头能够写一手好毛笔字的人太多了,基本上屁用没有。

也只有在过年前帮同事、邻居家写春联时能够听到几句恭维话,满足一下虚荣心。

一般情况下,给左邻右舍写春联的十有**都是穷酸,还都互相不服气,都认为自己的字比别人写得好。

黄瀚至今都记得,黄道舟就曾经不止说过一次,他的字恢弘大气比小姨夫写得好。

那时的黄瀚不懂啊!也不会提出如“既然你的毛笔字这么厉害,为什么买不着钱?”这样的疑问。

也幸好黄瀚没有说过这种话,否则屁股被揍得几天都坐不稳凳子大有可能。

说实话,这个时代在外面经常受窝囊气的父辈,回家后瞧见孩子不顺眼,打孩子出出气的比比皆是,黄瀚小时候没少挨揍。

父母揍孩子并不表示不爱孩子,挨老子揍了的孩子也不会记仇更加不会脆弱得需要心理辅导。

这个时代的孩子内心强大着呢,身上的淤青都没退,继续皮得讨来下一顿暴揍的不在少数。

小姨家有个不称职的一家之主,直接的结果就是三个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强,小小年纪就都会煮饭、烧菜。

算得上穷困潦倒的姨夫依旧附庸风雅乐此不疲,总幻想着写出东西一鸣惊人。

可惜文采跟天赋息息相关,他写了一辈子都没有成功,只是偶尔有一两篇小文章在发行量一般般的报纸、刊物上发表,挣到的稿费还不够买纸笔、付邮费。

两千年后经济水平略微好转,他还自己花钱出书,结果就跟赵本山小品里宋丹丹扮演的角色出的那本《月子》一模一样。

现在的姨夫不知是什么原因,居然没有正式工作,做临时工总是干不长,理由都是被有关系的人挤掉了工作。

小时候的黄瀚一点点也不怀疑这样的说法,认为社会不公,老实人吃大亏。

后来长大接触到了社会,这才明白真正的原因是姨夫自己。

很简单,一个自认为才高八斗的临时工,现实中是个言过其实的手残,领导不待见,同事排斥,肯定是第一个滚蛋的人。

黄瀚安慰张芳芬道:“妈妈,等‘双肩包’样子做出来你可以让小姨利用下班时间来家里帮着做,可以一天给她一块钱。”

“嗯!小姨的工龄短工资不高,比你爸爸还要少四块钱一个月,真能赚一块钱一天,能顶一天工资,她要是知道一定乐坏了。”

“小姨来家里帮着缝纫,肯定要用我们家的缝纫机,妈妈,你以后要学着做领导,你的主要工作是把握质量,分发布料、拉链、纽扣计算该给出的工钱。”

“我晓得,就是不知道‘双肩包’的生意能不能做得长久?”

“肯定做不长,但是做个月应该问题不大,关键是要有本钱,要不然做出来一二百只,家里就没钱买拉链给工钱了。”

这个账黄瀚大体估算过,如果全是利用一块钱一捆的“劳动布”布头,一只“双肩包”的成本应该在两块钱至三块毛钱之间。

压货二百只就得有五百块钱左右的本金,运到沪城有成文革爸爸帮忙用不着考虑运费,但是黄瀚需要时间去沪城完成销售,自己去还不行,至少要有张芳芬陪着。

最好的销售时机应该是寒假过后开学前几天,沪城何其大也,黄瀚相当熟悉那地方,这么时髦、结实、耐用的“劳动布双肩包”,他有信心利用几天时间卖几百个。

处处需要花钱,买间房子开个小店的计划还没有完成,这才是接下来的一两个月的重点,做“双肩包”不急,可以慢慢来。

张芳芬想了想,问道:“为什么不一边做一边拿到街上去卖呢?”

“妈妈太聪明了,可是我不想在我们这儿卖。”

“为啥?”

“主要原因是卖不上价,次要原因是担心人家瞧上了这生意,也去‘东方红布厂’买布头,跟我们家形成竞争。

所以只半卖半送给熟人。让人家看不到利润,暂时生不出做‘双肩包’卖钱的心思,避免张春梅妈妈难做。”

“我明白了,我家是不是可以趁着布头好搞又便宜的时候多买些,后院你大伯家的两间房子一直空着,我们可以暂时放一放布头。”

“妈妈,你的商业头脑绝对是天生的,这妥妥的是个金点子,屯‘劳动布’布头哪怕卖破布烂棉花也亏不了多少,以后我家肯定是能弄多少就买多少。”

黄瀚其实就是这样打算的,见张芳芬先说出来,立刻大拍马屁,不是虚伪,而是黄瀚刻意如此。

父母被压抑得太久了,很需要成就感恢复自信心,有了自信就不愁斗志,这年头只要敢率先做生意,想不发财都难。

此时的中国物资紧缺,不仅仅破布烂棉花能够卖钱,连吃肉时啃完的猪骨头都可以攒起来卖去回收公司,一斤也能卖一二分钱。

“东方红布厂”卖出布头的价格也是按斤卖,一捆足三十斤,只比卖破布烂棉花贵了不足一分钱。

得到儿子充分肯定,张芳芬果然很开心,骄傲道:“这有什么,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跟着你外公做生意,我那时捆香烛比你外公麻利多了。”

“我信,我知道妈妈做什么都比人家做得快,以后我们家的生意在你手上肯定是财源滚滚。”

“只要政策不变,我肯定能够干得好个体户,我从来没认为做小生意低人一等,国营商店的营业员不也是做生意卖东西吗?”

“说得太对了,营业员做生意赚到钱根本不是自己的,跟你做生意没法比,说不定你做一个月生意赚到的钱,能够顶十个营业员的工资呢!”

“呵呵!我也没想赚这么多,能顶他们个的工资就心满意足了。”

“妈妈,‘双肩包’上拉链的尺寸不同,一共有五条,还有三个纽扣、两个口袋用松紧带收口……”

黄瀚做的‘双肩包’没有用拉链,因为在家里根本找不到尺寸现成的拉链。

他是用纽扣和外缝小布条做成的“纽扣眼”取代了拉练,这时跟张芳芬讲清楚了哪里其实应该用拉链。

张芳芬属于专业人士,一点就透,她道:“徐家大媳妇就在服装厂上班,还是个小干部,我不太记得清究竟是队长还是班长。

服装厂每年都会需要很多拉链和纽扣,有专门做这些东西的厂子,只要是说得出来的尺寸,都会有。

我去打听、打听,可以在服装厂买,也可以问清楚了服装厂究竟是从哪儿买的,拜托人家给服装厂送货时给我家捎一些。”

“嗯!嗯!一次性买少了价格不好谈,我建议最少以一百套跟人家谈。”

“我晓得,能够从服装厂匀一些,可以用不着一下子买很多,如果要直接跟服装厂的协作单位买,数量少了人家有可能不理会。这事情不用你管,我用不着几天就能打听清楚了。”

“妈妈的能力,我心服口服,等明天‘劳动布’的布头到家,一捆能够做几只‘双肩包’就应该能够估算出来了。”

张芳芬信心满满道:“做包有个好处,许多地方的布料都不大,只要算得巧,基本上不会浪费布料。”

……

……

……

……

过往的君子请留下推荐票,谢谢大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