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雪中燃 > 第4章 陈安然

雪中燃 第4章 陈安然

作者:赵周南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15 06:38:25 来源:文学城

十七岁的陈安然是什么样子呢。

头发比二十七岁时及肩的长度要更长一些,总是严肃的扎成一根马尾,额前碎发通通不要,就要倔强的梳成一丝不苟大光明。面庞青涩稚嫩,总喜欢紧紧抿着嘴唇。假如到了一个陌生的新地方,即使强装淡定,慌张和胆怯依然会忍不住从眼底咕噜噜冒出来。

江市没有机场,陈文滨开车送母女二人到了广市。虽然是12月的天气,但并不寒冷,陈安然在母亲的带领下,一脚踏入白云机场,从祖国南边的广市飞向相聚两千多公里的北城。

飞机起飞的那刻,第一次坐飞机的陈安然涌上一股突如其来的焦躁与慌乱。

她的小腹感受奇异,是一种坐太空梭才有的失重般的下坠感,伴随想小解的冲动。心脏也在胸膛里害怕的砰砰直跳,她忽然有点想哭——对于未知的、不确定的一切。

陈安然抠紧了座椅的扶手,忍不住望向一旁的母亲,张丽萍戴着耳塞闭合双眼,嘴巴微张,头发是棕黄色的,发顶却长出了黑色,没有补染,母亲从不补染。那垂在胸口的头发有依稀残留的卷度,发梢干枯焦黄,和她的面孔一样。

母亲模样淡定。于是陈安然的心又慢慢揣回了肚子里。

-

陈安然去走艺考道路,是全家人商量后一致拍板的决定。

当时在信息闭塞、教育保守的小城江市,这个决定不可谓不大胆。

很多年以后,你如果问陈安然最觉得被父母重视、疼爱的时刻,她一定会不假思索的回答这个时刻。

那时弟弟还没有出生,她还是父母羽翼下的独生女,拥有全家完整的重视和厚望。虽然她自认普通,她家也是万家灯火中普普通通的其中一盏。但陈文斌和张丽萍却在女儿的教育上观点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望女成凤,怎么着都得考个好大学。

怎样才能上好大学?怎样才算是好大学?

211、985这种凭借文化分的高校,陈安然连起心动念都是奢望。她初中学习还不错,上了高中后明显感到吃力,虽然勤能补拙,不至于吊车尾,但上个一本明显是天方夜谭。哪怕父母咬牙给她花钱补课,但陈安然的成绩始终在年级中游徘徊,怎么都无法往前更进一步。

陈文斌在教育局工作,常年浸润在各类和教育相关的信息中,思想也变得开阔不少。当时和他同部门的有个不甚对付的同事,同事仗着比陈文斌资历老,老婆娘家在教育局又有点关系,处处要压他一头,这让陈文斌心里一直赌着一口恶气。

那同事的女儿比陈安然大个两岁,成绩比陈安然还差一点,却在前年考上了鹏城大学的传媒学院。

那可是一本啊!而且地理位置奇佳,紧挨科技园区,先不提大学四年能在本地积累到的人脉资源,光毕业求职,都比寻常人要更有优势。

陈文斌暗暗记下了,又拐弯抹角多方打听,终于探听到同事女儿那时上的是哪一家艺考机构。

于是,陈安然在高二的暑假,被父亲大手一挥扔进了江市本地的一家艺考机构。

——孩子,你有什么艺术特长吗?比如唱歌,跳舞?或者乐器?

面对机构老师的询问,陈安然紧张的摇摇头。

——那你对摄影有兴趣吗?或者爱看什么电影、书籍?

陈安然想了想,战战兢兢看了眼一旁的父亲,呐呐道:

“我爱看张爱玲和亦舒的小说,这个算吗……”

机构老师又询问了陈安然的文化分,最后和别的老师商量了下,便把她分到了编导班。

“孩子天赋一般,不属于从小就走艺术培养的那挂。您一定要她走这条路,我们最多能保证让她上个二本……”办公室里,老师秉承丑话说在前头的原则,先抑后扬,如实告诉陈文斌。

陈文斌把陈安然叫过来,他要让女儿听清楚,一板一眼响亮道:“我送她来这儿,目标就不是一般的目标!如果要上个普通二本,她高考拼一拼也是能做到的。但我花这个钱,冒这么大风险,是为了让她考个好大学!名头响当当的那种好大学!——听见了吗?”

