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燕乐寒枝 > 第63章 文学馆

燕乐寒枝 第63章 文学馆

作者:玄时蘩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12-30 04:48:17 来源:文学城

世民在天策府开设“文学馆”,网罗四面八方文人墨客充当学士,不久便成为了长安宫城之中的一块圣地。

如果没有特别的事,盈盈便在文学馆中服侍,不再□□之中照顾各位女眷了。这是世民特意安排的。对盈盈来讲的确是好事,可以躲避被一方狭小天地封闭起来的种种无奈,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

更让她留恋万分的是,她在文学馆中便可时时独见世民与一众优秀的人高谈阔论,高山仰止。与疆场征战一样,世民读书论道,在文学馆中的风姿,于她而言仍然可以瞬间还魂。

世民除去早朝和入宫议事,大多时间都在文学馆跟学士们讨论古今,有时甚至到午夜才回府安歇。

一日,世民与无忌、玄龄等人叙话:“攻克洛阳后,天下已定。父皇恩准我开天策府,允许自设官职。对天策府应如何运行,两位可有什么高见?”

玄龄对此早有详细的谋划,便拱手道:“殿下,平定洛阳之后,属下已经为殿下留心笼络洛阳、山东一带的地方贵族,但这还远远不够。依属下看,天策府的官属还应该有些特色才是。”

世民听了很感兴趣,“哦?”

“上将,陛下如今用人,除去前隋重臣萧瑀、陈叔达之外,都是跟随陛下多年陇西、关中的部旧。这些人,属下已经尽数盘点,大多都已经是太子的支持者。这是陛下求得如今朝野安宁的法宝,却也是不足之处。”

“哦?世民与众人静静地听玄龄清晰条理的分析。

“江南富庶,亦多俊才,如今几经南朝、前隋的战乱,有才华之士,思得明主。如果殿下能将江南地区的文人学士收归麾下,发挥他们的作用,对殿下的将来将是十分有益的。”

世民听后,十分赞许,便说道:“既如此,便广纳江南学士,广治经典,讨论经义。还有一点,其实对有才学之士,何必有出身限制,限制什么关陇还是东南,只要有才华,便人尽其才,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数年之内便可见成效。”

几人来往之间奠定的基调,似乎为世民带来了源头活水,让他得意欣喜、自信的放眼未来。

盈盈侍立一旁,虽只是侍奉,照规矩也不能多听多看。但一眼瞥见世民的胸襟与见识,心中便能生出万分感爱。

文学馆也常有文人学士谈及诗词文论。一日,玄龄引一长者到文学馆引荐给世民,世民还在宫中未归。

盈盈上前行礼。玄龄微笑:“盈盈姑娘,殿下可回来了?”

盈盈满脸堆笑:“还没有,但殿下已吩咐有贵客前来,让奴婢好生伺候。参军请。”

玄龄说:“世南兄,里面请。”

盈盈引两位入书房内先坐,亲手奉上茶点。听玄龄此称呼长者,便问:“您刚才所言这位可是誉满天下的大家虞世南先生?”

玄龄笑道:“正是,姑娘也知道?”

盈盈笑答:“当然知道,‘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先生这首名为《蝉》的诗,盈盈读来便觉得爱不释手。十分钦佩先生由物及人,以咏其声的写法。诗《三百篇》,比兴为多,先生此作犹得此意,实在高妙。更难得的是诗中所喻清朗俊逸,高洁无双的品格,还有雍容自在的风度,令人敬佩而向往”。

虞世南原本没留意,眼见天策府有如此美丽聪慧的姑娘,对这首《蝉》更说得透彻,一时竟然语塞起来。他时年已逾六十,须髯斑白,却相貌深沉,气质超然,仍有十足的风度:“这……玄龄,这位姑娘是?”

虞世南问道此处,世民从门外一脚踏了进来:“说得好!”然后拱手道:“虞先生一路辛苦了,世民已期待多时。”

又望向盈盈笑道:“盈盈,没想到你对先生的咏蝉佳作也是如此熟悉。”

盈盈不好意思起来,低下头:“奴婢卖弄了。”

“先生快请坐,盈盈是我府中侍女,先生不必见怪。”

“天策上将府中侍女都有如此才学,光彩照人,可见上将之魅力所在。”虞世南捻须说道。

盈盈笑着:“殿下与两位先生宽坐,奴婢告退。”

世民抬手:“诶,不必。今日正欲请教先生齐梁诗赋,你便在房中伺候吧。”

“是。”盈盈便侍立在世民身边。

静女在旁,再谈论文章诗赋便优美文雅了很多。盈盈便也静听几人对话。她其实天资颇高,过目不忘,听过的也能记着七八分。如今日日与世民一道浸润于文人才俊交谈之中,不日下来她便也觉豁然开朗,宛若新生。

