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 > 一九八一年 > 第六百一十一章:苏联产的二手大型机械

现在才是一九八七年一月份,中国的市场上还没有出现火腿肠这个产品。xiashucom

但是以后这东西和方便面是绝配,是打工仔、农民工的主要口粮之一。

黄瀚年轻时常驻宝钢一年多,每个星期都要吃几次方便面加火腿肠。

那时是九一年,夜市大排档太少,治安也不太好,夜里打架斗殴容易发生,都是些少不更事的青少年。

火腿肠保质期长食用方便,还扛饿,以后的市场之大可想而知。

三水县养猪专业户多,生猪存栏量大,天然具备生产猪肉制品的优势。

既然国内没有火腿肠这个产品,黄瀚理所当然想着让三水县填补这个空白。

这产业也是具备做大做强潜力的,况且技术含量不值一提,只要买到手小鬼子的生产的罐装、加工设备就至少成功了一半。

“需要进口设备啊!”李建国没信心了。

这也不怪他,食品公司走下坡路,公司的领导放屁都不响,想要争取到宝贵的外汇无疑是痴人说梦。

“可以搞合资,我能够联系到‘华美风’的资方老板,如果人家买来设备、带来技术,你难道还没有信心?”

“这……这……,有可能吗?”这一刻李建国不由得激动起来,说话都不利索了。

帮帮李建国的同时为家乡多寻一条发展渠道,这件事有意义。

美元太高大上,三水县的单位不敢想象,但是对于黄瀚来说小事一桩。

买一条小鬼子的罐装生产线究竟需要多少钱,黄瀚不知道,但是黄瀚知道那玩意儿不是什么高新技术,贵不到哪里去。

这种设备小鬼子能生产,德国应该也有,应该还会有美国货。

但是归根结底,小鬼子的产品便宜,性价比高。

有秦淑洁帮着洽谈,货比三家,设备的进价肯定比率先进口设备做火腿肠的那家企业便宜。

原因很简单,最起码不会有领导跑去国外考察、论证、研究,这也是成本啊!

黄瀚已经决定再弄个合资企业,主打产品“火腿肠”,牌子都想好了“三汇”,三水县以三水汇聚而得名,不是跟“双汇”杠。

况且此时的市场上没有火腿肠,肯定没有“春都”、“双汇”这两个牌子。

李建国这个人可以信任,只不过不太清楚他的能力和担当,必须考察,黄瀚道:

“给你三个月时间证明你的能力,你如果在三个月内整合好了食品公司,并且梳理出食品公司还有多少资产和自有资金,能够贷款多少,你就有机会搞成一家合资公司生产火腿肠。”

“你确定?”李建国太在意,声音都有些走调。

“千真万确,美国资方我家说得上话,他们跟我们县合资“华美风”已经尝到了甜头,我百分百能够说动他们来合资。”

“华美风”赚钱而且能够赚美金三水县无人不知,那些为“华美风”配套、代工的厂子都鸟枪换炮了。

李建国跟黄瀚家太熟了,当然知道黄瀚在家里的地位,知道他言出必践。

“我,我都被这个喜讯吓着了,这会儿觉得脑子不太够用。办个合资企业好像很麻烦呢!”

“麻烦什么?让县里给政策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去省里审批时,请我爸爸陪你去,肯定批得下来!但是你们食品公司未必能够控股。”

“是不是控股没关系,钱县长说过,在我们的地盘上,社会主义职工还能被资本家欺负了?”

这一刻觉得充满希望的李建国简直是豪情万丈!

