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小宋腾龙 > 第330章 赵桓的建议

小宋腾龙 第330章 赵桓的建议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2-19 15:22:13 来源:转码展示1

赵佶马上就写完了,忙的摇摇头无空作答,还是韦太妃说,“皇爷正在做一份农具和种子的名目,明天要交给王柒管家去准备。”

过了一会儿,赵佶才抬起头道,“新开门外一大片荒场,空的很是叫人难受,一待农具和种子办齐了,老夫要领你们去开荒!”

赵桓迟疑了一下,试图阻止,“爹爹,我们已经回临安了,还要去种地吗?”

赵佶不能置信的看着长子说,“我们不做农夫还能做什么?”

赵桓说,“只怕九哥和吴娘子知道了会不允。”

赵佶道,“笑话!”

说罢又觉着旁边的韦贤妃可能要有误会,赵佶便用手点了点赵桓,对韦贤妃说道,“老夫没有说九哥,老夫在说他!”

韦贤妃嗔道,“皇爷,你就算说九哥也说的上,开个荒他哪里敢不允呢。”

赵佶道,“说的是!人尽其材,地尽其力,何愁家道不兴!”

赵桓道,“爹爹说的有理,儿子是说,如果爹爹执意种地,也该想想对九哥的影响,九哥和吴娘子都是讲孝道的人,我猜他们必会反对,如果爹爹把种地改成种花呢?岂不两全其美。”

韦太妃想了想道,“大哥说的有道理呀皇爷,种地和种花一字之差,但意思可就大不一样了。”

种地是劳作,而种花则是怡情,前者可能让旁人说赵九哥不体恤长辈,而后者就成了太上回到临安后的幸福生活了。

赵桓以为自己的建议一定会得到父亲的认可。

哪知道赵佶听了,连连摇着头道,“种花能当饭吃吗?能当军粮吗?能让那些饥民们安静下来吗?”

他哼了一声道,“老夫开荒没什么难为情的,这与在韩州种地可是大不一样!老夫还要把吴乞买拉过来,让吴乞买一家和老夫一块种地,看看是他难受还是老夫难受!”

赵桓又道,“爹爹,以儿子的主张,似乎吴乞买我们也不宜擅自动,须得等着九哥回来发落。”

又是九哥。

赵佶看着长子,琢磨他话里的意思。

吴乞买是大宋生俘回来的金国国主,九哥未回,但对吴乞买的发落一定有他的考虑,如果赵佶这样做了,有人背地里可能嘀咕他自作主张。

再万一吴乞买别别扭扭就是不配合,再当众叫他两声“昏德公”,赵佶即便气愤的想在九哥回来之前处置吴乞买,韦渊能听他的吗?岂不是自找没趣。

赵佶点点头道,“你担心的有理,这样说来,老夫挥锄刨地,给吴乞买搬把椅子就让他坐在旁边看,再给他弄把扇子打凉,再弄两个人给他捶腿也是不行!”

韦妃道,“这可真复杂!皇爷你和大哥聊,我可要去睡了。”

赵佶看着韦贤妃进了对面的门,再把门关上了,便将那几页拟了半晌的家具和种子计划往旁边一推,平静的看着赵桓,低声对他道,“说吧。”

赵桓说,“爹爹,儿子听王管家说,中岳大军的军帅张伯英来了临安,随即又领兵去了湖北平乱,可他没露面。”

赵佶知道长子在他面前提张伯英是什么意思,因为张伯英回到临安,没像曲正甫那样立刻就来拜见他们。

赵佶道,“张伯英?我听芍药说他在伏牛山挡着金军,难道伏牛山金军已经全灭了?那可大出了老夫的意外!不然他怎么敢撤兵去湖北。”

赵桓不计较太上随口提到的这个“他”,指的是九哥还是张伯英,说道,“如此讲……汴梁大约已经够稳固了……爹爹,如果我们父子此时去汴梁,不比在这里好?”

九哥和他们在建康上岸时,汴梁已经在官军的围攻之下了,这是赵桓后来听说的,也就是说——九哥在韩州时,可能大宋对汴梁的进攻已经开始。

如果赵佶和赵桓此时去汴梁,汴梁也不是赵九哥打下来的。

赵佶不置可否,只是感慨道,“这个张伯英……老夫有些印象,宣和初年时,此人随攻西夏仁多泉有些小功,这才授的承信郎,又因平定郓州贼盗李太、山东武胡群盗,升的武德郎,想不到短短几年,他已经是军帅了。”

又补充道,“如此看,平叛他还真有一套,九哥用人可圈可点!”

赵桓不想在张伯英身上多费口舌,对父亲说,“爹爹,比张伯英升的快的还有岳飞,听说才二十几岁”

赵佶问,“你怎么知道?”

赵桓说,“这是同知枢密院事周望,去韦渊府时偶尔同儿子说的,他还说岳飞极善私募,而九哥却暗地里纵容岳飞,这可是有违祖法的大事!”

赵佶对这件事不置一辞,又听赵大哥说,“张伯英、岳飞,这些人不论年纪大小,可都是我朝的后起之秀,只有汴梁的刘平叔是个老人,多半刘平叔还会认我们。”

刘平叔,名将世家,而且恰恰又在汴梁主持着军务。

他问赵桓,“张伯英去湖北这件事情,吴芍药未讲,韦渊也未讲,别人都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赵桓道,“是天眷大宅的王柒管家,他恰巧去张伯英府时又恰巧偷听来的,爹爹,你说我这个主意可不可行?”

赵佶不屑的说,“刘平叔守汴梁?你可算了吧,别等着我们父子刚到了汴梁再被金军一个反击又都带走了!那岂不成了天底下最大的笑话!”

赵九哥可不会再去金国救他,想去救也没那个机会了。

赵桓说,“我们父子是从汴梁走的,只有再回汴梁才是圆满,而且儿子推测着,汴梁城的人大约不能像临安的那些百姓们冷淡。”

在候潮门登岸时,那些抛扁担、扔绳索的百姓们,兴奋的不是太上和赵大哥回来,而是兴奋吴乞买的获擒,这些人是支持赵九哥的。

“可行吗?”赵佶迟疑着说道。

“怎么不可行?儿子猜,只要爹爹发个话去汴梁,不但此时在临安能挡住爹爹的人不多,而且还可能拉起一大班的朝臣同往,在候潮门下船时,难道爹爹你没看出来吗?有好多的旧臣对我们是有感情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