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心镜如刃 > 第6章 暗香与暗线

心镜如刃 第6章 暗香与暗线

作者:徐牛马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21 16:03:36 来源:文学城

一夜无眠。

次日东方既白时,段止荣已整装端坐在寝宫软塌上,默默调息。窗外霞光微现,却遮不住皇宫沉郁的氛围。昨夜那名黑衣刺客当场自尽,血溅御花园,震动整个朝堂。皇帝下令彻查,禁军忙得人仰马翻,随处可见巡逻队徘徊不休,宫内气氛愈发紧张。

段止荣睁开眼,感受到丹田里还算平稳的真气,心中微定:至少自己的状态尚未被“乱局”打破。此时,寝殿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紧接着傅寒与小冉走了进来,神情戒备而凝重。

“殿下,今早禁军已将通往偏殿与西侧冷宫的几条宫道封锁,搜捕昨夜刺客的余党。看这架势,不知会牵连多少人。”傅寒压低声音汇报。

段止荣微微点头,脑中不禁又想到昨晚那截染血的布料,以及上面的“玄门暗金符文”。若禁军在冷宫或其他角落发现更多蛛丝马迹,势必会惊动皇帝,甚至牵连到自己。可另一方面,他也担心那些线索尚未浮出,便被真凶毁尸灭迹。

“殿下,您要不要趁此机会再去冷宫查看?可禁军封锁那么严,很难混进去。”小冉一脸为难。

段止荣沉吟良久,终是摇头:“暂时不必硬闯。既然禁军也在搜查,若真有人藏在那扇门后,势必想方设法藏匿或逃离。我若贸然插手,反而打草惊蛇。且我当下更紧要的,是要稳住父皇与大皇子的信任,不可自乱阵脚。”

他说到这里,抬眸看向傅寒:“我让你查的大皇子汤药来历,可有进展?”

傅寒神色微亮,忙从怀里掏出一份简短记事:“属下追查到,这一年多来替大皇子专门煎药的几名小太监皆已轮替过数次,现下当值的太监叫做‘瑞全’,没什么特别之处,但其后台乃是贵妃娘娘的人。大皇子病情时轻时重,这些太监也都支支吾吾,只说按御医药方熬制,没有私自改动。”

段止荣思绪翻涌:“贵妃……如今看似最关切大皇子之病,可也正因如此,她一旦对大皇子的病情暗中有所谋算,旁人也不容易察觉。”

傅寒压低声音:“殿下,需不需要……对瑞全用些手段?”

段止荣却摇头:“不可操之过急。贵妃历来谨慎,若她真参与此事,必早留后手。况且,皇兄曾与我暗示,凶手可能并不止一方。再看看再说。”

三人商议片刻,正要做下一步打算,忽听门外传报:“皇上召见二皇子,速速进勤政殿面圣——”

勤政殿巍峨肃穆,金柱盘龙之间气势森严。段止荣随着内侍引领走入时,只见殿内已聚集数十名官员和侍卫,个个噤若寒蝉。皇帝段桓端坐在御案后,面带霜寒,似仍为昨夜刺客之事怒火难消。

大皇子段天钧并未在场,贵妃亦不见踪影。站在皇帝近旁的,只有侍卫统领与一众御史官员,正在汇报“刺客审讯”的结果。

段止荣上前行礼:“儿臣叩见父皇。”

皇帝冰冷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听说你昨夜亦在御花园,与大皇子一同赶去追捕刺客,可有发现?”

段止荣当即把所见情形如实相告:“儿臣与皇兄赶到时,那刺客已与禁军短兵相接。儿臣并未听其说什么,便见他当场自尽。至于背后主谋,儿臣一无所知。”

皇帝闷哼一声,眼底浮现一抹怀疑:“玄门弟子,是也不是?你曾经在玄门十年,可曾认出那刺客用的什么招式?”

段止荣心中一紧,却不动声色:“儿臣所学不过些许心诀,并未擅长拳脚武艺。那刺客手段凌厉诡谲,似乎与玄门几近,却也未必是真正的玄门道法。儿臣不敢妄断。”

一旁侍卫统领亦躬身道:“微臣已命人剖验刺客尸身,未在其身上寻得任何门派信物,但从轻功路数看,确与江湖中某些道门相仿。”

皇帝眉峰紧拧,似不满意这个模棱两可的结果。他忽然抬眼盯住段止荣,声音低沉:“天珩,你既回宫,便是我儿。可朕不想你带着那些歪门邪道,搅乱朝纲。若让朕得知你与此刺客暗通款曲,你当知朕绝不会姑息。”

