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乌夜啼——大唐凝视 > 第75章 天灾

乌夜啼——大唐凝视 第75章 天灾

作者:玄时蘩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02-07 17:20:47 来源:文学城

夏日翩然来临。东宫那片树林又翻起浓密的绿浪,随风吹过的时候沙沙作响。候鸟北飞,在此筑巢,啼鸣婉转,处处生机。

今日廷议,朝臣带给陛下的却都不是太好的消息。自然,偌大的国度,求得一个风调雨顺,也委实不是易事。

先是有朝臣奏报岭南酋长冯盎、谈殿迭相攻击,久未入朝,议其有谋反之事。对早已平叛数次的陛下来说,这些部落的谋反实在不足为异,转而命将军蔺謩等发江、岭数十州的兵力讨之。

魏征却不赞同出兵,他站定堂下,言谈纵横:“陛下!岭南瘴疠险远,若劳师动众,跋山涉水,恐不相宜。如今陛下天下初定,突厥在北,虎视眈眈,所赐金帛耗得国库空虚,实在不宜开战。”

陛下听到魏征又提及突厥,心中不悦,“突厥一事,竟然有这般影响?难道突厥不灭,朕就不能发兵了吗?”陛下眉头紧蹙,想不白马盟约如此虚耗国力,竟然去南边打个小小部落都难以支撑。

魏征言道:“陛下其实勿须动武。冯盎之反,并非明反,而是周边臣属疑其反。陛下不如遣使臣示笼络之意,待之以诚信,则可免于战祸。”

陛下听了,心下赞同,说道,“玄成此言,可以一试。朕即刻派散骑侍郎李公掩持节慰谕岭南冯盎。”

果然,不久之后,冯盎遣其子冯智戴随使者入朝,表明臣服之意。陛下大喜,赞许魏征“发一介之使,胜十万之师”,遂赐魏征绢五百匹。

陛下深知与突厥的“白马盟约”于国之长久无益,暗自立誓,必在三年之内荡平突厥,血洗此恨,捍卫大唐。

他运筹帷幄,又怕士兵惫懒,刀枪入库,于是想要在大内亲自操练禁军,被魏征等人苦谏一番方才作罢。

说来也怪,今年一春少雨。各地官员频频奏报山东、京畿一带大旱,又有蝗灾,侵蚀良田万顷,幼苗枯死,杂草丛生,眼见秋日颗粒无收,受灾百姓无以度日,各地民不聊生。

陛下为此十分焦虑。谋反叛乱乃一时之事,统兵征战即可缓解。但大旱、蝗灾却上承天数,事关社稷农桑,关乎天下万民的生计,倒是极难解决的问题。

历朝历代,旱涝两灾,惹出中原多少饥荒战火。就算陛下堪为英主,这两件事上,似乎能做的不多,也只能依靠上天的力量。

众臣求陛下南郊祭天祈雨,陛下应允。嘱咐千万不能因此事再生靡费,于是轻车从简,只求心诚,感动上苍。

后宫之中,皇后也于宜秋宫之北搭设祭坛,率一众嫔妃为国祈雨,并自皇后始,削减后宫用度,节省银钱,为赈济受灾百姓尽一份心力。

无奈这些法子想了个遍,也不见天降甘霖。国库赈灾的钱粮如流水一般的拨付,陛下心中焦虑。

谁料更能称奇的是,太史丞千挑万选的祈雨良辰,却在陛下祝祷的时刻,突现日食。一瞬间天地玄黄,那诡异的光晕,似乎更要疯狂地灼伤那大片干涸的土地。

窃窃私语也逐渐在朝堂和宫廷之上传开,无非又是不知道哪里死灰复燃的旧势力,污蔑当今陛下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带来天下大灾,民不聊生。这是上天的惩罚。陛下嘴上不说,也不彻查,但心中也全然都是忌讳。

他心中隐隐感觉到似乎快要到了某个日子,这些流言蜚语仿佛有人助推,来得正是时候。至少成功地萦绕在了陛下的心头,他心下有些不安,近日的脸色十足的难看。

中书舍人李百药上言:“陛下,去岁,陛下下旨释出宫人,但臣听闻太上皇宫及掖庭宫中的宫人,无用者尚多。宫女们百日无事,虚费衣食,且阴气郁积,亦足致旱。”

听着虽然似乎也是不挨着的事,但至少也算施恩布德,总比什么都不做好了许多。陛下亦同意此言,说“宫女们幽闭深宫,诚为可愍。平日只一些洒扫之役,实在勿须人多。”于是又命内侍省继续裁减宫人。

陛下又与皇后商议此事。“皇后,裁减宫人一事,如今各处可都按数裁减释出了么?”

