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小宋腾龙 > 第689章 兄弟

小宋腾龙 第689章 兄弟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3-07 17:02:40 来源:转码展示1

张伯英只给了王进三千人,外加一杆中岳大帅的旗子。

旗子有的是,张伯英还有,这样他既不违道君的旨意,发兵了,中岳大军在江南的重心也没动,不影响康王的总体安排,江北的声势也有了,道君有了面子人也高兴了。

王进过江后,黄昏第一战遭遇了金兀术,金兀术人太少,可王进在江南尽欺负流匪和护院了,三比一险些被四太子弄的溃不成军,大帅的旗子不知扔在什么地方,回去找也没找到。

行军作战向来有讲究,人在旗在,尤其是帅旗,比一彪人马都要重要。

张伯英临行也这么和王进叮咛再三,王进也念叨了一路。

张宪说,“去年四月,在**县我和高宠夺了四太子的帅旗,看看倒是给金兀术造成多大的麻烦!康王领我们去韩州时都一直在利用它!”

王进哭丧着脸说,“我命休矣——张大帅不会放过我了!”

岳飞对王进说,“不必如此,你有旗子我反倒不好办,那就暂划入右军跟着张宪行动吧,你的任务就是找张大帅的旗子,一旦看见它,豁出命也要把它拿回来,要不你回不了中岳了。”

失旗这件事有点像是天意,张伯英人在江南怎么把帅旗离开了,岳大帅并不知道张秾写了什么模棱两可的信、给张伯英造成了什么困扰,他就是觉着有点不可思议。

传出去难道中岳被人团灭了?

此事不能往外扩散,更不便往建康或金州报,但西岳参战各部必须告知,不能被金兀术利用它使诈。

……

在麻城东南不远有一座山,名为龟脑袋山。

宗翰手下不少闻讯汇拢来的零散人马都围着山包下寨,七八万人慢慢的又心定了一些,因为大金国伐宋东路元帅、四太子宗弼正在山顶的中军帐。

帐内兄弟二人正在说话,宗翰说,“斜宝既然不在汴梁,那会去哪里呢?”

四太子向他说了自己的疑惑,“可能他送粮不成,半路去了金州。”

大勃极烈腹伤很重,因为宗弼的及时接应才得到了救治,但是人很虚弱。

他同宗弼说道,“金州空虚,斜宝无智,我虽然不看好他,但相信他凭借个人勇力总能够全身而退吧。”

四太子嘬了下牙说,“不见斜宝的人大哥你还是别乱猜了,他遇的是赵构!”

在汴梁金兀术遭遇了高宠,一年前在真州**县两人遭遇过,那次高宠头不回就甩了他一枪,四太子只招架了一下腰就闪了。

两人在汴梁混战中第二次见面,高宠又是当头一枪,四太子明明知道力气不敌对方,一边举斧相拦一边猛的低头,他的头盔被大铁枪碰飞了,直到此时金兀术还是光着头。

宗翰说,“就把为兄的帅盔赠你吧。”

四太子说,“大哥,不妥吧,我不是大勃极烈呀。”

完颜宗翰叹了口气道,“我们兄弟之间别再分你的我的,兄弟不睦不知被赵构钻了多少空子了,女真这些力量就交给你了,替我把他们带回金国,以图东山再起。”

宗翰是从山地起家,根子还留在山西,偏偏倾力跑到河淮来,宗弼擅长野战又跑到了陕西去试试,结果兄弟两个都吃了败仗。

这只算一方面,宗翰道,“我们的对手不一样了,往东也是山地,可我……”

四太子的意见是,此处孤山寡地,禁不起宋军一围,还要连夜再往东走,只要入了大山,宗翰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养养伤,而他也可以往外寻一寻机会。

宗翰同意了。

实在不行,宗弼说他还有条路,就是给建康的秦会之送封密信,死马当活马医,“秦会之是礼部尚书了,还兼着御史中丞,我就不信他不在乎自己的脸面!”

说着,他掏出从死挞懒僵硬的手中掰下来的那封信,给大哥看。

就是一首诗,“蓠牢有幸入龙种,雁羽**落建康。”

宗翰不必问,只看这句就明白个差不离,秦会之在挞懒手下屡拟奇文,字体和思路都非同寻常,这种充满奴性的人回到宋廷后没想到爬的更快,已经是六部之一的尚书了。

但越是这样的人,可能他私底下还能容忍王氏不忠,休她也不会休,一休人们就要问个究竟,但绝不容她的事外传,丢尚书的脸面。

听汴梁逃归四太子身边的人说,左监军在汴梁南岗曾给王氏回过一封信,宗翰就能猜个大概内容,他对宗弼说,“那你就再写一封,让他促成金宋议和,我们就能有功夫喘息一番,不然就让他没脸!”

为了激怒四太子,宗翰说,“你看看她写的这诗。”

金兀术说,“这还用看?想我呗!我可没功夫看它。”

宗翰说,“你看看后四句的头一个字。”

四太子低头再看,气得“哇哇”直叫,“都怪赵构,我与他势不两立!”

目的达到了,完颜宗翰连忙劝止,自己也掏出那篇《大般涅盘经下卷》,对他道,“我们不是和他一个人势不两立,而是柴氏和赵氏势不两立!今天大哥就和你说说故事。”

……

接下来就是宗翰讲给四太子的故事,从陈桥兵变开始:

宋太祖终于达成了他的目的,率军回到汴梁时,他先期留在城中的亲信——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侯王审琦大开城门把他接进去。

赵氏兵不血刃接管了社稷,对当权的各阶层多有利益上的允诺,只要表明拥戴赵氏的立场,该有的照旧还有。

看上去普天之下莫不归服,但那是有交换的。

殿前都点检对武人的掌控不必多说什么,没什么问题。连文人阶层也都把柴氏的孤儿寡母一把丢在脑后,默认了朝代更迭。

宗翰对宗弼说,“宋国的文人痛恨武人,表面看那是宋国的国策,但其实不然,宋太祖牢记了他是因为什么才得了天下,也忘了他是怎么得了天下,他牢记着柴氏是因为什么才失了天下,也忘了柴氏是怎么失了天下。”

连许多文人都忘记了圣人之训,屈膝附势的在朝代更替中第一次走到了前台,可有一拨为数不多的武人,偏这个时候狠狠的打了他们一个响亮的大嘴巴。

“疾风知劲草啊!”宗翰感叹着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