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 > 一九八一年 > 第四百四十章屏蔽修改稿(千万别重复订阅)

建国三十几年,大局观、集体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教育没有白做,人民群众基本上都服从组织安排。gsgjipo

宋春华手里有三水县的文件,有钱、还有不少令人眼热的条件,办起事来无往而不利。

比如说几家住在臭水沟附近的,见房管所主动上门给他们调换公房,一个个乐不可支,什么条件都没提立刻搬家。

那是因为一到夏天,苍蝇、蚊子能把人吃了,不开门、开窗家里闷得慌,开了门窗又臭死个人,能够换到房子不要太幸福哟!

再比如说一家住着公房的住户提出条件,男主人要求从半死不活的米厂调入红红火火的液压元件厂,否则不接受房管所调换房子。

这算什么事?宋春华分分钟给办了。

属于菜农的土地更加好办,转非农户口,想安排进哪个单位尽管开口,只要不过分,基本上能够满足。

这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当下的实际情况,土地国有,集体拥有,不可以买卖,征用农民的土地基本上是采用安排工作解决户口的方式方法。

其实最麻烦的是九家私房住户,他们的房子、院子、门口圈的菜地,占地面积不低于一千平方米。

幸好“自强服务公司”的宿舍楼完工了,宋春华用三居室跟人家谈房产置换,没有哪个住户不乐滋滋搬家。

最后拿地的成本还就没有超过三万块,大头是拿出了九套三居室,价值两万多,这笔钱需要跟“自强服务公司”结算的。

解决户口,安排工作根本不能算出值多少钱,因此忽略不计。

放到两千年后,唯有事业单位的编制才是香饽饽。此时截然不同,定量户口、工人身份在普通群众眼中远比房子重要。

地皮、房屋的产权在这种情况下没法清晰,这不要紧,八八年左右国家再次房改前会完成土地使用权和产权登记,基本上是不看历史只看现实。

也就意味着拿到地皮建造了房子的单位和个人,基本上都给了土地证。

曲进知道“事竟成宾馆”是怎么回事,当然要竭尽所能压缩工期,开工后,他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个工程上。

这时的三水县总共也没几台挖掘机,连挑河都得发动人海战。

挖深池塘堆假山的活儿又苦又累跟挑河差不多,全靠肩挑背扛没有技术含量,张吉生主动承包了这活儿,按照土方结算工钱。

他组织能力还不错,给手下也是按照土方量算工资,因此几十个壮劳力没日没夜的干,不惜力气的壮汉有的一天能够拿到手七八十块钱。

土堆起的假山是为了做出青山绿水的景观,黄瀚舍不得浪费地方,靠着宾馆外墙的一侧留一个洞口,土山上预留两三个通风口,假山下是四百多平方米的地下室。

叫做地下室其实不准确,因为是把地面上平均三米高,最高处两层达到六米的混凝土建筑上堆起泥土,应该叫做山洞才对。

以后这个假山洞可以作为职工的停车处,可以弄个恒温仓库,修建酒窖存放葡萄酒也是不错的。

县里批了手续,大概的规定了可以征用多大地皮,不可能精确。

黄瀚的意思在批文允许的框架下多多益善,在财力、能力达到的范围内,尽可能做到最大化。

总体来说进展顺利,这当然跟秦昆仑和钱国栋等等暗中使劲不无关系。

完成后的“事竟成宾馆”将要和“事竟成饭店”连为一体,共用一个园区。

“事竟成饭店”大门朝南,门口是一条比较宽的路,路边可以停放三辆双排座货车。

西边就是黄瀚家的徽派宅院,现在这条路南面和西头的人家置换走了,这地皮成为了宾馆园区。

以后这片区域共用一个大门进出,宾馆肯定配备保安、清洁工、花匠,这里的风景独好值得期待。

宾馆主体建筑是建造三层楼,太高了没有电梯不合适,这年头所有的机械和电器都贵得离谱,用电梯忒不划算,黄瀚也舍不得花那份冤枉钱。

有买电梯的钱都能够造两栋宿舍楼了,二十年后宿舍楼以千万计,二十年后的电梯有可能仅仅是一堆废铁能够卖千把块钱。

设计三层楼蛮好的,也避免前面的楼房太高挡住“事竟成饭店”和黄瀚家的阳光。

深挖池塘的土不够堆土山,加上挖地下层的土就足够了,地下层一半用来做停车场、一半用来做浴室的浴池再好不过。

曲进搞预算比黄瀚准确,他算出的工程总造价就不低于二十万,这就意味着三十万总投入有可能不够。

黄瀚一点点也不担心,因为增加了假山洞、地下层,等于多了一千五百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多花钱是值得的。

预计四月份“新风服装箱包厂”、“事竟成饭店”、“新风服装店”等等产业能够带来三万几千块钱收入。

为什么不说是纯利润?

那是因为黄瀚分得清,“自强服务公司”包括下属的挂靠单位,账面上一直保持微利,这三万多块是暗地里的收入。

而且黄瀚家的各产业都在蓬勃发展中,盈利能力逐月递增。

现在的“自强服务公司”更加让人看不懂,因为新开的“新风服装店”和即将开张的“事竟成饭店太州分店”根本没有挂靠,直接办了个体户。

但是拥有定量户口的职工都不太可能给个体户打工,必须给他们办集体单位正式工的手续。

因此她们的档案和人事关系留在“自强服务公司”,工资表也是“自强服务公司”的统一格式。

现如今“自强服务公司”的正式工和农民合同工都不少,临时工也很多。

用工人数最多的不再是“新风服装箱包厂”,而是“自强建筑公司”。

但是“自强建筑公司”的骨干人员才能获得正式工、农民合同工手续,其余人都是临时工。

不是曲进不地道,而是没有哪家建筑公司会给所有的建筑工提供保障,十个人中有一个拥有正式工待遇就不错了。

黄瀚没法特立独行,只能随大流,他知道连国营大建筑公司都在大量使用农民工。

做人得有底线,黄瀚要求曲进做到竭尽所能做到不拖欠农民工工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