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小镇人家 > 第19章 米豆腐

小镇人家 第19章 米豆腐

作者:朽月十五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7-04 19:34:54 来源:文学城

陇水镇的人家对生辰很看重,老人要过整寿时,会做不少的白馒头用红印盖戳送熟人,这叫沾福气,叫老人长命百岁。

十岁以下的小孩过生,会染红鸡蛋,到巷子口给过路人。为的就是能听见一句吉利话,好让小孩有福气,莫要早夭。

到十岁上的年纪,就得大办了,若是女儿家办,想着留在家中的时日一年少过一年,生辰便不能含糊。男儿大办是为了长身子,也可做主事的,挑起家中一根担。

像贺家是龙凤胎的,年年办得热闹,一请就请相熟的一家人过来吃饭。阿夏家年年都会过去,小辈送自个儿的礼,大人走大人的礼。

今日刚过了晌午不久,方母换身簇新的衣衫,挎了一篮子东西后就喊,“阿夏,你快出来,跟我先去你贺姨家。他们家今日人多,我去帮个忙。”

“来啦。”

阿夏从木工房抱出一个包着布的猫窝,遮得严严实实的,只能看见大概得形状。她的头抵在上头,含糊不清地说:“我好了。”

“什么东西还要遮掩,我给你拿。”

方母边说边把篮子换一只手,准备接过来,阿夏摇摇头,“不用了阿娘,我能拿得动。”

“随你随你。”

母女两个出门去,抱着个蛮大的物件还是挺惹眼的。刚走了几步路,李家门前坐着择菜的老太太就笑呵呵地问,“哎呀,阿夏抱着这东西做什么去哦?”

“阿婆,我去山桃家,给他们的。”

“哦,那你快去,今日他们家热闹着呢。”

阿夏点点头,露出个笑赶紧往前走。等走到天河巷的路口,远远就见贺家门前围了一帮人,有人在搭台,她晃眼一看就知道请了张阿爷晚上过来做皮影戏。

那台子还没搭完,边上就已经围了不少的小孩,又蹦又跳的,十足的欢喜。

等走到近处,有方母相熟的妇人看见两人,走上前来寒暄,打量了阿夏一眼,堆起笑来,“小芹呦,你家阿夏出落得越发水灵了,有你年轻时候的模样。要是走在路上,我只怕都不敢认。”

“我还不晓得你这张嘴,惯会说话。阿夏,叫丁姨,”方母话里虽然打趣,脸上却笑得跟朵花一样,别人夸阿夏她心里就高兴。

“丁姨,”阿夏很亲热地喊了声,紧接着就说:“娘,我先过去找山桃了。”

“去吧去吧。”

阿夏让太公做的这个猫屋着实有点压手,更别提里面她还放了给山桃的礼,走到门口就只觉得累得喘气。

没想到才刚迈过门槛,手里的东西就被人提起来。手上一空,她正蒙着呢,就听见头顶上落下来一句话,“阿夏,你拿的什么东西?”

这道声音有点公鸭嗓又有点稚嫩,太有辨识度了,阿夏一下听了出来,高兴地喊:“小阿七,你回来啦!”

小阿七点点头,他身量单薄,脸很嫩,一瞧就觉得年岁颇小,其实就比阿夏小个几个月,个头却高她一大截。

他咳了声,“我昨日才回来,本想着找你们去的,知道山南两个生辰做宴,干脆就不折腾了。你还没说这是什么玩意,又是想出来的新奇东西。”

“才不是,到时候给你过来给你看,”阿夏很自然地用胳膊撞撞他,好奇地问:“春州好玩吗?还有小阿七,你长高了好多呀。”

小阿七稳稳地抱住猫屋往前迈腿,扬起下巴来,“那是自然,我都过了十五岁,当然要往上蹿一截了,阿夏呦,你还有得长。”

他眼睛往下瞟,语气明明很正常,阿夏却听出了调侃,她看看小阿七的长个子,又瞧瞧自己,怎么光长肉不长个子呢。

有点生气。

“少拿个子来说事,非得比,那你还没有盛浔哥高,也没有三青哥高。”

阿夏气鼓鼓地道,小阿七也不逗她了,嘎嘎地笑了声,她吐出一句话,“跟鸭子叫一样。”

“嘿,你再这样,我从春州带回来的东西没你的份啦。”

“哇,刚才那是谁在笑,比画舫上的丝竹还动听呢。”

