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新荆 > 第59章 圣心

新荆 第59章 圣心

作者:AMNH680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13 19:32:01 来源:文学城

新荆再次谒见宋神宗,已经是在同天节之后。这一次,宋神宗仍然选择将见面的地点安排在了紫宸殿。

新荆倒是宁愿皇帝选在更严肃的集英殿。但他说了不算。

神宗看起来心情不错。他面前的案上有一些奏章,让新荆免礼后,便捡了其中一个出来。

“永兴军都总管走马承受公事李宪的奏疏。”神宗道,“你是从秦凤路回来的,自然知道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李师中曾说,王韶妄指闲田、对上欺罔。李宪这份奏疏上,说王韶所说的荒地确实有,但属于秦州沿渭河一带的蕃部献地;如果仓促开发,容易引起蕃部的惊疑。”

新荆不置可否。他这趟来京,主要就是为了帮助王韶洗脱罪名。王韶发现的那块地,实际位于沿渭,万顷可能确实有夸大,但四千余顷还是够的,只是王韶本人性格问题,觉得他自己没有错,对几次的调查都不太配合,导致这个事儿在上一世反复折腾,影响他了开边进程。

而新荆这次可以在京城,给秦凤路的李宪施加无形的压力。李宪不是地方官员,他终究是要回京的;就算李师中想收买他,他也得考虑金钱和前途哪个才更重要。

所以李宪目前的这份报告,算是一个折中的调查结果:王韶没有说谎,但他的开荒方案有方向性错误,建议进一步调查。

宋神宗见新荆没有反应,又拿起了另一份奏疏,道:“秦凤路沿边安抚副使高遵裕探知,秦州蕃部中的托硕、博隆两个部族发生械斗,有不少伤亡。王韶有提举蕃部的差遣,却没能及时平定骚乱;高遵裕建议恢复秦凤路钤辖向宝提举蕃部的差遣,并对王韶提出训诫。”

“此言差矣。”新荆这时候不得不开口了,“向宝一直主张武力攻破蕃部,但这与熙河开边的设想思路已经背道而驰。蕃部如果能争取过来,未来就是我们对抗西夏的帮手;如果以武力蛮横对抗,当秦凤、环庆两方战场同时开启,大宋将士难以相互支援,会陷入被动。”

“按理来说,错了就是错了,失职就是失职。”神宗放下那份奏疏,叹道,“朕如果对王韶网开一面,岂不是寒了其他秦凤将士的心?”

“王韶也没什么大错。”新荆争辩道,“他现在精力被调查严重干扰了,没法开展工作而已。李师中不支持开边,换个支持开边的人来当秦凤路经略安抚使,他自然能将招抚蕃部的任务好好推进……推进下去。”

他说了一半就感觉年轻的官家瞪了自己一眼。新荆一愣,还是把话说完了。

神宗:“那你说朕应该怎么罚他?”

新荆想了想,道:“扣他几个月的俸禄?”

神宗幽幽道:“那朕要怎么罚你?”

新荆一怔。他在心里快速分析了一遍,觉得自己这个察访使应该没有督导王韶的任务。王韶工作有失,关自己什么事?

但神宗话已经说出了口,想必已经定了给他的罪名。新荆硬着头皮,向皇帝行礼,表示坚决服从领导决定:“臣辜负圣意……”

“也不算辜负。”神宗忽然道,“你在秦凤对王韶偏袒得太明显了。李师中没有弹劾你,但你是朕派去地方开展市易务的京官,并不需要介入地方官场;你倒好,几个月的时间,把秦凤路经略安抚使本人得罪了。”

“那是因为李师中并不支持王韶的工作……”

“那你也太过强硬!”神宗的神色一沉,“朕罚你从明天起在宫中抄写经书,反省反省。”

新荆又一愣,然后恍然醒悟,面露喜色。

神宗沉着脸,曲起手指敲了敲桌子。新荆连忙压住了表情,换上了沉痛反省的面孔:“臣一定认真抄写。”

他之前就在考虑带些佛经回去。神宗这是相当于变相让他有机会接触皇室藏书了,一般人哪有这样的待遇。

他在大宋西北边陲准备要盖起的也是佛寺。宋天圣八年十二月,西夏建国之前,党项德明就曾派使臣去宋朝,求赐佛经一藏;那时候,佛教就已经成为党项王室的重要信仰。而李元昊建立西夏之后,宋景祐元年十二月又,向宋求赐佛经一藏;并在宋宝元元年,遣使诣五台山供佛宝;还陆续修建了高台寺和数十丈高的佛像图。

