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 > 一九八一年 > 第六百四十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九八一年 第六百四十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作者:实在闲得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0-10-13 00:43:57 来源:转码展示1

借着《红楼梦》电视剧的热度,“风牌专卖店”的营业额足提高了五成。zhongqiuzuowen

加上今年上半年新开的几十家“风牌专卖店”现如今已经发展到了五百零几家。

《红楼梦》的广告效应还在持续,估摸着今年将要给黄瀚家增加至少三四千万的净利润。

秀儿、玉儿、张玉兰、俞勤等等高管乐得见牙不见眼的同时,都无比佩服黄瀚的高瞻远瞩。

她们更加信心百倍,“风牌专卖店”沿海布局已经基本完成,今年上半年开进了福建、广东、广西一些经济实力相对不错的县城,下半年开始往内陆省份发展。

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布局早就完成了。

今年争取让“风牌专卖店”进入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已经考察、选址过的几十个县城。

现金流充沛,不能坐看贬值,更加舍得买店面房进行野蛮扩张。

黄瀚提高了要求,新开的每一家“风牌专卖店”,楼下的营业面积不得低于三百平方米,楼上的房产不管三层还是两层也必须买下产权。

这要求表明,“风牌专卖店”都是独栋,不存在共享,避免噪音、灯光等等造成邻里纠纷。

以前一楼营业面积不足三百平方米的专卖店今年必须完成扩张。

没法购买左邻右舍的房产用于扩大营业面积,或者左邻右舍坐地起价,必须另起炉灶。

黄瀚跟秀儿、玉儿等等高管明确指出,门脸房价格涨了可以接受,但是不可以被宰。

惹得“风牌专卖店”一怒之下换地方,别叫苦不迭!

整人的法子多着呢!

隔壁邻居卖什么,“风牌专卖店”因为没法扩大营业面积搬走后,把现有店铺故意以优惠价租给跟邻居经营品种差不多的个体户,就足够让他们喝一壶。

“风牌”已经做成了国内第一服装、鞋帽品牌,不会因为换地方就导致顾客群流失,况且玉儿、秀儿她们又不会傻到把新店搬去几里外。

可以预见,今后的几十年里,仅仅凭借手中各地繁华地段的销售网点,“风牌”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竞争者层出不穷那是肯定的,但是黄瀚胸有成竹!因为“风牌”的实力已经足够强大。

发现冒出有两把刷子的竞争者,完全可以溢价收购,竞争者的优势自然就能化为“风牌”新的增长点。

说实话,改革开放四十年,太多国内好品牌被外国资本玩残了,主要原因就是无法抗拒人家的溢价收购。

那些伎俩黄瀚都会,现在“风牌专卖店”的店长、经理们每天都会在各地繁华商业街溜达,发现哪家服装店有新款、生意好都要进行汇报。

秀儿、玉儿等等高管们会认真观察、研究同行的优、缺点,发现人家真有长处就会找上门洽谈收购。

如果对手死扛,那就对不起了,买不下你的店、你的厂,还挖不来你的人?

资本的力量不容置疑,把刚刚冒头的小商家、小厂家扼杀,真的不难,方法太多了。

“事竟成饭店”同样发展得很好,但是黄瀚没打算进军外省的县城。

首都、省会、直辖市可以开几家,沿江、沿海经济水平高的地级市可以开一两家。

因为投资饭店的成本比投资专卖店高多了。

黄瀚要求“事竟成饭店”的房子必须拥有产权,且营业面积不低于两千平方米。

这样的投入当然必须选择大城市,原因很简单,哪怕饭店不盈利,坐等房地产升值也能赚翻了。

当下县城房子的价格和大城市价格相比,悬殊不大。

二十年后差距越拉越大,倍甚至于十倍都有可能。

把真金白银投去内陆地区的县城肯定傻得冒泡,黄瀚怎么可能做这种蠢事?