此言犹如警钟。段止荣心中一凛,面上却沉稳依旧:“儿臣绝无此意,更不敢自毁根基。儿臣愿为父皇分忧,协助彻查此案。”

皇帝不置可否,冷冷看了他一眼,随即对侍卫统领下令:“继续彻查,不得懈怠。若再无所得,就去内务府、刑部联手排查宫中可疑之人。一根头发丝也别放过。”

众人纷纷领命,殿内气氛压抑到极点。段止荣垂手站在一侧,余光扫见站列后方的文广昭太傅,亦眉头深锁,却没有插言。看样子,这位一向平和持重的太傅,也被突如其来的刺客风波搅得无计可施。

散朝后,段止荣缓步退出勤政殿门,正要离开,忽有一人自旁侧跨步而来,轻声道:“二殿下。”

他回头,见是文广昭。这位太傅悄然向他示意:“去我府上一叙?”

段止荣略一思量,点了点头。文广昭一贯中立,不党不私,却极受皇帝倚重。此刻他主动开口,想来必有要事。况且,大皇子不在,正是交谈的好时机。

因宫中戒备森严,文广昭并未让段止荣登门拜访,而是选择在与府邸相连的一座小花厅——此处虽不在宫内,却毗邻皇城禁军营地,四下清静。文府下人奉上茶水后,皆被太傅屏退,厅内只剩段止荣与文广昭两人对坐。

文广昭端起茶盏抿了口,缓缓开口:“老臣一向教导诸位皇子,却少有私下约见。但眼下局势诡谲,我不得不提醒二殿下几句。”

段止荣微微躬身:“太傅请讲。”

文广昭放下茶盏,凝视着他:“这次刺客之事,陛下震怒已久。虽未明说,但宫中很多人都知道,刺客疑似玄门门徒,难免会将目光投向你。你若没把柄,自可问心无愧;可旁人不见得愿轻易放过这把柄。你,明白吗?”

“……明白。”段止荣心中一跳。他能感觉到,文广昭话中意指贵妃乃至朝中某些重臣,也许正在酝酿“借刀杀人”,想借“玄门刺客”之由清除异己。

文广昭见他神色冷静,稍作颔首,又道:“大皇子病危,皇嗣之位悬而未定,你的存在,太过‘合适’,陛下心底防备并非没有道理。何况,你身负‘不祥之名’,难免被人编排。老臣希望你收敛锋芒,小心应对。”

段止荣微皱眉:“多谢太傅提醒,只是……若我一味退让,难免陷入更深危局。”

文广昭点点头:“正是此理。所以,你需找一个契机,向陛下证明你的价值,而且要让他看出你绝不会威胁皇权。当然,最直接的法子,便是帮大皇子控制病情,或是揭出那真正对大皇子下毒的人。大皇子一旦恢复元气,你也能卸下最大嫌疑。”

段止荣心里一震。文广昭此言与他先前思考不谋而合:要想在这深宫里继续生存、查找慕清歌的真相,大皇子的支持很关键。他略作思忖,开口问:“太傅可曾听闻,当年慕言之太医暴毙,疑点重重?”

文广昭并未料到他会问起此事,神色微变:“慕太医……十年前的旧案了。老臣记得那时正值你被送往玄门之际,对此事也略有耳闻。但因慕太医性情清高,与朝臣来往不多,他暴病而亡,似乎仅在太医院里掀起些小风浪,未曾在朝堂引起波澜。”

段止荣黯然点头,心想这果然符合档案上的记录。“若太傅能抽空帮我留意此案残留迹象,晚辈感激不尽。”

文广昭似看穿他的心思,微微叹息:“你也在找那慕太医之女吧?老臣当年曾见过她随父进出宫闱,与人无害,但后来就失踪了。哎……好罢,老臣会尽力帮你查探,只盼这场风波能早日平息。”

段止荣起身揖礼,郑重道谢,心中的感激与疑问交织。文广昭是太傅,却也并非万人之上。他的援手虽珍贵,但此案背后的黑手,恐怕远比想象中更可怕。

与太傅商议毕,段止荣正准备回宫,走出花厅门口时,却见傅寒匆匆迎来,神情罕见地焦急:“殿下,有人来投帖,说要在府外等您相见!”

