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燕乐寒枝 > 第114章 秦王破阵乐

燕乐寒枝 第114章 秦王破阵乐

作者:玄时蘩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1-01-22 03:29:47 来源:文学城

元旦之日,千里黄云。长安刚刚下过几场雪。宫城中的海池结着薄冰,还铺着刚刚落下不久的松松的雪花。冰与水之间有一线青青墨色,浮沉着几片秋叶。

青砖殿宇,雕梁画栋,最是肃穆。红梅似火,白梅如雪,雍容别致。宫中更是装点一新,到处扎着花树,缠绕锦绮,饰以金银。又燃万盏明灯,祈求新年的福祉。

剿灭突厥是贞观以来,也是大唐开国以来最为重大的功业了,今年的朝贺当然与往日不同。世民身着玄色衮冕,高大威武,昂首阔步,在宫廷仪仗的护卫下款款走上太极宫前的白玉石阶,来到在太极宫的正殿值中正襟危坐,接受朝贺。所谓四海一统,天下太平。

世民于大殿中赐下筵席,一时间钟鼓喧天,丝竹震耳,歌舞升平。太上皇李渊早已不过问政事,历年朝贺也很少出席,今年世民灭□□之功实在难得,便也参加了宴饮。长孙皇后身着华丽的朝服,陪坐在世民身边,然后嫔妃、皇子、皇亲、宗室、内外命妇、文武百官齐聚一堂。

李渊举杯,盛赞世民,“诸位,自汉代以来,北方边境就屡屡受到突厥侵扰,历代帝王屡屡征讨,未见成效。连汉武帝雄才大略,都只能与匈奴多年分庭抗礼。如今,世民一举剿灭突厥,真正实现了国土一统,扫除了几百年来的北方边患,可谓千古之功。可见我当年让位于世民,是正确的。也只有世民,能让我大唐繁荣昌盛。”

李渊一番话实在是给足了世民赞誉,世民起身谦虚的拱手,“谢父皇赞誉,儿臣不敢居功,唯有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为天下百姓苍生以开太平。”众臣山呼万岁,响彻殿宇。各位使节,北方各部均奉世民为“天可汗”,这更是亘古未有的殊荣。世民很是高兴,他多少年勤奋自勉,如履薄冰,从未有过一天的松懈。登基以来更是只怕辜负了这来之不易的帝位,治国理政,不敢有丝毫懈怠,恨不得桩桩件件政令都为民谋利,立竿见影。如今终于有了这样中外欢欣、上下拥戴的局面。

他频频举杯,向辅佐他一路走来的功臣、名将致意。也用目光与无茵、杨藜交流心中的感激与深情,整个太极宫中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骤然间,大型燕乐歌舞《秦王破阵乐》开始上演。编钟、玉磐、方响、翔筝配着大小琵琶,开始演奏。声乐一起,便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将众人带入意境雄浑,开阔的战争场景中去。这便是“起兴“一章。

只见琵琶触弦灵活,基调清脆简洁,声声坚定,如松风落木,明月流弦,仿佛辗转反侧中的运筹,又仿佛谋定大计前的果决,更仿佛决战时刻的扣人心弦。在场所有人都为之一振,大家纷纷停下酒杯,或两人耳语,或咂舌赞叹,即使是丝毫不懂音乐的武将也感到自己被卷入其中。

世民眼见乐舞上演,兴致更浓,他带着一种特殊的心思入定,聆听。似乎,这不是盈盈所写的曲目,但又有些三四分的相似,难道?他心下沉吟着。很快,世民便被以琵琶为主轴的声线,和一起一伏的旋律完全调动了情绪。他感到自己周身轻松了起来,仿佛幻化到那年的战场之中了。

第二阙是“破阵”之主旋律了。羯鼓响彻,洞箫横吹,铙钹阵阵,这是战争的开端。竖琴、箜篌、翔筝配合着琵琶的拢、捻、抹、挑,形成金戈铁马的速杀之气。“大策”一段扫拂夹弹,声乐意境开阔,大气雄浑,灵动有力,能见当年的秦王在阵前举重若轻,胸有成竹。

一百二十八名身披盔甲的舞伎鱼贯而入,表现来往之阵,将士们奉行秦王战策,舍生忘死。突然间,一段飞快地扫拂之技令声音陡然急促,便入“破敌”之章。又用通篇的轮指扫得琵琶激情壮阔,神采飞扬。时而先密后疏,时而先疏后密,表现杀敌之勇猛,计谋之奏效,还有战场的紧张与壮阔。

乐舞之中屡屡有“奇阵”,舞出出奇制胜的效果,扣人心弦。号角声,鼓乐声,马蹄声,再用琵琶比拟着一切,带动全场的节奏,有呐喊,有雷动,有冲锋。尤其是反复出现的绞弦,一边展现刀枪剑戟,一边拟声出激烈的厮杀。

舞阵更是精彩。舞伎们英姿飒爽,手执剑戟,伴随着旋律排布阵形,快慢、分合、来往、骑兵,突袭、击刺,剑舞,奏鸣等十二种阵形不断变换。节奏鲜明,队形工整,气势恢宏。

最精彩的是表演“骑兵”的部分,玄衣盔甲的舞者冲入敌阵,将原有的阵型截成数段,与当年世民所带领的玄甲骑兵如出一辙。突然之间,一阵轮指和绞弦带动琵琶声起,骑兵的舞姿变成突袭,数个回合,竭力拼杀,激情昂扬,简直就是把那场歼灭刘武周、生擒窦建德之战的灵魂呈现了出来。

