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乌夜啼——大唐凝视 > 第69章 汤药

乌夜啼——大唐凝视 第69章 汤药

作者:玄时蘩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02-07 17:20:47 来源:文学城

华灯初上,宫中悄然入夜。陛下刚从猎场回到崇教殿,内侍便报萧瑀等候宣召。陛下并未歇息,便召萧瑀入殿。萧瑀已官复原职,毕竟是三朝老臣,虽然有些固执的性子,却不愧是忠良。萧瑀一向古板,今日离去之时面带微笑,陛下与之商谈的是一件喜事。

陛下的庶长女襄城公主已到嫁龄,按照惯例,陛下要在朝中为她择婿,待公主及笄,即可出降。

前些日子,杨淑妃就已与陛下议过此事。她入府后只有李恪一子,就一直抚养着襄城,她一心想将襄城公主许婚于萧氏一族。

萧氏与杨氏,门庭已不若他年。萧瑀日渐年老,族中子弟又无出色的后继之人,若她再不坚持与皇家联姻,未来更无可以倚重之势力。

陛下懂得杨淑妃的心思,只说,“萧锐倒也有个好人品。只是,襄城与哲威,自小一处,感情甚好。她生母早逝,若在婚事上,朕还棒打鸳鸯,不能如她所愿,岂不是太对不住她了?”

杨淑妃一应坚持,“陛下,萧锐仰慕公主久矣,必然善待襄城。再说这些年,哲威一直跟随柴将军驻守边境,两人也再无往来。若说少时总在一处,有些感情,这些年的分离,恐怕也所剩无多。再说,哲威业已成人,但柴将军也从未向陛下提及此事,说不定已做他想。臣妾抚养襄城这些年了,一直将她当作亲生女儿一般看待,自然要为她多加考虑。”

杨淑妃这话倒也说动了陛下,“嗯,你既然如此坚持,朕也去问问襄城自己的意思吧。”

陛下其实并不反对这门亲事,厚赐萧氏,许嫁公主,也算继续照应武德老臣,给朝野上下一个明确的信号。所谓儿女私情,于皇室而言,本就是浮云飘渺,最不作数。

但我永远不会忘记襄城公主来觐见陛下的那一刻。她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礼仪娴熟,浑身散发着青春,面庞之上却有着无限的惆怅。可见杨淑妃已经跟她说了个明白。

陛下并未问及她的意愿,也并未提及柴哲威这个名字,只对她讲出下嫁萧锐的旨意。她的泪水顿时充盈着眼眶,用力强忍着也不曾流下。想必她也知道圣意已决,多说无益,只是依礼跪谢父皇。

这反常之举,倒让陛下生出些许疼惜,又安慰了几句,说萧瑀家风严谨,教子有方,萧锐一表人才,儒雅温厚,可为佳婿。襄城只得又跪,拜谢父皇对她“疼爱有加”。她的确长大了,知道收敛起自己的真心,咽下委屈。

陛下随后便遣她下去。襄城依言退下,但几步之后,又转过身来,回望陛下。陛下对襄城不多的父女之情,竟在此刻悉数表露了出来。

他起身走下玉阶,来到襄城面前,抚着女儿的长发,柔声问道,“你还有什么心愿,对朕说出来,朕都满足你。”

襄城咬着嘴唇,克制住几分胆怯,问了一句,“父皇,我想知道,我母亲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陛下也许已经发现了襄城要问的事,早已有了准备,他仍然抚着女儿,说道,“朕对你讲起过,你母亲是个贤淑的女子,只是薄命,生下你,便不幸去了。”

“父皇,你的心中,可曾有过母亲?”襄城已不是个孩子,生长于宫府,又经历了许多,自然不能相信陛下这番轻描淡写。

“等你做了萧夫人,就能够明白了。”陛下脱口而出的竟是这样一句。看似完全不沾边的话,细细咀嚼,答案却似乎都在其中。

襄城公主的眼泪终于不再能忍,她泪流满面,直到微微地闭上了眼睛。

她跪在陛下面前,行了大礼,眼中无任何光彩,吐字却格外清晰,“儿臣想求父皇一事。待儿臣嫁入萧府之时,不再另设公主府,儿臣当与夫君一道,事舅姑,与寻常人家无异。”

