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一个小作者的日常【爱主攻】 > 第194章 今日学习

一个小作者的日常【爱主攻】 第194章 今日学习

作者:万夜明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3-12-09 04:30:57 来源:文学城

我的新偶像。

姚华(1876—1930),贵州省贵筑县(今贵阳)人(笔者注:现),初名学礼,发蒙后改名华,字重光(也用崇光),又字一鄂,号茫父。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姚华受兴义著名教育家刘官礼邀请,执掌笔山书院[7],担任笔山书院山长。光绪三十三年(1903)中进士,[1]同年6月,获任工部主事,不久保送日本留学,入法政大学,学习西方科技新学等知识。1907年学成归国,供职于工部及邮传部,1914年,被任命为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

1917年,在清华学堂、朝阳大学及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等校任教,1925年被任北京京华美术学校(院)首任校长。1930年6月,姚华脑溢血复发,逝世于北平莲花寺,时年54岁。[1]

20世纪20年代有人以“当代通人,艺林耆硕”赞颂姚华。鲁迅论北京笺谱写过,北京画坛民国四、五年进入陈师曾、姚茫父时代,又与陈师曾、张樾丞被后世收藏界誉为“近代铜刻三大家”。传世作品有《观瀑图》《重九登高图》扇面。著有《中国图谱源流考》《题画一得三笔》等。(概述图来自《民国之精华》

姚华,字重光(亦写作崇光),号一鄂、茫父。1876年4月26日出生于贵州省贵筑县(今贵阳)一户城市贫民家庭,其父姚源清系一小贩,母亲费氏为家庭妇女。姚华自幼聪明好学,5岁即从塾师课读启蒙,稍长得塾师《说文解字》,爱不释手潜心研习。姚华15岁时,父母皆亡故,家道艰难。凭家中积蓄及“每试冠军,以“廪饩”图温饱,与弟妹一起度过极艰难的少年时光。

1894年,天津人严修任贵州学政,又两年改革学古书院,亲自把关从全省严格选拔40名高材生入学,姚华入选。在学习传统经学、文字学、诗文等的同时,又学习算学、格致及时务等新学。由于严修指导得法,加上自身勤苦努力,姚华学业进步极快,也初露书画才华。

1897年,姚华乡试中举,但次年赴京参加会试落选,遂返乡讲学于贵阳、兴义,曾任兴义笔山书院山长。[9]光绪二十八年(1902)二月,姚华应兴义刘显世延聘,从贵阳启程赴兴义笔山书院任山长,[11]初八启行,行前作《将之藜峨除弟服》一诗:“人世倏往来,奄化已一年。予心虽有怀,过礼弗敢先。冠服亦已易,涕泗殊泫然。夙意傥能发,中宵或可旋。”[9]姚华任教贵州兴义笔山书院时,培养了一批优秀学子,王伯群是其中优秀者之一,[10]亦是师生关系保持最长久的一位,姚华讲诗作画,改进教学,拟定《书院学约》。“茫父先生盖尝主讲敝邑笔山书院,为伯群朝夕请业者也。”

1903年春赴开封准备会试,被选中,接着赴京廷对及第,中甲辰科进士,时年28岁。当年6月获任工部主事。不久保送日本留学,入东京法政大学速成科,主攻法律,学习西方科技新学,并学银行相关知识。

在东京期间姚华参加梁启超为首的政闻社,是贵州省内宪政派与梁启超之间的联系人。

1907年学成归国,供职于工部及邮传部。中华民国成立后,被安排往交通部工作,未报到。其间曾任国会议员。1914年教育部任命姚华为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三年后,“由于行政事务耗费去治学时间太多,又由于当时学界倾轧。”姚华遂辞去校长职务。此后在清华学堂、民国大学、朝阳大学及北京美术专门学校任教。

1925年任北京京华美术学校(院)首任校长。

1930年6月,姚华脑溢血复发,逝世于北平莲花寺,时年54岁。

——以上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4章 今日学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