阿夏立马摆正态度,她自认为自己是个能屈能伸的人,不能因为甩脸就不要礼物。

小阿七对她这样的转变见惯不惯。

而在二楼开窗看了全程的山桃和晓椿咯咯直乐,笑得太大声还被阿夏听着了,她抬头往上瞟,提起裙子往走,还不忘跟贺家伯母说一声。

才往楼上走,贺家二楼有个很大的堂屋,里面除了桌椅,就是堆起来的礼。

山桃、晓椿和山南坐在靠窗旁的椅凳上,阿夏到时他们这笑还没止住,边笑边让他们坐下来。

“快坐快坐。”

“这玩意有够沉的,快让我瞧瞧是什么宝贝,”小阿七最后走过来,放到桌子上喘口气说道。

“我也想瞧。”

山南头往前倾,目露期待,山桃和晓椿在一旁偷乐,毕竟她们老早就晓得里面是什么了。

“成成,让你们瞧瞧,”阿夏边说边拉开那张布,露出个很大的猫屋,是只张着大嘴巴打哈欠的猫,尖耳朵长胡须,嘴巴圆圆的老大一个。还有扇圆门,全身叫阿夏上了黄白两色,里面铺了张五颜六色的垫子,最中间还垂下个铃铛。

“果然还是阿夏的花头多,”小阿七抿口茶水感慨,这种小娘子家会喜欢的东西,他是全然看不上。

山南则是犹疑,“这是给我的还是给山桃的?”

花色太亮了。

“当然是给你的,”阿夏一本正经,“我备了好几日呢。”

“是好几日,要不是我不说,她今年还想不出来送啥。”

山桃戳穿她,和晓椿笑做一团,而后从自己屋里捧出一个柳藤编的笼子,有只灰白相间的小猫咪呜咪呜地叫着,还时不时舔舔爪子。

放到桌子立马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山南咽了咽口水,不敢相信地指着那只小猫说:“这也是给我的?”

“当然,你之前不老想养只猫吗,我特意拿了一袋子糖去文姨家聘的。你就说你喜不喜欢吧?”

山桃边说边把小猫放出来,它还走不稳,往前跑了两步就趴地一声扑倒在桌子上,顺势把拱起来的身子放平,小尾巴乱晃,不肯再动弹。

山南拿手指戳了戳,胖胖的脸上挤出两个小团,嘿嘿直乐,“当然喜欢,我得给它取个名字,就叫,”

他冥思苦想,最后灵光一现,“就叫一包糖。”

小阿七嘴里喝的茶差点没喷出来,强行咽下后差点没笑岔气,“什么东西,一包糖?山南你这学堂是白上了。”

晓椿也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一包糖,是什么名字哦,还不如叫方糖。”

“方糖?那随阿夏姓了,她家里已经有方年糕和方汤圆了,不成,要叫得叫贺糖。”

山桃不服气。

阿夏等他们说完才慢悠悠地道:“这些名字都难听,叫贺糖,还不如叫莲子呢。你们听,这贺糖贺糖不就是荷塘,荷塘什么多,莲花出莲子。哎,别这么看着我,不信你听我叫它一声,它要应就说明喜欢这个名字。”

她坐在小猫的后面,真的开始喊,“一包糖。”

小猫灰色尖耳朵动了动,没转过来,她又喊:“方糖、贺糖。”

直接不动弹了,她又出声,“莲子。”

那只小猫喵了声,阿夏见有戏,再喊,“莲子,莲子过来。”

猫转过头来,犹疑地往转过身,往前迈了几步,胡须一抖一抖。

阿夏乐得眼睛都眯起,“我就说它喜欢这个名字。”

山南很受伤,他觉得一包糖真的很好听,决心之后每日都叫这个名字,时日久了自然能改过来。

不过后来莲子每每听见这名字,都会趴在那里。

猫猫名字暂定后,阿夏从袖子里掏出个盒子,推到山桃那边去,“自己打开看看吧。”

“来,让我瞧瞧送的什么大礼,”山桃低着头把那长盒子给打开,晓椿凑过来看。里面是一条手链,链子是金子做的,垂下好几颗粉嫩的桃子,大抵是用珠子磨出来的,有点糙,应当是阿夏自己的手艺。