“此乃孝道,焉能不准。朕答应你,此举亦可为众公主之楷模。”陛下尽力维持着容色平常,声音却有些颤抖,这当然不是一句简单的褒奖,我甚至听到了其中的一丝决绝。

“谢父皇。”襄城叩首,起身退下,再无回头。

我听得目瞪口呆。襄城公主这最后的请求,在无声无息之中留下了对陛下最深的怨怪。作为公主,她竟不要皇帝的恩典,还要从此父事他人……

这倔强的孩子!从前,陛下从未把目光停留在她的身上,她也从未如丽质一般得到过父亲的半点疼爱,杨淑妃又何曾能够真的替代她的生母?而此后,她未嫁得青梅竹马的良人,也未从父亲那得到半句关于母亲的心意。她的确有足够的理由失望。

襄城公主走后,陛下倒也被这个女儿惹得难过起来,懒懒地斜坐在榻上,不见得有什么气力。只挥手让多余的宫人退下,半晌只感叹了一句:“这孩子,倒真和她母亲一个性子!”

我眼见如此,并不敢多言,只轻声问道,“陛下,那,襄城公主的生母,是怎样一回事呢。”我现在都是用这种方法,让陛下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交谈之境,而不再用一个什么生硬的话题专门开场。这样更能自然,效果奇佳。

“这早年的事,提起来,让朕心累。你去给朕倒杯水来。”

我也能看出陛下眼里露出的难过。某种意义上说,襄城公主又极为聪慧。她最后这不露声色的所求,全然说到了陛下心里。想必,陛下不但不会亏待她,还会就此回忆起她的母亲。对于至今都未有过任何追封的卑微女子来说,这片刻回忆就已足够慰藉。

茶品早已摆在陛下的手边。陛下却久久未曾回答。一时灯烛光昏暗,我便又燃起几盏宫灯。“陛下,是与避子药有关吗?”我想到陛下那日的怒火,想到这些与内院有关之事,多半纠缠着此物的功劳。

“你怎么知道?”陛下似乎被什么东西碰触了一样。他抬起头,目光深幽。

“剌王妃那日求陛下赐避子药给她。陛下便一下子动了怒火。陛下似乎很少为后宫的事烦忧,奴婢便斗胆猜测。”

“医者仁心,却不知何人想出此等办法。于权谋之术而言,朕当然知道此法的效用,若应时应景,不可或缺。但却实在伤人。”

“无垢未进门时,我身边已有两个侍妾。一个是蘩儿,一个名唤朝露。蘩儿是乳娘的女儿,她自幼伴我一处,感情极好。朝露便是襄城的生母。”

“母亲出生贵胄,什么都好,就是极厌恶父亲纳妾。若不是母亲在生下建成之后,六年未有身孕,九年未再生子,她绝不会允许父亲纳了万氏。我有时觉得,父亲登基后妃嫔如云,是不是在弥补自己年轻时的遗憾。”说到此处,陛下摇了摇头。

“母亲一向认为,长子必为嫡子,不许侍妾有孕。所以蘩儿和朝露一直都用着汤药。蘩儿性子柔,一向听话。只道能伴我左右便够了,一直乖乖服药。我曾因此事向母亲质问,蘩儿也拦着我,只说母亲都是为我好,她不愿眼见我因她而与母亲冲突。

可朝露却是个有些气性的。她想尽办法少喝那药,每每当着母亲的面喝下,回去便尽力吐了出来,减少药力。最后终于有了身孕。

母亲很是恼怒,重责了她。但毕竟怀的是李家的骨血,只好让她生下来。很快大嫂也有了身孕,母亲才终于高兴了起来。她一面责我宠妾,一面突然间更加看重大嫂腹中的孩子。”

我本来也是高兴,甚至还有些赞许朝露那倔强不屈,执意要改变命运的性子。但眼见母亲的态度,便也渐渐心存不悦。父母盼望嫡孙,无奈无垢当时年小,我急也急不来。

我也是年轻得很,心里格外盼着朝露能生个儿子,而大嫂生个女儿。就算不是嫡子,毕竟男女有别,父母肯定更疼惜些孙子。谁料事与愿违,大嫂生下了承道,朝露却生了襄城。

承道是长房嫡子,尊贵无比,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母亲忙着看顾大嫂和承道,我甚至好几日都见不到母亲。

