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童,我们还是停下来歇息一会吧,我实在是走不动了。”虞达忍不住对走在前方的雷仙童说道,说完后便一屁股坐在了路边一块大石头上。仙童听到身后没了动静,也停了下来,蹲在路旁,两人皆兴致低迷,一言不发。
这是两人离开通元镇的第三天。
前两天雷仙童还兴高采烈的,犹如飞到林子的鸟儿那看看,这瞧瞧的。虞达初次离开通元镇到外面来也有些新鲜感,两人在经过的小镇上吃吃喝喝,到处游玩,一时间倒也快活。只是在客栈住了两晚后,便花掉了仙童十几两银子。这让两人意识到,仙童攒下来的那点银子恐怕用不了十天就会花光,到时两人就要喝西北风了。
于是仙童和虞达商量好了,两人尽量不去那些小地方,因为那些地方也没有什么高人值得他们去寻找的。
“洞天福地、名门大派,要去便去这些地方,这些地方的高手很多,我们可以学到高深的武功。”在今天早上的时候,雷仙童很是肯定的对虞达说道。
而虞达当时正在收拾行李,随口回了一句:“好啊,那你就随便带我去个好地方吧,我可不想整日都在赶路。”
雷仙童一时语塞,他是从别人口中听到的这些事情,哪里知道这些神奇的地方呢?
“咦!奇怪,这是本什么书,我没这种书的啊!”虞达整理书籍时突然说道,然后将那本书扔向了雷仙童:“仙童,这是不是你的书啊!你平时不是最爱看这种书吗?”
正当雷仙童思索着今天要去哪里时,虞达便将一本书扔给了他。仙童一手接住,拿过来一瞧。
“內宇逍遥游?”仙童念了念书名,又翻开了书看了看。
“这本书不是我的,是你记错了吧。”仙童随手翻了几页,看见书上多是山川地图,文字不是很多,便道:“我才不爱看这种书了,太没意思了。”说完又将这本书扔回给了虞达。
虞达接过书,看了看封面,內宇逍遥游几个字倒是写的洒脱飘逸,只是书的做工粗糙,好像是匆忙之下整理成册的。随手翻开几页,虞达的眼睛便亮了起来:“唔!这好像是本地图啊,上面描绘了好多地方,还有很多神奇的事物。”
“什么地图?这地图有什么用,能带我们去一个正确的地方吗?”仙童不以为然道。
虞达翻了翻,倒还真在一页上找到了云梦泽字样的地图,可是现在的洞庭湖与以前的云梦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这张小小的地图上也找不到自己现在的位置,虞达知道失望的将这本书收了起来。
待两人吃过早餐,补充了干粮,又踏上了新的路途。
这次两人选的路是条人烟稀少的官道,因为雷仙童觉得不能再去城镇中过夜,那样银子很快就会花光。
“我们可以在野外过夜,剩下住客栈的银子,然后可以打猎,吃的也省下了。说不定还可以在深山老林中遇到修行的神仙呢!”雷仙童挤眉弄眼的对虞达道,遇到也是苦笑不得,只好随着他上路了。
在这条官道上走了很久,一路上野草越来越深,官道也变成了小径,虞达走得累了,不得不喊停。两人停下来歇息了,才发现已经进入了群山中央,周围不见其他人影,心中难免有些害怕。
连绵不绝的群山在两人的视线中出现,虫嘶鸟啼声时时响起,墨绿色的山峰巍巍耸立。天快黑下来了,两人即将被群山吞没。
仙童跟虞达只好急匆匆的继续赶着路,希望能遇到一个小村庄,或者一户人家也行,他们可不想露宿荒野。走着走着,突然虞达觉得身后有人,他便回头看了一眼,发现身后有两个僧人。虞达大吃一惊,连忙叫住仙童。
“仙童仙童,你快看,身后有人!”虽是这番急切之下,虞达却仍是奔到仙童耳边轻声提醒,他可不敢惊扰了身后的人,免得引起那两人注意
仙童却不同于虞达的小心翼翼,反而喜道:“有人最好不过了,我们倒可以跟他结伴而行,看看他们在哪里落脚。否则这深山老林,我们去哪里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过夜?”
仙童回头一看,却发现身后是一老一少两个和尚。那个身穿宽大褐黄袈裟的老僧人走在前面,老僧人年近七八十岁,神情肃穆,步子不急不缓;他往后两步是一个武僧打扮的小和尚。小和尚二十岁左右,身强体壮,满脸刚毅,看起来有些凶像。
仙童见他两人步子虽慢,却又来的飞快,先前身后老远都无一人,自己又走的急。如今却被他们赶了上来,又见两人皆气度不凡,便猜测或许老僧人是个得道高僧或练家子,于是不敢怠慢,率先招呼起来。
“阿弥陀佛!两位大师有礼了。”仙童合十道:“我与同伴虞达正要赶路回家,却不知如何走出深山。此时天色已晚,此地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敢问可否与两位大师一同前行、让我们两个小子找个歇脚的地方?”
