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一代文豪林黛玉 > 第35章 歌仙(七)

一代文豪林黛玉 第35章 歌仙(七)

作者:鹿门客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23 23:10:11 来源:文学城

归大人当官,已经十五年了。是半个老油条了。

不过人有失手,马有失蹄。他上次因为一个没有及时送礼,得罪了上峰,被从富庶的江浙一带,就被一路贬到了广西桂林永福县这样一个鸟不拉屎,鸡不生蛋的地方当县令。

一路上,连小妾都没来得及带上。

他坐在略嫌破旧的县衙里唉声叹气,摸着自己长长的胡子、圆滚滚的肚子,脸上油腻腻的脂肪里,放佛都浸满了忧愁。

跟了归大人很久的一个老管家,看到这里,就明白了归大人的忧愁,赶紧劝归大人:“大人,您不要忧心。这世上,只有榨不出油水的芝麻,没有榨不出油水的百姓。”

归大人两眼泪汪汪,一声长叹,伸了伸肥脖子望了望县衙外破败的街道,地上厚厚的尘土,为自己将要花费的苦心孤诣而感到更绝望了:“啊,这样厚的黄土,我得刨多久,天才能高几尺?”

幸好,当地的一位师爷就找上门来了。

“大人,我姓许。”师爷生得斯斯文文地,就是太瘦。

“哦,许贤弟。”归大人抚着胡子,赶紧站起来,向这个本地师爷客套。

“听闻大人初来贱地,许大员外和章大员外,都托我向您来问好,请大人务必赏光去许府、章府一聚,两位员外都早已备下了酒宴,说要替您接风洗尘呢。”

“这——”归大人不大好意思,说:“下官初来贵地,嗳,不怕贤弟笑话,满身风尘,一箱黄土的,只怕拜访都失了礼节。怎好麻烦当地的乡老呢?”

说着,归大人已经开始苦恼,到底要先去哪一家吃酒才好咧?这搞不好是要站他在当地选队伍站啊。

“不要紧,不要紧。”许师爷明显是早就打听清楚了这位归大人,连忙在他耳边提点,说:“大人与在下,日后乃是同僚,说一句大人不爱听的,章员外、许员外,都是读书人,读书人相见嘛,只要有一腔诚心就是。”

说着,许大人悄悄比了个“章”字。

归大人忙握住许师爷的手:“贤弟说得是,说得是啊!”

......

这天,一个弯腰驼背的壮家老渔民,在河边打渔。忽然来了一个挎刀的男子,身后跟着一个衙役。

“喂,老东西。你在河上打渔,交了鱼税没有啊?还有撒网捐费,交了没?”

老渔民一看,是章家的人,还有衙门的人,老渔民连忙赔笑:“大人,这里是条没人管的野河,连鱼苗苗也不多,逮不到几条鱼。老家伙我去城里卖鱼,也没有听说多了撒网税呐?”

衙役冷笑道:“从前没有,那是从前的法。归大人来了,那就有了。”

章家的家丁帮腔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哪里来的什么野河不野河的?你就是在深山里砍柴,那砍的也是朝廷的柴。官家的捐税,也是要交的。”

老渔民没奈何,从破了一个大洞的上衣里掏了半天,掏出来几枚铜板。

章家打手一掂量,喝道:“老东西,你糊弄谁呢!”说着,就要去那个鱼篓子。里面躺了几尾鲜鱼。

最后连鱼篓子和渔网,都一块给抢在手里收走了。

老渔民绝望地坐在那条破船上时,远远地,一阵山歌传来,他摇摇听到有人唱:“劈开荒山造茶林,分开荒地种五谷,我流血汗来我吃饭——”

山歌声绵长而清亮,远远在水面荡来,曲调优美到飞鸟闻之也盘旋。

山歌是下里巴人们独有的语言。

老渔民痛苦之余,也难免眼前一亮,带着痛苦和唱道:“天上有鸦要归巢,水里有龟要回穴,老汉打渔血汗饭。血汗饭,喂乌龟。为什么永福来了大乌龟?为什么乌龟背长穿肠草?”

一阵破水声,渐渐地,一叶小舟出现在了他面前。舟头的女子年纪大约十七、八岁,还是未婚打扮,身上穿着带补丁的壮家农人衣裳,生得虽然美丽如杜鹃,远远看着,就有一种俏皮不驯,洒然不羁的灵气。

她身后,舟尾撑船的,则是一位虽然衣衫同样朴素,脸上脏兮兮的的少女,看不出太多相貌。不过依旧望之如雾中奇花,颇类仙人。

老渔民见了她们俩个,眼前一亮,舟头壮家衣衫的女子把小舟一撑,停在了破渔船跟前,问道:“老人家,我是外地来的砍柴人,和妹妹沿着漓江,一路顺水而下砍柴采药谋生,到了永福境内,都听见你们唱什么‘大乌龟’、‘断肠草’。这断肠草,我晓得,骂的是章家那些虎狼心毒,他们的势力,都到了永福县了。那‘大乌龟’,又是个什么人?”