“什么人?”段止荣微蹙眉。能找到文太傅府外的人,多半来意不简单。

“那人自称苏曲,说是玄门旧识。属下让他通名,他却只说‘段止荣见了我,便知是谁’。属下怕打草惊蛇,未敢擅作主张。”

“苏曲……”段止荣脑中闪过一个名字。玄门中,他与掌门往来最多,对其他弟子也算熟知,但记忆里并无“苏曲”这个人。然而,对方声称“旧识”,必是别有用意。

思索再三,他还是决定见一见。如今线索匮乏,说不定此人能带来新的消息。于是他令傅寒带路,小冉则先回宫报个信,以免皇帝起疑。

文府的后门外,立着一个身影颀长的男子,约莫二十出头,面容还算斯文,双眼内却隐隐透着机敏。见段止荣现身,他拱手,声音低柔:“果然是二皇子,别来无恙。”

段止荣审视他:“阁下说自己是玄门旧识?”

那男子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块巴掌大小的木雕令牌,上头刻着玄门掌门的印玺与一行篆文:“苏曲,外门弟子。”段止荣仔细辨认,确是玄门令牌无疑。

他心头虽仍存戒备,面上却放缓:“原来是同门。可为何我在山门时从未见过你?”

苏曲神色坦然:“我自小随家人流落民间,得掌门相救后拜师玄门,却只挂名‘外门’,常年奔波在外做些搜集消息、处理杂事的营生,甚少回山门。所以……我们并无机会见面。”

段止荣稍作思忖,问:“那你此次前来皇城所为何事?又如何知我在此?”

苏曲侧头看向远方,压低声音:“昨夜之刺客,我亦在现场附近。那人虽死,但在动手之前,曾与我有一面之缘。我怀疑他与玄门内某个叛徒暗中勾结,故而赶来求见二皇子。毕竟……您与玄门渊源最深。”

此言如同惊雷。段止荣忍不住呼吸一窒:“叛徒?可有证据?”

苏曲苦笑:“只有些零星迹象。那黑衣刺客临死前,似乎想要传递什么,但他一言未发便自尽……我也束手无策。只是那暗金符文,确系玄门独有秘纹。此事若不尽快查清,恐怕会殃及无辜。”

段止荣想起昨晚那刺客垂死前的眼神,不由得心中一震。果然,此事并非空穴来风,玄门内部极可能出现了异变。若处理不当,自己与玄门都会陷入更深疑云。

“既如此,你有何打算?”他问。

苏曲正色道:“我想入宫暗中协助二皇子,设法揪出那叛徒的下落。只要揪住此人,就能证明玄门清白,也能化解您在宫中的嫌疑。”

段止荣凝视这个自称“苏曲”的外门弟子,尚无法百分百信任,但眼下确需一位对玄门有所了解、又敢在暗处行动的人。再加上苏曲手持掌门令牌,看似可信度不低。

沉吟许久,他终是决意:“好,你先从外面下手,注意宫内外的消息往来,尤其是大皇子病源和那冷宫疑点。若我需要你配合,会派人与你接洽。除此之外,切勿擅入宫中——宫里如今风声极紧。”

苏曲拱手领命:“谨遵。”

段止荣思绪重重,却不便多谈,遂与苏曲匆匆分别。临走前,他又叮嘱傅寒注意跟踪,确认此人无异常后再定夺下一步。傅寒躬身领命,神色越发警惕。

回到寝宫时,已近黄昏。夕阳余晖洒在宫墙上,投下长长的阴影。段止荣脚步刚停,小冉便迎上来急声道:“殿下,您总算回来了!贵妃娘娘先前派人来,说是大皇子病体反复,想请您再去看看。此刻宫女还在殿外等着。”

段止荣心头一凛:贵妃居然再度召唤自己?昨夜刺客风波后,她此时还肯“客气”?思及大皇子亦催他赶紧找出毒源,不禁暗道:或许正是大皇子要见我。

“带路。”他沉声说罢,先让傅寒保持戒备,自己则简洁整装,与那宫女一同赶往景华宫——贵妃的寝宫。

夜幕渐渐降临,景华宫一带灯火通明,宛如与宫中其余暗影隔绝。段止荣随着宫女步入殿门,绕过鎏金的屏风,只见华贵锦帐后半倚着一个人,正是大皇子段天钧。

只是,段天钧神色疲惫,面白如纸,唇边似还沾着血痕,看上去比前几日更加虚弱。贵妃坐在床榻边,满脸忧色,却还强撑着母仪之态,见段止荣进来,她未多客套,直接低声道:“大皇子又咳血不止,御医束手,想让你助上一助。”

段止荣看着大皇子,自觉对方气息紊乱,体内几股药力相互排斥,仿佛堆积成淤。若再拖延,非但难愈,反会催命。他欠身道:“请恕儿臣冒犯,让我先把脉。”

大皇子微点头,勉力伸出手臂。段止荣凝神细查,果感脉象飘忽不定,偶尔掺进极阴寒的气息,恰似“毒”却又不像寻常毒素,更像是某种阴煞之力在侵蚀。玄门也有类似记载,此类“阴煞”若不驱散,会严重摧毁五脏六腑,比一般下毒更可怕。

松开手后,他心下了然,却不宜在贵妃面前说得太深。只道:“大皇兄先需静心养神,我可暂时以针灸疏导,缓解肺腑淤堵。但要彻底根除,须另外炼制独特的‘阳和散’来解阴煞之毒。”

“阳和散?”贵妃面色一动,“宫中没有此药?”

