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 > 一九八一年 > 第四百六十章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九八一年 第四百六十章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实在闲得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0-06-20 00:29:03 来源:转码展示1

张芳芬一直在想着“师恩桥”的事儿,总是觉得很奇怪。zhongqiuzuowen

这时终于忍不住,问道:“黄瀚,在老渡口修那道桥,恐怕更加有利于我们家的饭店和宾馆,你是不是早就想好了?”

“我们家的饭店已经天天客满,需要一座桥来增加人气吗?我是真心为家乡做好事!”

“得!在我们面前就别唱高调了,修桥在哪儿不是修,干嘛一口咬定修在南大街?”

这是有预谋吗?还就真不是的,因为黄瀚熟悉三水县城的规划,给自己家选择地方时就已经挑了好地方。

没有黄瀚发起,几年后老渡口那里也会修建不行驶汽车的桥梁,二十年后,那里就是沿河风景带。

黄瀚解释道:“首先我是真心做好事,如果因为修了廊桥我们家的宾馆、饭店附近的风光更加好了,仅仅是搂草打兔子,也是好人自有好报。

这一座桥修建好了,得益的单位和个人多着呢!又不是只有我们家。”

黄道舟放下笔,笑道:“不管你怎么解释,我还是认为你是故意为之!对了,一直想问问你们什么时候卖票,我们液压元件厂可以买七百张,给每个职工发两张。”

“自强服务公司也给所有的正式工发两张,估计要买六百张门票。”

“要不要我帮你去找找祝厂长、刘经理、丁厂长?估摸着他们肯定会买票发给职工。”

“我准备自己先卖起来,看看能卖多少,最后一个星期才能够确定是不是要请亲朋好友帮忙!”

“你卖?你准备怎么卖啊?”

“跟卖茶叶蛋差不多!”

“额!”黄道舟一脸黑线。

……

被《定风波·自春来》提醒了,黄瀚想起一首歌——《月满西楼》,也就是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曲子只记得个大概,这完全没关系,以自己的水平完全可以谱全了,关键是歌词肯定一字不漏。

黄瀚脑海里不由得有了画面,沈晓蓉和张春梅这两个娉娉袅袅十三馀的小姑娘,穿着华丽的汉服邀月共舞,口中唱:“……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这意境不要太美哟,在此时的国内恐怕绝无仅有吧!

实验小学钢琴教室里这段时间除了黄颦没有了二三年级的小屁孩,理由很充分,马上期末考试,兴趣班暂时停止。

高彩萍老师当然要参加演出,有邱老师、沈晓蓉轮不到她弹钢琴,她负责架子鼓。

其实她能够被实验小学接受就是因为擅长架子鼓,实验小学以前没有谁玩这个乐器,她的钢琴水平不怎么地,跟黄瀚都不好比。

现在的黄瀚团队中午、下午都有一部分人在这个院子里排练,黄瀚弹起昨天完成的曲子开唱,一曲《月满西楼》听得邱老师和沈晓蓉眼睛发亮。

“黄瀚,你怎么就能想到谱曲唱宋词呢?”沈晓蓉喜道。

“嗯!不错不错,曲子谱得蛮好的!”邱老师道。

“我这是班门弄斧,邱老师,麻烦您给些建议,完善这个曲子好吗!”

邱老师没有推辞,立刻参与修改、讨论,然后她亲自弹钢琴,沈晓蓉和张春梅演唱,效果确实不俗。

这首歌不仅仅沈晓蓉和张春梅爱唱,邱老师更加喜欢,她甚至于亲自唱了几遍。

她是个有故事的人,饱经沧桑,尝尽了离别的苦,把这首歌唱得饱含深情,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无奈唱得绕梁三日。

黄瀚由衷道:“邱老师,只有你才能唱出意境,我建议这首歌由您来唱!”

“唉!老了,谁愿意听一个老太太唱歌啊!我喜欢这个曲子,我可以登台弹钢琴为沈晓蓉和张春梅伴奏,我相信她们能够唱好这首歌。”

邱老师愿意登台已经难能可贵,黄瀚没有再劝,只要她开心就好,绝不强求什么。

星期二晚上,秦昆仑、陈义华和两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同志登门拜访,不是拜访黄道舟,而是特意来跟黄瀚谈谈。

县里确实意识到物资的重要性,哪怕跑黑河去见机行事的点子其实蛮有难度,县里的改革派还是觉得必须试一试。

秦昆仑主动挑起这个担子,他还就真的托战友联系到了正在黑河服役的三水县人,那位同志秦昆仑不认识,是个指导员。

不管认识不认识,部队里的干部见到家乡的父母官为公事找上门来了,肯定会帮忙,而且不遗余力。

秦昆仑和陈义华几人跟黄瀚谈了一两个小时,黄瀚没有什么好建议,但是为了稳妥起见,提出让那位指导员帮忙租或者买连部附近的房子做仓库。

如果没有现成的房子,可以在他们连队防区花钱砌一个大仓库。

还有一个建议只能试试看,能不能换挖土机、推土机,换到卡车也不错,按理说这些东西老毛子多得很,旧货应该是白菜价。

事在人为,不试试怎么知道?陈义华和秦昆仑都是稳重的人,他们听进去了。

他们一共去七个人,除了陈义华还有一个人会俄语,他是外贸公司特意挑选出来的。

秦昆仑特想做大事,一天也不肯耽误,明天晚上就得赶到省城乘火车北上。

他们准备了很多样品、礼品,三水县光华毛巾厂的毛巾、浴巾,针织厂出口欧美的针织内衣,乾德大酱醋厂的酱蒜头、小黄瓜,副食品公司的腊肉、风鸡、酱猪蹄等等。

四天过去了,又到了星期天,教育局委托三水县人民印刷厂印制的八万张门票送到了筹备处。

印刷费不要钱,只收材料工本费,一共二百块,筹备处现在哪有钱?

正常情况下,这年头的人口袋里不会放多少钱,邱老师和马支书看着二百块钱收据一脸尴尬,他俩口袋里的钱加起来都不超过十块钱。

黄瀚也不可能揣着几百块钱上学,他让跟着蹬三轮的来送货的那位女同志稍等片刻,写了一张纸条,派成文阁去“事竟成饭店”拿钱。

“事竟成饭店”每天的现金流水一两千,绝无可能拿不出二百块,不一会儿成文阁就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