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小宋腾龙 > 第304章 还有时间

小宋腾龙 第304章 还有时间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2-19 15:22:13 来源:转码展示1

要是吴乞买没有身陷临安,完颜宗翰或许有兴趣往下看看,此时就把书一卷,找到厨房将之投入火中,看着它一下子着起来,一层一层翻卷着化为灰烬。

他对传信的亲信说道,“让阿鲁补立刻回陕州去!辽王在汴梁方向行动了,陕州的渭南一带我必须立刻拿回来!”

亲信转身急返燕京。

完颜宗翰再悄悄的吩咐嫡系,“在上京朝野小规模散布一下——吴乞买陛下的燕京犒军之行计划多么的周密,知情者多么的少,圣躬未到燕京便失足于韩州这难道不可疑吗?韩州是谁的地面?是我的吗?是谁跟着护驾?带了多少人?赵构有多少人?为什么护驾的没事,陛下却有了事?”

手下凝神细听,不落下一句,然后转身要走,宗翰说,“要小范围,别牵连四太子,因为他生着病……别让人看出这是特意而为……陛下落难后最难过的是完颜宗磐,这些问题要让他知道知道。”

现在大金国主要的三方面军事力量中,实力几乎未受损失的只有他,而且体量最大,如果他很快能掌握住国家权柄,相信赵构眼下收获的所有地盘,都不够他指挥的一个大反击。

太祖阿骨打死后,金国最高权力的交接在吴乞买这里走了一段岔路,但要回到正常的道路上来总得有些曲折,拦着路还不想做正事人的就要牺牲,为了完成太祖的遗志,完颜宗翰没有别的办法。

也许将来,只有他才是有能力接回吴乞买的那个人。

但那时,吴乞买必须已经与金国的最高权力无缘,并且被赵构撸掉了所有的高傲和威严,在完颜宗翰的面前除了是四叔,必须不再有别的身份和想法。

大勃极烈换上笑容返回喜宴,坐下来安心饮酒。

喜气洋洋的完颜宗干的眼里只有悲喜掺半的美丽五王妃,而完颜宗磐的对手马上要成为辽王斜也,宗翰的对手席上只有一个赵构。

完颜宗翰虽然重视这个对手,有些时候还有点惧怕,那他更应该尽快的扫清障碍,尽快将掌握大金国的力量抓到手中。

宗翰的年龄有赵构的两个大,看问题的眼界就算再不稳准,毕竟也比赵构多看了不少年了。

他敢抛开自寿春以来金宋之间一系列的角力,更加专注于上京的权力争斗,并不是不看大局,也不是自私,也不是目光短浅。

恰恰是认为他还有这个时间。

虽然这个对手很难缠,但赵构的麻烦比自己大,宋国的政局在他的父亲——昏德公二十多年毫无建树的耽误下,早就病入膏肓。

赵佶在离开皇位后,给儿子们丢下的政治遗产是一大批在金国、夏国乃至高丽国都赫赫有名的坏蛋:蔡京、童贯、高俅、杨戬、朱勔、王黼、蔡攸、梁师成、李彦、李邦彦……

每个人的身后再拉起一大帮臭味相投的跟班,在权利场上几乎不给好人留一点位置,他们相互提携彼此踩踏,又抱团儿又拆台,忙的不亦乐乎。

重昏侯上位后只来得及干掉了几个,但完颜宗翰以他敏锐的目光毫不费力的看出,那是出于赵桓对他们的私忿,而不是为了国家。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四帝姬赵福金因为是蔡京的儿媳,赵桓默许了手下在最初的阶段便将她拉了出来。

完颜宗翰虽然不关注这类事情,但也不致于没一点儿印象。

这些人二十多年培植起来的党羽,遍布宋国的文武各界权力阶层,赵构上位后这短短的几年又徒奈何。

赵构要面对的,还有他们那套纵横交错的军事指挥系统,他的老祖宗赵匡胤不惜一切代价的编织了一套专门限制武力的体系,并且被文臣阶层不遗余力的扞卫了一百年。

接下来,赵构在与自己的对阵中,需要克服的困难就实在是太多了,他的阻力在往后更长的时间里,会源源不断的释放出来。

更何况昏德公和重昏侯这对废物父子又回去了!

是赵构自找的。

所以,即使两个人都要面对各自的麻烦问题,宗翰的问题也比赵构简单的多。

……

真让完颜宗翰猜着了。

赵构在建康同样也没时间和精力,去过多的关心汴梁和伏牛山的战事,一则是不懂,二是现阶段他占着便宜,只要前方这种状态能维持着,他就得抓紧时间练他的内功。

这日,观文殿学士,尚书右仆射,江西、湖南、湖北路宣抚使朱胜非,毫无收获的回到了建康,向赵构交差。

皇帝从韩州带着太上回来了,下一步的朝局走向总得看一看才清楚,朱胜非再滞留于外好像没什么必要。

如果很明显这次的出使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建树,那么耽搁的越久,将来的述职越会令人难堪,还不如早一点回来。

湖南湖北一带,普通的米价是每石一千钱,个别的地方达到了两千钱。

这是最严峻的问题,朱胜非隐晦的说,如果陛下想从民间征米,民间没有。如果随处有米的话,米价不会这么高。

米都在少数人的手里囤积着,等着抬到更高的价钱,陛下要从他们手里拿到军粮,恐怕我们不先展开军事行动,他们也要翻脸吧。

筹钱就更有难度了,朱胜非说,他去的地方,大概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一个月的收入只够买一斤好米,可能还买不到。

赵构看着他想,朱胜非是蔡州人。

自从意识到徐丙则的问题之后,赵构看事时,总会不自觉的专注一下每位臣子的原籍地,此时当然信朱胜非所说的。

建炎初年朱胜非是劝进赵构即帝位的人之一,后来历任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尚书右丞,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

更主要的是,朱胜非在江州、湖州、宣州、洪州都任过一把手的实职,每一处的任职时间虽说都不算长,但眼界范围总会宽过一般人吧?

江南的头茬儿米刚下来便是这个糟糕局面,往后他的二十五万大军吃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