秀儿、玉儿、俞勤、张玉兰等等不分工,都管理“风牌专卖店”和“事竟成饭店”。

秀儿、玉儿总负责,一个常驻首都,一个坐镇沪城,分南北两个大区。

她俩又以直辖市、省、地级市等等细分了片区交给手下的经理、副经理管理。

三水县的两家“事竟成饭店”和首都、沪城、杭城的十家都有负责培养厨师和服务员、领班的任务。

菜肴的推陈出新每个月都要进行,同样得取长补短。

密切关注其他饭店的菜式必须有,发现新菜肴肯定要学习、模仿,甚至于直接下手把人家的厨师挖墙脚。

为了好厨师甚至可以连人家的饭店一起买下!

反正这个时期买房子没亏吃,如果看上的饭店没有资本,连房子都是租来的,玩死他们更加容易。

“事竟成饭店”扩张的速度远低于专卖店,至今为止才五十七家,但都是在大城市。

地级市只发展了苏南省和浙省,可发展的地区真的很多。

但是培训厨师比培养专卖店店长难多了,没法大干快上,依旧是慢慢来,目标任务三年内开满一百家。

这两年,“华美风”也完成了几次收购,三水县织袜厂、针织内衣厂、邻县的两家服装厂等等。

这个月正在谈判的是一家不大不小的制鞋厂,不在苏南省,在浙省,因为黄瀚瞧上了他们生产的运动鞋。

这家厂子刚刚起步一年多,有员工二三百,生产的运动鞋在杭城卖得不错。

杭城有四家“风牌专卖店”、两家“事竟成饭店”和“自强建筑公司”浙省分公司。

负责浙省市场的是张秀芝,她三年前就是苏州专卖店的店长,在她管理下一年内,苏州专卖店发展到了三家营业额可圈可点。

张秀芝证明了她的能力当然得到提拔,现如今已经跻身高管行列,负责整个浙省市场,“自强建筑公司”的事儿也必须尽心尽力帮着办理。

张家庄有八成人家姓张,而且都在一个祠堂的,名字其实有排序,但是解放后按照规矩来的就不太多了。

“秀”字辈的矮张芳芬一个辈分,如今在黄瀚家产业工作的有几十个。

除了当上负责一个省日常事务的经理张秀芝,还有当上副经理负责一个地级市经营的张秀琴、张秀慧、张秀英、张秀绣等等二十几人。

是不是有点任人唯亲?

这哪里免得了?

张芳芬爱提携张家的晚辈,黄瀚当然由得她。

因为在黄瀚心中什么都没有比父母开开心心更加重要。

能否赚钱的担心不存在,黄瀚太自信了,只要用的人不是二百五,听得懂自己的话,能够执行命令,就不会太差。

然事实证明,人都是与时俱进的,眼界也是不断开阔,张秀芝来黄瀚家产业历练了五年,现如今完全称职。

强将手下无弱兵,杭城的“风牌专卖店”店长、“事竟成饭店”的经理、厨师长几乎天天上街看形势。

就数杭城“事竟成饭店”给总店贡献的新菜肴最多。

杭城有个牌子的运动鞋质量好、式样新第一时间被发现,然后张秀芝亲自走访了解情况足一个月,这才给总部写了报告并且附上十几款运动鞋。

很快有关于这个厂家的具体情况和这家厂子的产品就摆到了黄瀚面前。

黄瀚细看了人家运动鞋的质量后立刻拍板收购。

为这件事,宋春华和张芳芬已经跑了两趟,价钱谈妥了,八百万有条件成交。

张芳芬没有赶尽杀绝,给人家留了两成股份,可谓皆大欢喜,“华美风”将要安排二十几个干部、技术员、质检员等等前去管理。

发展过程中用不着都是自己从头做起,黄瀚具备跨时代的眼光,下手肯定精准,大可以挑工艺先进、具备发展前景的工厂玩并购。

把这样的工厂买过来,换上“风牌”商标,销售额立马翻着倍递增。

渠道为王!不管生产什么样的产品,都得形成销售,五百多家“风牌专卖店”,每天的出货量当下谁能比肩?