老师没吭声,陈安然则像受惊的小鸟一样拼命点头

她知道父亲这话是说给自己听的。

-

整个暑期班,陈安然都在本地的这家艺考机构学习。

机构里基本都是江市本地人,一周上四天课,上完就回家。老师大部分是外省普通艺术本科学校毕业的本地人,有一些美化过的高大上的从业经历,这些内行人不以为然的履历,却成为了机构学生们心中权威性的代表。

一位毕业于云省艺术学院的老师,教小品表演和面试课程,他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对班上孩子们形容鼓励一番,比如谁谁谁再不努力就考不上XX大学了,而谁谁谁再努力一把肯定能考上鹏大、广大。

当时的鹏大、广大,已经是这群本地少年人心里最牛的存在了。来这儿想走艺考捷径的孩子,通常都不是真的热爱艺术,也并不具备什么过人的天赋。

归根究底,只是读书差,家底又不足以支撑出国之路,要想避开高考这座如斯恐怖的独木桥,只能另辟蹊径,去走另一条曲线救国的上岸道路。

广省内的鹏大和广大,已经是能够着的天花板一样的存在,至于传说中的北戏、京电、海戏,则像天方夜谭那般神秘遥远、触不可及。

但不同于别人。或许是父亲整日的耳提面命,让陈安然总对那三所顶尖院校充满向往。

而暑假末尾,林绍丰校长的出现,则让陈安然的向往化为一种更落地的东西——实践的可能性。

-

林绍丰来自于北城,38岁的年纪,身材微胖,总是一副笑模样。他的名字不如他一手创立的艺考机构“繁星”名头响亮。

在国内众多草台班子搭建的艺考机构中,在这些战战兢兢把“鹏大、广大、南大、浙大”视为终极梦想的机构里,繁星机构已经远远甩开同行一大截。

它用得天独厚的师资、非比寻常的教育方法、独特有效的面试技巧,向传说中三大院校的导演、戏文类专业稳定输送着学生,每年用超高的升学率和有效名次内的合格证说话,一跃成为艺考圈神话一般的存在。

现在这个“神话”机构的校长,天神降临般来陈安然所在的机构“掐尖”来了。

林绍丰在老师们的簇拥下,在讲台前稳稳的坐下,先是审视地环视了一圈每个人,接着不紧不慢道:“你们每个人的文化分能考多少?”

陈安然比别人报的分数要高一些,于是林绍丰的目光在她脸上多停留了那么一秒,随机抛出几个电影史相关的问题。

好巧不巧,陈安然在上周刚把那几个电影史相关的知识背的滚瓜烂熟,此刻对答如流。

“小姑娘可以嘛。”林绍丰玩着手中的钢笔,笑眯眯道,却让全班的目光都刷的一下子聚集在陈安然身上。

陈安然脸红了,心里却雀跃不已。

她被肯定了!

那是不是意味着,自己有机会被选上呢?

-

陈安然不知道,当天晚上,林绍丰正在饭局上跟他们的校长吐槽。

“你这一届质量属实不怎么样,比往年都差。”他摊了摊手,食指叩起,敲了敲桌上的两份名单。

一份名单上,统计了班上二十多人的文化课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多方面评估。

而另一份名单则隐晦的多,从上而下的名字排列,依次是家中有钱的程度。

学生们不知道,自己全心信任的机构早已和“繁星”达成稳固合作,他们中的人若是在后一份名单上名列前茅者,就会被说服前往北城的“繁星”学习,但随之面临的是繁星特殊的一对一教学定制计划,收费堪比天价。

而前者则筛选苛刻,不光要求外形气质俱佳,还要求同时兼具强实力和高天赋,林绍丰甚至愿意免除掉这类“尖子”的全部学费,单单为了拔高繁星每年成绩单上的高升学率。

而陈安然显然没达到后者的标准,同时也够不上前者。

-

但当晚,她回家后,就向父母道明了这件事。

繁星机构名声鹊起,实力有目共睹,但即便是普通班,收费也要比现在的机构高出三倍,还有住宿费、生活费……况且还要去人生地不熟的北城,不可控因素太多。

陈安然忐忑的将好处和坏处据实相告,然后小心翼翼地等待一个判决结果。

“要不……还是算了吧。”张丽萍心疼钱,喟然长叹:“实在不行,然然能上个本地二本,咱们也就知足了。”

陈安然不吭声,她在屏息凝神等待父亲的答案,她想去!她要去!

——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而不得。

这个道理,陈安然深刻于心。

饭桌上,陈文斌眉头紧锁着狠狠抽了三根烟,第三根烟抽完的时候,他将烟用力摁灭,盯着女儿:“你有把握去了就能考上那三大院校的其中之一?”

