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小宋腾龙 > 第656章 五味杂陈

小宋腾龙 第656章 五味杂陈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2-19 15:34:08 来源:转码展示1

在人们的惊讶里,几十骑金军竟然一箭未射,真的驰走了。

上了船的百姓亲眼所见,康王府的王妃简直比驻守龚家县城的祝友那一队人还厉害,她要是叉腰站在龚家城上将会怎么样?

大船四平八稳的移回江心,再往南岸靠,百姓们说,今日才算彻底见识了康王府的威名,一位王妃一嗓子吓跑了几十个凶神恶煞的金军。

雁翎板着脸,心里五味杂陈,又高兴又难过。

既然这些金军还在忌惮四太子的声威,说明他还没有一蹶不振,更有可能这些人知道四太子近期的消息,而雁翎却不能当着船上众人多问一句。

雁翎忽然想起了自身的尴尬处境,她到底算哪一边儿的。

她一直生宗弼的气,嫌他不检点,张秾分手前说的、靖康年徐丙则往四太子寨送人的事,雁翎此前一无所知,这使她对四太子的怨愤达到了顶点。

雁翎原以为,将徐丙则扔下水,就是她和宗弼之间最后的了断。

然而张秾建议由雁翎去金州时,她是很抵制的。

在江边移船救人时,明明又有一种来自康王府的自豪感。

难道宗弼对她就没有误会?

如果宗弼因此而在战场上变本加利的积累恶行、过多的树敌,这一笔笔的血账必将被康王牢牢的记住,再想办法一笔笔的还回去,等将来战事结束了,宗弼还能不能独善其身?

以前她以为宗弼是战神一般的存在,现在持怀疑态度。

康王为帝时带几个人在淮河上袭击过四太子,四太子好悬才跳船逃出一命。

康王复为康王后,宗弼带着好几万人在陕西又是打到只身逃走了。

再打下去,雁翎总有种不好的预感,这预感让她感到急躁不安。

她自己呢?对这个不懂得洁身自好的家伙还有必要念念不忘?

到那时,很可能她想回到四太子的身边也回不去了。

如果她的这种念头再被康王或他身边的人得知了一星半点儿,雁翎自身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念至此,冲天的怒火几乎又要破顶而出!

下一个该死的就是王氏!这是她此时此刻能想到的仅有的明确目标!

若不是在树林里忽然听到王氏在燕京和宗弼的烂事,她怎么会已经逃到半道儿、在几乎就要成功的时候又鬼使神差的跑了回来!

……

滁州的龚家城,是河淮作战以来失陷的大宋第一座大县城。

是离着亲征的道君皇帝近的无法再近的一座县城。

是在一位副相和一位枢密使共同指挥的作战中失陷的第一座县城。

金军在远离都元帅大本营的地方轻易得到了一处较为扎实的落脚点,城中本该用于补给宋军的粮草辎重都便宜了金军。

这些东西不但够一万来人安稳过冬,金军还能以龚家城为支点向四周辐射影响,失去了就近补给的宋军在当地作战,反而增加了不少困难。

龚家城居民伤亡之数未知。

枢密使张德远同样是五味杂陈,将祝友逮住后一刀砍了示众,然后他倚着马鞍子给道君写自责的奏折,派人送过江去。

张德远向建康写了处置祝友的事,龚家城军马指挥祝友一看城外敌骑黑压压的逼近,带着手下五百多人开城逃走,城内百姓慌乱失序,离城门近便者五六百人,跟着官军拥挤出城,致使城门都关不拢。

除去祝友之外,最能贴边儿的是滁州刺史王善,王善有治军不严的问题,可是大敌当前,张德远没在奏折里说王善的事,他不想因小失大。

然后就只能是自责。

吕元直,张荣,董先,都开导张德远,“在这么大好的形势下居然也有个别的孬货,这场失利真和枢密使无关。”

道君匆匆升朝议事,龚家城的失利无论如何要对朝野有个交待。

赵鼎向道君提建议说,“大敌当前,先不要忙着追究张枢密的失责,请陛下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只是这次失利就发生在陛下眼皮子底下,影响太坏了。”

韩世忠不同意赵中丞的话,胜败是兵家常事,陛下还没定论呢,你怎么就说到戴罪立功了?罪从何来?

秦会之说话比赵鼎周圆,他好像很认可韩大帅的话,微微点着头说道,“嗯嗯嗯……张德远毕竟是康王殿下刚刚推举上来的人……”

赵佶正在气头上,不由的喝问,“谁推举来的又怎么样!”

他还是有威望的,只喝出一嗓子多数人都不说话了。

韩大帅也不敢吱声,朝秦会之皱眉头,韩某替张德远说话凭的是道理,从没考虑他是谁举荐来的,姓秦的你这话说的,好像韩某看人下菜碟了。

只有秦会之看出,赵鼎对他这句话产生的效果很满意。

他还看出,道君喊了这一嗓子过后也犯了难——既然喝止了秦会之,道君自己就要定个主张出来。

他还看出来,道君对亲征期间龚家城的失利很在意,急于找个担责者。

而且这个担责者一定要和道君判定的、失城事件的严重程度挂上钩。

如果只让一个小小的军马指挥承担“这么大”的责任,不足以匹配道君的愤怒,亲征的道君老官家觉得无法向外界交待。

秦会之还看出一点小小的端倪:道君似乎有个在平日里不能示人的担忧,难道他担忧的是康王?

眼下大宋的官家是道君,想改个年号还要两次去信非要问问康王的主张,康王居然不理不采!

年关将近,道君虽说很期待改一改年号,居然再也未提过一句,可是内心之中也许已经对康王产生不满了。

这种不满平时只能隐忍在心中,绝不能叫外人看破了,但是当他认可的担责人选或担责者的级别受到置疑时,道君才会愤怒到忘记了隐忍。

秦会之最后的这点判断,还有待于在以后的点点滴滴中去加以印证,道君父子的隔膜在得到充分的确认以前,绝不能当做秦会之行事的根据,万一行差踏错,秦会之将万劫不覆!

简直太要人命了,也太让人感到兴奋了!

秦会之就这么想啊想啊,有一大片刻的失神,赵鼎和韩世忠又争论了什么话,秦会之一点都没听到。

直到老官家说,“朕不便去迎她,会之,你行事比谁都稳妥,快替朕去迎一迎她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