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小宋腾龙 > 第355章 谁不听找伯英

小宋腾龙 第355章 谁不听找伯英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2-19 15:22:13 来源:转码展示1

赵九哥主意更为坚定,举杯道,“朕已准备好了,只要战,便一战战服!你我喝掉这杯酒便去休息吧,明日要早一些起来做事。”

田春罗悄声道,“小潘从大王这里回去以后,多日病病怏怏都提不起精神来了,大王怎不知道开恩,多留一些情面。”

赵九哥道,“朕绝不会手软!因为他们这几年太狂妄了!一群乌合之众!”

田春罗道,“大王万万不可轻敌,谁知道他们在接连的大败之后,会不会改变打法呢,更不知韩州之行对他们上上下下的的影响。”

赵构起身时还在想,田春罗的提醒不无道理。

斜也回去之后,完颜宗翰会不会急着显示他同斜也的不同,而派着人马逆时而动,在最不该出兵的时候杀过来呢?

这边还没准备好,那可就有点糟糕了!看来明日还须加派信兵,多同汴梁的沟通,一定要刘平叔盯紧了那个方向。

……

赵构在建康刚刚接到了张伯英从湖北传来的平乱军报,官军一战告捷,将乱匪势力逐出了桃源县境。

但是有一个很不好的消息,朱胜非和叶少蕴看到后也大吃一惊。

钟目和钟卯复叛了!

张伯英和李纲、牛皋在常德府会师之后,钟目和钟卯父子便被李纲留在了张伯英的帐下,因为乱民杨华就是利用钟目的小儿子钟子仪来拉笼人的。

钟目在靖康年间可以拉起几千义军前去汴梁勤王,可想其在当地的影响力很是不小,只可惜当年这支义军被宋廷视为大防,走在半路上便被截回去解散了。

钟目和长子钟卯一直随着李纲行动,他们这次的复叛按理说是件大事,但张伯英只是一笔带过,好像不算什么事儿,决心倒是表了不少。

当初捉来钟相和钟昂这对父子时,连胡少汲都力主砍了他们,但皇帝没有采纳,还给他们改了名字,钟相变钟目,钟昂变成了钟卯,看人出现了这样的重大失误,一般人面子上一定挂不住。

朱胜非和叶少蕴揣摩着,陛下看了一定会暴跳如雷,会扯碎了军报扬的任哪儿都是,但是很奇怪,赵构看到此处一个劲儿嘿嘿的乐。

两个人谁都不敢多问,以为赵构是气傻了。

然而赵九哥极为平静,翻着眼珠子告诉朱胜非,你立刻动身重返湖北,去找张伯英会合,朱胜非问,“关于钟相父子,陛下不想让微臣给张伯英带些主张过去吗?”

哪知道,九哥皇帝陛下只是轻飘飘的说了一句,“叛的好,既然不服管教,那就让他们四海为家去吧。”

之前皇帝曾下旨免去了荆湖北路的税赋,这次朱胜非再去湖北,则带了皇帝同他们新近议定的征税章程。

朱胜非的使命便是随军传达和推广新法,并监督各州县施行,严惩征租过程中的不法行为。

朱胜非的教材其实极其简单:

一、收租可以加耗,但一斛租米只许可加耗一升,谁敢多加一毫也不行。

二、斛面一分不许有,一斗是一斗,粮食装到量斗里,要冒上来几成高根本就没个凭据,谁也别想在这上边耍心眼儿,以大概刮平了就是标准。

三、实物租一分一厘都不许折变,保管和储存运送过程中出现的损耗,该由哪个官员负责由哪个官员负责。

四、科敷1不许可!

五、征榷2之权下放给州县,朝廷不插手干预州府了。

这次朱胜非的腰杆子比上一次可就硬多了。

总共就这五条,朱胜非拿着这五条去各地念经就是了,谁不听,找伯英。

若说前四条都是松了民众们脖子上的套儿,还有点儿倒逼州府的味道,粮租物租保管不善由官府自掏腰包儿负责,可是这第五条一下子反过来了。

第五条涉及到了商税,茶,盐,酒,矾获利极大,从赵构往上数三任皇帝起,茶利已收归了中央朝廷。

而盐利除了广南地带尚有部分留供地方财政之外,其余也全归入朝廷收入,其余的州县只有酒利可以伸伸手了。

但不表示州县在背地里就不会伸手别的方面,手伸的还不少,那些茶商、酒商并不少掏钱。

赵构一下子撒手这么大的税利,看来也不想逼迫州县过急,实质上是国家给这些商人也让利了,让他们少掏一次。

朱胜非和叶少蕴在议论到这里时曾经提醒过皇帝,仅这第五条儿,朝廷可就是自已砍去了一大块,须知南方一州之酒课,便可达数万贯。

叶少蕴说,“太上和太后这么多人回来了,虽然只住着竹楼,花费用度一定会猛增,而且官员的俸金……”

赵构还是那句话,“朕有钱!”

赵构不想让他们多费口舌,金军未到过的地方并非都是富户,看起来还更虚弱。

他就是想以这样的新法推广新的财政秩序,民众会反吗?州官会反吗?

如果这样子再敢反,那就灭的过了。

这是孤注一掷的举动,赵构宁愿花光自己大内里的金山,也要重启新的财政秩序,如果不成功,他的金山也就花空了。

然而他依旧要礼兵齐下,以严格的财政措施来检查他手下庞大的施政体系,如何处置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跳起来的人,他早就给张伯英面授了机宜。

因而他特意叮嘱朱胜非,你就是去宣教去督察,不可干预张伯英的平叛行动。

这是我大宋头一次在同一行动中,文臣要听武将的,然而身为宰相的朱胜非丝毫不敢怠慢,立刻打包儿起程。

……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忙碌着往下过,淮北的稻子扬了花坐了果,打浆早的,穗子像个水铃铛,一掐还能迸的出水来,而汴梁一带的玉米还有一个多月就能收了。

南边个别县的县令和县丞要靠煮稀汤度日,而伏牛山的民间却有多余的窝头卖钱,还是卖给金军,奇怪吗?

各地的备战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将来的汴梁周边注定是金宋大战的主要战场,谁都知道汴梁对自己这一方的意义,新法施行,江南注定所收大减,北方的粮食对赵构来说太宝贵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