这便是最后的机会了,陈安然咬牙抓住,迎着父亲质疑的目光,大声坚决道:“我有把握!我一定能努力做到!”

陈文斌看了一眼张丽萍,努努嘴:“准备一下,把存款赎一些出来。”

-

陈安然是第一个主动找到林绍丰要求报名的。

暑假已接近尾声,她于是报了12月初的集训班。

肥硕的大鱼没捞到,美丽的凤凰也芳踪难觅,这一趟的收获只有一只灰扑扑的小麻雀。

林绍丰的脸色便没有那么好。

但这一切陈安然当然不知道。

-

又是一阵颠簸,从梦境中回到现实。

陈安然在昏沉的睡眠中被震醒。

好干巴的气候啊,她摸了摸自己唇角,那里已无声无息冒出了一个上火的大痘。

飞机已经着陆,正在飞速滑行,轰隆隆的声音听的瘆得慌。

此时是黄昏,小窗口外面的世界却有一层淡淡的黄雾。

陈安然和母亲穿上提前拿出来的羽绒服,排队下了飞机,又去转盘处取了行李。

张丽萍不舍得打车,一线城市的的士费贵的吓人,但母女二人拖着陈安然的行李箱,又背着大包小包东西,坐机场大巴又实在不方便,于是再三纠结后,张丽萍勉为其难打了辆顺风车。

顺风车要等,两人瑟瑟发抖吹了半小时的寒风,司机才姗姗来迟。上车后,又赶上是北城晚高峰的时间段,车子以龟速挪动着。

繁星机构在顺区的远郊,从机场过去是很远的一段路途。

也许是母亲在身边,陈安然什么心都不用操,她被这陌生的干燥气候整的呼吸都不顺畅,鼻子堵得慌,于是又睡了一觉。

醒来的时候,周围已经从高楼大厦变为稀疏的矮楼,灯光设施没那么齐全,空旷的道路上只有零星行人,看着有些荒僻。

车子停在一处小院门口,好心的司机帮她们把行李从后备箱拿了出来。

“不是大机构吗,怎么位置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张丽萍嘀咕了两句,看到大门应声而开,走出一位年轻的女老师,遂收了声。

-

一个回字形的院落。

进了大门,左右两边各是一排二层小楼,是学生的住宿区域。和门相对应的则是主楼,一桩三层高的白色小洋楼,囊括了前台、台前班和幕后班所需的各类教室,还有老师的办公区域。

主楼二楼的财务室。

负责接待她们的老师叫袁程,1米65的个头,容貌清秀。

“你们想报那种班呢?”她简单介绍:“一种是普通班,编导班所有课程都可以上,这个价位。”

“一种是一对一学习定制,会有专门的名校老师全程跟进、督促和辅导,包括名校各专业冲刺阶段的面试,最低保底也是一张合格证,价格嘛……这个价位。”

“还有……”袁程顿了顿,看了眼张丽萍脸上拘谨不安的神色,识趣地没有再说下去。

“老师,我们就选第一种,第一种哈!”张丽萍局促道,又推了一把陈安然,哂笑道:“我这孩子懂事,能自己管住自己!对不对然然?”

如果说第一种她和陈文斌还能咬咬牙掏出来,那第二种简直就是天价,这个能在三线城市买套房的价格要把张丽萍吓坏了。

陈安然感到袁程老师的目光在自己脸上停留了一下,对视的那刻,不知为何她的脸开始发烧,于是硬着头皮答道:“嗯,对,我能自己负责自己。”

-

交完了学费,张丽萍帮女儿拖着行李,在袁老师的陪同下走去宿舍放东西。

傍晚有风。风刮走了院子上空的霾,陈安然发现这个地方其实很漂亮,很有艺术气息。

唯一格格不入的,是一路上张丽萍炮弹般的絮叨。

她明天就要离开,在此刻抓住一切机会问各种关于女儿的学习问题,确保自己每一分钱都花到了实处,顺便和袁老师拉拉关系,以求在自己走后,女儿能在这里得到额外的一点儿照顾和优待。

陈安然越听越坐立难安,在母亲越来越夸张的描述中,她感觉自己在不断退化,从刚刚的“独立自主”变为“需要被额外照顾”,现在已经进一步退化到吃奶都要人喂的离谱阶段了。

她听着隔壁教室里的欢声笑语,思绪不知不觉已经飘向了远方。

母亲怎么还不走啊!

眼看张丽萍已经在跟刚见面不到两个小时的女老师炫耀起自己小时候参加诗朗诵比赛的光辉往事,陈安然简直要抓狂暴走。

评论区随机红包洒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陈安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