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新荆 > 第31章 风闻奏事

新荆 第31章 风闻奏事

作者:AMNH680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1 21:19:31 来源:文学城

李宪拱手作揖,向新荆告辞。他言至于此,觉得也不必再多说什么了。如果说在大内时,新荆对他的反感来自于一个士子文官对阉人的惯性排斥,那么他现在感受到的抗拒,更多应该是来自于自己的官职。

所谓走马承受公事,其实是标准的天子耳目,可监察一州文武官员,有风闻奏事的权利;而在朝中,能有“风闻奏事”特权的,也不过只有台谏官员而已。

而“风闻奏事”,简单来说,就是可以直接根据道听途说的传闻对某位宋官发起检举,不必拿出真凭实据,不必给出传言来源,有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不用署名;即使说错了,几乎也不用承担责任。

这项制度由宋仁宗时期出现,虽然保护了部分信息来源的安全,但也高度仰仗谏官自身的人品。所以御史人选,必须是官阶为太常博士以上的朝官,且经历至少两任通判。熙宁初年为了让新人(尤其是拥护变法的新人)进入朝堂,神宗破格放宽标准,允许从京官中遴选御史,但对入台谏系统的官员,仍慎之又慎。

——可如今李宪却能以宦官身份走捷径!说到底,这是天子为自己保留的诸多特权之一。皇帝本人无法离开大内,就让这些内侍代替自己走出宫去,借助他们的眼睛和耳朵,去看自己想看的,去听自己想听到的。

偶尔,也能借助他们的手,去拿起武器,去策马张弓,剑指北方。

……

新荆那种头疼的感觉又回来了。他倒是能体会神宗在信息茧房里被各种消息缠绕的郁闷,但他现在更希望神宗用人不疑。毕竟神宗虽然安排王韶开边,但这一年,不仅往西北派来了宦官,还派来了外戚——刚刚说到的那位与王韶联手排挤向宝的主管西路羌部的高遵裕,就是当今高太后本人的伯父。

考虑到高太后本人对西北开边的态度,新荆和王韶这几个月的精力不得不平均为三份:一份是如何研究招抚藩部和新法在当地的推行,一份是如何缓和李师中对王韶的不满,另一份就是如何想尽办法把高遵裕拉拢成了自己人。

——这好不容易刚刚搞定外戚,我还得再去搞定内宦?!开什么玩笑!!

新荆送走了李宪,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考神宗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不该平白无故突然派人来折腾自己,一定是王安石本人带给了年轻皇帝一些崭新的压力。

熙宁三年啊。新荆心想,台谏集体开火,我年初好像还真要辞官来着。

就因为这吗。新荆心中叹气,司马光不也在找你辞职?……

他想到这儿忽然又觉得心绪平和了。司马光的辞职,神宗同意了;而自己辞职,神宗坚决不收,派人多次来相府上慰问,前前后后送了不少东西,请他回来上班,甚至发手谕说自己身为皇帝却“失于详阅,今览之甚愧”,以帝王身份直接道歉,小心翼翼措辞,完全是学生姿态了。

因为皇帝哄人的态度过于鲜明,这段被记录史册,到了清朝时期,被另一个皇帝乾隆一边写阅读笔记一边怒骂大宋君臣都是一群疯子。

好。新荆思虑至此,定了定神。如果说神宗感觉自己这察访使回京安抚圣心,就能让他们帝相之间的感情相对稳定的话,自己跑这趟也算是值了。察访秦凤也好,走马承受公事也好,说到底是神宗对地方上的变法情况不放心。旧党天天说新法让百姓不堪其扰,神宗无法准确判断到底是夸大其词还是确实此事。九五之尊忧心天下,也不是坏事。

王韶第二天傍晚回到了秦州治所。他对京城来使不敢怠慢,几乎是星夜兼程。到了之后发现,除了来到此地的李宪,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李师中,秦凤路钤辖向宝,西路羌部主管高遵裕等人皆在场。

秦凤察访新荆也在,等王韶得了空,便向他请辞,说要回一趟汴京。

察访是新荆的差遣,他的本官仍为太子中允。太子中允是正八品的朝官,虽然不及李师中等人等级高,但属于京城系统;如果真的回京述职,以他太子中允的身份,是可以参加朝会的。

王韶感到了一丝异样。新荆这趟走得太突然了,他几个月前从京城来,跟自己说的是三年之内,哪怕西夏人突然倒戈帮助大宋杀向大辽,他也不会踏上回京之路;当时信誓旦旦,仿佛汴京城里有什么毒蛇猛兽;而他这段时间在西北确实拿出了长线计划,自己这趟去甘谷城,一是听说西兵不稳,需要派兵增援;第二就是因为新荆先前已经在极西的古渭寨搭了市易司的场地。

今年年初,他们已经和古渭的青唐祖、纳支蔺毡部和张香儿族互相认识,藩部区的青盐品质极佳,王韶允了几千贯的生意往来,还指望新荆从李师中库中掏出来,新荆这钱还没拿出,反倒要走人,未免有半途而废的不祥之兆。

新荆察觉到王韶脸色不悦。李宪仍很客气,但他的调查不是几日能结束的,需要地方上配合。他奉命来调查王韶递交中央的札子中提到的闲田是否达标,而给新荆的诰命,则是皇帝私下嘱托的,并没有走官方流程。今天又被新荆硬塞了回来,李宪无奈之余,也不能再勉强。

晚宴是李师中请的。王韶如坐针毡,硬挤出笑容把这饭陪到最后,等把各位领导和京城来使送走,他立刻把另一位京城来使堵在房中。

“这又是怎么回事?”王韶眼中有怒火,“你来的时候说你在这儿,皇帝绝不会有疑心;如今李宪来查的,又是什么!”