我感到十分沮丧,把这一切怪在朝露身上。不顾她正在月中,曾狠狠地斥责过她。随后我又总觉得自己犯了错,便去军中效力,数日都不曾理睬她,也不曾去看过襄城。

朝露偷偷有孕,母亲威仪,她又畏惧得很,本就受了不少冷眼,心中委屈。开始我也还算贴心,一直宽慰。但她生产后……我却未尽到责任,冷待她许久。她还没出月,就得了风寒,转成寒症,不日便去了。她怨我的眼神,就和刚才襄城最后的样子,一模一样。

“那……蘩儿……究竟又是如何呢”。我想起蘩儿那善良的容貌,忍不住提起这个也曾经令我无限叹惋和心痛的女子。

“蘩儿自幼服侍我,伴我读书,射箭。我们常在一处。你看哲威与襄城,便觉得那般美好,但远远不及我和蘩儿。

我那时好喜欢她。宛若夏日初荷,清丽明媚。她又十分聪慧。你看她纤弱,却能仿男子口吻,替我写了不少诗赋功课。无奈她的身份,只能做我的侍妾,那避子药更是少不了。

蘩儿心善温和,对母亲的吩咐从来只有遵从,从未多说过一句。不让我有一点为难。朝露的事情以后,我满心自责,也只有她在我身边悉心宽慰。

母亲去世,自然不再有这规矩。只是,那药久服,便会伤身,蘩儿却很难再有身孕了。

我心都要碎了,心想一定要好好地补偿她,好好对她。

但随着入主长安,我封秦王,更加地身不由己。我军务繁忙,本就顾不上内院。新入府的哪个不是权臣仕宦之女,哪个不是与朝廷有瓜葛纠缠。就算我心疼她,也无法给她抬到高位。

想必蘩儿也有十分的寂寞和苦楚吧。她求见我,说想为我生个孩子。我实在不知如何对她说出真相。但她还是知道了,我多想她能怨我,恨我,哎,蘩儿,她却无一句怨怪,对我仍然只有关心和嘱咐。我找了好多医生为她调养身体,只说很难。

朝露的事后,我与无垢说,我会永远尊她之位,亦不会专宠哪个侍妾。我承诺庶子庶女永远不会越过她所生嫡子嫡女的地位。但我府中绝不能出现利用子嗣争宠给侍妾用避子汤药之事!妻妾不同,自古皆然,这宫府的技俩我岂能不知。都是无辜女子,我原本也不能给得太多,何苦又断了她们的念想。

无垢一向贤良,倒也认可,曾严令府中众人不得乱动心思,否则必有后果。不然内院这么多人,如何才能镇得住?这才有许多年的安稳。

只是,朕实在对不起蘩儿。她年纪轻轻便被那药所害,朕后来也并未多加疼惜。好容易调理了许多年,有了孩子,又因着玄武门那日朕照顾不周而死……哎!她对朕无所求,甚至知道朕已负她的时候,她仍在朕身边守护。朕为她做的实在太少了。”

这个故事,令我沉默良久。陛下的眼睛湿润了,我仿佛第一次感受他心底近乎凡人的情感。我亦无法承受。过去的深渊,爱恨,果然不是轻易可以碰触的。

这可怜又可叹的女子!但想想,谁又不可怜?就算是那个一夫一妻的未来社会,不也有那么多悲惨和无奈的婚姻吗?

只是这曾经走进陛下心里,温暖如春的蘩儿,她因陛下的母亲而陷入悲剧之中,却一直在陛下身边补充着母亲无私关爱的角色,尤其是在那冰冷的战场,在无情的宫廷,她曾经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取代。

但这又是容易失去的。当秦王强大到难以比拟,他开始翱翔,不再脆弱的时候,便不再需要她了。

若不是她与李嚣一同毙命于玄武门,这遗弃,太过惨烈。我甚至不愿她走入陛下称帝后的后宫。她注定要被遗忘,注定要孤独终老。只因她已不能承载盛世君主所要的天空,没有守护,不需隐忍,只有锦绣,只有颂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