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小宋腾龙 > 第353章 鲨鱼和金鱼

小宋腾龙 第353章 鲨鱼和金鱼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2-19 15:22:13 来源:转码展示1

朱胜非这些日子和叶少蕴在一起,两人的家眷都在临安,脾气又相投,干完了公务,时间晚了便会一起吃个宵夜喝喝酒。

酒壶一端起来,彼此说些什么更觉的推心置腹,少了些掩饰,多了些直来直去,既能畅快的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过后酒杯一推,说过什么又不必过分当真的死死记住,但目的达到了。

此时朱胜非便对叶少蕴提示了他对朝政的担心。

老朱连叹了两三次之后,叶少蕴终于忍不住了,问道,“朱老兄你想说什么呢?不妨说一说,权当助酒。”

朱胜非只说了四个字,“天眷大宅,”然后摇了摇头,不往下说了。

叶少蕴同样回了两个字,“位份。”

六个字,说出了他们所拥戴的九哥皇帝陛下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即便喝了不少酒,互不隔心的两位朋友也只敢说到这样的地步。

胡少汲和程愚翁本是两个性格和脾气不怎么合辙的人,此时他们在临安一起搞的小动作,瞒不了在建康的朱胜非和叶少蕴。

也不知九哥皇帝陛下在建康有没有耳闻,还是故作不知。

也许康王侧妃田春罗一来建康,把什么都对陛下讲了,但陛下也不知是没功夫还是有意的回避,好像心思没在这上面。

叶少蕴比朱胜非来的直,他不便提皇家的事,但提到胡少汲却没什么必要客气,两人同为六部尚书,字中又同有一个“少”字,但叶少蕴最瞧不起的便是这个胡少汲。

他说,“姓胡的急着攒棺材本儿。”

朱胜非道,“恐怕不仅仅是这个原因!金军过江时,有多少官员宁死未屈以身殒了国,而这位胡公在建康偏偏被金军捉了又放了,连个刺都没扎!里面的细节搁不住人多想吧?或许对他而言,只有力促言和,或者做出屈膝言和的姿态对金人才算无害,才不会惹恼了金人,才没有被金人揭出旧帐的危机!”

叶少蕴沉默了一会儿才说,“这可真是个棘手的事儿,我只愿陛下早作打算。”

朱胜非知道他已经不是在说刑部尚书了,便以同样跳跃的思维说,“这才是大乱的根子,幸好临安未建玄武门。”

叶少蕴凑着身子低声说,“陛下可不白给,中岳大军都在江南了,两个老朽之人又能掀出什么大浪!”

又道,“只是不知这个张伯英靠不靠的住,偏偏他弹劾了牛皋!”

朱胜非笑一笑,对叶少蕴说,你不看看他是朝谁弹劾的?奏章可没送到建康来,难道这不是陛下的授意?

他有意说,张伯英府中是‘二鱼’当家,大夫人是个念佛的摆设!

老夫听说,张伯英从汴梁收的两个金国妾室,他都没敢往临安领,先是把她们放在了安吉,张伯英自己入的城,后来直接领着她们去湖北了。”

叶少蕴说,“更不要说还有‘小鱼’在临安,别看这个‘二鱼’在家中温和可人,但露露牙齿老夫敢说她立刻能变成鲨鱼!这两条小金鱼张伯英当然得严严的揣着、不敢让她们在鲨鱼眼前露头了!”

两人哈哈大笑,相携而去。

在他们走后,赵构从袖子里摸出叶少蕴的奏章,时间有些晚了,内室里一个侧妃三个婉仪也不知道睡了没有,赵构重又坐下来,仔细的看那份奏章。

奏章里说:“臣翻检旧历,诸州府岁用公钱本来皆有定例,例如福州,国初时福州府岁用的公钱仅仅才五百贯,到神宗帝熙宁五年时已增至二千贯……”

叶少蕴说,至今年此时,福州守臣奏请升级为帅府,需要增置官属,岁用不够,陛下亦曾有旨意,同意每年多给福州留钱一千贯。

赵构恍惚的记起了此事,好像是有过。

当时忙忙叨叨,赵构认为不过多给福州加了一千贯而已,总计每年不过三千贯,此时再看到,就连赵构都不信,三千贯能维持福州庞大的机构运作。

果然,叶少蕴接下来讲道:臣略略复核福州近年的支费,每年大概实际用钱七万余贯,超过了每年三千贯的额定数目二十余倍,大多是州内自行取拨,全然没有限制。

臣与朱相算过细帐,并以此事暗暗询访诸郡,事体大略相同,区别也只是看当地守臣之贤否、花用之奢丰与简约,才有些多寡的出入……而祖宗之法制皆荡然无存矣1!

赵构看的心急火燎,七万余贯和三千贯,福州还算是大后方,升什么帅府。

他重重的猛锤了一下桌案,“咚!”的一声,有心立刻派员下去到福州,看一看他到底升没升帅府,还是又拟出个并不存在的花名册上报糊弄!

但是他没精力关注后方,再说只要一派大员下去,指不定又掀起什么大浪来。

祖宗之法荡然无存!而有些人还在念念有辞的说着“祖宗之法”!

祖宗的牌位都丢过了两三回,他们还在不停的一边说着祖宗之法,一边要钱要粮要编制!

叶少蕴所说的“诸郡事体大略相同”绝非夸张之辞。

他在奏章中说,“有田则有租,此乃古之法也,而今日之民间,特别以重租为苦,朝廷取之以供军,州县没有盈余也,州县既无盈余,则无法支付本州本县官吏的差俸、无法养兵,一旦朝廷发下另差,州县哪里来的多余钱款承办?没有多余的钱款则不免于正税之外,别作名色,巧取于民。”

赵构刚刚交待叶少蕴和朱胜非,让他们往下发旨意,禁绝朝廷给州府的无益差办,这只是做到了一方面。

解决财政困难,不外乎增收和节支两个方面而已,古今皆然。

问题在于,大宋立国以来在财政上实行严格的中央集权,地方州县并无提高租额、增立税名之权。有关赋税的各个方面,朝廷都制订有详尽条法来约束州县,使其不得擅权。

然而“别作名色,巧取于民”的事依然日日在做着,如此的法外科敛,名目繁多,其范围之广难以尽举,但叶少蕴还是罗列了几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