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 > 一九八一年 > 第七百四十章 手眼通天

一九八一年 第七百四十章 手眼通天

作者:实在闲得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1-01-23 05:11:24 来源:转码展示1

公开发售“三水城市银行”股票的第一天,位于后街上的临时办公地点人头攒动。

临时办公地点的房子是“家园集团”开发的营业房,产权属于市政府,是市政府算作股份的房产之一。

这房子当然不是市政府买下的,是拆一还一补偿的房子。原本市政府在这儿拥有一些老房子的产权。

这不奇怪,理论上,除了私房,其余的房子都属于公有,长期无主的房产也属于政府拥有。

七八十年代,三水市的私房低于一半,绝大多数房产属于各企事业单位。

市政府拥有产权的这三间营业房是两层楼结构,面积三百多平方米。

作为“三水城市银行”的总部小了些,以后可以成为“三水城市银行后街储蓄所”。

来瞧热闹的人太多了,但是没有什么人挤进去购买“三水城市银行”的股票,绝大多数在东张西望。

三水市工商银行信贷科科长李俊被调入“三水城市银行”,职务副行长,以后他主要分管信贷业务。

还有两个副行长,分别来自于三水市人民银行和农业银行,一个分管人事、党建,一个分管储蓄。

行长是宋解放兼职,他还是“三水城市银行”的董事长。

原本宋解放坚持由秦昆仑当董事长兼职行长。

秦昆仑坚决不肯,理由是宋解放学历高,是名牌大学生,更加懂银行的运作,他担任董事长有利于“三水城市银行”发展。

后来省里干脆直接下达红头文件给了宋解放任命,这已经变相的承认“三水城市银行”行政级别不低于正处级。

柜台里坐着的会计都是从各机关财务科临时抽调的,招募职员正在进行中,一部分人已经上岗了。

黄瀚家里也有亲戚安排去了“三水城市银行”上班,而且都是知根知底能够确认人品没问题的。

四叔黄道涵望子成龙,只可惜黄鸿运没考得上普通高中,读了职业中学财会班。

历史上的黄鸿运就是如此,他八八年夏天毕业后去了秦皇镇小学财务科做临时工。

应该是黄道涵想着能够把黄鸿运安排进秦皇镇小学。

然八十年代末开始,三水市的好一些的小学、初级中学都有太多国家分配的大小中专生、大专生。

秦皇镇是三水市第一大镇,而且是历史古镇,秦皇镇小学在三水市排名能够进入前五名。

师范毕业生分配来三水市工作,如果没法留在三水市城区的学校,第一选择就是去秦皇镇,因此找关系去那里当老师的师范毕业生很多。

黄道涵其实是个老实人,不是个手眼通天的,没本事给儿子弄到编制。

最后黄鸿运是去了秦皇镇一家机械厂财务科,后来当上了总账会计,直到骑摩托车来往于秦皇镇、三水市区时出事故。

那时他仅仅四十出头,导致他送命的主要原因是儿子来三水实验中学读高一。

黄鸿运和他的父母都住在秦皇镇,工作也在秦皇镇。

中国人真可怜,为了孩子什么苦都舍得吃。

他为了儿子不孤单,居然天天晚上骑摩托车来三水城区,第二天一大早回秦皇镇。

一来一回足一百五十里。

来的时候算准了时间直接去学校接儿子下晚自习,晚上陪儿子睡在租住的出租房内。

晚自习后给儿子弄夜餐,一大早爬起来给儿子准备早饭,送儿子上学后,自己骑摩托车赶回秦皇镇上班。

黄鸿运出事了黄瀚才知道这个情况,当场就评价,四叔一家子脑子里都是浆糊,难怪出事。

孝顺父母疼爱子女不怕吃苦的人基本上都是好人,反正黄瀚一直认为黄鸿运性格开朗、心胸宽广,比黄道涵大气。

只可惜因为黄道涵忒抠门儿,导致在三水市安家的计划一直到死都没完成,直接害得儿子死于非命。

黄瀚真心愿意改变黄鸿运的命运,让他躲过厄运,真的走鸿运。

