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小宋腾龙 > 第94章 岳府

小宋腾龙 第94章 岳府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2-19 15:22:13 来源:转码展示1

太后嘴唇哆嗦着说,“难道哀家不是为着我大宋?”

韦渊说,“只要还有大宋,无论赵九哥回不回得来,太后还是大内里的太后,但微臣没有了赵九哥,便是破鼓万人捶的罪人!”

太后你不必着急,太后你再急都急不过韦某,你是旱涝都有收成保证,而韦某只能看天意,天知道等着韦某的是不是一顿雹子?

贤妃鼻子一酸,她想到了自己的处境。

舅爷说的没错儿,赵构要是回不来,也就意味着韩州所有的人都回不来了,那太后不但还是太后,而且还是大宋唯一的太后,她暗暗庆幸,自己在这件事上至少到目前看是做对了。

贤妃看着太后,欲言又止,因为太后不看她。

太后看韦渊,以往没看出来呀,以往韦贤妃不怎么受道君皇帝的宠,这个韦渊也一直默默无闻,她从江西走了一趟回来,韦渊敢顶撞她了。

不过韦渊说的也没毛病,他应该比自己还要急,太后和潘贤妃去洪州时,赵九哥惶惶不可终日,难道这段日子里忽然有了神助?

说实话,太后气势汹汹说要问政,多一半还是情急所致,她想吓吓韦渊,让他别再偷偷的阻挠潘贤妃收养子的事,太后期待的是神不知鬼不觉的把事做了,不要张扬。

可韦渊没怕,反过来把太后吓了一顿,赵九哥悄悄去韩州的事如若真在临安传开来,后续的事态走向太后还真没想好。

看韦渊那个坚决的意思,太后即便接着给他施压,他也未见得会屈服,赵九哥和吴娘子万一真回来呢?太后岂不是自己把自己献出去了?

太后的目光终于慢慢柔和起来,“难为你了,韦舅爷,天目山的匪事如何了?你总该让哀家知道一下吧?”

韦渊说,“微臣也不知道。”

“啊?!”

“但张伯英曾到和宁门来,提请一人协助他剿除戚方。”

“是谁呀?”

“回太后,此人是淮南宣抚司右军步军统制岳飞。”

“只是个步军的统制……岳飞还能有多少人,哀家晓的张伯英手下有数万人,他和戚方斗了这么久都没个最后的结果,还要找外援,一个岳统制会不会杯水车薪?”

“太后,韦渊也不知道成不成,但陛下十分看好岳飞,张伯英那么大的制置使不也念念不忘岳飞这几千人?臣料想其中必有缘由,再者说臣也庆幸他只想到了岳飞,若想的是刘平叔,岂是微臣在和宁门上一句话能解决的?”

“希望陛下没看走眼,哀家好像听说岳统制的家眷已在临安安置下来了,也不能不闻不问,陛下又不在临安,为示我皇家的……我们是不是去岳府上看一看?”

韦渊内心戒备,阁长办不成的事太后该不会想亲自去办吧,但这个又不大好再次拒绝,“呃——嘶,嗯有理。”

潘贤妃说:“我听建康回来的女侍卫们讲,岳统制才二十几岁,那岳母还能有多少年纪?兴许与太后也没有多少相差,我怕太后前往岳府太过的隆重,不如让我去。”

太后不傻,说,“你这小娘子,总是善解哀家的意思。”

贤妃得了太后的允许,带着詹七娘和二十几个女侍卫前往岳府。

一走进纪家桥东的岳府大门,便看到院门内并排摆着两只高大的木架,岳夫人李娃正率着几名宫女将纺好、染好的排线缠到架子上去,宫女在架子旁边摇动木轴,把排线从内厅、一直穿过两道门卷到前边的架子上来。

在南边的厢厅,数名男仆正在将麻丝捻线,北边的厢厅里摆着五六架织布机,穿梭声不停,从里面走出来岳府的姚老夫人。

贤妃一看,岳老夫人好像还真是不足五十岁。

潘娘子举目察看岳府的陈设,挺大的宅院里最显眼的就是这些东西,猜到陛下赐她们几千两的安家费,八成都让岳母拿来置办织布的东西了。

织架上的布谈不上精美,更说不上细致,因为径线里面每五股棉线便夹着一根麻线,贤妃道,“老夫人,你这是要织什么布呀?如果府上要用的话,只管与我提一句便是。”

岳母说,这布不是自己用,陛下给的钱太多了,要把它织成这样的布给岳飞的手下做成军衣,又耐磨又透气,不会次过官坊的。

正在织布的一个宫女停下手,对潘贤妃说,“保管它树枝子都刮不破,娘子你看这布密密的。”

贤妃看李娃,“岳夫人已有了身孕也不歇着吗?”

岳老夫人说,“她动一动才是有好处的。”

潘贤妃大受感动,也大受启发,亲自上手帮忙,一直到天将傍晚才带着人离开岳府,李娃还特别让二公子岳雷扛着大铁枪相送。

临安城中华灯初上,从岳府到朝天门足足走了七里多路,看到一路都是吆买喝卖、彳亍留连的,很是详和,也不知万一他们听说大内里只有个太后和她,那时候城里又将如何。

……

韦渊回到府中心事重重,也不知这副重担子还要压在他身上多久,陛下和吴娘子一天不回来,他就如坐针毡,还得预备好后路,绝对不能到最后让人反拍一个贻误的罪名。

到那时太后自然会脱的干干净净,她一定会说“你们看看怎么样,哀家是不是早说过?都是韦渊不让。”

韦渊酒都没心思喝,西湖醋鱼变得寡淡无味不说,还时时提示他别忘了陛下和吴娘子的事。

他唤过来管家王柒,交待他秘密去办两件大事,而且一件都不能泄露出去。

一是在候潮门外的码头上备下大船,随时可以出发,船内多储粮食和淡水,可以支撑起走远路;二是随时关心打听城内外的传言和小道消息。

如果大捷的话,消息自然不必百姓们先知道,但若是不大捷甚至局面成危,官方的消息总是慢过民间。

这可不是韦渊自私,他是无能为力。向来是勇于任事者寡,举着道德旗子挑毛病的多。

金军在汴梁城外时,那些穿红挂紫的人里有不少人恨不得挽袖子亲手把二帝抬去金营,恨不得亲手将那些藏匿的帝姬从巷子里揪出来给金人送去,还不是为了活命?张邦昌是怎么让他们撕碎的,韦渊记忆犹新。

王柒谨慎的问,“舅爷是什么打算?”

韦渊没必要细说,更不能说是自已脱身的后路,随口道,“陛下和吴娘子若真能载着那么多人回来,也许粮草一路上早都耗尽了,韦某总得去接一接呀。”

王柒出去以后韦渊又自嘲的苦笑,那些人能回来也就直接回来了,总总共共也就五艘船,陛下没有必要单独分出一条船先送一次信儿。

即便等送信的赶到了,后边的船队还能差多远?还用的着他跑远途去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