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一场婚姻 > 第13章 第十二章

一场婚姻 第13章 第十二章

作者:黑象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1-19 00:12:08 来源:文学城

玉生换了件宝石绿的旗袍。

窄袖窄腰的样式是她少穿的,因这件和另两件紫红的长装都是在她来上海前爱乔新做的,爱乔的针脚仍不太细密,粗了一些,但领扣处两朵双生莲的绣工精细得出奇。玉生在镜前看了又看,直至将脖颈处最后一颗扣子扣上,转回脸去,李文树仿佛倚在帘后正注视着她。

她掀帘出去,不等她问,他先问道:“去隐春,却穿绿色?”

玉生笑了笑,并不回话。实际那是她唯一一件丝缎做的旗袍,绿皮灯下抛光夺彩,缎面映出玛瑙石般的色泽,匆匆一望,真像他李文树的太太了。

李文树发了车,寂静天地中又问她道:“太太,你有没有见过舞女?”

馆门外奔走过一辆急促的人力车,随后,再也没有了声音。玉生在摇曳的车身中坐直了身躯,她回眼似乎要去窥探旁人的神色,但路上没有点一盏灯。

玉生无言地,摇了摇头。

之后的许多日子,玉生总以为李文树能暗里窥光,有时夜里即便关了灯,他也看得清她的脸、她的眉头有没有皱着。

于是当下,李文树道:“你从前没有,待会却要见到了——蒋少成的饭店入了夜,就成了歌舞厅。”

玉生淡淡道:“上海不是有许多饭店吗?”

李文树笑道:“是的,但只有隐春是蒋少成开的。”

车身仿佛忽然驶入了一条灯火通明的道路,但光辉飞逝,车帘外又暗去了。不知过了多久,帘上又逐渐照出光怪陆离的红的、紫的光芒来,紫气红光之外,传来了女人的唱歌声、笑声、娇嗔声,如雷贯耳般惊醒了人。

玉生睁了眼,觉得自己坐了许久的车了。

李文树仍在身侧,他下了车,那时玉生才望见了车外的景象,没有那层层叠叠如高楼堆砌的紫红电灯,也没有女人的笑声,她坐着车,仿佛只是做了一个梦。隐春饭店的招牌方正地挂在上层楼之间,楼上一间小小窗户打开着,倒垂下许多根虚虚假假的翠绿柳枝,绕住了隐春二字。楼下高墙,左右一屏屏巨大的雪白绒帘紧紧闭着,几张帘中映出一对对痴缠男女的影像。正中的彩绘玻璃大门只开了一半,从中走出一个男人来。

李文树正挽住玉生手时,那男人高声呼唤道:“李先生!”

紧接着,他快步迎了下来。走近了,玉生方望见他的脸,是白中点红的笑面,他像刚从搭好的戏台子下来,神色这样殷切,再望真切实际只是虚浮。

他注道:“李太太。”

然后他便再没有抬起脸。

男人拍了拍与周遭人别无二样的宝蓝褂衫,双手张开将李文树与玉生迎向了上层楼,层层转转的阶梯上去,略过白帘前那一道道暧昧景象——玉生见到一扇秋海棠折屏亮着。

屏后转出另一个人,另一声低唤:“李文树。”

那另一张脸顷刻垂落下来,像那虚假的柳枝,又像“隐春”那招牌,脱去了全部力气的瘦金字体,冷眼扒开来,摇曳的躯体里面已什么也没有了。

他很瘦,瘦的几乎不像男子,他的面色很白,几乎比李文树的手更白。玉生总以为她第一次见到蒋少成时,蒋少成是忽地生了病,后来才明白了,他永远都这样病着,所以也就没有病了,更没有好起来这一说了。

“我上次见你,是1919年。”

李文树回了他的话道:“算是巧合,那年你刚和秦凤小姐结婚,而今天我来赴你蒋少成的约,也是和我的新婚太太一块来的。”

“这是我的太太,玉生。”

四方檀桌上流下一壶滚烫的清茶,蒋少成从茶色中抬起脸来望了她一眼,又低下去。他瘦骨嶙峋的双手仿佛挂不住那两个被沸茶烧红了的窄口茶碗,但仍然送到了她与他的面前去。

“我像是见过你,玉生。”

玉生道:“您在哪里见过呢?”