段止荣摇头:“这是玄门中秘方,用料稀罕,必须亲自调配。若娘娘允准,我可让傅寒即刻出宫搜寻药材,御医们再予以协助。”

贵妃迟疑片刻,看向大皇子。段天钧虽病弱,却能听出段止荣话里并无虚言,便艰难地吐出几个字:“母妃……让他试试。”

贵妃轻咬下唇,终是沉声道:“那便依你之计。”

段止荣拱手领命:“我先为皇兄施针。”随即吩咐侍女准备热水、银针,又让大皇子半躺在锦塌上,取出随身携带的玄门护符轻轻放于榻边,以助静心定神。

接着,他伸指在大皇子背部几处大穴上轻点,真气导入,与此同时以银针刺入特定穴道。大皇子眉头紧锁,额间冷汗涔涔,但渐渐地,脸上那股青灰之色似慢慢褪去,呼吸也稳定一些。身旁侍女、太监屏息观望,贵妃亦眼含惊疑。

一炷香后,段止荣收针入匣,只觉额角有汗,脸色略显疲惫。驱散阴煞之气,他需耗损自身真气,好在暂时缓解,未到用“窥心之术”的地步。

大皇子睁开眼,虚弱地看了看自己的手掌,似也感觉到体内好受了些,缓声道:“你这招管用。”

贵妃终于松了口气,脸上多了几分柔和:“这次多亏你,若等御医慢慢调理,不知天钧又要吃多少苦。”

段止荣拱手谦言:“皇兄若想巩固疗效,还需配合‘阳和散’,否则邪气难除。”

贵妃点头:“你尽快列个方子,我立刻派人收集药材。若宫里缺,便让人去民间高价搜购。”

段止荣暗暗留神,心想:看来贵妃确实焦急,不惜下血本。她无论是否参与毒害大皇子,此刻都必须将其救治,以保证母以子贵。

如此一来,他若能把握机会治好大皇子,一举挣得信任,亦可顺势查出真正的幕后黑手。正当他思忖间,却见贵妃忽然使了个眼色,让随侍宫女太监尽数退下,只余他们三人在殿。

气氛登时变得微妙起来。贵妃见大皇子精神稍有恢复,转头对段止荣语带深意:“二皇子,你若真的有心救你皇兄,本宫自当感激。可……你也该明白,朝堂的事不是那么简单。”

段止荣神色镇定:“娘娘想说什么?”

贵妃抚着大皇子手臂,脸上浮现一丝挣扎:“天钧若再耽搁,随时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本宫盼着他继承大统,又怎会谋害?可若真有人在暗处动手脚,你该如何应对?你能否保证天钧平安,亦能保证你自己的安危?”

她说到此处,意味深长地看向段止荣:“本宫不介意与你合作,但前提是,你必须站在天钧这边。你若有异心,趁早收了那些旁门左道,不要自寻死路。”

段止荣瞧她眼神冷厉,却听得出其中的软中带硬。他虽怀疑贵妃可能与此案有牵连,但眼下无证据,且大皇子病危,只有先把局势稳住。他轻声回答:“娘娘放心。皇兄之安危,即是我在宫中的立足之本。治好皇兄,于我于您,都是好事。”

贵妃这才满意地点头,伸手取下腕上一只镶珍珠的翠玉镯子,递给段止荣:“你拿着,若需钱财,或需宫外人手,本宫自会安排。”

段止荣接过镯子,心里却清楚,这是贵妃递来的“一根绳子”,一旦他接受,便形同与贵妃结成某种“暂时联盟”,日后难免要被牵制。可眼下,他正需要渠道搜寻稀罕药材,更需借大皇子之力对抗暗流,也只能先收下。

回到寝宫后,夜已深沉。段止荣将那翠玉镯放在桌案,坐在烛火前静思。

看似他在大皇子与贵妃面前卖力治病,得到他们的信任。但若真如文广昭所言,这皇宫暗线交织,说不定还有别人想要坐收渔利。身处纷争之中,稍不谨慎便会粉身碎骨。

再加上玄门叛徒之疑、慕太医旧案的谜团、冷宫那扇门后的秘密……每一条线索都仿佛迷雾深锁。段止荣拿起桌上茶盏,轻啜一口,想起掌门曾谆谆告诫:“窥心之术不可轻用”。他犹豫再三,终是将那股冲动压下:现在还不到孤注一掷的地步,随意催动禁术,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危局。