皇后无奈,眼见陛下脸色沉郁,但还是不得不照实回禀,“东宫已尽释出。如今臣妾身边只有八人,美人、才人只留一人,才人以下的世妇、御妻都无近侍宫女,已是尽简,按例都是不足。所以减去千百人有,但仍未及陛下登基时明诏所称的三千人之数。”

陛下听了,也是实情,只得叹了口气,“父皇那里,再精简不下来了吗。”

“陛下,你已多日未入太极宫了,可知其中的景象?”皇后摇了摇头,面露许复杂神色。

“哦?怎么了?”陛下登基之后,太极宫日常宫门紧闭,与东宫少有往来。陛下、皇后虽照例问安,但太上皇不与他们夫妇见面。元日、节庆也从未一同欢度。承乾、丽质虽然见得到祖父,但太上皇总是念及承道和婉儿,老泪纵横,后来也亦不敢擅自觐见。

太上皇在太极宫内自设了一处教坊,亲自教习数名宫女弹奏琵琶。听说已不再用横板弹拨,改为竖抱,技法亦大大改进,又作数首新曲,融合胡乐之声。

“太极宫近日已给陛下添了两个幼弟,三个妹妹,且有孕之御妻宫女竟然有七人之多。如此这般,要如何裁减宫女呢?”

陛下听了,立刻挑起了眉毛,无奈地叹道,“真是胡闹!父皇是老糊涂了吗?”

“太上皇闭门不出,每日歌舞渔色,怎能不如此呢?”

“此番天下大旱,群臣又议释放宫人,以解阴气之郁积。这次一定要想个办法,叩开太极宫的大门。”

“陛下,你和父皇冷战了多时,也是时候好好开解一番了。”

皇后说得诚恳,但陛下心中烦闷,拂袖而去。

旱灾未解,蝗灾更胜。但灭蝗却有些古法可寻。日前,陛下已派了能人巧匠入民间灭蝗。多种艾草,围起良田。蝗虫不喜艾草的气味,纷纷跳出田亩,又趁机在陇上挖出沟壑,就地扑杀,而后掩埋。

虽然见了些效果,但无奈良田已被蝗虫尽毁,陇亩荒芜,听说郊外已是一片惨淡的景象。宫中万林苑、御花园的树植虽被精心供养,竟然也被蝗虫啃食。此物瞬息繁衍,片刻成灾,一时间嫔妃、宫女皆不敢游园,人心惶惶。

入夜,陛下仍然心焦。我在一旁等候服侍陛下安寝。只见他手中捧着《汉书》,上面赫然记载着西汉时期灭蝗的怪法——“食蝗。”

陛下显然没有什么精神,又听得窗外飒飒树叶的声音,竟然打出一个冷颤。他看似与我说话,又仿佛自言自语,“不行的话,朕也行此法。”

我大概扫了一眼,无非是说当政者失德,蝗灾乃是上天降罪于当政者,那么当政者就不能杀死蝗虫,只能吞食之,上天方可免却蝗虫的灾祸,重拾王道正气,

“陛下,这真是无稽之谈!陛下励精图治,哪里有失德之处?无论旱灾蝗灾都要用对的法子,哪能让天子去吃蝗虫?”我一下觉得腹中恶心,对这无知之事的痛恨简直脱口而出。

陛下倒被我这番惊讶逗笑,“没事,你是女子,自然喜好洁净,听了就怕。朕听说胡人本就有此习俗,吃不死人的。”

“陛下!您现在是万圣之躯。所有饮食都得几经试毒,还需要宫人试膳,怎么能去吃那不干净的蝗虫……万一有个病痛,那可怎么办。”

“朕想想再说,你先别怕。”他心情不好,倒还哄我一句。

“陛下,不如去找了能工巧匠,为陛下做上一只能以假乱真的?”

“朕本也不怕,不过是做一场戏罢了。只是若用一只假的,如何有告慰上天的作用呢”。

“什么呀,难道陛下也信了那些流言蜚语吗?”

“朕当然不信!蝗灾、旱灾历朝历代都有,又不是开天辟地到朕这里才头一回。”

“那不就得了。所以,当然是圣体康健最为要紧。时候不早了,不如陛下先歇息吧。”

陛下点了点头,想来一日的聒噪也令他疲累,便一路回到寝宫。燕妃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了。我有些日子不曾见她,不知是不是习惯了这种周而复始的生活,倒是脸上可见喜色。

陛下自有燕妃侍寝。我如往常一样守在宫外。漫漫长夜,我已经十分习惯。

这些日子陛下忙于赈灾祈雨,有些日子未与我交谈了。好在偶有惊梦,但也不似以往那般撕心裂肺,大抵醒来一阵,我稍加安抚,很快就能入睡。

只是今夜,总是给我一些不好的感觉。玄武门之变整整一年了,如今又有天灾,会不会于陛下而言,真的有难?

想到此处,我突然觉得原本凉爽的微风荡漾起几分寒意,更漏声长,我竟然无心细数。

又想起刚才所说之事,我便请人寻来一位精于雕工的匠人,趁着漏夜,试选了上百种食材,终于找到几种合适的,雕刻出一只惟妙惟肖的蝗虫来。

我正得意于这个完美的雕刻,实在是巧夺天工,却再一次听到寝殿内许久不曾响起的“杀”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