若在文学馆中待久,再回到府中后院,哪怕是金屋藏娇,都是会让人感到窄仄忧郁,一刻也多待不得。盈盈想着即使长久如此,也是欣慰,何须再介意那些女人们之间空虚无物的芝麻小节。

世民问道:“先生自东南而来,又历经陈、隋两朝,如何看待前朝诗赋呢。”

虞世南前半生四处漂泊,未遇明主,还曾任过窦建德手下的黄门侍郎,本也不敢希冀来到李唐之后的命运如何。如今见到英姿勃发,礼贤下士的天策上将,心中已萌生几分敬重。又见连府中侍女都如此知书达理,可见秦王是个不简单的人。

他便开口陈辞:“齐梁之诗,辞藻华丽,诗风繁缛,上乘之作若吟咏情性,情灵摇荡,有其精妙之处。”

他问世民:“殿下生于关中,可也喜欢北诗吗?”

“先生问得好,照理说应喜北诗。世民长居关中陇西一带,有‘陇头流水、游离山下’之雄浑景色,所以词义贞刚,重乎气质。但北方连年战乱,不及南方安定平和,不利于诗家辞赋,因此中断,实在可惜。倒是齐梁诗人写作北诗,意趣新奇而工整,颇多上乘之作。想后主也曾经做陇头吟,‘高陇多悲风,寒声起夜丛’,梁元帝所写‘欲识秦川处,陇水向东流’,实在是辞采华丽,形式考究。如今国土一统,正是兴发文采,开一朝新气象的时候了。”

虞世南捋捋胡须,带着笑意点点头:“秦王所言甚是,依我看来,诗赋无分南北,恰如秦王府招贤纳士不分东西。如今正是百业待兴,承前启后的大好时机。若能吸取齐梁诗赋之艺理、精华,去其繁文缛节、题材单调之弊病,又能兼容并蓄,雅量高至,定能海纳百川,大唐定会开万世诗文之盛世。”

盈盈眼见世民与虞世南流畅的谈论,心中荡漾。此间世民与之前常年征战沙场的那位将军都不一样。他的刚毅之下也有儒雅,也有文采斐然。如果说之前的征战如山间瀑布,高空垂落,一言一行直击人心,那么这盛世文赋的往来更像是涓涓细流,点滴之间便已将她尽数俘获。

入夜,文学馆更是一处特殊的空间,少有酒色,只有清茶,世民和盈盈仿佛都能从此处获得补给。盈盈日日陪着世民夜读、会客到深夜。仿佛回到了在晋阳的时候,她便如此日日陪伴年少的世民。

她看世民今日有些困倦,便上前提醒他:“殿下,夜已深了,不如早些回房中去歇息吧。”

世民笑着:“无妨,今日诸位谋士所说之事,还要再细想想。”

“殿下如今已功成名就,却还如此用功,实在是大唐之幸呢。”

“此一时,彼一时嘛。早年平定天下倚靠武功智谋,而如今治理国家却要依靠礼法典籍,我自幼行军征战,现在势必要好好补上这一课。”

“殿下过谦了,近日在文学馆中听殿下与诸位大人探讨,哪里少得一分风雅智趣,才华横溢?更难得的是殿下胸襟宽大,兼容并包,实在是迷人。”

世民听了,倒是笑了起来:“哦,这个说法倒是有趣,你倒说说,怎么个迷人法?”

“宛若殿下在战场一般啊,气定神闲,泰然自若。又真诚,又睿智。怎么不是呢。盈盈只想把天下所有的美誉都赠给殿下。只是才气不够,有些词穷了。”

“盈盈,你从前可不这么恭维我的。”

“殿下,这不是恭维,这是盈盈内心所想。所以,只要盈盈在殿下身边看上一眼,那种美好便能让盈盈对什么委曲都不在意了。”

“真的吗?”

“当然是真。”

“那先说,谁给你委曲受了,让我听听。”

“没有……殿下。两位夫人都派人来请你过去呢,你去哪一边?”

盈盈问着,露出云淡风轻的笑容。

“你说,我该去哪一边呢?”

“这奴婢可说不好,都是主子,奴婢可不敢揣测殿下的心意呢。”

“你就是我的心意,怎么还需要揣摩呢。”

“殿下……”

“从洛阳回来,我都没有好好看看你。这一年多,还好吗。”

“好,也不好。”

“这怎么说?”

“日子平静,心怀思念。盈盈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

世民听到这句,倒像勾起了什么心事:“这些年,你在我身边。伴我浮沉,如影随形。这一旦平静下来,却似乎隔得很远,难以如胶似漆了。”

盈盈听到这话,只觉得像是从自己心口中掏出一般热忱。她仍然微笑,很美,但也有伤怀之感。

世民眼见如此,便知触她情肠,也不好再安抚下去,便起身回到后院歇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