“食品公司有地皮吗?”黄瀚问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有,有几十亩,离城区不远,以前是用来临时存放生猪的地方,还做过一段时间种猪场、猪崽交易市场。”

“有了地方,再解决了资金问题,这事儿更加靠谱。”说着黄瀚瞧向李俊。

信贷科的科长不是白混的,李俊立刻明白了黄瀚的意图,开口表态道:

“爸爸,你抓紧时间把食品公司的资产统计出来,只要有抵押物,我们工商银行应该能给些贷款。

我权力有限,也只能做到放款标准就高不就低,尽可能给点利息优惠。”

“有了这些足够了,哈哈哈……”李建国终于开怀大笑起来。

火腿肠这玩意儿技术含量低,三水县不缺原材料,在国内率先生产,再配合广告宣传,保不准会做出一个大企业。

三天后,五十几岁的食品公司经理生病了,病情很重,而且是好几种病齐发,需要长期修养,以后都没法工作了。

李建国这个书记被轻工局指令暂时兼职经理。

然后李建国去找了钱国栋。

接下来轻工局接到了钱县长的指示,支持李建国同志搞改革,如果出了成绩,任命李建国担任食品公司经理兼任书记。

第四天,食品公司的大红纸告示张贴得满大街都是。

说实话,物极必反,三水县人民群众以前被食品公司的售货员欺负久了,绝大多数幸灾乐祸。

“哟!食品公司不是很牛逼吗?现在怎么了?”

“牛逼个屁,一天不如一天了,哈哈哈……”

“该!活该!让那帮孙子尝尝丢工作、挨白眼的滋味大快人心啊!”

“人家应该是在搞改革,准备把所有的熟食店都承包出去,而且是采取公平竞争的方式,价高者得!”

“哟!这事儿新鲜啊!”

“食品公司熟食店都是好地段,一个下午加晚上,卖一两千块钱卤菜都不稀奇。”

“有那么多吗?”

“你以前没见过排队一直排到拐弯口?”

“嗯!确实看到过,但是现在不一样,现在卖卤菜的个体户太多了。”紫琅

“市口好,味道好,服务态度再好点,不愁属于,一天卖不到一两千块,卖四五百也能赚一百多。”

“难不成你想承包?”

“我哪有本钱,我家有个亲戚做卤菜的手艺不错,挣了不少,应该感兴趣。”

“王三,王三,快来看看,食品公司冷库欢迎个体户存放货物,一吨一天十块钱,一百公斤起。”

“什么什么?有这样的好事?”

“红纸黑字写着呢,人家还写明白了,随时存放,哪怕是夜里到货,只要事先通知,都有人加班接待。”

“还就是真的,妈呀,这些老爷们也不端着了,哈哈哈……”

“你以后就方便了,一下子进个几吨猪头存冷库里,用不着老婆和小舅子天天跑江南,这该省多少钱!”

“不仅仅省钱,还少受罪呢!哈哈……”

不少外地人也很感兴趣,他们同样是议论纷纷。

“老四,我们干脆承包一家熟食店,服装生意你继续做,我回老家请个大师傅,把我们老家的几个特色凉菜做出来……”

“二哥,你这主意不错啊!如果在三水县做成功了,附近的太州、海岸、东泰、兴花、太兴都能开。”

“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不知道这里的人是不是吃得惯我们那一边的特色。”

“可以试一试,如果不行就根据三水县的口味来,我们来做这种生意,肯定比食品公司那帮老爷强,至少不会亏本。”

“好!我们明天就去试试看。”

“别,认准了就要下定决心,我估摸着看上那些门店的不少呢!”

“好!说干就干。”

资产还在,还没有没落到了顶风臭三里,食品公司其实还有一战之力。

甩包袱、盘活现有资产,改进服务态度,端正思想,狠抓工作作风,再办起合资企业,食品公司不仅仅能够起死回生,说不定还能蓬勃发展。

李建国暂时没再来找黄瀚,他真的很忙,明天工作时间不低于十二小时,因为他每天晚上都会去走家串户。

国营单位老资格多,李建国亲自登门谈心,效果顶呱呱,本来准备拗着的老资格给面子,答应给予支持。

中层干部怎么办?采取拉一批、打一批、震慑少数几个的办法。

连一把手都给逼走了,李建国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做得太过分的他用不着忍,检察院介入调查。

有些能力,屁股不太干净的,根据他们的态度来决定是否免于起诉,退赔非法所得那是必须的。

敢顶风作案的坚决打击,李建国的目的就是立正气、树新风,杀鸡儆猴更加有教育意义。

三个月内,食品公司焕然一新值得期待!

