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新荆 > 第70章 宿敌

新荆 第70章 宿敌

作者:AMNH680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24 19:13:36 来源:文学城

三月末牡丹已经陆续盛开,宁州邓绾府上的这些花,花期较洛阳晚一些,但也已经绽开了花苞;个别的已经全开,姹紫嫣红,别有一番景致。其中有几株花瓣尖端红中透金,当地名为胜芍,应是取自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一诗。

司马光看向新荆,道:“判大名府韩琦韩稚圭以河北四路安抚使留守,到现在已经有了三年。这三年里,他修了三座私园,为安正堂、善养堂、雅集堂。他那安正堂里也有牡丹引种,韩稚圭诗云‘好期天上香魂返,长对樽前醉玉颓。谁道元舆能体物,只教羞死刺玫瑰’,不知与他当年任扬州太守时,官署后院的“金缠腰”芍药相比孰高孰低?”

新荆:“在下愚钝。没见过,不知道。”

司马光以一种微妙的眼神看向他。新荆心道你看我也没用,你铺垫这一段,无非就想引出庆历年间韩琦邀请扬州的大理寺评事通判王珪、朝官陈升之,以及当时担任评事签判的自己赏花的事。当年韩琦从芍药花上各自摘了一朵“金缠腰”,分别插在四人官帽上,四人的仕途也都别于常人,于是成一段佳话。

但那是属于王安石的故事,跟我这个临川王氏小辈有什么关系?

他甚至做好了打算,如果司马光敢效仿韩琦当年那手,也摘一朵花插在自己头上,他就敢装作不胜酒力直接栽进水里。当年司马光考中进士,新科进士跨马游街需簪花,他本人不愿意,最后还是仁宗给他戴的;而当年韩琦算得上是自己上司,簪花也说得过去;但自己现在虽然名义上是司马光晚辈,但绝不想让司马光真正拿出上司或者长辈的姿态对待。

旧友虽然是旧友,宿敌却也是真的宿敌。如何跟他相处,仍是新荆长期头痛的一个问题。

司马光看着他。面前的王安石正以一个年轻人的面貌冥思苦想,此人不擅饮酒,被迫喝了这些,夜里必然宿醉头痛;不知那个姓姚的随从能否为他治茶醒酒。

他在治平四年认出这是王安石本人。那时候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王安石进京面圣,而这一位则通过进士科,成为了年轻皇帝的首届天子门生。辨认出这两位并不难,司马光觉得年轻的这一位破绽百出,无论文字还是言谈举止,跟王安石本人完全没有区别;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周围人看不出来。

——也有可能是看出来了,但无法言明。真宗时期虽然也有大量祥瑞涌现,但多数是伪造;后来的官家们对祥瑞的态度逐渐慎重,同魂而异体虽然偶见于史料,但同一灵魂的两个客体同朝为官的则没有;顾及江山社稷,不可不慎之又慎。

“祥瑞”又称为“符瑞”,司马光饱读儒家学说,对这一概念自然熟悉。这是一种表达天意、对人有益的自然现象,其中“五灵”最高,为麒麟、凤凰、龟、龙和白虎,有“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一说,之后是为大瑞、上瑞、中瑞和下瑞。唐朝之后,祥瑞范围逐渐扩大,并以宋真宗时期为最。

只是随着熙宁变法的推进,司马光最初对待新荆的态度也逐渐有了变化。如果说祥瑞意味着吉兆,那么熙宁变法已经带来了恶果的情况下,新荆的出现,也许并不是祥瑞,而是灾炎。

司马光眼中,熙宁的变法是一次彻底错误的变法,是一次绝不能再继续下去的变法;百姓已经因为变法而陷入苦难,朝堂已经因为变法而争执不断,皇帝已经因为变法而被越来越多心怀不轨的人蒙蔽视听,这一切就以治平四年为起点;这一年,王安石擘画了所谓的变法;另一位王安石以年轻人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得到了皇帝本人的青睐。

