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相爷暗恋我多年 > 第22章 第 22 章

相爷暗恋我多年 第22章 第 22 章

作者:徐成枝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7-19 00:14:30 来源:文学城

今日城中市集,城门大开,赶集的百姓和卖货的商贩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前两日下过大雨,护城河水位涨了好些,将河岸边的柳树淹了大半,有几棵被冲得歪歪斜斜,柳枝在河面上随着水波浮着。

一团黑乎乎的东西从上游飘了下来,被冲倒的柳树拦住,挂在枝干上。

有个眼尖的百姓瞧见,一时间辨不出那是什么,细细瞧了,才看清那黑乎乎一团浮在水面的是散乱的头发。

被柳树挂住的是个人。

忍不住惊着喊了一声:“河里有人,河里有人!”

周围的人听到七嘴八舌的围了过来。

那男子一动不动,趴在河面上。

有人看着有些不对劲,嚷了句:“报官,快报官!”

一旁牵着马的男子听到赶紧翻身上马,打马进了城。

河两岸水流很急,没人敢贸然下去救人,有商贩解下车上绑货的麻绳,试图将人救上来。

麻绳一进河里,就被河水往下游冲,试了几回都不成。

守城的官兵闻讯将人捞了上来时,人已经死了,且有些时日了。

水流湍急,尸体被沙石刮了,身上没一处好的,就连面容也无法辨认,脖子上有道骇人的红痕,被水泡的涨开,皮肉往外翻着。

周围的百姓议论纷纷,这人很明显就是被人勒死后丢进河里的。

见到此等景象,不忍直视纷纷侧过头去,有个老伯叹了口气,脱下长衫,将尸体盖住。

京兆府尹带着人急急赶来,饶是他们见过大场面,看到这副尸体心里也难免一震。

临安城向来太平,已经很久未出现命案了。

京兆府尹神色凝重,差人疏散百姓,将尸体带回府衙,即刻张贴认尸告示。

死者男,身长五尺,微胖,右手拇指与食指处有厚茧。

市集来来往往的人多,瞧见的人也不少,风言风语传的快,不多时,真假半掺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一时间临安城人心惶惶。

慈宁宫,沈听月翘着腿倚在贵妃榻上,手里拿了本话本子,琉璃盘上盛着江南特供的杨梅,拿了颗杨梅放进嘴里。

太后倚靠另一侧,同样拿了本话本子,手里轻捻着佛珠。

李嬷嬷侍候在她身侧,垂首视线同样是落在那本话本上。

李嬷嬷看话本稍慢些,太后迁就着,翻看的速度放得很慢。

三人不做声的看着话本,屋里静极了,只有时不时响起的翻页声。

太后手中的话本翻到了末页,有些意犹未尽的合上,将其递给李嬷嬷,似是突然想到了什么,看向沈听月:“最近临安城不太平,你可别一个人到处跑了。”

“好!”沈听月头也没抬,应得爽快且敷衍。

太后伸过手,拿走她的话本子:“没同你说笑,记住了,别乱跑。”

太平了多年的临安城突然出了这么件性质颇为恶劣的命案,如今凶犯尚未归案,沈听月又是个不消停的,太后总归是有些担心。

沈听月知道她说得是护城河那事儿,抬头一脸认真:“好,知道了,我一定不乱跑!”

太后将话本子还给她:“行了,这安也请了,前朝也该下朝了,回去吧。”

沈听月年二十八了还未尚驸马,她性子执拗,不愿做的事没人能逼着她,太后自知着急无用,渐渐的也就由着她去了。

如今,见她难得起了些心思,太后心中很是宽慰,况且对于那位徐大人也是有所耳闻,品性才情一绝,在朝中风评极佳。

“阿月若是喜欢,哀家这就下懿旨为你们赐婚。”

太后说着给了李嬷嬷一个眼神。

李嬷嬷会意,去了案台前备笔墨。

太后堪堪要起身,沈听月赶紧挽住她的胳膊:“母后!我尚且不知他心意。”

沈听月扯了扯太后的衣袖:“而且再说了,强扭的瓜不甜。”

太后重新坐回贵妃榻上,拍了拍沈听月的手:“你管他甜不甜,这拧下来了,便是你的瓜。”

太后素来端庄沉稳,如今从她口中听到这种话,沈听月惊得楞了好一会儿。

“好了,阿月,扭瓜去吧!”太后拉着沈听月的手,拍了又拍。

太后这番话实在是过于洗脑,沈听月迟迟没有回过神来。

以至于出了慈宁宫,穿过宫道,迈出了宫门,脑子里还是跟刷弹幕一样,被这句话霸这屏。

这拧下来了,便是你的瓜。

沈听月揉了揉额角,极力想将这些弹幕赶出脑子,头偏了偏,瞧见徐道年从宫里走了出来。

一身紫色官袍,头戴乌纱帽,手里拿着白玉笏板,整个人周正极了。

沈听月下意识脱口而出:“早啊,瓜大人。”

