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 第2章 采莲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第2章 采莲

作者:白落梅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0-05-20 02:39:00 来源:转码展示1

第2章 采莲

你采过莲吗?那些出落在江南偏远山村的莲,未经世事,出尘不染,她的美丽,胜过了世间万千风景。xiashucom多么有幸,生长于莲荷之乡,与莲共有过那么一段淳朴真切的时光。在那个古老的村落,清贫的童年,是莲荷带给我浪漫、温柔的过往。

曾说过,莲荷是人间草木与我亲近的植物,是红尘路口的初遇,是前世种下的善因。而莲,因它洁净的本真,成了佛前灵性之物。喜爱莲荷的女子,定然有着清雅的容颜、玲珑的心事、曼妙的情怀。若然可以,我愿化身为莲,长伴佛前,结缘今生。

汉乐府诗《江南》写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我是江南采莲女子,着一袭红衣,乘舟穿行于万顷翠荷间。在明媚的阳光下,采摘莲蓬,唱一首动听的采莲曲。凉风拂过,散落的荷瓣,漂浮于水中,几尾红鱼欢快地嬉戏。

背着箩筐,那种满载而归的喜悦,至今回忆仍然温暖而甜蜜。归来路上,有清澈的溪水,洗去一身尘泥。再掬几口山泉饮下,更觉神清心怡。走过晚霞铺就的山径,有倚着柴门侯着归人的母亲,年年岁岁,还是那个模样。

煤油灯下,早早吃过晚饭。母亲端上一盘新煮的莲子,泡一壶乡间自种的野茶。一家人,聚于一处,趁着莲蓬新绿时,静剥莲子。青花瓷盆里,很快就盛满了一粒粒清润的莲子。明净的月光,透过天井的瓦檐,温柔地洒下清辉。这些美好的景象,印在记忆深处,多少次午夜梦回,总会重温那段旧日时光。

莲蓬里剥出的莲子,先去表层的青壳,再细致地撕下内里的白皮,而后用竹签取出中间的莲芯,白净的莲子肉可晒干,作为食用。幼时夏天,我一直重复这个看似简单,实则繁冗的过程。每日漫长的劳作,没有疲累之感,反觉美妙轻快。因为我所剥出的莲子,可以拿去集市兑钱,攒在绣花手帕里,厚厚的一叠零钞,是对一个小女孩辛勤劳作的奖赏。

那时,父亲在乡村开了一间小小药铺,除了卖药,他还是个背着药箱,走街串巷的郎中。父亲说,莲子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夏日里的庭院,摆满了大小各式的竹匾,里面铺晒着莲叶、荷花、莲子和莲芯。李时珍亦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

采回的莲叶,趁着新鲜,可以煮荷叶粥。晒干后,亦可制茶,用来清火安神。外婆时常用莲叶蒸鸡,蒸饭,做出许多美味清香的佳肴。翠绿的莲芯,可入药,有补脾、益肺、养心之功效。粉嫩,洁白的荷花不仅可以插瓶,芬芳于室,亦可制作花茶,养颜美肤。植于根茎的莲藕,可煮汤,磨成粉后,调成糊羹,长期食用,可益寿延年。

莲的妙处,难与言说。南朝《西洲曲》中写道:“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古人借莲来传达情意,诉说相思。他们的爱情,一如莲荷般清纯忠贞,纤尘不染。

爱莲的周敦颐,曾说莲是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微风细雨中,几茎荷花,亭亭玉立,风姿绰约。清雅的芬芳,洁净飘逸,耐人寻味。后来,他在烟水亭畔,爱莲池中,种满了莲花。不仅用来观赏,亦采之装点案几,煮茗食用。

莲是隐士,亦为佳人,还是普度众生的修行者。它落红尘不世故,不管置身何地,总处乱不惊。无论是隐居在山野乡村,还是种植于庭台水榭,或是出落于放生池中,它端雅姿态,从容气质,不以岁减,不以物移。

纵使有一天,莲落叶枯,它亦有不可抵挡的风流韵致。李商隐有诗吟:“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想那寂寥秋深、万木萧索之时,池中的莲亦随了季节的更替,残败凋零。枯萎的荷梗,随意散落于池塘里,不修雕饰,也无须人去打理。秋雨缠绵之夜,静坐小窗,听雨打残荷,寥落、孤独,也风雅。

那番情境,我曾亲历。窗下幽灯,读一卷《红楼梦》,感受林黛玉所说的话,这个孤僻诗情的女子,亦喜爱雨打残荷的凄清。那时的我,也不再是当年那个划着小舟,摘取莲蓬的小女孩。我被放逐于都市,读着宋词,采折夏日新荷,置于书案,装点年华。

每每回归之时,总爱坐在旧时庭院,和外婆一起静剥莲子。以往灵巧娴熟的双手,如今竟有些笨拙。外婆的手因为长期劳作,生了老茧,她怕弄脏我白细的手,让我坐于身旁听她叙说家常。从黄昏到日暮,透过天井还可以看到繁星数点,以及清澈如水的月亮。

母亲炖煮的红枣莲子汤,更是百吃不厌。莲子亦成了那个清贫年代,最滋补的食材。窗台上,两三枝枯萎的旧色莲蓬,几经风尘世事,依旧那么从容淡泊。每年夏至,我亦不更换新枝,免它遭受岁月轮回。它倒也安心,静养瓶中,泰然自处。

外婆说,莲花洁净,有佛缘。佛陀,修行之人,静坐于莲花座上,淡看世间荣辱。一旦入了境界,心若莲花,不染尘埃。也因这,我从此对莲花多了一分敬畏和珍爱之心。曾在佛前,许过诺言,愿来生化身莲花,听禅说道。

外婆一生茹素,诚心向佛,唯愿此生平安喜乐。她所种下的善因,自当有果报。又或许,人存在于世间,为的是一份心安理得,结局如何,已不重要。

多年前,读过一篇美文。“我是佛前的一朵青莲,沐浴着清幽的梵唱,静静的微绽在忘忧河上。几乎静止的河水清澈明晰。佛说,忘忧河映射出的,便是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后来听说,写这篇文字的女子早已离世,走的时候,年仅十九岁。

想来,她已然化作佛前那朵青莲,绽放在忘忧河上,听风,看雨,醉月。若真是这般,亦无须为之惋惜。只须记得,她曾经来到人间,尝过爱恨,留下一篇美丽的文章。而我们打佛前经过,在放生池中,为一朵青莲停留片刻,想起有过这么一个女子,便好。

我与莲,必定缘定三生,所以从不担心会与之疏离。也许有一天,我可以归隐田园,在人烟罕至的地方,挖池种莲。待到满池荷花绽放,我依旧乘舟采摘,在月光下,在廊角处,听微风轻诉着儿时的过往。

记忆如流,当年那个低眉剥取莲子的小女孩,去了何处?外婆和母亲,想必亦不在人间,岁月既是如此无情,当初又何必无私地给予那么多的美丽。人生百年,沧海一瞬,来来去去,如何做得了主。

我已老。莲荷正当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