两个僧人停了下来,小和尚微微打量着仙童,觉得很是奇怪:这个少年怎么摆出一副出家人的架势,倒比自己还像和尚。
那个老僧人望了两人一眼,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也罢,两位施主就随老衲前行一阵,这不远处的山中有一庙一观,两位施主可以暂借一宿,等明日再出此山。”
仙童大喜,忙道:“多谢大师,有地方歇歇就再好不过了。有劳大师带路了。”说完拉着虞达让到一边。
老僧人带着小和尚走过两人身边,仙童跟虞达高兴的跟了上去。 “施主就放心跟来吧!”这一老一少两个僧人轻松的在前方走着,虞达跟仙童却要快步才能跟上。
走了不一会儿,老僧人转身走上了一条不起眼的小道,这条小道被杂草灌木掩埋,与小径两旁不时出现的岔道并无区别。看来这老僧人对这大山十分熟悉,可能便是这深山寺庙中的僧人,这让仙童直呼好运。
“看这去向,也不知还有多远?”仙童小声对虞达道。
虞达却理都不理,一副劳累的样子。
小路环山而上,看似离峰顶不远,却让四人走了极久。
“大师,请问还要多久啊!我腿都快累断了。”仙童忍不住开口询问。
“施主勿急,这就到了。”老僧人又快步走了几步。
仙童不再做声,因为他看到这山腰的路已经变得宽阔起来。再向前一转,就有几间屋子出现了。
那几间屋子很是奇怪,围成了一个院子,大门前正有几个人等候在那里。
等到走近一看,虞达和仙童才发现这是一座不大的寺庙。
这时站在寺庙前的一群人连忙走了过来,为首的有三人,中间是个四十来岁的江湖人士,一袭墨黑长衫,满脸急色。左边站着一个身穿袈裟、有着红润圆脸的老和尚,他身后还有五六个中年和尚。右边是一个身着淡青道袍、手执一柄拂尘的老道士,他身后却只站着一个□□来岁的小道士。
那名江湖人先奔了过来,急切道:“多谢活佛不远千里前来替犬子治病,只是犬子此刻还在昏睡,无法亲自迎接活佛,还望活佛见谅。”
“阿弥陀佛!”老僧人回道:“徐盟主言重了。老衲此番前来,不过是带来一个消息而已,能不能医好令郎的病还得靠令郎自己。”
“活佛?”跟在两个和尚身后的仙童一听,差点笑出声来。不过在众人面前,还要借宿在此地,仙童还是没多说什么,心里却暗自揣测:山野之中冒出来这么一群人,还敢称什么活佛,正是好大的名头!仙童我可不是什么没见识的傻小子,岂会相信你们这些骗人的把戏?。
仙童心中正在笑话这群人装模作样,这群人已经寒暄了几句,正把这一老一少两个和尚迎进寺庙。
这一进寺庙,仙童跟虞达可就吃了一大惊,这哪里是什么寺庙啊?
院子左边,黄漆朱柱,菩萨罗汉,法相森严;院子右边,青砖黒瓦,三清四御,仙风道骨。
原来这里面一半为寺庙,一半为道观啊!
“这、这?”虞达心中惊骇不已,差点惊呼出声。从他读过的书和已有的认知,都是佛、道不相融,甚至是对立的态势。到了这里,看到佛、道两家共用一地,岂能不惊?
正在仙童和虞达不解之时,庙里的老和尚突然开口问道:“尚真佛活,这两位小施主是……”
带虞达两人来此的老和尚,也就是被这群人称作佛活的尚真和尚道:“这两位小施主是老衲在路上遇到的,两位小施主在此山间赶路,无处歇脚,老衲便带两位小施主来此歇息,明日再让他二人离开。”
听到这两个少年是陌生人,那位江湖人打扮的中年男子眉头一皱,面有担忧。但想到这两个少年是尚真活佛带来的,那一定没什么问题,中年男子又舒展了眉头。
而那个老道人微微一思索,道:“风济,你那里住的人已经够多了。这两位少年还是住老道那里吧。”
“三木,带两位小居士先去吃点东西,然后安排两位小居士早点歇着。” 不等他人开口,老道人已经吩咐下来。
老道士身后的那个小道士便走了出来,看来他就是那个三木了。三木小道士转向右边道观,向两人做了个“请”的手势。
仙童和虞达感激的对老道士微笑致谢,然后跟着这个叫三木的小道士走进了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