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学派诞生
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在法兰克福大学做了似动现象(phi phenomenon)的实验研究,并发表了文章《移动知觉的实验研究》来描述这种现象。这一般被认为是格式塔心理学学派创立的标志。[2]由于这个学派初期的主要研究是在柏林大学实验室内完成的,所以有时又被称为柏林学派。学派的代表人物除了韦特海默,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学派发展
学派成立后,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继续发展格式塔理论。1913-1920年,苛勒在大西洋加那利群岛的腾乃那夫岛任普鲁士科学院人类学研究所主任,并在那里做了著名的猩猩实验。1911-1927年,考夫卡一直任职于吉森大学,并进行了题为“对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的系列实验研究。1922年考夫卡发表于《心理学期刊》的《知觉——完形说引论》引起了强烈反响。[3]1921年,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联合精神病理学家库特·戈尔茨坦和汉斯·格鲁尔一起创办了刊物《心理研究》(Psychologische Forschung),不久就成为格式塔学派的喉舌。它一共发行了二十二卷,于1938年暂行停刊。[4]格式塔学派成立后,影响越来越大。到二战前,已经成为德国占统治地位的心理学派。
移师美国
1924年考夫卡来到美国,先后到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任教;自1927年起在史密斯学院任教,直至1941年去世。1933年韦特海默接受邀请到美国纽约的社会研究新学院任教,直至1943年去世。1934年苛勒来到哈佛大学任威廉·詹姆斯讲座教授,1935年到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担任心理学教授。
格式塔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是初步接纳时期(1921—1930),格式塔心理学家及其理论观点初步为美国心理学界所接受。第二个是迁移时期(1927—1945),在这个时期,格式塔学派的三位创立者和他们的一些学生相继移居到美国,都在美国的一些大学担任教职并从事科研工作。第三个是艰难的综合期(1945年以来)。尽管美国心理学家对格式塔心理学的接纳很缓慢,但它还是吸收了众多的美国追随者,他们发展这一理论并把它运用到了一些新的领域。
持续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格式塔心理学诞生地的德国,由于有了适宜的政治和文化气氛,这一学派又有了复兴的趋势,有一些心理学家发展了格式塔理论与研究的一些主要的概念和方法,开拓了诸多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课题。格式塔心理学对日本心理学界的影响也很大,且这种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最显著,并一直持续到60年代。此外,格式塔心理学在前苏联、意大利和中国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以上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49章 今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