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 第27章 听雨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第27章 听雨

作者:白落梅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0-05-20 02:39:00 来源:转码展示1

第27章 听雨

在江南,听雨不是一种诗意浪漫,而是寻常生活。mengyuanshucheng水是江南的灵魂,离了水则离了情,亦离了梦,便没有缠绵悱恻,亦没有百转柔肠。江南多雨、多河、亦多桥,多舟,它被称作水乡,其钟灵毓秀,万种风情,令无数才子佳人心旌摇曳,魂牵梦萦。

焚香品茗,坐于窗下,听雨落在瓦檐、石阶,还有明净的初荷上。渐渐地,落满尘埃的心,亦被冲洗干净。此时无多念想,有一处安身的居所,一瓯清茗,唯愿地老天荒。周作人曾在《喝茶》一文中写过:“喝茶当于瓦房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陶瓷茶具,同二三人真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一个人听雨,是一种美丽,亦有一番情境。潮湿的书卷,仿佛流淌着千年水墨,泛着陈味,异常的好闻。“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江南的雨,无墨亦成画,无律亦成诗,无心亦成境。雨巷里,石桥上,有闲庭信步的雅士,有行色匆匆的路人,一柄油纸伞下,遮住了多少冷暖交织的故事。

有人听雨楼台,有人听雨客舟,还有人听雨西窗,有人听雨檐下。我从一个听雨的善感少女,到了青春迟暮。江南的雨,就这样无声无息地下着,没有尽头。雨夜读词写句,一盏孤灯,一枝瓶梅,有一种不与世争的安稳和宁静。“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实,有没有那个共话西窗的人亦无谓,世间情爱恍若幻觉,一个人的风景永远不会重复。

那年春日,江南梅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月有余。水上萦绕的烟雾,看不到村庄房舍。田野山径,偶有穿蓑戴笠的农人和渔翁,采挖蔬菜,垂钓河鱼,用来装点餐桌。深山丛林,隐于迷雾之中,再无人迹。

庭院的青墙上,长满了厚厚的苔藓,不知名的小花小草翠绿葱茏。雨从天井的檐角下落,母亲用陶缸接水洗菜,父亲取水煮茶,而我盛水插梅。那时村庄远离尘嚣,雨水洁净,清爽甘甜。后来读明代罗廪《茶解》,书中写道:“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方知梅雨之珍贵,只是历经了时代的变迁,那甘甜的雨又还给了岁月。

烟雨江南,人间万户,皆在檐下廊前听雨。养蚕的人家,屋里到处牵起了麻绳晾桑叶,十几匾的蚕宝,繁忙地吃食着桑叶,其声响若阳春白雪,美得令人心动。“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而我总愿做汉乐府诗《陌上桑》里那个采桑的秦罗敷,在陌上江南,采桑养蚕,拆茧缫丝,换了银钱当作积蓄,补贴日子。

一夜的雨,后院的草地会长出许多地木耳,我提了篮子,采摘半时辰,为母亲的厨房准备鲜美的食材。细润的地木耳,配上辣椒和胡椒粉,入口爽滑,回味无穷。有时应同伴的邀约,三五个人穿着小蓑衣到后山去采蘑菇。潮湿的老树,被青苔包裹,亦长出许多蘑菇。采上一篮子,回来烹煮面条,或清炖野鱼汤,这便是农人餐桌上的山珍。

梅雨催熟了山中的杨梅,趁着细雨停息的半日,背着竹筐,寻找野生杨梅树。无论青红,采回满满的一筐。回家坐于厅堂细致地挑选,红的用白糖腌上一碗,当作茶点,慢慢品尝。青的用来晒成杨梅干,或浸酒,这一切都是季节对我们的恩宠。飘散在空中的酸甜之味,挑逗着味蕾,令人垂涎欲滴。

梅雨之季,最养闲情。许多农事被搁浅,看着淅沥缠绵的雨,竟也不恼,倒是安享这繁春的简净时光。一家人聚坐厅堂,听雨喝茶,炉火里冰糖煮梅子,案几上摆放三五样自制的点心。或有邻里上门闲坐,喝茶说些家常,也论古今沧桑变迁。

我时常和隔壁的珍儿,登上戏台玩耍。乡村戏台简陋亦精美,木板搭建,立柱、斗拱、飞檐和宝顶皆有雕刻的图案。左右两扇门的横梁上,写着出将入相。台柱两旁的楹联和匾额,出自乡儒耆宿之手,多年后再去瞻仰,只觉字迹圆润潇洒,颇有唐宋风骨。

戏班子来时,戏台被他们华丽的道具装饰,一旦离去,又回到初时的冷清。台上装扮着皇族贵胄,台下则为天涯戏子。有时节日里请来戏班子,若遭逢雨天,便将他们安置在祠堂里。家境殷实的大户,管他们一日三餐的伙食。殷勤的人家,则请他们到家里喝茶吃果点,略尽东道之谊。

梨园如梦,他们有如漂泊的大雁,奔走于浮尘乱世,栖身于南北的屋檐。生命如流水,匆匆流逝,没有片刻的停息。在我记忆里,人生最奢侈的事,莫过于在古老的旧宅听雨,和寻常岁月温柔相守。途中遇见的风景虽然美丽,却总有太多无常的聚散,让人措手不及。

一场秋雨一场凉,那绵密无声的秋雨,洒落在万户的屋檐,令人惆怅忧伤。寂夜听雨,凉薄的风透过幽窗,案上的煤油灯光影浮动。母亲为我压好被角,继续坐于灯下赶织毛衣。旧年为我缝制的衣裳穿在身上已经小了,而我多希望时光可以缓慢些,不要这么快长大。那样母亲的青丝,亦不会成白发,秀美的容颜,更不会仓促老去。

父亲打着伞,独自走着夜路,从这个村庄,赶去那个村庄。一个小小药箱,救治了方圆数十里的村人,而他亦为此积劳成疾。若干年后,父亲患了一场大病,挽回了性命,却从此依附药物维系健康。外婆曾说,父亲年轻时救死扶伤积了许多功德,它日必有相等的福报。父亲说,医者父母心,真正的良医,当以慈悲济人,不图回报。

李玉山有诗吟:“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雨是一种闲情,亦是一种愁绪,更是一种意境。曾经被称作白莲之乡的故里,漫植莲荷,清秋时节,整个村庄都可以听到雨打残荷的声音。“闷斟壶酒暖,愁听雨声眠。”诗人词客,在雨夜里煮酒交心,静卧闲谈。乡野村夫,则守着一窗烟雨,思虑着明日的劳作。

细雨缠绵,飘荡太多的过往。这些年,我在异乡听风听雨,总忘不了那扇雕花的小窗。母亲说,村里的戏台重新修建,戏班子换了一批又一批。与我童年做伴的珍儿,早已嫁作人妇。我依稀记得曾与她有过什么约定,只是被淹没在无涯的时光里,再也不能兑现。

外婆酿的茉莉花酒可以开坛了,逝者已矣,以后的岁月,我当守诺,每年栽种几盆茉莉,对之情深。无论我走得多远,寂寥雨夜,至少还有回忆相陪。梦里外婆依然健在,着一件蓝色斜襟盘扣上衣,梳光洁的发,簪一朵洁白的茉莉。她笑靥如花,恍若重生。

人生多少恨意,恨年华匆匆不能停驻,恨离合生死太无常,恨姹紫嫣红总成昨天。其实此生,听过一场缠绵悱恻的雨,爱过一个情深如水的人,亦当无憾。东坡居士有词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