老汉苦笑道:“嗳,小姑娘,看来你们是外地人。永福县来了一位新县令,姓归。大伙都骂他做‘龟大人’。可不就是大乌龟?”

“那乌龟背长断肠草,怎么说?”

老汉叹道:“小姑娘,看你生得聪明样子。乌龟背长(章)断肠草。你难道不懂?自古衙门向钱开。”

说着,老汉讲了自己的遭遇。

刚刚远远地,她们其实也看到了那一幕。

那舟上的女子顿时懂了。恐怕自从永福县里来了归大人,和章家勾搭成奸,章家的势力影响更大了,扩大到了永福县。

看老汉孤零零坐在渔船上,对着破船掉眼泪,舟上年纪更小一点的少女也开口了,声如出谷黄莺,劝道:“老人家,你不要伤心了。我们这有几把刚采下来的草药。您拿去卖点钱吧。”

老汉推手不要:“我一把年纪了,也有点打渔的本事。以后再做一张渔网,就是多费许多功夫而已。倒是你们两个姑娘家家采药不容易,我哪里能拿这药?”

说着,老汉看她们两个形容,拍了拍脑袋,忽然高兴起来了,对那个年长一些的女子说:“小姑娘,我从没听过这么敞亮好听的山歌,老汉打渔的时候,听外边来的人说,咱们壮家的山歌手,到了永福来啦!看你的岁数,正好对得上。难道你......你就是刘三姐?”

两个女孩子面面相觑。那个年长的爽快地笑道:“我就是刘三姐。实不相瞒,我因为不交租,又唱山歌讽刺财主,遭了一个财主的暗害,就顺江漂流。这才到了永福来了。”

老汉很高兴:“臭财主害你,我们壮家山民都欢迎你!来来来,到我们村来!正好我老伴天天念叨着‘刘三姐’、‘传歌’。说神仙,神仙就来,请三姐到我们那传歌去!”

刘三姐想了一阵,就答应下来。

黛玉已经习惯了,也不拦她。

黛玉一开始也提心吊胆说要小心陌生人,又怕被人说她们两个孤身女子如何。不过见了许多次都是这样,她才终于习惯了:广西的风俗,因为各族杂居,又地处偏远,风气“邪僻”。和黛玉在京城,在江南,在外边不一样。

更何况还是广西壮家底层,壮家尤其抱团。也没有这么多见不得人见得人的讲究。

一路下来,她看见大凡是贫苦的壮家人聚居的地方,只要听见是刘三姐这位出名的壮家的山歌手来了,就兴高采烈、好茶好饭的要请她传歌。更没人指着说她们两个孤身女子如何如何的。

甚至还有别的族的,与别族混居的汉族的,都来请三姐去传歌。

黛玉和三姐,是被逼逃租的。

黛玉自小娇生惯养,认为自家收租是天经地义的。从没想到过,有一天,她居然也要逃租了。

她们在荒山种茶树、开茶林。好不容易等茶收获了,因出去卖茶换取钱财,被章家的人瞧见了,一路悄悄跟着她们。

黄大姐离开的那天,刘三姐去找她,却失踪了,就是章家发现自家的荒山里有人竟然偷偷开辟了茶园,还盖起了茅草屋住着。于是派人把三姐堵住,要她交租子。

三姐机灵,她本就是常年往来山中,闪身借山林地利跑了。要跑回去叫黛玉也跑。

却不料章家派出的是两路人马。

一路去逮三姐,一路去她们盖的那个茅草屋里捉黛玉。

幸而那个风雨大作的晚上,三姐及时回来了,拿了大叶子包了一个蜂巢就屋里一丢,又撒了熏人的药,蜜蜂嗡嗡嗡,又是烟熏火燎,三姐在一片混乱里,拉了黛玉就跑。

趁着地利,正是风雨晦暗,又是晚上,入了山林,从山下的竹舟上了漓江。凄风苦雨里,才逃脱了虎口。

就是这样的机灵,三姐的背上还是给划了一刀。

渔船在前边带路,她们划着小舟跟在后面,黛玉问道:“三姐,你的背还疼吗?”

三姐笑道:“没事的。划的不深。嗨,你一路都问了多少遍了!”