所以把四叔一家子都弄来了三水市,如今他们住在翻修后的老宅,工作稳定收入不低,日子过得惬意。

原本轨迹的黄道涵不是手眼通天,但是当上了“全力职中”教导处主任的他截然不同,用手眼通天来形容有点过了,但是最起码算得上是个消息灵通人士。

“三水城市银行”手续批下来的第二天,黄道涵就得到了消息,立刻找到了刚巧在总公司的黄道舟。

出差去首都、东北一个多星期,黄道舟回家后才得知黄瀚又有大动作。

已经习惯且有了免疫力的黄道舟根本不惊讶。

况且黄道舟阅历丰富,打心眼里认为国营单位效率低下,他们能做且能赚的行当,采取股份制的模式经营,肯定能赚更多。

他是做过大单位会计的,以前就跟银行打交道,承包液压元件厂后跟银行的交往更多。

黄瀚说将要成立的“三水城市银行”会把“全力企业”作为第一大客户,保守估计能够给“全力企业”增加两个亿的贷款额度。

黄道舟没有任何疑问,他对“全力企业”充满信心,认为把人民银行分给“三水城市银行”的贷款额度包圆儿都没问题。

有“全力企业”这个大客户,优质客户,“三水城市银行”根本用不着愁放贷,更加用不着担心资金安全。

银行的贷款放得出去,收得回来,而且有多少能够放多少,盈利能力可想而知。

这妥妥的是双赢!黄道舟服气了,又好好夸奖了黄瀚,表态大力支持“三水城市银行”,如果募股有困难,“全力企业”不会袖手旁观,入股几百万甚至于一千万都没问题。

黄道舟这人从来不放空炮,“全力企业”八八年实现营收接近八个亿,百分之九十五的营收是空调产生的,利税足两亿五千万。

用于研发、购买进口设备、扩张新建厂房等等花了足两个亿,这些钱都是能够享受退税的。

因此当下的“全力企业”净资产估值远超过了三个亿,如果能够上市,恐怕三十亿市值都是低估了。

当然,**年的中国企业绝无可能上市,中国当下还没股票交易所呢!那要等到九零年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黄道涵这个人不太肯低头求人,但是为了儿子,他不管不顾了。

况且他已经适应了三哥比他强,适应了被三哥领导。

黄道涵找到三哥拜托又拜托,请三哥一定要帮帮忙,把黄鸿运安排进“三水城市银行”。

黄道舟心里好笑,因为他清楚得很,有“全力企业”庞大的资金往来托底,他要往三水市哪个银行安排人都做得到。

财会班的应届毕业生原本就有机会被银行录用,只要平时表现不差,政治清白没有背过处分,这事儿根本不难。

见以前心高气傲的老四在自己面前唯唯诺诺,坐沙发上都只坐了小半个屁股,黄道舟心里一声叹息:“时位之移人也!”

见老四如此急切地想让黄鸿运分配进银行工作,更加叹息,老四的格局仅此而已!

黄鸿运当下在“全力企业”销售公司财务科实习,“全力企业”今年接受了二十个财会班毕业生,实习半年后会派往各省分公司。

黄道舟不可能给实习期的黄鸿运特殊照顾,目的是让他更好地得到锻炼,但是以后肯定会优先提拔任用黄鸿运。

“全力企业”的前景光明,未必就比银行差,可是黄道涵不这样想,黄道舟也只能摇头叹息。

为什么是未必?

因为办企业谁也说不好,历史上的春兰在九十年代不可一世,一般干部的待遇肯定比银行好,后来就不行了,再后来就是个……,怎么说呢?

但是九十年代初比不上春兰的格力笑到了最后,他们中层干部的收入肯定比国有银行中层高。

黄鸿运好好干,再有黄道舟亲自教诲,以后肯定是“全力企业”的高管,待遇哪有可能差?

见三哥没有表态,一直在摇头,黄道涵心急如焚,小心翼翼问道:“三哥,以你现在的地位,都办不成这种事吗?”

“这就不算个事儿,有我担保的人还能出岔子?我就是觉得可惜了,我原本想让鸿运在销售公司历练几年,以后委以重任呢!”

