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写文笔记 > 第26章 推墙

写文笔记 第26章 推墙

作者:Sunness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1-16 14:19:52 来源:文学城

梳理一下推墙这段大剧情的卡文思路。

归根结底还是叙事视角带来的问题。从围封镇南开始,为了展现这一段群体性的苦难,以及不同群体面对同一事件的反应,叙事视角变得比较散。主要群体视角有四个——官府群体(印家、申家),平民群体(邱家、鲁老爹、郁家),公奴群体,私奴群体(玄盾阁、娄家祯及印家私奴)。考虑到这一段大剧情的作用,其中公奴群体视角和私奴群体视角是占比较大的主要视角,然后又根据人物塑造主次在这两个群体中选择具体的人物视角。

用这个逻辑一直写到阿念放溟蛾、镇北爆发瘟疫,我就开始卡文了。我知道接下来一个重要情节就是推墙,但总是觉得“不够”。阿念放溟蛾→镇北爆发瘟疫→县里借粮但不给镇南足够的粮食→何汉等人推墙,这是一条完整的因果关系链,但从前面两个情节点转到后面的情节点,中间需要过渡两个群体视角,再转回公奴群体视角来。而我觉得公奴的群体视角里“情绪不够”,我写出来的那根弦拉得不够紧,不足以促使它“崩断”,引发推墙这一群体行为。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在前期的铺垫视角太散。

镇南被围封之后,公奴群体的情绪是有一个波动过程的。最开始张家召集乡民齐心协力过关,这一段的情绪比较正面,因为围封刚刚开始,大家又团结一心,于是一切仿佛都还有希望;后来官府介入,开始给不对症的药和极少的粮,镇南医士又不够,每天都有人死去,这时群体情绪已经开始波动;接着天气变冷,鲁老爹和邱凡骐他们送来的药材粮食又给了群体一点希望,然而很快大家就意识到这是杯水车薪,甚至有人自缢,于是群体情绪开始下滑;一个月之后,夫子依然杳无音讯,死亡人数剧增,看到尸坑里的死人,绝大部分生者都开始情绪崩溃。

按理说,铺垫到这里,“推墙”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但由于不同情节点重点塑造的人物不同,前面这些铺垫的视角就比较散,再横插两段其它群体视角(阿念放溟蛾、印府得知镇北爆发瘟疫),这个本来“顺理成章”的情绪**就被搅散了。

所以最开始写“推墙”这段大剧情的台词时,我按照大方向写了“①何汉召集乡人;②大家在围墙边与官兵冲突最终推倒竹墙”这两个情节点,然后发现完全“不够”,情绪没有到位。

于是反反复复梳理前面的情节,想找到解决方法。

删改前面的情节是不可行的,因为那些情节对铺垫情绪和人物塑造都有重要作用;那么调整叙事顺序呢?在顺叙叙事的大基调下不合适,何况视角太多,如果再在叙事结构上玩花样,最终效果可能是乱中乱。那么就只剩一种解决方法:增加铺垫过渡。

卡了很久之后,首先增加的铺垫过渡是官府群体视角(即印柄瑜和郑百户的那一节)。在这段大剧情里,官府群体与公奴群体是产生冲突的对立群体,但我最初写出的冲突场面只有竹墙边那段的直接冲突,所以增加了单独的官府群体视角,也就是增加了侧面冲突。

还是不够。于是又考虑了很久,决定增加张祐齐视角,亦即公奴群体内部视角。一方面是铺垫群体的绝望情绪,另一方面则是增强群体内部的“对立”,让那种绝望、紧张、混乱的情绪拉得更满,同时也可以将这一段的叙事视角最终落在需要主要塑造的年轻一代身上。

增加到这里,才觉得情绪终于足够。

场景难写则又是另外的问题(也是老问题),就不多梳理了。

很庆幸最后写出来自我感觉还不错,没有需要大改的地方。不过紧接着又会有一段差不多难度的小**……还在梳理中,头痛。

加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