朝堂之争变得更加艰难,而新荆却展现了一些令自己欣慰的地方:在王安石本人被吕惠卿诱骗的时候,新荆似乎以更加审慎的态度保持了和吕惠卿等人的距离。

单这一点就令司马光倍感欣慰。新荆明显知道一些只属于王安石本人的秘密,如果自己能将这位年轻的旧友争取过来,也许能更快地纠正王安石本人现在对变法的热衷。嘉祐年间,自己与王安石同吃同住同行,也曾一同讨论经史典集、诸子百家。王安石与“王安石”此时的状态,正如同当年他们讨论的“黄粱一梦”中的主人公:那枕着黄粱的书生梦到了云谲波诡的一生,梦醒时分,黄粱尚未煮熟,使得他产生人生如梦的叹息;王安石也正被吕惠卿等人欺骗,只不过他一边做着变法的荒唐大梦,梦醒后的王安石却机缘巧合地追入了当事人梦境之中,并给他自己取了“新荆新玉成”这一名字,正尝试做出一些改变。

新荆对待其子王雱的态度,明显也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切。这是这人素来不会演戏,上次被弹劾,逼得王安石本人不得不认新荆归宗,倒是让自己多了些麻烦。

司马光的妻子张氏没有孩子,几年前两人已经过继来一女,前年妻子又打算从司马光长兄家里将康儿过继过来。司马光考虑了一夜,劝妻子打消这个念头。

“我自有相中的年轻人,可以继承我的衣钵。”

张氏连连叹息。“那新荆已经婉言回绝了你的翁婿之约,近日也归宗了临川王氏。你与王安石是冤家,他怎么可能允许你将一个临川王氏的子侄改姓司马!”

“我自有办法。”司马光固执道,“介甫为人磊落,可惜被小人所欺。我既然有机会将另一个年轻人救出泥潭,就不能袖手旁观。”

“你将那年轻人当成落入瓮中的孩子了?”张氏无奈道,“王安石正得圣眷,你却处境艰难,也不知是谁才是被困住瓮中的人……”

不。司马光心想,我与王介甫不同,我可以忍,我更可以等。我没有子嗣,这也许正是天命——最让我无话不谈的挚友,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敌人,最让我寄予厚望的儿子;他们可以是同一个人。

司马光不承认新荆是王安石的儿子,因为那不符合王安石本人的洁身自好;但他可以接受是王安石血脉延续的一部分。

这年轻人是王安石的延续,未来也将成为自己生命的延续;这年轻人将继承他们二人各自最好的那一部分,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

新荆随着司马光的脚步,沿水边走了一段。他隐隐感觉气氛有些怪异,于是主动停下脚步。

“知军之前说,长安府驿站遇到贼人,失了火,”他谨慎开口,“但下官的两辆马车尚在长安府。如果需要带走两车东西,是否需要经过您的许可?”

司马光因为话中的“下官”二字微微颔首,道:“新中允如果有其他要事,不能去长安府,某自然可以派人传信交代驿站,让他们妥善看管。”

“感谢司马知军。”

“贤侄不必客气。”司马光笑了笑,道,“你伯父近来一切可好?”

新荆犹豫片刻,道:“他……他现在很好。”

言下之意,你不在京城,王安石的变法道路便顺畅了很多。王安石现在的日子虽说也困难重重,但已经比去年好一些了。

司马光不由得微笑。不知为什么,他完全能看懂对方的表情,也能看懂那些貌似恭谨,但暗中带刺的回答。

“新法在陕州是失败的。”他一边说,一边端详年轻人的表情,果不其然看到新荆的表情一沉。“听说新中允要去庆州,正好种太尉与某也是要去庆州;相逢即是缘分,不如同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司马光顿了顿,又道:“这一路上,新中允便能看到不少因变法而陷入困境的人。战场拼杀,血流入海,这是一把刀;而变法相当于刺入环庆的第二把刀,若是你伯父能亲眼看看,就能知道这些刀剑是如何戕害百姓、如何损害大宋的基业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0章 宿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