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小宋腾龙 > 第287章 家书

小宋腾龙 第287章 家书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2-19 15:22:13 来源:转码展示1

韦渊就是这片住宅的承建使,借此信一并请陛下点个头任命我一下,让王柒将圣意带回来,这样臣才能名正言顺的为太上、太后、太妃们营建新住处。

赵构想,可能工程早就开工了。

太上的态度居然是这样,照这么说建这片住宅还真花不了啥钱,但合适么?

太上在临安住竹楼倒是很宜居,建的也不可能像韩州村房那么低矮,每栋只要多建两层,住进去又干燥清爽又有股竹香味儿。

但还建台子、竖旗杆干什么,赵构感觉没什么必要,太上难道要卧台尝杆?不忘旧苦?

他再看小艾娘子的信,就短短的几句话:奴婢到陛下的身边时间也不久,未立尺寸之功,感谢陛下晋升奴婢为婉仪,奴婢此生愿给陛下作牛作马。

赵构想起这个女子来,在四婉仪中,未去韩州的两人体格略显单薄,其中又以小艾娘子为最,当日在淮河上分手时,匆忙之间的安排不无道理。

不过小艾娘子的话可以理解,婉仪的身份有多少女子想都不敢想,对于没去过韩州的詹七娘、艾十一娘来说是有些天外飞福。

但她们真该感谢的是吴芍药。

赵构身边女子有身份者也就是这几个人,吴芍药,邢秉懿,田春罗,还有潘贤妃和四个婉仪,扈三娘和王妟去过韩州,不必专门谢恩。

这次詹七娘来了建康也不必写信,因而赵构对小艾娘子这封信的礼节性和真切性都不感意外,又看另外三个人的信。

田春罗在信中说,她在大内有了自己单独的屋子,又宽敞又明亮,一想到往后可以和九大王日日见面,再也不必担惊受怕,还可以去西湖玩儿,这些日子她吃的睡的都很好,就是很想念九大王。

本来这次她想再来建康,但一想两次见面的日子太近了,而小潘更该去,邢姐姐就叫把机会让给小潘了。

田春罗是康王侧妃时,潘贤妃还是个通房丫头,也就是康王和王妃们休息时小潘在寝室值通夜,端茶,递水,拿个手巾什么的,有时还要帮点儿别的忙。

这回写的又是私信,田春罗就叫了“小潘”,其实两个人除了家世、容貌之外,年纪上相差并不大,但邢秉懿应该嘱咐田春罗,当着人的时候不该这么叫了。

赵构想,潘娘子脸色不好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呢?

除了四个婉仪,另三个人可都比她资格身份高,也许从韩州之行中没得到什么明显好处的人里,就有潘娘子一个。

邢秉懿写信说,一切都很顺利,人已住进大内,居用不求奢华,只求与亲人在一处。奴家于大内睹物思人,一床一案,一册一砚,一枕一衫,均感九哥就在眼前,更觉九哥于动荡之中独撑危局,本已殊为不易,仍要冒险去韩州,此情此意没齿不忘,又难于言表。奴家无倾城之质,却蒙九哥倾国相救,每一思及奴家则涕零不已。

另说一事,自汴梁别后奴家与母亲大人分别已久,听吴妹妹说母亲大人她也在临安,秉懿本想立刻去见,但又担心刚回来便走出大内注定惹人眼目,恐人指指划划,吴妹妹说待她忙过这段便会陪我前往,余事都是她在操劳,九哥勿念。

一看到这里,赵构又吃了一惊。

邢秉懿的娘在临安的事儿赵构有印象,只是说实在话,他和吴芍药从海上回到临安之后事情太多,功夫太少,还没轮到处置这件事,邢秉懿便回来了。

赵构逃往海上之前,对邢秉懿的母亲一直疏于照顾——就放任她在临安城中租房子住。

从海上回来的赵构不再是以前那个人,却也知道有这码子事,还知道小潘的叔叔一家,待遇可就比邢秉懿的母亲好多了。

潘永思以一个御医官的身份,住进了梁师成在临安的一座宽敞的大宅院,那是以前的赵构赐给他们的。分明邢秉懿的娘家人还不如小潘的娘家人啊!

万一这件事被邢秉懿知道了,不知道邢秉懿要怎么想,这就太没法子解释,唯一的理由就是——连大内都如此的简陋,何况别人。

事情尚有转缓的余地,从邢秉懿信中,赵构看出点儿挽救的希望——希望就在吴芍药的身上,按赵构对吴芍药的了解,她应该不会坐视赵九哥给人落一个无情无义的印象吧。

可他不敢完全确定吴芍药可能会怎么做,这妮子别的事情都好商量,唯独在这方面好像不大好说话。

韩州救人告一段落,吴芍药仁至义尽,若想坐看邢秉懿知道她母亲租着房子,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邢秉懿即便不高兴,这与人家吴娘子有什么关系?吴芍药只要不插手,不管,不动声色的便让邢娘子知道了她自己在“赵九哥”心幕中的真实位置。

此时的赵构从自己的担心中,真切的知道了自己的愿望,那就是,他不希望邢秉懿因为这件事寒心。

只能说赵构接手这个角色时间太短,该办的事太多,有的时候只有事情撞到眼前才想起来处置,比如从宜兴接岳府的姚老夫人到临安来,就是被某件事提醒后才做出的决定。

去韩州救人的决定又何尝不是事起偶然的机缘?

他摇摇头,将邢娘子的信放下,再拿起吴芍药的信,从头慢慢看了起来。

这封信是所有信中写的最长的,记的像流水帐,看的出是在匆忙中写就的。

好像为了让赵构自己判断一下他不在临安时发生的这些事,吴芍药也没有添加过多的主观看法。

她说,临安各界在码头上欢迎太上和赵大哥等人归来,各级官员到的很全,除了外出的朱胜非和李纲,在临安的官员几乎都到场了,连当着九哥的面被李纲拿茶杯砸过的那个人也到了。

其次到场很多的人,是城中富绅和学生。

到场最少的是普通的城民,大概只有两百人。

这又有些出乎赵构的意料,他认为是临安府通知不齐的原因,另外普通民众们家家更要忙于生计,去两百人也不算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