音量并不低,声音清脆,在空旷的宫门前传的格外远。

徐道年抬眼看了过来,眼里闪过一丝错愕。

今日早就下朝了,他有事耽搁了好些时候,同僚都已经走光了,当下四周再无旁人。

这才确信,这声“瓜大人”是在唤他。

徐道年愣了半瞬,才应道:“早啊,殿下。”

沈听月被自己这声没过脑的“瓜大人”尬到,脚底在地上扣着三室一厅,面上却坦然极了,甚至还挂上得体的笑同他颔了颔首才提着裙摆上了马车。

坐在马车里,沈听月悔得直拍脑袋。

沈听月掀开车帷一角,徐道年抖了抖衣摆,往马车上走。

随即有些心虚的放下车帷,整个人坐的端端正正,随即对太后那番话产生了极大的认同。

也是,甜不甜的先不论,总归是她的瓜。

更何况,不拧怎么知道甜不甜。

徐道年下朝后没有回府,而是改道城南去了榆宁酒庄。

城南酒庄林立,榆宁酒庄是最平平无奇的一家,虽说在临安城开了多年,但因为地段平平,装潢平平,味道平平,所以生意也很平平。

这酒庄是沈长洲的私产,有些帝王不能干的事儿,酒庄掌柜可以干。

徐道年来时,酒庄里的小厮们正忙碌着。

这些小厮走路时手臂皆紧紧贴在身侧,手指和户口有常年用刀留下的硬茧,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他们都是练家子。

既知藏不住,干脆就坦然承认,对外只说是镖师改了行。

他们都是沈长洲当年救下的暗卫,那一双双握刀剑的手如今拿着酒提子在酒桶里舀酒。

小厮见了徐道年堆笑着迎了上来:“客官,本季新上了杨梅酒,随我来。”

小厮在柜台拿了盏油灯,将其点燃,领着徐道年往堂后走。

堂后有个小房间,空荡荡的,只有一面墙上开了小扇门。

小厮将门打开,一节节台阶在眼前显露,光线昏暗,台阶自地下蔓延,黑黢黢的深不见底。

“这好酒需得在放老窖里头。”

“客官脚下当心。”小厮说着下了台阶。

徐道年跟着他,越往下,酒香愈发扑鼻,各种酒的香气混杂在一起,浓郁的有些冲人。

台阶走到底,有条长廊,廊两边大大小小的酒窖林立,小厮在尽头那间停下:“客官里面请。”

话毕将油灯递给徐道年。

徐道年接过油灯,推门而入,果酒香味涌上鼻尖,屋内昏暗,只点了一小盏油灯,好一会儿才适应了这昏昏暗暗的环境,勉强能视物。

屋内没什么陈设,正对门的地方摆了案台,地上杂七杂八摆着的东西,都是那日在李殊住处搬回来的。

除了他带回府中的几本话本子,其余的都在这儿了。

调查南国暗探的事不可宣扬,为了掩人耳目,将据点安在了这儿。

徐道年粗粗看了一圈,也没瞧见刘子高的影子,这厮下朝后急匆匆留下榆宁酒庄四字便急匆匆的跑了。

角落里传来陶瓷碰撞的轻响。

徐道年举着油灯走上前。

刘子高蹲在墙角,手里了个白瓷碗,里头盛了些杨梅酒,色泽鲜艳的酒里躺着几颗杨梅,他正舀了颗杨梅往嘴里送。

沈长洲自皇后生下小皇子,成日里除了批奏折便是忙着带孩子,刘子高便成了榆宁酒庄的代理掌柜。

刘子高发现徐道年走过来,将到了嘴边的杨梅往他那儿递了递。

徐道年摇了摇头。

刘子高复又递了递,见他不为所动,这才放进了自己嘴里。

堪堪进嘴,眉毛便皱了皱,随即整张脸皱成了一团,半晌才一脸痛苦的咽了下去。

缓了半天,“啧”了一声,将白瓷碗往边上放了放:“这手艺,还开什么酒庄?”

刘子高并不是个挑剔的人,对待吃食忍耐度极高,如今他说不好喝,那便是真不好喝。

“你急急忙忙找我来是为何事?”徐道年将他拉回正题。

刘子高起身,从案台上拿了个小匣子,打开递过来:“是在李殊那带回来的火盆里找到的,他看上去走的很匆忙,但重要的东西都没留下,火盆里的灰扒了个遍也只找到这个。”

匣子里头装了张没燃尽的纸片,只能依稀能看出,是个“郭”字。

脑子里有些画面一闪而过。

李殊屋里的肉胶和刻刀。

他潜在临安城多年始终以自己的真面目示人,偏偏在匆忙离开前,做了张假脸。

莫非是他要做的事,顶着李殊的脸做不成。

李殊既换了张皮,寻他莫过于大海捞针,与其四处搜寻,不如大海捞针。

徐道年合上匣子:“派人留意博古书铺,他会去的。”

“博古书铺?”刘子高复又问道。

“是。”

博古书铺是沈听月的私产,怎么会和南国暗探扯上关系。

徐道年没细说,刘子高没想着细问,却下意识的开口为其辩驳:“殿下断然不会勾结南国。”

徐道年点头。

“我知道。”

“她不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第 2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