“我知道三哥肯定会为鸿运的前途着想,但是他现在能够安安逸逸进银行工作我已经很满足了。”

“人各有志,我不反对鸿运去‘三水城市银行’工作,只要他踏实肯干,一样的能够得到提拔。”

这不是黄道舟虚伪客套,是真心话,只要黄鸿运干得不差,在银行工作也肯定能够率先得到提拔。

不仅仅是因为黄道舟位高权重,因为“全力企业”将要成为“三水城市银行”最大的客户,还因为管事儿的副行长之一李俊是自己人。

李俊年富力强,在工商银行的成绩显着,这几年文凭热,他不满足于高中毕业学历,跟风去读夜校,去年已经拿到了电视大学的文凭。

他和他爸爸李建国都能够跟秦昆仑、宋解放等等市领导说上话。

原因当然是黄道舟、张芳芬愿意提供方便。

“三水城市银行”的其他两位副行长都是超过五十岁的,没几年就退休,主抓信贷业务的李俊才是重点培养对象。

黄鸿运只要在工作中不拖后腿,再有“全力企业”、“华美风”的业务量作为业绩,当然能够跑赢同事们。

听出话音的黄道涵激动坏了,连声道谢:“谢谢!谢谢!鸿运是个老实、听话的孩子,我会叮嘱他好好干,叮嘱他给三伯挣脸。”

黄道舟深知银行的弊端,道:“你一开始就得叮嘱鸿运,不要接受客户的宴请,更加不能拿客户的礼物。做事凭良心、有公德心,路会越走越宽!”

“我知道,现在的风气真的很坏,我根本看不惯。其他人我管不了,管好自己的妻儿,“全力职中”的老师、学生,我会不遗余力。”

“嗯!我们不能随波逐流,我们要竭尽所能让正气抬头。

鸿运能够熟悉业务,做得到廉洁奉公,如果得不到提拔,我肯定会为他说话。”

“谢谢!太谢谢了!”

“一家人,以后别这样说话,太生分了。”

“嗯!嗯!”

跟黄道涵家不同,张慧芬家由于最早受到了黄瀚魂穿的影响,大变样了。

原本轨迹此时的陶敏已经在“东方红布厂”工作了三年半,她特别能吃苦,这种三班倒的强劳动都坚持下来了就可见一斑。

如今的她也是今年夏天财会班毕业,正在“华美风”财务分公司当实习生。

张慧芬和陶元明都不是会管孩子的主,从来没去留意给陶敏找工作,设想中就让陶敏以后在“华美风”当会计。

然陶敏从同学口中得知“三水城市银行”招工,动了心,让张慧芬帮着找找关系。

张慧芬现在是“华美风”财务分公司副经理,自己都有信心为陶敏办成这件事。

但是为了稳妥起见还是跟姐姐说了。

这对于张芳芬来说也不是个事儿。

张芳芬从沪城回来后得知黄瀚建议市里办一家股份制银行后大加赞赏。

她和黄道舟都经历过旧社会,那时的借贷可没有银行,急着用钱只能去当铺典当,或者借地主的印子钱。

旧社会能够开当铺的都是大财主,就是玩的钱生钱。

因此张芳芬脑子里根深蒂固地认为开银行好赚,侄女想去银行上班,她当然乐意帮忙。

她当场打电话给李俊,说明了陶敏的情况后,李俊只说了一句话:

“张总,只要您肯为陶敏担保,她下午就可以来上班,我这里正缺人使唤呢!”

张芳芬、黄道舟是跟李俊爸爸平辈论交的,由于黄瀚家的崛起,原本有优越性的李梅家已经拿黄瀚家不好比。

李梅跟黄馨从小玩到大,在张芳芬面前跟多了个闺女差不多。

李建国甚至于都是因为得到黄瀚的指点和帮助才合资成功了“三汇集团”,如今他是食品公司总经理兼职书记,还是“三汇集团”董事,副总经理。

因此张芳芬跟李俊说话时用不着客气,都是以长辈、上级的口吻。

她也确实是上级,因为李俊刚刚被提拔为正科没几天,张芳芬已经是正处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