“你有什么好急的。”新荆心道,说你是武将你还不信,你比寻常武将更沉不住气。

“李宪只是来调查你,又不是来处分你;他是个走马承受公事,又不是御史中丞,就算他调查上去的东西对你不利,明显有违常理的地方,王相公也会替你申请复核,不会轻易冤枉了你。”

王韶冷哼一声。“精力都用在对付上差身上,何年何月能开河湟!”

这也是一句实话。新荆想了想,道:“李宪不同于寻常上差,他对酒肉宴饮没什么兴趣,但有一些带兵的思路。我最迟后天就走,你试试带他去前线,别老让他去丈量土地。说不定你们还能交个朋友。李师中坚持河湟没有多少良田,而地方势力盘根错节,如果你只是坚信自己没有说谎,到时候李师中等人就会将谎话重复一万遍,将它变成真相。别那么焦虑了,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额,棍棒。”

王韶是帅才,他有自己的骨气。新荆暗想,但他上一世就是因为太硬气,根本不想配合自辩,在流言渐起时抱怨说“众共沮我”,才被抓住把柄,几至获罪。

王韶愤慨摇头,但也已经不再反驳了。他转身要走,新荆一把抓住了他。

“先别急。”新荆道,“我不是后天要走吗?再怎么说,我得给陛下带点土特产回去。你费点心……”

王韶冷冷道:“发苦的盐,粗糙的羊皮,亏空的库房。有什么能带的?!”

“偏架弩。”新荆宽慰这位旧友,道,“年初党项人李定向秦州献的那偏架弩,麻烦王机宜安排个人带着,一同去京城。如果圣上悦之,我为这党项羌族酋长申请个汉职也不是难处,到时候你在这儿的招抚工作,也能更顺利些。”

王韶脸色稍缓,道:“也好。”

————

等真正到了京城,已经是十几天之后。新荆重回汴京城,入城已经傍晚,琢磨自己到底是该住驿站,还是直接去王安石的府邸。

按理来说他现在是王氏族人,回家了,跟家长说一声是应该的;但那原本是他自己的家,而回自己家还得打报告这事让人非常不痛快,以至于他产生了非同一般的逆反心理。

不回家,更不想去条例司。偏架弩是给神宗的礼物,也是给王雱的。这是个惊喜,等闲不能拿出来。等到神宗派人测试它的箭能射出三百步远,可洞穿多重铠甲,将会为偏架弩重新命名为“神臂弓”,稍加改良,未来在北部战场将发挥强悍的实力。

以儿子王雱对军事器械的迷恋,这应该是给男孩带去的最好的礼物;而礼物应该保留一些神秘感。他带来的偏架弩虽然不多,但在呈给神宗之前,让王雱先试试手是绝对没问题的。

——先告诉他自己回来了,再不慌不忙地拿出来,说是个普通的礼物;等到王雱拆了包裹,必然大为惊喜。

新荆安顿好随行军士,自己去甜水巷买了点酒。既然还有空,那就见见其他人。如果那人在,那就拜会拜会;如果不在,这酒就赠予随自己一路前来的军士。

他轻叩西保康门桥附近的一户家门,有仆从开门,诧异地看着他,问是何事。

新荆拱了拱手,道:“讨债。”

那仆从大怒,道:“我家官人何时欠过什么债?!竖子信口雌黄——”

新荆心平气和道:“你且去问问你家大官人,去年年底他以竹筒装了‘债金’,亲手交给了我,答应了每隔一月都寄来新的;如今大半年过去,我‘一文’也未收着,实在被逼无奈,才不得不登门来访。”

仆从见他说得认真,犹豫了片刻,保险起见还是决定回房中禀告。仆从回去复述,几乎一眨眼的工夫,苏轼本人从屋里冲了出来,一把将新荆扯进门,紧张地在门外左右看看,然后猛地将门关牢。

新荆被推得踉跄,站到一旁,掸了掸衣服,然后朝他直接伸手。

“拖欠了几个月了,嗯?”新荆道,“赶紧拿出来罢!”

苏轼把他往屋里推,咬牙道:“你就站在我家门口说这些?!你是要害死我!”

“我手里这酒搁在哪?”新荆虽然被推着走,但心情挺好。他一边被推进屋里一边说道,“你看,我这不是还给你——嗯,给你哥俩带了点礼物。”

苏轼:“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