山桃虽平日老与她拌嘴,不过可喜欢这个妹妹了,当即眉开眼笑,让晓椿给她带上。

还一直晃个不停。

礼也全都送了,山南送了山桃一块很漂亮的布,做春装顶漂亮。晓椿分别送的是笔墨和头面,小阿七要敷衍地多,两个都送了一套茶盏。

搞得阿夏对他从春州带来的礼物瞬间失去不少兴趣。

但对春州还是有兴趣的,阿夏从来没有出过这个镇。

其实她有很多机会可以出去,且不说她的堂伯是出海打渔的,专门把鱼贩卖到其他城镇里头去。只要跟着她爹都能去别的镇上了,可她莫名地就是不愿出去,不过叫她还是很愿意听别人说见闻的。

小阿七放下翘起来的腿,回忆道:“春州太大了,至少比镇上大上不少。那里的人穿得很好,光是画舫就有三层高…”

“哇,”阿夏虽然不觉得惊奇,却还是很捧场,搞得其他几个人呆愣楞地看着她,想笑又没有笑。

小阿七没脾气了,把话全都抖落出来,一下午的时间,茶都喝了三四盏。要是再不开饭,只怕走一步,肚子都能听到咕咚咕咚的响声。

索性随了他的愿,楼底下有人喊:“开饭喽——”

其他几人还没反应过来,小阿七的椅凳都推开半米远,再一瞧,人都走到门口那了。等四人慢慢地下去,人家都坐到桌子上等着开席了。

阿夏属实无话可说,她也不跟她娘坐一道,山桃坐哪她坐哪。一桌坐的全是鲜亮的小娘子,大多都是贺家的亲眷。

她也不觉得哪里别扭,大大方方地挨个打招呼,小娘子们都喜笑颜开地回她,搞得跟她家的亲戚一样。

一个小娘子的话还好,十来个小娘子凑一桌,你一嘴我一嘴,阿夏都有点招架不住了,在她口干舌燥之际,终于上菜了。

贺家做的体面,头道菜是米豆腐,算是道大大菜了,虽说叫豆腐,但不是用黄豆做。要用籼米泡一夜的籼米,磨成浆。浆水直接倒进锅里煮,咕嘟冒泡后,就得拿米棍子去搅,这个活累,不稠时还好,到粘稠时再搅跟搅糖瓜似的,累人。

看米豆腐好,要看它沾不沾,不沾就能舀到铺了湿布纱巾的豆腐格里,拿盖板和石头压上,叫它成型。

白中有点淡黄,软弹弹得比豆腐还好,陇水镇的人家讲究煮这个要鲜,一板米豆腐切块。汤底不能用水,得拿小嫩鸡或老母鸡煲的汤做汤底。

光有米豆腐还不成,还得往里头搁春笋细丝、蛋烙的薄皮切丝、瘦肉条、虾仁等,配色丰富。

阿夏最喜欢这米豆腐软弹的口感,嫩之余又不过分的烂糊,汤鲜味美,再夹一筷子木耳丝,咯吱咯吱地脆劲,虾仁咬破皮,只一字,滑。蛋皮丝最会吸汁,一咬汁水丰沛。

等阿夏埋头喝完汤,再一瞧,一大碗的米豆腐见底了,只剩点油星子,她顿时后悔没多舀上两勺。

等后头上了敲骨浆、蒸黄鱼、干菜扣肉等菜,她又不为米豆腐伤怀了,手起筷落,每样都没放过。

最后上来的不是菜,是长面。

陇水镇对长面算是情有独钟,很多喜事都能见到它的影子,生辰更是少不了,没钱的人家过生就会买上一捆长面。这用精面粉按不外传的法子做的,做的又细又长,搭几个架子晒干。放到水里煮熟,又滑又软,加点盐,磕个鸡蛋味道就好得不成。

贺家也没整花里胡哨的做法,面上只窝个荷包蛋,面不多,三根面,但做的很长,所以盘旋起来也有小半碗。

分面时贺父就喜盈盈地道:“这面大家也一定要吃,讨个喜头,长命百岁。小娃更不能剩下,吃了好安稳长大。”

就听这句话,这长面就没有剩下来的道理。

哪怕吃得很饱,这面全给咽下肚,连汤也全喝完。可怜阿夏撑得不能动弹,到后面消了点,天黑落落下来,几桌的大人还在交谈,小孩子却全都蹦了出去。

皮影戏要开场了。

长面和米豆腐参考自《宁波老味道》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米豆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