西夏人修建高台寺的目的就是贮藏大藏经,当时他们是请回鹘僧人在寺内将经文译为西夏文。如果新荆有机会多抄一些北宋皇室藏经带去秦凤路,西夏人必须慎重考虑一些文化或者信仰影响的问题。

不过太过贵重的藏经,他应该没资格接触。新荆此时有些沉不住气,看向神宗道:“陛下……”

神宗叹了口气,道:“本来考虑让你抄《圣无量寿经》或者《七佛赞》,但既然是要抄了带走,那就还是《大中祥符法宝录》或者《新译经音义》更好……这几部,很少被抄录,也很少离开京城。”

“官家考虑得周到。”新荆道,“臣明白了。”

很少被抄录、很少离开京城,也许是因为翻译它们的人是惟净大师。宋太宗赵光义曾在太平兴国八年颁下诏令,选择了五十名少年人学习梵文,学成之后任译笔受;而这五十人中,才华最为卓著的便是惟净,他在众少年中脱颖而出,赵太宗对他很是器重,大中祥符二年赐“朝散大夫光禄卿”。惟净从此专心担任翻译佛经的工作,号光梵大师。

光梵大师惟净,俗家姓李,正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从子。

……

“你抄写后,可以带去秦凤。”神宗唤回了新荆的思绪,道,“朕也有一份手诏,需要你一并带去。王韶虽受查,但不应耽误开边;蕃部内乱,难道不是招抚的机会?!让他自己好好琢磨!”

新荆忍不住又笑。这手诏看似是对王韶的批评不满,实际上是对李师中等人的敲边鼓。这一次王韶招抚蕃部的进程迟缓,可以说有李师中等人刻意阻碍的成分;如果神宗这手诏下去之后,王韶的工作仍无法开展,挨批的将是李师中他们了。

神宗:“你在笑什么!”

“臣失礼了。”新荆低下头,“臣看陛下气色很好,想我大宋福祚绵延,故有此感。”

神宗摆了摆手。他今天准备了三件事,一是佛经,二是手诏。第三个东西,就没那么好找理由给出去。无论怎么给,都显得刻意。

新荆悄悄抬起眼,察言观色,道:“臣愿为陛下分忧。”

神宗看了他一眼,道,决定不再费力气找其他缘由。他从那堆奏章旁拿起一个匣子,递到新荆手上,道:“给你了。”

新荆打开一看,是个头盔。

新荆抬起头:“给王韶的?”

神宗:“——你敢给他试试?!”

新荆一愣,意识到皇帝赐了个头盔给身为文官的自己。问题是他又不上战场,这东西的象征性可能多于实用性。

他又低头看了看,发现这是个做工极精湛的冷锻盔,原本似乎有盔顶装饰,摘除后,仍保留了表面的花纹。内衬做得也好,衬里还是绸缎的。

这什么意思。他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决定不想了,上前谢恩,领了。

神宗这边则一点都不想解释。他答应了新荆回到秦凤,君子一言尚且驷马难追,何况是皇帝;但横山的战报让他心绪不宁,本想着从库中调个软甲给这位臣子,但他自己登基后不久,曾披甲戴盔,前往慈寿宫向太皇太后请安,表示自己对抗辽国的决心;曹太后认为皇帝不该如此,年轻的神宗受了挫,那套盔甲就此收了起来;而宫中库藏的盔甲调用,他虽然可以下令,却会留下记录,于是神宗派人将自己当年那套盔甲的头盔取来,单独交给工匠,去除了装饰,更换了内衬,装到了这匣子中。

如果用不上,那是最好;如果用得上,这就是能救命的东西。

————

王旁踏入兄长的房中。王雱正在屋内等着他,而这种情形,似乎是前段时间兄弟二人对峙的重现。

王雱道:“我有件事要跟你聊一聊。”

王旁不由得皱眉。他虽然不及兄长才华卓越,但也不傻。这算什么聊一聊的气氛?兄长决定了一些事,要告诉弟弟罢了。

“如果哥哥是为了新荆新中允,那大可不必跟我再说了。”王旁的语气冷硬,“我觉得我已经谈得很明白了。”

“上次你说了你想说的,这次该换我了。”王雱道,“新荆虽然不是临川王氏族人,跟你我并不是真正的兄弟,但外面的人都以兄弟关系来看待我们,这样有什么不好?”

王旁眉头紧皱:“你到底在说什么?”

“我是说,”王雱道,“你不必再私下里调查他了。从今天起我会以兄长的身份去他房间睡。”

他看到王旁的表情,不由得安慰道:“如果我知道了什么,我也会告诉你!你信任那些你委派开展调查的外人,难道不信任你自己的哥哥?没有什么比在新荆身边了解到得更多,这道理你难道不明白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9章 圣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