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玄幻 > 信仰神朝 > 第四十三章 登基(中)

信仰神朝 第四十三章 登基(中)

作者:想想未来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0-12-24 05:46:37 来源:转码展示1

两辆马车进了皇宫之后,没走几步路就在一个分叉口分开了,张源的马车直走,这是往万贤殿的方向走去,孙玉清的马车朝东走去,这是往东宫的方向。gsgjipo

今天是孙玉清登基的日子,孙玉清从王府出来的时候却穿着常服,那是因为孙玉清的皇服和仪仗队都在东宫呢,所以孙玉清得往东宫走一趟。

张海被抱出和抱进马车这一段时间,张海看见宫门外大街上站满了禁军,可谓是戒备森严,张海光是看着宫门外的这一角,就能想象到今天全皇城,绝对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当马车走进皇宫之后,张海趴在车窗处,开始观察起今天的皇宫来,这一观察张海发现,今天的皇宫守卫比宫外守卫的还严格,可以说是御林军已经人挨人,在那里站岗了,并且还是四周无死角的观察,绝对是一只蚊子都不放过。

马车来到万贤殿广场前的台阶下的时候,张海看到广场前的台阶上都站满了大臣,只是在中间留一个通道进出,看到这个情况,张海已经能想象出,广场上站满大臣的场景。

马车停了之后,张源就抱着张海下了马车,当张源抱着张海走上台阶的时候,台阶两旁的大臣,都带着敬畏的眼神看着张源和张海,这也不怨他们有这样的心里,因为张源和张海都是华夏帝国最顶级的王爷,自然张源和张海穿的王服,也都是王服中的最顶级的,甚至于张源的王服已经超出王服的范畴,已经有皇服的特征了。

当张源抱着张海走过他们身边之后,他们就开始议论纷纷,张源和张海是谁了,台阶两旁的大臣都是七品、八品、九品的官员,他们都是来自九州的府、县,这次特意来朝,就是参加孙玉清登基大典的,他们不是府、县的一把手,就是因为一把手走不开,特意派来二把手,他们虽然听过张源和张海的大名,不过因为没有见过张源和张海,所以在议论和打听张源和张海是谁。

当张源抱着张海来到大殿前广场上的时候,张海往广场一看,心中立刻出现了一句话、果然如此,只见广场上也挤满了大臣,不过这些大臣的品级,比台阶上的大臣高多了,他们中有一品大臣、二品大臣、三品大臣、四品大臣、五品大臣、六品大臣,到了六品就是他们中的最低阶官员了。

在广场上的大臣除了六部和御史台的官员之外,都是九州的州级和郡级的官员了,其中九州的刺史都来了,他们都是二品封疆大吏。

华夏帝国的官员品级划分是,左右宰相和御史大夫是正一品,六部尚书、左右御史是正二品,九州的九个刺史是从二品,其他州官最高的是从三品,六部的左右侍郎、御史台的左右御史是正三品,各郡的郡长都是正四品,其他郡官都是从四品或者从四品之下,各府的知府正六品、其他府官都是从六品或者从六品之下,各县的县令都是正八品,其他县官都是从八品或者从八品之下。

当张源抱着张海走到万贤殿门口的时候,张海才看见军方的人,原来被拿下的五个禁军大将军,现在已经被补齐,这新晋的禁军五大将军,是孙玉清从西军中调来亲信。

现在站在一起的军方之人,除了禁军二十个大将军之外,又多了九个大将军,他们就是地方军的九大将军,他们九个一个人驻扎一州。

至于为什么九州官场来这么多官员,九州军方却只来九大将军,当然是因为华夏帝**方的实力,都在四边和禁军身上,四边的军队又因为时刻要防备着四边异族,不能有一刻松懈,所以就没有派人来参加孙玉清的登基大典。

张源抱着张海进了万贤殿之后,一眼就看到大殿中的高台上,放了三把龙椅,高台正中间一把龙椅之外,两边往后边一点各放了一把龙椅,现在孙善民正坐在中间那一把龙椅上。

“贤弟,还请稍等一会,马上大典就会开始,”看着张源走上高台之后,孙善民伸出一只手,对着自己左边的龙椅道。

“皇兄,你不用这样,在怎么说你也比我大,怎么伦也伦不到我坐这个龙椅,”看了看孙善民叫自己的坐的左边龙椅,张源直接对着孙善民说道,说完之后,直接朝着右边的龙椅走去,走到右边龙椅面前之后,直接坐在了右边龙椅上。