蒋少成笑了笑,无声地,只让人觉着在笑就是了。

“很多画上面,有人画南方的女人,漂亮的、柔情的、水一样的面庞,总有你这张脸的影子。”

李文树忽地道:“谁的画?”

蒋少成道:“秦凤的画,她实际是青岛人,但偏爱南方女人的面貌。”

玉生并没有立即回话。

因屏后转出另两个蓝褂衫男子,瘦小了一些,正摆上几份浓汤,葱白颜色的玉笋底下,漂浮一只小小的血鸽,姜碎细细覆在皮肉上面,方减去几分腥红了。

蒋少成注道:“所以如果她见到你,会很高兴。”

玉生此刻才觉得那碗馄饨腻极了,撑着了,令她甚至再喝不下面前的一口红汤。直至李文树推了推,将那汤盅推到了她看不见的地方去。

她听见李文树道:“生的东西,我太太是不吃的。”

蒋少成道:“你在国外待久了,以为看见红的就是生的,但其实这是鸽子身上的血凝成了血块,再放下参和鲜笋煮熟了的,是名菜。”

李文树道:“哪里的名菜?”

蒋少成笑了,反问了一句道:“这是哪?”

“隐春的名菜。”

李文树微笑道:“这里更像是你造的一间私厨。血淋淋的东西,只有你是爱吃的。”

那汤盅不知过了多久才被重端了下去,玉生望见只有一盅空了,当下闻见那味道并不觉得,后来再闻却怎么忍也忍不住,只不可抑制的作呕。

屏后并没有开电灯,桌前立着唯一一只高脚灯笼,笼中点了一条长梭子灯芯,红芯将屏前的秋海棠照红,将玉生的双眼照得生疼。她回到公馆,坐在镜前时,才发觉自己的眼眶中爬上了几条浅浅的红血丝,于是她又想起蒋少成的脸,他整张面目也只有眼中有那么一点点红的颜色,望着人时,像一只瘦长的野兔,发了疯,便将人撕咬一番似的。

玉生怔了一怔。

李文树的双手重抚上肩头,唤醒了她,他道:“思南那里有许多法人,我不会真让成笙送你去的,我会自己送你,太太,请不要烦恼。”

玉生道:“没有。”

他的手指忽然变得冷冷的,因方才忘戴了手套,指腹去揉开她的长眉时,冷得让她闭了闭眼。

李文树道:“你像是不愿意去蒋家。”

玉生淡淡注道:“没有,即是人发了邀请,就没有不愿意去的道理。”

李文树道:“蒋太太的茶会,在上海是最有名气的,你不如去玩一玩。”

玉生垂下眼,仿佛是早默许了什么。

李文树那冰冷的指腹继续揉着她的眉心,将她的思绪揉得清清醒醒,只是如今再没有说不去的道理,又或者,既已身处上海了,就没有永远蜷缩在李公馆里的道理。

玉生觉得自己似乎是饿了,傍晚吃下的那碗馄饨在回到公馆后立即翻江倒海吐了出去。方才有什么食色她也记不得了,只记得自己食之无味,像是吃草的波斯。倒是李文树回到公馆后唤梅娣开了饭厅,待梅娣来到院前淡淡唤俩人出去用宵夜,他一遍遍地问她为什么不一同出去用饭?

她不知为什么赌着气,只回道:“我有些困了,不用了。”

她第一次自己伸出手去拉下他滞留在她眉心的双手,他反过来紧握住她手心,夫妻之间,牵手又有什么呢。她倒不动声色地挣了挣。

她挣不开,又欲盖弥彰地问他一句道:“你去用吧,只是你明日又要去哪呢?”

李文树笑了笑,道:“也许要去银号。”

她忽地道:“说起来我从没有去过银号,不止李氏银号,任何一家银号我都没有去过,那是怎么样好的地方?我只是想着,明天要去做一身新裙装。”

梅娣的影子平静地站在院前。

然后,她便听见李文树大笑道:“既然这样,我不去就是了。”

接着,李文树披着那件朱红睡袍推开了房门,回身要闭上门时,身后的电灯已暗去了。玉生睡下了,灯火一直等到李文树用完饭,回到房里时重亮起,彻夜亮着的,仍是那盏小小的绿皮床灯。

玉生觉得自己许多天没有睡得这样熟,后半夜下了场雷雨也没有将她惊醒。她睁眼时李文树还没有醒,他在身旁平静地睡着,这是自来到上海后,她第一次比他早醒来。

到饭厅去,安华姑妈已然端坐在那里了。她刚在前厅跪坐了许久,见到玉生,她立即笑了笑,收起了嘴中正在低低念着的经文。

她问她道:“睡得好吗?”