厂家赚取的利润远不如“风牌专卖店”,至今为止,“华美风”的净利润一直保持在“风牌专卖店”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预计今年“华美风”总厂加上并购的分厂产值将要突破两亿三千万,归属三水县的产值大概是一点四亿。

因为并购的厂子不全部是在三水县,甚至于不完全在苏南省,并购的运动鞋厂预计一年产值将要超过四千万,这肯定得算给浙省。

反正“华美风”的利润今年接近两千万不容置疑,“风牌专卖店”必须稳赚一个亿。

浙省的运动鞋厂被收购后,人家投资人不仅仅拿到了现钱,还拥有厂子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妥妥的双赢。

因为生产“风牌”运动鞋后,保守估计当年的销售就能够翻五倍以上,还省了营销成本。

人家能够把厂办起来,而且办得好,有可能傻吗?

他们肯定算过账,知道被收购后不但不会少赚,还能够赚得更多,因此爽爽快快签下了十五年内不得另起炉灶的协议。

这当然又是黄瀚定下的规矩,人家拿到手的钱足够重新办厂,不把这条路封死了,岂不是大傻冒?

十五年足够长,过了这个期限,再想另起炉灶早就换了人间!

“风牌”的实力恐怕会是当下的几十上百倍!

谁又舍得唾手可得的分红干蚍蜉撼树的蠢事?

黄瀚和张芳芬算过帐,不算上“华美风”、“全力企业”的盈利,仅仅是“风牌专卖店”、“事竟成饭店”、“自强建筑公司”、“自强广告公司”今年的利润就有可能达到两个亿。

固定资产,当然,这些绝大多数是房产,而且是各地黄金地段的门面房,以当前价格计算,已经超过了四个亿。

真的不是黄瀚赚了这么多,而是改革开放进行得如火如荼,大有形成全民经商之势,城市黄金地段门面房的价值体现了,价格暴涨。

刚刚开始发展专卖店、饭店时,拿下门面房的价格才几十块钱一个平方。

五六年时间过去了,涨价最凶的地方已经翻了一二十倍。

黄瀚手里的地级市以上级城市的门面房,已经没有一个平方低于八百块一个平方的了。

一切向好,黄瀚家的产业蓬勃发展,三水县的发展形势同样喜人。

五月底,原电机厂完成了增资扩建成立了“光华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黄瀚同样看好这家企业,也参股了,财大气粗的他投资一百五十万占股百分之九,成为董事之一。

三水县率先推行股份制、鼓励股份制,可惜由于个人的资本有限,入股一两万块钱就很了不起了。

黄瀚出手一百五十万肯定是大股东,虽然不控股,但是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因为政府占股比例最高,县里的主要领导都无比信任黄瀚,特希望黄瀚参与决策。

三水县第一智囊没有人轻视,董事会上,黄瀚给出的建议基本上是决议,总经理必须坚决执行。

“光华电机”成功研发小功率电机跟“快哉风电器厂”配套获得了不菲的效益。

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后,黄瀚指点工程师、技术员加大研发力度,生产出功率更加小的电机。

要求必须静音,价格不能高于五块钱。

这当然是为了生产微风吊扇做准备。

适用于电瓶车的大功率电机当然要研发,仅仅是“光华电机”的团队远远不够,必须跟高校合作研发。

黄瀚的设想是再过两年,那时已经是年,自己正好高中毕业,上大学不仅仅学习轻松多了,高校还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呢!

人家自主创业绝大多数是小打小闹,黄瀚准备玩个大的,搞家合资企业生产电动自行车。

九十年代初就开始生产电动车,足提前十年。

黄瀚十分清楚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趋势,申请各项专利技术率先占领市场,把企业做成多大真的无法预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现在就入股“光华电机”和“丰登蓄电池”这两个企业,就是为了布局,为了电动车最重要的组件“铅酸蓄电池”和“电机”的研发。

接下来当然是出资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电动车,并且签订协议明确各占专利的比重。

相信有了黄瀚这个先知提点研发团队的教授、研究生、博士后们,研发速度肯定惊人,一两年出成果不是梦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