……

秦昆仑、陈义华都来自物资系统,都当过物资局一把手,得到提拔都是因为跟老毛子“易货贸易”使得三水县获得了太多紧俏物资。

市里、县里的主要领导当然重视跟老毛子串换工业品,需要的农副产品与日俱增,采购范围已经不局限于三水县,扩展到了整个扬州地区。

三水县走通了“陆海江河”联运,而且绝大多数是自己拥有的卡车、海船、江船、内河船舶。

不会被交通运输卡脖子的感觉倍儿爽,现如今整船的电解铜、电解铝、废钢、螺纹钢、优质水泥、木材、化肥等等物资运达太州港区。

一船船大米、白面、豆油、花生、毛巾、针织内衣、风鸡、盐水鹅、香肠、腊肉、醉蟹等等运出。

三水县掌握到了交通运输这个命脉,交易地点又远在中苏边境,省里、市里的单位没法施压,更加没法摘桃子,只能参与并且服从管理分一杯羹。

现在的三水县黑河库区不是挂三水县的牌子,而是打着省外办联络处的旗号,有正经八百的公章和介绍信。

获得这样的优待,当然是秦昆仑的老领导全力支持的结果。

互通有无当然双赢,最先跟三水县贸易的苏联官员、职员、军人成为了他们国家先富裕起来的一群人之一。

在赚钱效应带动下,苏联那一边参与易货贸易的级别越来越高,三水县打着省级旗号,也堪堪接近人家的权位。

级别高了能够换到的东西当然水涨船高,大型建筑机械、重型卡车是三水县同志们的最爱。

现在三水县的几家具备一定实力的建筑公司都拥有不少苏联生产的建筑机械。

如搅拌机、塔吊、卡车、混凝土灌浆机、混凝土运输车、混凝土输送泵车等等。

老毛子的工业品粗糙,但是皮实,其实跟中国生产的货同根同源,便于修理。

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到两千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简直是个大工地,到处都有大型在建工程。

对于大型工程机械、重卡的需求可想而知。

三水县是建筑之乡,各乡镇都有建筑公司或者建筑队,但是拥有大型机械的就没几家了。

黄瀚知道做强建筑公司不仅仅需要技术,更加需要大型机械,因此起步阶段就给“自强建筑公司”注资购买了搅拌机、拖拉机等等。

西大街大兴土木之时,黄瀚就竭力要求宁可多花造价也不能造楼板房,砌空心墙。

框架结构、整体浇筑能够提高抗震级别众所周知,再加上唐山大地震的阴影还在,预制楼板被骂成“棺材板”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

因此有关于楼房的质量,上到县里、市里,下到具体使用单位都高度统一,宁可多花造价也不使用预制楼板。

做得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关键是三水县能够串换到大量螺纹钢和水泥,弥补了计划不够用的大窟窿。

经过四年的发展,“自强建筑公司”已经拥有了几台老毛子生产的塔吊,搅拌机、卡车、混凝土灌浆机、混凝土输送泵车等等应该是应有尽有。

这些东西都是紧俏物资,有些国内还没开始生产或者生产不出,如果不是三水县有路子从老毛子那里倒腾回来,真的买不着。

不仅仅是“自强建筑公司”沾光了,县里、市里有实力的建筑公司,包括交通局的路桥施工队都拥有了不少苏联产的二手大型机械。

三水县的建筑公司有纪律性好于国内平均水平的建筑工人,又广收学习建筑设计、工程施工的中专生、大专生,还实现了半机械化整体浇筑,实力不容小觑。

再加上县里重视,早早的在大城市建立了办事处,因此三水建筑已经在经济水平比较高的大城市立足,并且生根发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