玉生淡淡笑道:“很好,姑妈。”

早饭常常只有梅娣一个人摆上碗箸,将饭厅的帘子拉开,推开两屏窗去,便能望见在外头扫除的人,那里面也有苑苑。玉生觉得这公馆里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仿佛永远养不干净似的,在南京住时的宅子也那样大,但总只有爱乔一人打理着。

想到这里,记起来自己的回信迟迟不到。她接过梅娣递来的温水,喝了一口,方问梅娣道:“昨天有没有人拿信来呢?”

梅娣道:“还没有,太太。”

接着从餐台上流到桌面上的,是四碗甜莲羹,一盘手剥莲子,正中摆了几块红枣糕,其余小盘中装了一块块白灼鱼肉,并不混盘装着,于是虽不多量,但也摆满了半张餐桌。

梅娣从餐台上拿下一瓶酱油,滴了几滴在安华姑妈的鱼肉盘中,边笑道:“姑妈今天素食,我刚才端上来都险些弄混了,看不清哪块是您的“豆腐鱼了”,所以只有您的盘里还不敢放酱油,为着好辨认。”

安华姑妈道:“谢谢梅娣。玉玉,你很喜欢吃莲子?”

她转回了脸,注视着玉生。

玉生放下手中的筷子,筷上正夹着一颗莲子,只是莲羹和红枣都是甜腻的东西,她并不很喜欢吃甜食,所以耽搁了。安华姑妈说着,玉生便立即端起眼前的甜莲羹喝了一口,意外地不甜,随后她再放下碗时,李文树不知什么时候走到跟前了。

他推开她旁的餐椅,坐下来,问了一句道:“你要到哪儿去做裙装?”

玉生怔了怔。

李文树笑了笑,道:“昨晚说的话,今天就忘了么。”

玉生道:“记得的——只是不知去哪做。”

李文树道:“看一下大洋成衣店。”

安华姑妈忽然接了话,道:“成衣店是卖成衣的呀。”

她望向玉生,注道:“玉玉几时要去?如果是即刻,你便带着我的口信去,我叫人留了两匹麻布,你去看一看喜不喜欢。”

李文树道:“到哪去?”

安华姑妈回道:“金缕行。”

李文树放下那空碗,接过梅娣的湿巾擦了擦嘴边,方道:“那还是要到黄浦去了。”

安华姑妈道:“黄浦早不是它的立足之地了,它的店面前几年已迁徙到了宝山,你要去,正好去探望你的马场、你的波斯。”

李文树道:“姑妈一同去吗?”

安华姑妈道:“中午我要去一趟宝华寺。”

她正要起身,点一点头向玉生示意便要走出饭厅,李文树又唤住了她。走近去,即便声是低低地,玉生也仍清晰地听见李文树道:“我请梅娣装好了两对金烛,劳烦姑妈以我和玉生的名义捐赠上去。”

安华姑妈最后点了点头。

梅娣取来了安华姑妈的长绒外衣,菊黄颜色,长衣摆垂坠至小腿处。玉生总是相信衣亦如人,所以安华姑妈穿上外衣后站在公馆门前等车子,即便只站着,不说话,过往的人何尝不能揣测出她一半性情。

早饭没有因安华姑妈的离场而散席,李文树又喝下了一碗甜莲羹。原本看见四碗甜莲羹,玉生还以为李成笙要来用饭,只是她并不知道李文树原是爱吃甜的,她只吃了半碗,虽然不甜,也已感到几分腻了。

李文树见她不吃红枣糕,问了一句道:“吃得饱吗?”

莲羹只喝了半碗,红枣糕没有动,盘中的鱼肉也只用了一小块。

玉生道:“七八分饱了。你吃着,我不催你。”

李文树笑了,唤了梅娣取了条帕巾来,这次递来的帕巾玉生望了望,却是在南京时她送他的那一条,他是故意地,还是真信守承诺呢?真时时刻刻用着。他擦了擦双手。又将温热的帕巾覆到她手上去,为她擦了一遍,随后再取来一条干的帕巾,将两个人的手又擦干了,重唤来了梅娣。

李文树道:“梅娣,请你到前厅的佛像前取我落下的两双手套。”

梅娣说了“是”,漫步走去,不一会儿便取来了。她将两双手套都接到李文树的手上去,仍是那两双李文树在宁波买的鹿皮手套,他握住她的双手,先为她戴了上去。

边戴着手套,边淡淡问了她一句道:“晚饭要到哪吃?”