“唉,贤弟呀,我们的关系还要在乎这个吗?更何况以后清儿还要你照顾,你坐在左边也是应该的,”孙玉清以女人身份登上皇位,以后确实需要张源全力支持,孙善民已经是看到自己生命尽头的人了,当然不在乎一点座位之争了,所以孙善民都是诚心诚意的。

“皇兄,这可是你大意了,你不在乎,不代表天下的人不在乎,我坐在那里,天下还不知道怎么想呢,这不是多惹出很多事端吗?皇兄不要为这一点小事在争了,你现在多养养精神,过一会还有一场大仗要打呢,”张源要是坐在左边,张源怕别人说战神教已经控制了帝国皇室,这样不是凭空生出很多事端吗?当张源和孙善民解释的时候,突然看到孙善民苍白的脸色,就叫孙善民不要说话了,毕竟过一会的禅让大典,还有很多仪式要完成的,张源生怕孙善民倒在禅让大典上,那样就不吉利了。

听到张源的话之后,孙善民也感觉到身体一阵发虚,就对着张源点了点头后,就转过头、面对着大典,闭上眼睛、闭目养神起来了,静等着大典开始。

当太阳初升的光芒照进大殿的同时,远处皇城城楼上响起了悠远的钟声,这样的钟声响了九十五声才停了下来,这初晨的九十五声钟声,象征着华夏帝国新的九五至尊诞生了。

当九十五声钟声停止之后,孙玉清着皇袍带着百官走进了大殿,当孙玉清在高台的台阶前停下来的时候,宽广的万贤殿终于被填满了,同时外面广场上和广场前的台阶上,也都站满了大臣。

当然这个满是在大殿中间留了一条路,同时路的两边各站四个大臣,而大臣前后左右都隔不近,这样有序而整齐的满,不然满是威严的万贤殿,弄的跟菜市场一样杂乱,那皇家那还有一点威严存在,那还不天下大乱了呀。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当满朝大臣都站好之后,在孙玉清的带领之下,一起朝着孙善民朝拜道。

“众卿平身,”看着跪拜的众臣,孙善民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一次上朝了,平常只觉得很累的上朝,突然有一点不舍,就想自己最重要的东西要失去一样,就这样孙善民看着跪拜的众臣楞住了,在一旁站着李公公,看到孙善民楞了一会还没回过神,李公公就咳咳了一声,孙善民听到咳咳声这才回过神来,这才叫跪拜的众臣起来。

“谢,陛下,”听到孙善民叫起来之后,众臣一边站起来,一边揉着膝盖。

“众臣,接旨,”看着孙善民对自己使的眼神,李公公知道什么意思,就拿起孙善民面前的一道圣旨,展开之后对着朝臣道。

“臣,接旨,”刚刚站起来众臣,还有点腿软的,就又都大礼参拜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已是知天命,知道自已不久于人世,今念民生之多艰,特下遗命、自己归天之后,不得铺张浪费,节省下来的钱财,全部资助贫困者,有违此命者,欺君之罪也,钦旨,”展开圣旨之后,李公公照着上面念完之后,就走下台阶,把圣旨递到了跪在最前面的孙玉清手中。

“儿臣,遵旨,”孙玉清接过圣旨道。

“臣,遵旨,”众臣接着道。

“众卿平身,”看着接旨后的众臣,孙善民叫他们起身道。

“谢,陛下,”有点腿软的众臣,柱着膝盖起身道。

“玉清太子,接旨,”看到孙善民又使了一个眼色后,李公公拿起孙善民面前桌子另一道圣旨,展开对着孙玉清道。

“儿臣、接旨,”孙玉清才站起来,就又大礼参拜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孙玉清能文能武,今特禅让皇位于玉清太子,接旨,”李公公照着上面的内容念完之后,又走到孙玉清面前,把圣旨递给了孙玉清。

“儿臣,接旨,”接过这道圣旨之后,孙玉清感觉到了万钧重担压到了自己肩膀之上。

“清儿,上来吧,”看着孙玉清接过圣旨之后,孙善民招招手叫孙玉清上来道。

“父皇,”孙玉清上来之后,刚要双膝跪在孙善民面前,被孙善民用手挡住了一只膝盖,最孙玉清就单膝跪在孙善民面前。

“清儿,从今之后,你就是这天下的主宰了,一定要善待民众阿,”看到跪在自己面前孙玉清,孙善民拿起李公公端在自己面前的帝冕,戴在了孙玉清头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