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燕乐寒枝 > 第125章 舞渡扶桑

燕乐寒枝 第125章 舞渡扶桑

作者:玄时蘩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1-01-28 04:31:37 来源:文学城

世民在骊山温泉行宫属于休养,宴会歌舞自然也要比平时多些。宜咏坊自然繁忙,根据不同的宴会而安排不同的歌舞,一派祥和景象。《柘枝舞》是这次的主题,明快欢乐,前前后后一共上演了三次,颇受欢迎。

突厥留在京城的将军与高官们看到《柘枝舞》,都非常高兴,上陈世民,认为突厥乐舞能被大唐皇帝认可,并纳入宫廷乐舞,彰显了大唐的对待西域少数民族的诚意。说要将此套舞曲带回突厥,加以改编,以称颂天可汗的功劳。其它西域各族也表达了喜悦之情,眼见大唐皇帝心胸开阔,怀柔天下,纷纷拥戴。《柘枝舞》又回到民间,在长安酒肆之中演出,双人作舞,也是风靡一时。

素夕因《柘枝舞》而获得恩宠。她很快发现,身为宝林,境遇确实比宫女乐伎有些改进,但新的麻烦也是多的很。宝林只是六品,也穿不得上好的丝缎锦衣,更何况近日连连作舞,唯有《柘枝舞》上演之夜,陛下才会想起她来。但也不过时一朝**,不到天明便只在脑后。

但无论如何,也算是进入正轨,她便享受几日做宫妃的生活。

韦贵妃与阴妃常在一处。一日见到素夕,韦氏便出言道,“这位胡姬,便是陛下新封的宝林了?”素夕向她们二人行礼后,阴妃便调笑说道,“这位妹妹穿上襦裙,怎么看都不相配,倒少了一支金项圈呢。”

素夕听到阴妃讽刺她只配《柘枝舞》中的胡服胡饰,有些尴尬,但也不能不吭声,便陪笑道,“两位娘娘说得是。听闻陛下过几日要宴请新罗、倭国的使节,臣妾再献《柘枝舞》,必束腰裹胸,更少不了这金项圈呢。”

两人听了暗笑,再怎么也不过是低品级的舞伎,迟早也是被扔在一旁,这些宝林御女,她们根本是瞧不上眼。便带着宫女转头走了,留下素夕在原地默默流泪。盈盈在远处遥遥一见,这本就是必然的结果,素夕自己的选择,也只有承受罢了。

一日,世民正在行宫之中处理政事,听闻倭国派了使节,入长安朝觐。世民非常高兴,便吩咐道,“倭国第一次派了使节前来,着鸿胪寺卿唐俭派专人自长安相迎,至骊山行宫觐见。”

倭国使节一路饱览长安和骊山的秀丽风光,来到行宫正殿。礼毕之后,便启奏道,“陛下,除刚才说到的贡品之外,我们还带来一件特别的礼物,希望能够献给陛下。”

世民很感兴趣,说道,“你们头一次入我大唐,还如此客气。不知这特别的礼物是什么?”

倭国使节上前奏陈,“臣等闻听大唐曾在晋阳、河东一带流行《秦王破阵乐》,宫廷之内又作《破阵乐》乐舞大曲,此曲传出宫廷,东渡扶桑,很受倭国百姓的喜爱。故而特别让乐师加以学习,修改,现在倭国将修改之后的《秦王破阵乐》进献大唐皇帝,以表达我扶桑子民对陛下的敬爱和拥戴,请陛下笑纳”。

世民闻之大喜,于是大排筵席,欢迎扶桑使节,几乎温泉行宫之中所有的文武官员、嫔妃、亲眷、宫人,都来到此观赏扶桑进献世民的乐舞,盈盈也在其中奉旨观看。

行宫张灯结彩,一片祥和,盛大的宴会开始。扶桑人排演的《秦王破阵乐》在大殿之中上演。只见扶桑之人用六十四人的阵法开篇演绎,舞曲短小,只有破阵一段,并另加上收尾的颂歌。舞者也着盔甲,但融入了扶桑民族服装的几分元素,也是模仿三变四阵,用舞者手持的剑戟与整齐划一的阵型变换突出破阵之妙。乐曲则更增添些东洋曲调,与盈盈和吕才所制的乐声有所不同,但那一段曾经在晋阳一带流传过的基调,却仿佛《秦王破阵乐》的灵魂,无论怎么修改也挥之不去。

由于舞伎少了一半,无法显示出宫廷《秦王破阵乐》的恢弘气势,但在颂歌一段却大肆着墨,渲染扶桑百姓对世民的心悦诚服,以及对大唐繁荣的向往与喜爱,倒是十分附和藩国“献舞”的初衷。

曲毕,世民很是高兴,举杯道,“朕自登基以来,修文德以治天下,四方诚服,共享太平。乐舞既为礼乐,又与民同乐,这份心意朕收下。希望扶桑与大唐的永远友好。”

臣下众人看了扶桑《秦王破阵乐》,没想到此舞竟获得如此喜爱,广为流传,又见大唐是真正的恩服四方,想到多年跟随世民打下江山,如今也是值得了,更是发自内心的山呼万岁。

扶桑使节说道,“陛下,臣等从《秦王破阵乐》中感受到此乐舞技艺精湛,立意高妙,对大唐文化深深的羡慕,非常想有机会拜见《秦王破阵乐》的作者,切磋交流。也很想派遣倭国乐工来长安学习,不知陛下可否同意?”

世民说道,“你们若有此意,这有何不可?。”于是传旨祖孝孙、吕才和盈盈一起来见。三人向世民行礼之后,世民便说道,“这就是《秦王破阵乐》的作者,太常寺卿祖孝孙、太常丞吕才,这位是朕的内宫教坊“宜咏坊”司乐盈盈。”说到盈盈的时候,世民真是一脸的骄傲,高兴的合不拢嘴。

倭国使节一看竟然有个女子,他大吃一惊,满心崇拜的说道,“真是不可想象,如此宏伟、气势磅礴的乐舞竟然出自一个女子之手”。

盈盈很谦虚地笑道,“《秦王破阵乐》是在陛下地授意和指点之下才完成的,还有诸位先生教导之功,奴婢又何敢妄言是《秦王破阵乐》的作者。”

使节上上下下打量着盈盈,大声赞道,“司乐大才,不必谦虚,《秦王破阵乐》乐舞实在是令人惊叹啊”。

盈盈也很是高兴,她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她清丽自然,落落大方,目光悠远,所有的使节、大臣都是她的背景,所有的乐听、舞场都只做她的声息。她与此情此景融为一体。仿佛面对的是耕种数年丰收的果园,是水到渠成后又临大江大海。

她望着世民,世民也在来往欢笑之间望着她,两人互相馈赠着喜悦。世民下旨,准许倭国每年派乐工舞伎各十人进入长安太常寺和宜咏坊学习,致力于两国乐舞的互通交流。这日后成为定例。

龟兹、高昌、康国、吐谷浑、新罗等藩国外邦纷纷派遣乐工来到太常寺学习,大唐乐舞不仅影响四方,还广泛吸收了各国乐舞特色,发扬光大。西域各族也对这位大唐皇帝更加崇拜不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