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小宋腾龙 > 第295章 时候

小宋腾龙 第295章 时候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2-19 15:22:13 来源:转码展示1

曲正甫低头寻思,不禁心头大惭,脸上立刻也就表现出来了。

张德远不可能不知道娄室的厉害,他坚持进攻的时候,从陕州局部去看确有不妥,因为陕州一失,大宋在西北的防卫前沿必将后退到兴元府一带。

皇帝此时一问是发生在什么时候,以曲正甫的头脑不可能意识不到。

那时,东路金军在金兀术率领下突破了长江防线,临安、明州直接暴露在金军的铁蹄之下,张德远适时在西北采取攻势,可以使金军不能倾力东顾。

但他真能有这么全面的考虑?那眼界真比自己强多了!

赵构不再往下说了,示意曲下甫赶紧回座,“过去的事不提它了,以后你有什么想法?不会安心做个海州团练副使吧?海州刺史的位子还是金人坐着呢,你去了算怎么回事。”

曲正甫脸上一红,海州又不是我争着要去的,

明明我擅于山地作战,张德远偏偏让我和海州有了联系,张德远的毛病又不能讲,朝谁说理去。

他说,“陛下,微臣有错处,但是报国之心还是有的,陛下掌管全局,洞察秋毫,让臣去哪里臣便去哪里!”

赵构点点头,“让你去哪里朕还未想好,眼下刘平叔在汴梁缺人,”

曲正甫想,让我去汴梁也不错,总算不脱开军事。

赵构说,“但让你去汴梁,自然不可能是个团练使,团练使在刘大帅处能出什么力?一下子将你职位恢复的过高,又好似是朕否定了张德远,他是陕州一军之主事,如若因此有了猜疑,西北必将不稳!”

曲正甫自责道,“都是微臣心胸不宽,行事粗旷,在陕州也没叫陛下省心,陛下放我这一回,往后曲端自然处处谨慎。”

赵构说,“荆州那里李纲正要治理百里荒原,他倒是应该缺人……但朕若叫你去拿几年锄头,再上阵时恐怕你手便生了!”

将曲正甫放在李纲手下,其实就与放在刘平叔手下面临一样的问题——又是个高不成低不就,低了无用处,反之,则仍须考虑对张德远心态上的影响。

皇帝叹了口气,让曲端又是一阵不安。

赵构道,“两大麻袋枸杞不便都放在建康,你先将它们送到临安去,算是朕对太上和几位太后太妃的孝敬,此时临安正在开建天眷大宅,虽说建在城中但安全不能不考虑,正好你去拜见一下太上,再看一看宅区的警卫要怎么安排,回来告诉朕。”

看来赵构对于曲正甫的用法也没有合适的方案,此事确实是个难题。

曲正甫连忙称是,再往下走虽说还是送枸杞,但是意义那可太不一样了,事情是陛下吩咐的,又能见到韩州回来的太上等人。

赵构瞧了瞧潘贤妃,对她道,“娘子你也跟着曲将军回去,朕想太后一定不知建康情形,她应该正在担心你。”

贤妃有一万个不想走,但皇帝当着曲端如此吩咐,她不敢说个不字。

再者让她到建康来的除了吴芍药和邢秉懿之外,还真有个元佑太后,太后心中也是放不下,也不知这几天急成什么样子。

小潘心有不舍,但确实应该回去了。

宴罢,便从御营司分出一半人,外加上随来的女侍卫,与曲正甫、潘贤妃踏上了去临安的大路。

赵构的身边又清静下来,再看看剩下的又是那两名女侍卫,扔萝卜扔的好的,赵构问她们,“跟朕说说你们都叫什么名字?”

“陛下,奴婢叫李双飞。”

“陛下,奴婢叫姜银铃。”

“嗯,李双飞姜银铃,我们去练斧子。”

“是!陛下!”两人齐声应道。

萝卜飞过来时,在赵构的斧子底下已经很少有走空的,两个人四只手有时四只萝卜一齐飞过来,赵构砍掉一个拨掉一个,另外的也别想砸到他。

但赵构在建康仅仅练斧子是不可能的。

想安静都安静不了,临安那么多的官衙那么多的部门,轻重缓急拍板扯皮,加在一起称得上日理万机,总有些事情是他们定不了的,得找皇帝陛下裁决。

赵构和吴芍药从韩州返回的消息一被人知,帝国庞大行政机构自动要绷起弦儿来加速运转。

开始一段时间,各级官员可能忙于处理积压事务,同时还得拜见久别的太上和渊圣,尽尽臣子之礼,诉诉别后之情,再往后,赵构想图个清静也不可能了。

从后园练斧子回来,有一份宣抚江西、湖南、湖北路的观文殿学士、尚书右仆射朱胜非的奏章,从临安转到建康行在来,摆在了他的书案上。

朱胜非是赵构派出去替他找米找钱的。

连赵构都曾做着打算哪儿也不去,找粮找钱真是他的当务之急,谁知他又做出了亲征黄天荡的决定。

两者虽然有南辕北辙之嫌,但结果竟然没有偏离赵构的初衷。

赵构在淮河上劫了金兀术,先得了一大笔钱,压的楼船在淮河上浮都浮不动,随后在寿春、毫州、彭城、汴梁、郾城等地的收复过程中,诸路大军又截获了各城金军搜刮上来、又无暇带走的钱粮不计其数。

粮食就地入仓,可以接济饥民,可以提供军需,钱则源源不断的运往临安,具体的数目正在统计之中,注定在近日也不会有最后的结果。

因为路上正运来的还有呢。

要不说人不得横财不富,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

相较着皇帝这里,朱胜非在江西和湖南、湖北的土里刨食,那才是太难了!

接连的战乱,连江南也未能幸免,指望着收税收租攒家底儿,困难很大,普通的民户能拿出来的很有限。

金军刚刚从江南撤走,把什么都打乱了,市场上不等价的交易更是比比皆是,一方面民生凋敝,另一方面,趁难发财的奸商贪贾到处都有。

朱胜非在奏章中陈说,粮商的投机最厉害:

“最是不仁之商,以粮米粜籴一节聚钱,产粮之际,贱价而籴,翘首以待青黄不接时,再贵价出粜。籴时多方折扣压价,粜时夹糠亏斗抬值。此等唯利之徒,不欲年丰而盼其歉,不喜民饱而愿其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