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雪舞冬临 > 第272章 三魂七魄

雪舞冬临 第272章 三魂七魄

作者:Ann泠善然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6-02 21:25:39 来源:文学城

三魂概念

第一魂属阳叫也称胎光或业魂或主魂;第二魂属阴叫:地魂,也称守尸魂或爽灵或转魂或音魂或觉魂;第三魂属阳叫:命魂,也称幽精或现魂或色魂或人魂或生魂;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则称之为“本我、自我、超我”;《十王经》认为这三魂与如来之法、报、应三身不二而二。

七魄概念

经文又说阿赖耶识所变现的七转识就是七魄:一魄天冲也称尸狗或尸垢(即身识)对应顶轮,二魄灵慧也称伏矢也称伏尸(即末那识)对应眉心轮也称月轮,三魄为气也称雀阴(即舌识)对应喉轮,四魄为力也称吞贼或天贼(即耳识)对应心轮,五魄中枢也称非毒(即眼识)对应脐轮,六魄为精也称除秽(即意识)对应生殖轮,七魄为英也称臭肺(即鼻识)对应海底轮。

天地命三魂(识阴),透过七魄中的天冲灵慧魄属阴也称天魄,主思想,主智慧(想阴)。透过气力二魄属阳也称人魄,主行动(受阴)。通过精英二魄为阳也称地魄,主身体主强健(色阴)。中枢一魄属阳称人魄,乃为七魄的中心(行阴)。

人类生命就是从此命魂住胎而产生的。命魂住胎之后,将能量分布于人体中脉的七个脉轮之上。而形成人的七魄。魄为人的肉身所独有,人死之后,七魄随之消散,而命魂也自离去,生命即以此告终。三魂当中,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独住身。天地命三魂并不常相聚首。七魄中两个天魄两个地魄和三个人魄,阴阳相应,从不分开。并常附于人体之上。

天魂主光,地魂则是天魂的光照射在人命魂之上所形成的影子。所以地魂又称为影魂。无光不成影,无影不成相。修行人若能修得命运融合,天光与地相才能与人的色魂相合。如此人体眉心的灵慧之魄,才能得以显现出天魂地魂的形象。如此人的天地二魂常在外而所见的一切相,才能得以在人的大脑和天眼里显示出来。因为天魂和地魂既能依附与肉身而显化万象,也能脱离肉身而自由存在,所以人的天魂和地魂也称为身外化身。

元神的概念

元神非魂非魄。魂为阳神,魄为阴神,阳神可分为三部分,即天地人三魂。三魂统一中有一点真阴,此为元神。

灵魂的概念

灵魂相当于佛家说的中阴身。在道家里面,灵魂即是主魂。灵魂(主魂)主宰人的意识,觉魂主宰人的善恶羞耻,生魂主宰人的寿命。人若死后生魂(命魂管七魄)会消亡,觉魂(守尸魂)还留在人间,灵魂(主魂)就依因果循环六道之中轮回。人若做善归神,灵魂和觉魂就会合一。觉魂(守尸魂)死后大部分会留守在墓地,日久天长也会自然消散。但若是守尸魂进行修练,修到一定程度也能变成一个新的灵魂获得投胎资格成为人。天地万物都有魂,植物只有一条生魂,没觉魂和灵魂,畜生有一条生魂和一条灵魂,人则有灵魂、觉魂和生魂三种魂。

识神的概念

识神即是指命魂与七魄主管的后天意识。包括了:喜怒哀惧爱恶欲。

识神是在身体大脑中形成的可以控制生命体行为的意识体。生命体从诞生那一刻起就不断地用身体(包括肌肤和神经)和感官接收天地间各种事物的信息能量,包括风云、光影、阴晴、冷暖和声音,在人类生命体中还会不断接受人文事物,特别是大量地接受知识和生活教导,在大脑里积累了很多知识信息和事物信息。大脑具有特殊的生物性信息加工功能,大离功能与信息能量之间产生能量旋机,形成大脑思维,不断复制、演化、创造和提炼新的信息,使大脑内的信息迅速膨胀,信息能量也随之增大,形成信息能量场,具有能量感应性。这种感应性不断增强,又产生在大脑中,最终与大脑机能一起合成了具有分辨功能和控制身体功能的意识体,这就是识神。(此为百度解说)

一般修行的人都容易产生一种情况,认为身体里面有两个自己。其实这两个自己,一个是灵魂,一个是识神。灵魂携带了多生多世轮回的记忆。尤其是修行习气重的灵魂,修行的业力仍会留在灵魂上,伴随转世。这种人的体质天生容易通灵,第六感强而准。灵魂的意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显意识,即识神。人没经开悟,就会由识神主事。

神识的概念

神识是佛家的说法指众生的心和识。相当于道家的三魂七魄的概念。普遍认为众生的识有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也有说有九识,八识再加上阿摩罗识。按照有部、经部和中观的看法,神识就是意识。意识是客观实在的物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按照唯识的观点,神识就是第八阿赖耶识。

第1感:眼识

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第2感:耳识

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第3感:鼻识

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第4感:舌识

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第5感:身识

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

第6感:意识

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

第7感:未那识

产生物我区别的根源也是超能力的源泉!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有其余势,以种子的形式,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以之为我。实际上,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三句话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此中本来无常,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因此生起贪、憎、痴、疑、慢等种种烦恼。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它执着自我,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

第8感:阿赖耶识

蕴藏着所有世的记忆并且领悟后可摆脱六道轮回超越生死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阿赖耶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由无明(无明二字的含义见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

第9感:阿摩罗识众神的意识。

眼耳鼻舌身之“前五识”转为“意识”,意识再转为“末那识”,末那识继转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又转为“阿摩罗识”,直到阿摩罗识破而转为“法界体性智”,便完成了“转识成智”的心灵修持程序,这个程序在内丹学中称作“炼神还虚”。“法界体性智”即是道教内丹学中所称万劫不坏的一点“灵明性体”,也是佛学的“真如佛性”。

阿赖耶识和阿摩罗识(在佛典中多将阿摩罗识归入阿赖耶识之内,不作分别,但和丹经比较发现仅有阿摩罗识和丹经中之元神相当)在佛学中称作“去后来先作主公”的“轮回种子”,在尚未“转识成智”之前由它作主,但既转识成智之后,不受轮回,即由佛性(法界体性智)作主了。

阿摩罗识转为法界体性智之后,其他各识亦随之而转,阿赖耶识转为“大圆镜智”,末那识转为“平等性智”,意识转为“妙观察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皆为“法界体性智”之妙用。领悟到第9感的人会彻底的觉醒,也会明白宇宙的终极意义。(也有说伏羲有第10感的,所以他是神中之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