他慢慢闭上眼,耳边却回荡起白日里大皇子惨白的面容,与贵妃那威逼利诱的言辞。就在这满腔杂念翻涌之际,他陡然又想起多年以前,那位扎着双丫髻、眸中含笑的少女——慕清歌。她曾在墙根下为他采摘雪色花瓣,嬉笑着说:“阿荣哥哥,我觉得你笑起来很好看。”

一晃十年。若她看见如今的段止荣,是否会觉陌生?又或者,她早已不复当年纯真,或被这皇宫的黑暗吞噬?

一股悲凉涌上心头,他强自收敛,睁开眼时,只见窗外繁星点点,夜风拂过,烛火摇曳。正是迷雾深深之时,退无可退。

在段止荣于寝宫内思索时,皇宫某个无人的回廊深处,一道瘦弱的黑影迅速闪过,似在躲避巡逻禁军。那人轻盈地攀上假山石,又穿过一条通向偏殿的小道,脚步极轻,却又显得急促。

路旁昏黄宫灯下,依稀可见那人身着朴素宫女衣衫,头上罩着面纱,只露出一双警觉的眼睛。她一路绕行,最终停在一处杂草丛生的角落,那里有一扇小小的角门。她抬手轻推,门无声洞开,内里赫然又是另一片阴暗院落——正是冷宫旧地。

只见她蹑手蹑脚地走到那扇先前被段止荣发现的“紧锁之门”旁,察看了一圈,似是松了口气。她伸手摸了摸门栓,又倾耳细听,确认外面无人后,才从怀里摸出一把小巧钥匙,轻轻插入锁孔。

“咔哒”一声,门被打开。她步入院内,顺着昏暗的廊道行至一间紧闭的厢房前,推门而入。昏暗里弥漫着浓烈的药香,甚至还有血腥味。地面摆着些药锅和匣子,似乎有人在此长期煎药。

那女子放轻脚步,来到房间角落,望见床榻上一团血迹斑驳的白被褥,赫然躺着一个重伤之人。此人浑身被绷带缠裹,脸部亦半遮,正痛苦地喘息,模糊不清地低声嘶喊。

女子撩开面纱,露出一张清秀却憔悴的容颜,眼底布满担忧与悲悯。她低声唤道:“你……还撑得住吗?那刺客,你为何派他去行险?”

那重伤之人似无法多言,只是倔强地摇头,指尖微微颤动,像要示意什么。女子咬唇,目光复杂:“我知道你不愿牵连更多人,可事已至此,若再拖下去,恐怕再无生路……”

正说间,床榻上的人忽然痉挛几下,咳出一口黑血。女子一惊,忙从怀里取出个药瓶,颤抖着手给他喂下几滴褐色药液。那人脸上的痛苦稍有缓解,却仍难掩奄奄一息的样子。

“再坚持一下……我一定会想办法。只是朝堂风声越来越紧,刺客的身份恐怕已经暴露,你这边也不宜再藏多久。”女子轻抚对方绷带,神情哀婉,似有千言万语。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擦去额上冷汗,低声嘀咕:“段止荣……若你真有玄门法子,能否救他?可我——我怎能冒险去找你?况且,我还不知道你是否值得信任。”

她垂下眼帘,想到那个曾经如同兄长般牵着她小手、与她在御花园捕蝶的少年。时光荏苒,当年的一切已不复存在。如今,谁能料到,她会以这样一种方式重回皇宫?又被迫卷入这惊心动魄的纠葛?

“罢了……先把你养好,再伺机而动。”女子眼底掠过一抹决然,似下定了某种冒险的决心。她俯身在床榻前,仔细为重伤者重新包扎血迹,然后又熬上一锅药汤,喂他服下。忙碌许久,外头夜色已深。

离去前,她回头看了看那张痛苦的脸,喃喃自语:“但愿……我们都还有回转的余地。”随即将大门轻轻阖上,脚步微乱地走出院落,小心翼翼地再次上锁,趁巡逻侍卫未至前离开冷宫。

夜风扫过,冷宫内外一片死寂,仿佛从未有人来过。无人知晓,这名悄然出入冷宫的女子究竟是谁;也无人知晓,被她藏在此处的重伤之人,正与那场刺杀风波有着怎样的关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