几番击刺和剑舞的场面则更让人咂舌。那快慢交织的“敌我作战”,敌方的惊恐后退,我方的执着向前;敌方的奋力顽抗,我方的奋勇厮杀,甚至连情绪和表情都是十分到位。世民和众人都看呆了。世民看到这些画面,尤其是“骑兵”这一段的阵形排布,他越看越熟悉,越看越陷入回忆,仿佛回到了从前的沙场,回到鏖战群雄的快意时刻。

他思绪穿越了这些年的宫廷和王府,回到了自己年轻的,最引以为傲的岁月。众人也看得无不入神,几位将军竟然潸然泪下,如此生动深刻的表现战场的精妙,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谁人能完成如此的曲目?只有她了……世民想着,他越听越觉得,今日所听的《秦王破阵乐》是以那年盈盈离开天策府的时候所弹奏的那篇为基底的。但这一切又如戴上的面纱一般,是又不是,宛若灵魂。那么精致,那么完美,那么荡气回肠。他却越听越相信,这就是盈盈所作,所献给他的曲子,几经反复,千回百转又回到他的身边了。

到了“颂歌”一阙,黄钟大吕与箫铙鼓吹的和声让整部舞曲又一次达到了**。将军得胜归来,万民称颂,礼乐相迎,国之大庆。更有琵琶在其中做吟揉之法,让乐曲的层次更现得分明。

这其间有着民间百姓发自内心的歌颂,有来自敌人的心服口服,更有来自民众对将军一举定乾坤的热切企盼。又深沉,又细腻,反复几遍,烘托出久久不能平息的喜悦与赞颂,宏大辉煌,抒情歌唱,在坐之人都被那种热忱所感染了,不禁啧啧称赞起来。李渊坐在一旁都不禁发出了发自内心的赞叹。

乐舞将收的时候,一段琵琶长轮指,如同珠玉悬山,飞瀑直下,再配上一段飞速的扫拂,音色尽收。男舞者围起阵型,将四个女舞伎围在正中凌空舞剑,最后一女子在其中被高高的托举,剑击长空,英姿飒爽,美轮美奂,而琵琶声动和黄钟大吕戛然而止,一舞定格。在坐之人无不赞叹,鼓掌称妙。

世民沉浸其中,龙心大悦,鼓起掌来。他定睛一看那位出挑的女子,大吃一惊……“盈盈!”

他脱口而出,但很快开心的大笑起来,铿锵有力的连连赞道,“好,好,好,赏!”

舞者随即解开阵型,跪于舞池向世民叩首行礼,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气势斐然,然后鱼贯而退。无茵、杨藜都感到十分意外,只有会心微笑和鼓掌赞美。李渊、柴绍、玄龄、尉迟敬德这些曾经知道或者见过盈盈的人也都感到意外,但随即又被此情此景折服了,惊得说不出话来。

李渊见到舞者竟然是盈盈,有些激动,更有些颤颤巍巍地说道“这不是……”他叹了口气,“好,好,好……”他也没有再说下去,但满脸赞许却怎么也隐藏不住。玄龄眼见盈盈以这样的方式又一次出现在世民面前,他捋着胡须,笑得舒畅,仿佛在感叹自己的福气,又能看到这失而复得的一件珍品。柴绍心下慨叹,想到若不是世民,秀宁肯定会把盈盈留给自己,但恐怕这样的女子也只有世民才配拥有。敬德早就看呆了,一直不理会旁边的秦琼、知节频频举杯,直到此时此刻才一仰脖子喝下一个海碗,默不出声。无忌和魏征同座。魏征面带微笑,这很难得。无忌在他旁边耳语,告诉他这个姑娘是谁,与陛下有过怎样的往事……吕才也在殿中,他露出一丝艰难的笑意,看着盈盈终于达成心愿,他如释重负,这场重逢实在太精彩,太令人难忘。他倒有些替盈盈担心,这一幕,对她来说究竟是好是坏呢?

世民兴致更高,一脸藏也藏不住的笑意。他登基以来,不,他平定洛阳以来,似乎很久都没有这么开心过了。如今灭突厥,天可汗,恩威四方,百姓安乐,众臣拥戴,天下礼敬,他有一种得到一切的满足和快感。那种作为帝王的喜悦,涌上心头。

而更让他感到意外和欣喜的,是他的盈盈,竟然在这样的时刻,用这样一种方式回来了,还献给他如此完美、如此美妙绝伦的《秦王破阵乐》。他心下叹服盈盈的才华、智慧和勇气,但此刻满心的想念和爱意让他恨不得立刻走下台阶,把盈盈抱在怀中,好好的爱抚,好好的诉说。

他满饮杯中之酒,下旨重赏太常寺和内文学馆,又徐徐说道,“大唐以武功安定天下,如今以文德治理海内,此舞意境深远,立意高妙,符合偃武修文之策,可为国乐。此后凡国之大典,朝贺都可演出。”众臣无不叹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