玉生低着眼望他的双手,道:“不回家吗?”

李文树道:“去宝山,再去马场,最早也是七八点钟的时间了——宝山的马场有一栋小楼,打理得十分干净,可以在那里过夜。”

玉生道:“哦,但你怎么问我在哪吃晚饭呢。我从没有去过宝山。”

想了想,又问他道:“宝华寺在宝山吗?”

李文树道:“那是两个地方。”

俩人的双手都戴好了。只是最后李文树为她系紧了手套的系带,系的久了些,他打女人衣物上的结不知为什么比女人打得更好、更漂亮,竟真像一只翩跹的蝴蝶落在了手套上。

出了厅门,李文树披上外衣,戴帽时,方注道:“去了宝山,晚饭就到宝山的小叔叔家去用,我回来前在英国收到的最后一封信,也正是小叔叔寄来的。”

梅娣正为玉生挽着围脖。

玉生似乎是问了问梅娣,但实际只是垂下长睫望了梅娣一眼,并没说什么话。

梅娣却自答道:“小叔叔是爷唯一的亲生兄弟,爷过世后,小爷便举家搬到了宝山去。”

这时玉生还只以为小叔叔是李成笙的父亲,后来才知道梅娣将那句话说漏了两个字,是“活着的唯一的亲生兄弟”,李文树的父亲李金山本有三个兄弟,两个早逝了,其中就包括李成笙的父亲,而如今活着的,也只是这个小叔叔了。

开馆门时,玉生见门外并没有人候着,回过身来,李文树已站在了车前。他要自己驶车到宝山去,李成笙为他寻的那一个车夫,他只说了并不合意便遣散了。原是车夫那天接玉生同安华姑妈一同出去喝茶时,一路上说了许多洋文。安华姑妈回来后在李文树面前随口提起:“他停车时用洋文请玉玉下车,文树,你猜怎么?玉玉以为他要车费,给了他一元。”

而后李文树请李成笙去换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来当车夫,实际是容易的,但又注明年纪要略大一些,也要是南方人氏,所以并不能立即找到。

于是当下李文树自己驶车,出了馆门,迎面碰上李成笙的车子。

车前坐着李成笙,车后是李爱蓝。她探出车窗,唤道:“哥哥要去哪里?”

实际两车停住,从她的车窗正对着是玉生,越过玉生她才看得见李文树,但她的双眼仿佛早就越过去了。

李文树回过眼道:“爱蓝今天放假吗?”

李爱蓝道:“您不知道吗?”

李文树笑了笑,道:“爱蓝很喜欢反问——成笙,你带着她先回去,我和你嫂嫂要外出一趟,明天回来,今晚如果你得空,就在家里留一晚。”

李成笙道:“是的,堂兄。”

李文树的车子驶离之前,李成笙望向玉生,唤了一句“嫂嫂”。他比她大几岁,但仍将长幼辈分视为不可逾越的鸿沟。

驶出静安片区,玉生才逐渐看见了许多和兰西一样相貌的人。有男人、女人,还有士兵,他们挺着胸膛走在街路正中,直至李文树的鸣笛将近,才为他让了让路。

李文树仿佛司空见惯了,没有多余地望上一眼。

玉生道:“这里和南京很不一样。”

李文树道:“这里和许多地方都不一样。”

待缓缓驶过拥挤的地界,李文树重开了口,问道:“你昨晚睡得很好?”

尾音落得轻了,倒不像是问,是肯定了一般。

玉生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呢?”

李文树道:“同床共枕,有什么是不知道的。”

玉生闭了闭眼,没有回话。

只是听见李文树注道:“你自从那天和安华姑妈去喝了茶之后,心情很好,那茶原来比吃中药西药都要管用。”

玉生记起什么,道:“茶好喝,但那茶楼很远,还是惟生带我和姑妈去的。”

李文树道:“谁是惟生。”

玉生忽然笑了笑,道:“你自己雇佣的车夫,你却不知道名字。”

李文树静默了片刻。

而后才告知玉生道:“我已辞退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