黛玉垂下眼,叹道:“我实在没想到......我还以为......”

刀光混着血光。风雨混着山林的呜咽声。雷光闪过漓江的水光。

黛玉一生的惊心动魄,到了桂林,就见了两回。

“以为什么?”

“我以为你讨厌我。”

刘三姐道:“是挺讨厌的。矫情!不过,你倒比我见过的别的小姐有意思多了,她们都不似你能忍。我从前救过一位跳水的‘烈女’,就到我家后吃了几口糠就哭了,非喊着回去当烈女。哼,鸟样!”

黛玉听了那句“鸟样”,想笑:“我可没有那么能忍。那天吃了水煮的没油盐的鱼,和糠皮的窝窝头,我就想吐了。只是......”

只是,那时候,最饿最累的时候,黛玉看到,黄家只有两个这样的窝窝头,三姐和黄大姐自己都舍不得吃。但是她们给她了。另一个,她们撕成碎片,熬作糊糊,吃了两三天。

而那尾鱼,是三姐在她因为没有叔叔的消息而流泪的时候,为她摸黑捕来的。而那时候,三姐正打理了一天的茶园回来。

于是,黛玉对自己说:“咽下去!不许吐!”

她与那些三姐嘴里的那些千金小姐们,非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无非是她林黛玉,失去的真心人太多。所以平生,不愿意辜负任何一个真心待她的人罢了。

就像当年,宝玉与祖母爱重她,她便愿意装聋作哑。况且今日,不过是忍一些口腹之欲与劳累而已。

何况,随着日子渐渐过下去了,她开始觉得有一种痛快。

五月的时候,她收获了第一框自己亲手种,亲手采的茶叶,卖了一担茶叶,由黄大姐买了一些糙米回来。

那种快乐,和那时润笔费捏到手里时候的快乐,是一样的。

六月天气渐渐热的时候,三姐问她,要不要学凫水。

碧波青山里,只有飞鸟,只有天蓝,衣裳湿漉漉地贴着身体,清凉的水波拂过躯体,也不会有任何的人指责“失了名节”。

桂林山水中,无有四书五经。只有十二节气歌久流传。

看黛玉愣愣出神,“只是”了半天没个下文。三姐以为她又思念起失散的亲人了,便扬眉道:“别‘只是’啦!想想有趣的!你瞧,‘小姑娘,看你们俊俏,干嘛砍柴种茶树那么辛苦呢?不如......哎哟,哪里来的王八!’”

三姐手里一边划桨,一边像模像样地模仿那天顺水追着她们的那个章家领头人的话。

那时候,那些狗腿子见色起意,说她们如果识相,交租也罢,交不出的,就姐妹俩都到章家去当通房丫头。

三姐顺手捡起一个舟上的东西就往那狗腿子的脸上砸:“你叫你亲妈去当通房丫头罢!”

不料砸出去的,居然是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爬到舟上的大王八。

黛玉也笑了几下,想到章家,又想起黄大姐,道:“不知道黄大姐如何了。”

说到这里,三姐也叹了口气:“......嗯。虽然听说是当章家的奶妈了。不知道到底怎么样。等我们到了永福县,再去打听。”

黛玉应了。三姐又说:“到时候也去打听你叔叔。”说着,她回头笑道:“喂,你喜欢不喜欢桂林?”

黛玉想了想,微微笑:“喜欢。”

即使她在广西,在桂林一路境遇坎坷,与亲人失散,也还是喜欢这里的。

山光水色行漓江,患难结交奇朋友。

她望着三姐,觉得自己像多了一个亲姐姐。一时抿着嘴乐起来。

一路上无聊,三姐就像往常那样,教林黛玉说广西本地的白话和壮语。教了一会,地方已经到了。

老渔民带她们下船,前边是一片村寨。

她们刚下舟走了几步,忽然听到耳边有人惊呼:“三姐!”

三姐听到这一声呼喊,也怔住了。半晌,一边奔来一个青年人,满眼是泪,脸上是皱纹,饿角是伤疤,面目发黄,看起来比三姐还要年长许多,却叫道:“姐姐!”

一向泼辣的三姐面色陡然一变,眼里竟然闪出泪光,却扭头就走,没有理会这个青年。

老渔民在一帮摸不着头脑,问青年:“四弟,你这是?”

青年说:“这就是我姐姐啊!刘三姐!”

三姐这时,忽然站住了脚,回身厉喝道:“你发狂!我哪里有你这样的弟弟!”

黛玉也是一头雾水。三姐却拉起黛玉,头也不回,说“走”,就往村子里走了。

修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5章 歌仙(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